第81节

  太子登基为帝后,满朝文武悲喜交集。从前和四皇子七皇子等交好的,现今人人自危,唯恐遭受太子清算,而原本拥护太子的人却是异常欢喜,恨不得大展拳脚。
  新帝都看在眼里,他暂且没打算动他们,诸事依旧请问宣康帝再做决定。
  宣康帝退位,一是欠安,二是伤心,再者国库空虚,年下几处灾难,一点银子都没有,都是太子和九皇子想方设法解决的,他竟无能为力,便起了休养的心思,如今见新帝这般行事,自己地位丝毫未失,自是龙颜大悦,对新帝更加满意了。
  新帝微微一笑,这些年他没学到别的,唯独学会了如何孝敬宣康帝,如何忍耐。他刚刚登基,根基不稳,朝堂内外都是宣康帝的人,自己孝敬宣康帝,那些人自然能为自己所用,总比立时更换,引得天下动荡得好。
  那些人也聪明,新帝登基本就是名正言顺,他们没什么挑剔之处,再见新帝并没有举措,暗地里十分感激,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如此一来,哪能不尽心效忠新帝。
  新帝登基后,不等太上皇开口,当即封七皇子为忠顺亲王,封九皇子为孝敬亲王,又命人善待义忠亲王并其家眷,各样衣食赏赐流水一般赐进义忠亲王府,其他的小皇子年纪甚轻,并未封爵,但年满十五岁以上,亦派了差事给他们。
  宣康帝最担心的就是新帝登基,处置其他儿子,今见如此,连声说好,夸赞不绝。
  一时之间,新帝美名遍布天下,长安城中一派兴荣气象。
  俞老太太和俞恒得知消息,忙不迭地收拾行囊,立即进京。他们一个是皇后嫡亲的祖母,一个是皇后嫡亲的兄弟,这等喜事,焉能不进京,何况他们本来就是避开京城诸事,恐替太子惹祸,到了今日,该是回去的时候了。
  黛玉、林智姐弟二人从小便和俞恒一起长大,听说他们回京后,除了将来俞恒参加秋闱外,恐怕不会再回扬州了,不由得十分伤感。
  林智虽然不喜俞恒从前常来找姐姐,但是离别时,却极难过。
  俞恒微笑着拍了拍林智的肩膀,他居住江南多年,哪里舍得他们?只是他们的确该回京了,自己总不能永远居于江南。俞恒年纪虽轻,却知道自己是皇后唯一的兄弟,自己必须出人头地,方能让皇后有所依靠,毕竟娘家兄弟争气,自己行事谨慎,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新帝后宫势必要进新人,俞恒只有这么一位姐姐,自然要替她争气。
  俞家启程回京的时候,林如海等外放官员得了太上皇之意,凡是三品以上皆得进京恭贺新皇登基。俞家老太太听说,便与之商量,意图同行,不过是分船而坐罢了。
  林如海又想到自己不久后便会辞去盐政之职,让与新帝的心腹,他心中一动,命林睿随着自己一同回京,等自己回来的时候,他不必回来,留在京城读书,处理家务,自己儿子在京城,还怕新帝不放心?等到过了今年,自己上书请求调职就是。盐政只有新帝的心腹才能接任,林如海可不打算让新帝忌惮自己,他已吃过苦头了,怎能不记在心里。
  林如海想到自己已经四十几岁了,虽没到致仕的地步,但是做了这么多年盐政,也该换个职缺行事了,总不能永远留在扬州,他还想给黛玉好好挑一门亲事呢。
  林睿听说林如海之意,倒是意外之喜,连忙满口答应了。
  俞恒知道林睿也要进京,亦是十分喜悦。
  黛玉和林智却是很不欢喜,一家人哪能住在南北两地呢?贾敏亦是担忧,林睿今年十七岁,再过一二年就该娶亲了,在京城可怎么好?
  林如海笑道:“曾家公子要考试,曾家也要回山东,到时在京城成亲。”
  贾敏听了,只得作罢。
  贾敏没想到这才不到一年,宣康帝就退了位,太子登基,林如海进京,她忙着收拾礼物时,为难地道:“老爷进京恭贺,这礼怎么备?五月就是万寿节,这礼是和太上皇的万寿节礼一样呢?还是少几分?”一样不行,少了也不行,万寿节礼皆有定例,万万不能失礼。
  林如海不以为然地道:“这有什么为难的?先比着太上皇的万寿节礼进献,毕竟也是当今圣上,等到年下太上皇的万寿节时,再额外添几件东西。再说了,这回进京,不能只孝敬圣上,孝敬太上皇的现今就多几件。”
  贾敏依言收拾,叹了一口气,道:“旧年忙了半年,今年老爷又得几个月不回。”
  林如海却道:“这样也好,比起从前不知道如何是好来说,当今圣上登基,咱们也好放心好些,只管尽忠职守即可。”
  贾敏一想也是,新帝不定,总容易徒惹是非。
  新帝二月登基,他们二月底得到消息,立即启程,三月下旬便抵达京城了,与他们同行的还有北静王水溶和北静太妃母子,浩浩荡荡,不消多言。
  贾母得知,又惊又喜,自从新帝登基后她便动了许多心思,一面命贾赦和贾政打听林如海父子的动静,一面等着他们登门拜见,又私命王夫人道:“从前银子用了那么许多,再拿钱去替元丫头打点,难道她要留在上阳宫不成?”
  谁都知道新帝看重林如海,将来前程只有往上走的,全然不必担心往下流。
  王夫人心中何尝不知这个道理,这么些年来,她何曾在贾母跟前露出对贾敏的嫉妒之意羡慕之心?不就是指望贾敏家替元春谋划?听了贾母的话,连忙答应。
  贾母叹道:“说来元丫头年纪不小了,若没有人替咱们说话,怕是极难呢!”
  王夫人心里一酸,算算年纪,按虚岁的话,元春都二十三岁了,道:“可惜姑太太不在京城里,不然,倒好些,横竖后宫明年是要选新人进宫的,有咱们自己人,总比外人强些。”
  贾敏的性子贾母深知,她在林家二十几年,早和娘家有些不同了,又有了自己的儿女,离京十几年,行事颇有林家之风,哪能答应自己家所求的那些事。但是贾母极疼贾敏,看了王夫人一眼,道:“你也别怨敏儿,这些事毕竟不好开口。再说,元丫头回京后不是捎了书信回来,她自己都不好张嘴,何况敏儿,又不在京城。”
  见贾敏即使离京十几年,仍被贾母记挂着,王夫人心中一阵叹息,又道:“老太太说得极是。只是咱们有银子,怎么打点宫里呢?元丫头现今在名分上到底是太上皇的人,不得太上皇和皇太后开口,如何过去?”
  贾母微一沉吟,道:“托谁说动皇太后才好。”
  王夫人道:“我也是这么说呢,老太太心中可有人选?”
  贾母淡淡地道:“我多年不管事了,外面都是你打点的,我哪里有什么人选?不过元丫头的年纪实在是不能再蹉跎了,你竟是多费些心思罢。”
  王夫人听了,只得答应。
  却说林如海一进京城,当即进宫请安,先见宣康帝,后拜新帝。其实上辈子新帝登基时,林如海是没有进宫的,那时他本效忠与宣康帝,难免为新帝所忌,再者九皇子登基颇有些名不正言不顺,所以未令各地外放官员进京。
  宣康帝退位后没有放下朝事,见到林如海,不觉一笑,道:“此后好生效忠皇帝。”
  林如海见他倒比从前豁达了些,忙躬身应是。
  宣康帝回想起自己退位后发生的种种,新帝依然孝顺非常,自己威势未减,不由得叹道:“朕并没有看错人,皇帝友爱兄弟,善待老臣,朕心甚慰。皇帝本就格外看重卿家的本事,卿家又是识趣的人,他必然会继续重用卿家。”
  林如海忙道:“太上皇和圣上看重微臣,微臣便是肝脑涂地,方能回报其万一。”
  宣康帝大笑,道:“虽然皇帝掌管天下,但是下面的事情都得你们用心办事,才能治理好江山社稷。你们一个明君,一个贤臣,令百姓安居乐业,朕便放心了。”
  又问道:“朕去岁南巡时,答应那些百姓的心愿,可都料理妥当了?”
  宣康帝停留在扬州不过两个月,后面的事情依然是林如海料理,林如海笑道:“早料理妥当了,想要良田瓦屋的都给了,想要金银绸缎的也给了,想要好官治理其县的,查明原先县令贪污受贿,亦已处置了,另外升了原先的县丞,倒是个难得的好官。”
  宣康帝摸着花白的长须,不住点头。
  宣康帝对林如海满意,而新帝最感激的莫过于林如海,待他给宣康帝请安后,闻得来拜自己,忙宣到跟前,亲自询问任上诸事,林如海细细禀明,问完公务,新帝又笑问其他事,道:“卿家舟车劳顿,多年才进京一趟,居所可收拾好了?”
  林如海见新帝虽已中年,但是意气风发,愈加威仪天成,身上也只穿着常服,果然和宣康帝相比,又是另一种形容,答道:“京中老宅常有人修缮,来时亦早送了消息进京,命人收拾好了,因此抵达京城时,便住在老宅中。”
  新帝点了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
  林如海又奉上礼物,新帝见了,愈加欢喜,命人送他出宫。
  林如海回到家中,闻得贾家几次三番打发人来,顾不得歇息,只得带着林睿投了帖子去贾家,然后登门拜见贾母并两位内兄,自是不必细说。
  林如海离开后,新帝出了一会子神,处理完公务,去和皇后一同用膳。
  他们夫妇相互扶持着里二十余年,情分非比寻常,至今只皇后一人得封,其余嫔妾尚未册封,皇后才见过俞老太太,见新帝过来,忙上前请安。
  新帝笑道:“听林卿家说,俞家老夫人和恒儿都回京了?”
  皇后扶着新帝坐下,命人倒茶,方点头道:“老太太今儿才进京,就来请安了。恒儿我却没见,外男无职,焉能进宫。圣上见过林大人了?这么些年,我那老祖母和我那兄弟多亏他们家照应,一路上也得了许多照料,我心里感激得很。”
  新帝道:“等到林大人家眷进京,你多赏赐些便是。”
  皇后自是答应不提。
  新帝初登基,交接之时,事务繁忙,除了皇后宫中,鲜少踏足后宫,皇后自是明白,压住了后宫诸嫔妾,让新帝没有后顾之忧,堪为贤后。后宫嫔妾都未得封,心里难免急躁了些,谁都明白谁越早得到册封,谁的地位越重。
  新帝不在意这些,这些年身边除了皇后,也就几个侍妾罢了,似门下孝敬的那些女子早都遣散许多年了,没有留下一个。
  这日去给宣康帝请安时,可巧皇太后也在,亦请了安。皇太后看着新帝的模样,暗暗叹息,自己儿子没有做皇帝的命,如今得了忠顺的封号,她如何不明白圣意?早嘱咐忠顺王爷几次了,宁可行事放荡些,别太显露锋芒,也别管朝上正事,免得被新帝忌惮。忠顺王爷见义忠亲王被软禁,早就明白这个道理了,行事渐渐荒唐起来。
  看着新帝和宣康帝说话,皇太后看了看立在一旁的元春一眼,眸光轻轻一闪,听到父子二人说些家常闲话,而非朝事,她便开口道:“皇帝,你看贾女史如何?”
  新帝闻声,不觉一怔。他何等聪明,立时便明白皇太后的用意了,仔细打量皇太后身边的女官,二十余岁的年纪,面如满月,眼若清潭,翠羽之眉,白雪之肤,兼之宫妆华丽,气度雍容,确是难得一见的绝色美人。
  新帝和皇后虽然夫妻情深,但是说实话,论姿容才气,皇后确实不如元春。新帝如何不认得贾元春是谁,他早查得清清楚楚了,也知道贾家一干女儿都颇不凡。
  新帝看了皇太后一眼,这是想在自己身边安插人手,吹枕畔之风善待忠顺亲王?
  元春立在旁边,含羞带怯地低下了头。她想起了王夫人捎带进来的书信,也是皇太后意欲拉拢新帝,身边宫女和女官们都不及自己的才貌,自己才有出头的时候。当她明白皇太后的意思时,掩不住心头狂喜。新帝虽然年纪不轻了,却正当壮年,英明神武,自己有了这样的终身,比出了宫没有着落强上十几倍。因此,元春心中十分愿意。
  新帝淡淡一笑,故作不解,道:“不知皇太后此话是何意?”
  皇太后见他没有反对,笑道:“你如今忙着朝堂上的事情,身边也没个伺候的人,贾女史识文断字,自进宫来,管着后宫礼仪,又常帮我料理些文件东西,最是伶俐不过,不如你带了去使唤,我也尽了心。”皇太后心中一叹,不过元春的年纪确实大了些,比不得年轻娇嫩的,偏生自己身边能用的人不少,论及颜色本事却不如元春出色。
  宣康帝听了这一番话,仔细打量元春片刻,不觉想起贾代善的救命之恩,点头对新帝道:“皇太后是一番好意,你就莫要推辞了。”
  新帝眉头微微一皱,旋即舒展开来,正欲开口,忽然听说孝敬亲王求见,宣康帝忙命宣进来。孝敬亲王进来请了安,见皇太后依然问新帝的意思,不由得好奇心起,问明缘由后,顿时一笑,正色对新帝道:“正如父皇说的,确实是皇太后的好心好意。”
  ☆、第069章:
  上回说到皇太后欲赐女官给新帝,太上皇原厚待老臣,想到元春是贾代善的孙女,又想到林如海是元春的姑父,亦颇为赞同,不止夫妇二人如此,来请安的孝敬亲王也说好,新帝挑眉一笑,对孝敬亲王道:“怎么?你也来劝我?我却觉得不必如此。”
  众人闻言一惊,没想到他会直言拒绝。
  元春眼底神色一黯,难道自己当真要蹉跎到三十岁才能出宫?到那时自己又有什么前程可言?他们家原本求不到皇后跟前,不过是皇后忽生此心,自己才赶了巧。
  皇太后觉得新帝有些不知好歹,自己赏赐女官给他,便是自己亲子忠顺亲王对他的投诚之心效忠之意,他竟这样干脆利落地拒绝?虽然皇太后的确想着元春跟了自己多年,行事极得自己心意,自己给她的恩典不少,好叫她在新帝跟前替自己母子多说些好话。但是更多的是皇太后本不大看得上贾家,从前贾家得罪过自己的儿子,所以想看出的元春的心思后,早早将她打发走。这也是贾家赫赫扬扬百年,不敢求到皇太后跟前的缘故。
  太上皇皱眉道:“怎么?你不愿意?是看不中还是别的缘故?”
  新帝笑道:“父皇容禀,儿子虽是刚刚登基,但是身边服侍人等都送上来了,并不缺女史使唤,皇后身边亦不缺。何况早已下旨于礼部,除聘选妃嫔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后者今年八月就进宫了。贾女史深得母后喜爱,换了人母后未必用得顺心如意,因此还是让贾女史依旧服侍母后罢。”
  新帝心中微嘲,他刚刚登基不过数月,这就开始在自己身边名正言顺安插人了么?他是元后嫡子,与这位继后之间不是没有嫌隙,宁愿用明年选上来的宫人,也不愿用她的。
  太上皇素疼新帝,今新帝有格外孝顺,见他不愿,也不强求,何况贾元春并非独一无二,和贾代善相比,到底自己的儿子重要,因此听了这话,便点头道:“你说得极是,明年选上来的更好些,贾女史虽是才貌双全,到底年纪大了,未必能服侍你几年。”
  太上皇看了看元春,果然略有些不满意,新帝是他最满意的儿子,当然要给新帝最好的,聘选妃嫔都得是年轻娇嫩模样儿。
  皇太后听了,脸上略有一丝难堪,元春亦是暗暗难过,羞愧欲死。
  新帝听了太上皇的话,心里一阵感动,亦决定即使太上皇退了位,自己也得好生孝顺太上皇,微微一笑,向皇太后道:“虽说长者赐,不敢辞,但身为人子,总得替父母着想,不能因一时享乐,就让母后无人可使。”
  皇太后道:“我赐下贾女史,自然是有道理的,身边不缺贾女史一人。”
  孝敬亲王敬重新帝和皇后夫妇,又觉得再辞的话,难免令皇太后心生不满,皇太后既为太后,不好罗唣新帝,却可以迁怒于皇后,忽然劝道:“母后既然赐下,陛下受了便是。陛下身边不缺人,不如让贾女史到皇后娘娘身边,贾女史服侍母后这么些年,于许多事知晓得更清楚些,也好服侍娘娘料理些文件东西。”
  新帝看着他,见他连使眼色,知他有话要说,不觉心生讶异,但是他素知孝敬亲王是个踏踏实实办差的人,自己也要重用他,遂笑对皇太后道:“既然如此,那便将贾女史送到皇后身边罢,一会子让皇后来向母后谢恩。”
  皇太后听了这话,方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道:“这才是了,我也是体贴你们的意思。”说完,忙命人给元春收拾东西,打发身边的大宫女送元春过去。
  元春暗暗松了一口气,与其留在皇太后身边,终究还是跟着皇后更好。
  新帝眼底微沉,冷冷一笑。他本就不打算收了元春,留在皇后身边,不过是为了到时候好打发出去罢了,不过在之前听听孝敬亲王是什么意思才好。
  孝敬亲王看在眼里,心想也太急了些,幸亏自己来了。这么些年,他时常随着新帝办事,大概也明白新帝的心意,他才接手户部的差事,实在是缺银子,急得他脑子疼,故来找新帝商议怎么筹钱,听说新帝在这里,也过来了,倒解了围。
  彼时皇后宫中来奉承的嫔妾才散了,因不久入夏,皇后正在挑选纱罗,除了给俞老太太和俞恒的外,又特特挑选了几匹颜色鲜亮的香云纱蝉翼纱软烟罗等等,她年纪大了,不好穿,女儿又有定例,留着无用,意欲让俞老太太捎出宫送给黛玉做衣裳。
  听了新帝的嘱咐后,皇后感激林家对自己老祖母和兄弟的帮衬,自然愿意多给他们家一些,横竖自己并没有给别人,除了给黛玉的,还有几匹是给贾敏的。皇后的意思是林如海进了京,等林如海回去时带给贾敏母女。
  就在这时听说皇太后打发人来,皇后微觉诧异,忙命人请进来。待她听完来意,脸上不动声色,微笑着打量元春,想来因为皇太后送她过来,今日打扮得十分鲜艳,头上插着几枝金珠钗环,脸上也抹了些脂粉,宫中除了嫔妃外,余者宫女皆不能涂脂抹粉,不许多带首饰,除了过年和万寿节外,连鲜亮的衣裳都不能上身,此时可见皇太后的企图。
  皇后早先住在东宫,给原先的皇后请安时,见过元春多次,亦知荣国府的为人打算,幸亏贾敏极为明白,不然,倒不好打发。
  皇后想到此处,笑道:“既然贾女史是皇太后给我使唤的,翠屏,带贾女史下去安置。”来人不说其来龙去脉,她也猜到了皇太后的想法,料想新帝不要,才送到自己身边,放在自己身边,总不如给了新帝好,怕是退而求其次罢?
  翠屏领着元春下去,皇太后的宫女亦告辞,皇后立时命人去打听。她现今是一国之后,儿子已封了太子,即便太上皇和皇太后威势不减当年,到底已经是太上皇和皇太后,将来做主的还是新帝和皇后,所以乐得奉承皇后,消息打探得倒也容易。
  皇后听完,勾唇一笑。
  新帝是名正言顺登基的,自然看不过这些心思手段,他不愿意留下贾元春,可见一斑。
  圣上没有这些心思,皇后便放心了,后宫势必要进人,聘选嫔妃的旨意已下,她不能说什么,亦无法反对,自从做了皇后她就明白。但是她却能打理好后宫,守护好儿女,平平安安,学太子行事,总能熬到出头的时候。当然,她也要防备妖妃祸国,若是真有这样的人物出现,凭他们娘儿们如何名正言顺,都抵不过圣上的一道旨意,因此须得小心。不过皇后和圣上是二十多年的夫妻,彼此的心性早知,圣上又是想好生治理江山的,眼前暂无此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