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综合其它>古代种田奋斗史> 古代种田奋斗史 第80节

古代种田奋斗史 第80节

  京城繁华比省城更甚,一家人,除去来过京城的父子俩,即使是听父亲提过京城的李如娘也被镇住了,进城一路都矜持中带着好奇,暗暗观看京城的面貌。
  “这小宅子不大,咱们就住得紧凑些,东厢房小景一家子住,西厢房中间空着,知行和康康住两边房间,南房三间,吴叔吴婶一间,如娘你两个丫鬟跟康康的丫鬟三个凑一间,两个奶娘住一间。”京城房子少,人多,这个一进的小宅子都不好找,先凑合着住吧。
  这是来之前就说了的,大家心里都有准备,没有说什么,几个下人开始搬行李,杨稔想打水,记起个院子是没有水井的,“在哪打水?”
  “这条街有个共用的井,这出门直走几十步就到了,我去打水,顺便带吴婶过去认认路。”
  没多久,两人就都提着一桶水回来,大家都洗了把脸,整个人都清爽许多。
  “这宅子咱们也就住上一些时日,不会太久的。”住惯了大房子,这种小宅子,看着就憋屈,等安定下来他就去找房子。
  三辆驴车占满了不大的院子,东西搬下来之后,陈如松赶紧卸了车架放进耳房,这三头驴只能暂时搭个棚子先安顿着,等闲下来再好好安排。
  一家人安顿下来,当日下午就去拜访嫡支两位族叔,若是明早,就见不到两位族叔,只能是他们夫人接待。
  两位族叔住处挨着,只是大族叔的屋子大些,是升官后买下了隔壁合并的。
  先去的大族叔家,父子俩在京城暂住也是在这,因为大族叔的官位大些,房子也就大,能安顿下他们父子俩,而二族叔是五品,前两年还是六品官,住处也只是刚好够住罢了。
  一番寒暄后,大族叔陈宗兴和蔼道:“如今搬到京城来了,日后有什么事只管来找族叔,能帮的一定会帮。”
  男人间谈话,女人是由陈宗兴的夫人王氏招待,她看着族侄媳妇身边的女孩,开口道:“这是知宜吧,瞧着文文静静的,可真让人喜爱。”
  从孩子入手聊天,向来是妇人间的好话题,杨稔淡笑道:“不过是面上看着文静,实际是个调皮的,婶婶家的几个孙女才是真正惹人疼爱呢。”
  王氏笑着摇头,看着这女娃长得珠圆玉润,端庄秀丽,大大方方地坐着,说到她时,她作谦虚状,仪态瞧着不差,既不刻意也不呆板,想起跟自己娘家侄子差不多大,她心里有了想法。
  族婶对康康的满意杨稔当然察觉了,在拜访了二族叔后,回到家她就跟自家男人说了这事。
  “这位族婶不是原配,在大族叔在京城当官时娶的,另一支牵的线,当时已经决定给大族叔一些资源,是以这位族婶的家世还算不错,是太原王氏,虽也是旁支,但比咱们这一支离主支要近,这位族婶我记得是有一个十五六岁的侄子,去年来过几次,也没定亲,莫不是看中康康了?”
  “也才刚见面,应当不会这样草率吧,但她有些看中康康这是肯定的。”
  这个杨稔很能感觉到,这位族婶好似也没打算遮掩,只是族婶看着是面善,大族叔一家也帮了自家许多,但事关女儿,她还是得谨慎起来,刚到京城,女儿的亲事她并不打算太快定下,不过也许只是她想多了。
  第119章 亲事
  “咱们康康本就讨人喜欢, 当初街坊邻里那些叔婶也都说康康长得好,性子好,族婶喜欢是正常的。”
  杨稔点头, “倒也是。”
  “康康不着急, 咱们留她在家多待两年,慢慢相看,明日知行就去族叔家里念书了,他请了教书先生, 教的只是两家族塾的孩子, 知行能跟着一块,小景有时过去教导族叔的孩子, 知行也跟着听, 还省了束脩。”
  京城去私塾的花销不是府城的数,能省则省。
  接着道:“我跟族叔说想买院子, 他劝我三思。”
  “怎么了?”难不成买房子有什么不好。
  “京城的房子不便宜,如咱家租的这样的宅子,都要几百两,还是偏僻的地段,想好一点的上千两,且在京城,各种花销也很费钱, 小景在翰林院, 每月只得一些补贴, 他自个都保不住,咱们一家子都在京城住,都是吃老本,两位族叔都劝我, 手里的银子能存着还是别拿去用。”
  听着自家男人的话,杨稔觉得自家搬来京城太过草率了,“既然这样,咱们就应该先别搬到京城。”这院子一年五十两租子也不便宜,租几年都能买下一座宅子。
  陈如松摇头,“可小景入了翰林院,之后凭借族里能将小景留在京城为官,日后也是要搬来的,康康若是在府城定亲咱们顾不到。”
  原先陈如松也想让小景自个带京城,他跟媳妇还是在府城,但康康眼看着就到要定亲的年纪了,等知行考过举人,自家定然也是要到京城的,还不如一劳永逸,让女儿嫁到京城,日后他们夫妻俩能看着,只这一个女儿,陈如松怎么也不想分隔两地。
  “何况京城合适的人选也比府城那边多,能给康康多挑挑。”
  “那咱们便琢磨琢磨如何在京城好好过日子吧,房子先放着,如今初来乍到,先熟悉了再说。”杨稔还是想要自己的房子,租旁人的,没有那么自在。
  到京城已是十月下旬,京城的天气比府城更冷,杨稔平日里都不出门,在家里带着女儿和孙女。
  有丈夫在身边,李如娘再没有以往防备婆婆的做派,杨稔来看珍娘,她很热情,还会经常抱着珍娘过去请安。
  杨稔也松了口气,正常了就好,应当就是丈夫没在身边,心里想得多了。
  待了半个月,陈家下贴子邀她们十一月下旬去参加新出生的孩子的满月宴。
  大族叔陈宗兴有三子两女,如今这满月宴,是最小的儿子的长子,小儿子是继室王氏所出,十六岁成亲,一直到今年二十岁才得长子,是以这满月宴办得大了些。
  场面会比较盛大,来往人员也多。
  女儿到了该定亲的时候,虽说不急着嫁女,但早早定下来也是好的,这样的大场面适合带女儿去露露脸。
  杨稔很积极,带着女儿去买新布料做衣裳,这是在京城第一个亮相,绝对要重视。
  “也不必张扬,打扮得花枝招展并不好,咱们讲究耐看。”毕竟是人家的满月宴,主人家最重要,何况女儿的长相是时下妇人最喜欢的媳妇脸,端庄秀丽,举止也算落落大方,只要好好打扮一番,会有人家相中的,不必急切。
  “娘,不如请裁缝上门给妹妹量身定做一套衣裳,京城的样式与府城大不相同,比府城更时兴。”李如娘是个爱美的,在京城这么些日子,她早买了好几身衣裳了,也就察觉到两边的差距。
  “说的是,京城与府城差别不小,咱们可别闹了笑话。”杨稔赞同道。
  除了隆重打扮康康,杨稔跟李如娘也要好好装扮,那日去的都是官宦人家,自家也不能太素净。
  喜宴当日,王氏忙得不可开交,这是她亲孙子的满月宴,她自然尽心尽力,招待杨稔一家子进门后就让下人带到安排的位子,她脱不开身。
  杨稔带着儿媳女儿安安稳稳地坐着,早来的人已经与相熟的人家聊上了,她并不打算凑上去。
  没多久,又来了一位夫人,她望了望四周,只有杨稔这几个是陌生的,想必就是姐夫家新来的族人,于是慢步走来,语气温和的朝杨稔道:“请问夫人是陈大人的族人么?”
  杨稔温声道:“是的,不是夫人是?”
  “我是陈夫人的娘家弟妹。”王夫人直言道。
  “王夫人。”杨稔打了声招呼。
  王夫人也朝杨稔打了招呼,然后攀谈起来。
  一人有心交往,另一人也不是难相处的人,等宴会开始,两人已熟悉起来。
  王氏看中了新来族人的女儿,早已跟王夫人说过,今儿一照面,王夫人主动攀谈也是想了解了解这家人。
  姑姐的眼光她是相信的,只不过到底是给长子定亲,她得仔细些,自个相看相看,专门接触太突兀了,索性趁这次宴会接触接触。
  姑娘她是满意的,这家如今虽差自家不少,但有个庶吉士的儿子,日后不会差到哪去,也算合她的心意。
  自家公公虽是从五品的员外郎,可无奈自己丈夫不争气,只考了举人,还是前两年才考上,儿子的亲事也就不上不下。
  还好儿子颇有天赋,今年十六岁,争气考过院试,成了秀才,才好说亲。
  可当爹的没能耐,当祖父的又老了,等儿子考上进士,只能盼望族里帮衬,自家不像陈家,因着断层了,极力扶持新人,太原王氏好苗子层出不穷,儿子能得的帮衬不多。
  王夫人也想给儿子找个强有力的岳家,但人家也不是傻的,五品六品官员都不想将女儿或是孙女嫁到自家,外地或许能找到,但她不愿意找外地的,不能自己当面相看不踏实。
  宴会结束,两人相互道了别,各自回家。
  若说之前杨稔还不能肯定,今日,她很确定,当初王氏瞧上了康康,跟娘家的弟媳说了,否则今日独独来与她说话,偶尔还看一眼康康。
  杨稔跟陈如松嘱咐道:“你去打听打听大族婶的娘家侄子如何,我察觉到他家相中康康了。”虽还没来说亲,但他家先了解了解对方也是好的,真来说亲,再打听只怕不够时间。
  陈如松不怀疑媳妇的话,当即应下,“我待会就出门打听。”
  “你说他家怎么会瞧中康康,不是说家世比大族叔还好么?”莫不是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我记得,大族婶侄子的爹,也就是族婶的弟弟只有举人的功名,族婶的弟弟还是独子,或许是这个不好说亲。”当爹的不行,又没有叔叔伯伯,祖父能撑多久?
  “你多打听打听,看看有没有别的原因在。”女儿的亲事明年一定要定下了的,明年都十六了,还没定亲,不知道的以为有什么毛病呢。
  “我会的,小景这些日子都去族塾教书,我晚上跟他说一下,让他也注意着,或许大族老的孙子们会有了解的,不过到底是还没来说亲的,咱们得小心些,万一人家没这个意思,咱们自作多情可就不好了。”
  杨稔认真的点头,“是要小心,私底下悄悄打听打听看看有没有明显的不好。”
  还没打听出什么不好的,王家就来探口风了。
  也证实了杨稔的猜测没有错,王家或许已经将自家打听得清清楚楚了,但自家却不熟悉王家,是以只说没定亲,但要不要与王家结亲的意愿如何暂时没提。
  王家是在十二月中旬来问,快要过年了,在京城过的第一个年,杨稔忙得很,何况女儿的亲事也不能急,索性就与王家说明年再给答复,先好好过了这个年再说。
  年货准备着,腊月二十六,李如娘查出有了近两月的身孕。
  一家子高高兴兴,只觉这个年过得更热闹了。
  但怀着身孕的李如娘却既高兴又忐忑,按理有孕之后,就要给丈夫安排通房,她娘和她两个嫂子都是如此,她娘当初也教了她,当时她没觉得如何,可真到那时候,她一点也不愿意。
  也因此,她在初次有孕时,故意忽视丈夫身边无人伺候,逃脱了,但当初丈夫还是举人,又要科举,她能摆脱,如今却不行了。
  可要让她给丈夫安排通房,即便是两个贴身伺候她的丫鬟,她也不想她们染指自己的丈夫,她知道这是善妒,是不对的,可她忍不住。
  觉得自己不对又不想去改,两相煎熬,李如娘的身子就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反应,很快瘦弱了下来。
  杨稔看着担忧,“这个孩子调皮些,反应大,不过如娘你得尽量多吃一些,不然不仅对孩子不好,对你自己的身子也不好。”
  李如娘柔柔的应下,“媳妇知道,只要有胃口就会吃东西的。”
  “想吃什么就跟吴婶说,让她去买菜来做,别亏了身子,有想吃的小食叫小景或者丫鬟去买。”生孩子是鬼门关,这个儿媳还成,对知行和康康都有长嫂的样,也并不小气,杨稔没有换儿媳的想法,不由得多关切了几句。
  婆媳俩说了许久的话,多是杨稔在说怀孕的注意,虽上次说了,但隔了快两年,有些禁忌不一定还记得住。
  婆婆说了这么久,都没说到要给丈夫安排通房,也没有一句暗示自己的,只是关心她和孩子,李如娘稍稍安心。
  或许,婆婆还没注意到,她就也装不知道,或许之后婆婆会对她不满,但比起婆婆的不满,她更不想让旁人分享自己的丈夫。
  她会替丈夫生儿育女,会照顾丈夫衣食住行,没必要多个女人。
  第120章 准备
  儿媳这是第二次有孕, 又有三个下人伺候,其中一个是有经验的奶娘,度过胎像不稳的前三月, 杨稔就没再过多关注, 反而是女儿的亲事比较着急。
  虽然自家男人说不用急着给女儿定亲,可今年女儿就十六了,在京城,疼女儿的会多留一些时日, 可也是十七八岁就成亲的, 绝不会晚于十八,否则便会被旁人认为是有什么毛病, 会被人说三道四。
  她跟她男人不会在意, 但女儿还小,脸皮薄, 杨稔不想让女儿被说道。
  是以开春,大儿子去教书前,杨稔叫住他,叮嘱道:“你也知道,年前你大族叔岳家给他家孙子提亲,听说他有时也会过去跟着学,你多注意注意, 瞧瞧他的为人如何。”
  妹妹到了定亲的年纪, 这两年就要说亲了, 陈知景是知道的,他也很疼妹妹,便是他娘不叮嘱,他也是要注意的, “娘,你放心,儿子会好好打听的。”
  至于知行,还是十六七岁的小伙,年轻气盛,喜欢直言不讳,杨稔怕他说漏嘴,叫太多的人知道不好,女方打听男方是人之常情,但还是隐秘些的好。
  只就算如今还没有定下亲事,康康的嫁妆也是要准备起来的。
  儿媳的嫁妆丰厚,她爹毕竟是当了许多年的父母官,攒下家财并不意外,自家不如亲家这是正常的,可嫁妆也不能太差。
  许多大户人家,女儿的嫁妆都是从出生就开始准备,自家是不如了,但杨稔在女儿十岁后也开始着手准备,只是那时没想到这样快搬来京城,一些常用的家具都白打了,好在布料放久了就旧了,杨稔便想着等定了亲再买,没花太多银子。
  如今来到京城,杨稔便注意着京城姑娘的嫁妆是如何准备的,两边地方不同,准备的东西也是不同,若是女儿定的是京城人士,那么嫁妆她也就按照京城的风俗来准备。
  “康康的嫁妆,咱们拿出多少银子准备合适?”唯一的女儿,杨稔希望她出嫁风风光光,嫁妆丰厚,只是到底多少算丰厚,她如今已是摸不清了,想看看自家男人有什么想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