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342节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342节

  酒过三巡,王台决定先表忠心:“巡抚大人,布政使大人,朝廷于山西移民五十万,给出了历代不曾见之优渥待遇。王家深感欣喜,经过家族内部决议,已决定迁出一支前往北直隶,合计三十五人。”
  茹瑺深深看了一眼王台,这个家伙倒是机灵,来了个先发制人,他都这样主动响应朝廷政策了,那谁也不可能说他不是。
  “这是好事啊,好事。王家有如此觉悟,可喜可贺。”
  丁景福赞叹道。
  虽然说三十五个人少是少了点吧,但毕竟太原府因此从“零”的窘境中走了出去。
  王台开了头,祝秋、羊开也不甘落后,祝家准备移民二十六人,羊家准备移民二十一人。
  到了此时,丁景福已是喜笑颜开,然后将目光看向了正在吃饭的常百业。
  这个家伙还真的是大胆,说是宴请吃饭,他还真的就吃饭了,一筷子接一筷子,一杯酒接一杯酒。
  王台、祝秋、羊开三人都是暗暗摇头。
  茹瑺盯着常百业,暗暗吃惊,称赞不已。
  看似无礼的常百业,在茹瑺、丁景福、杨溥等人眼中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人胆略惊人。
  看看王台等人就知道了,他们连凳子都只坐了三分之一,身体紧绷,时刻准备起身回话,而常百业却轻松自在,该干嘛干嘛,并没有将自己放在“低人一等”、听差的位置。
  常百业听没人说话,便抬头看了看,见大家都看着自己,不由笑道:“动筷子啊,一会儿菜就要凉了,茹大人,丁大人,我敬你们……”
  王台、祝秋、羊开差点坐不稳摔倒,这个家伙实在是太不开窍了吧?
  与常家生意有些冲突的祝秋也忍不住奚落道:“眼下我们三家都说了移民人数,以报效朝廷,你们常家是晋商中的大商,想来移民人数定不会少吧?”
  常百业放下酒杯,点头道:“是不少。”
  “不少是多少?”
  祝秋追问。
  常百业抬起右手,张开五指,泰然道:“这个数。”
  祝秋嗤笑:“该不会是五人吧?”
  常百业摇头。
  “莫不是五十人?”
  祝秋深吸了一口气,五十人很可能是两支族人,这迁移出去,对常家想来也是一种大损失。
  常百业继续摇头:“再猜。”
  祝秋瞪大眼,其他人也震惊起来。
  羊开吞咽了下口水,道:“五百人?不可能,你们常家在太谷才多少人,全都迁移出去,你们根基就毁了。”
  常百业叹了一口气,道:“五百人?你们就不能有点魄力?祝家、羊家生意做了几十年,还走不出太原城,就是因为这种原因吧?”
  “你!”
  祝秋与羊开一脸愤怒,但当着巡抚与布政使的面也不敢太过放肆。
  王台凝眸,常百业背后是常家,晋商中极有威名,而去年出塞北去,载货无数,更让常家等晋商声名远播。现在看常百业,此人确实不好对付,而自己与他相比,还差很多。
  “不知常大管事说的是多少人?”
  王台诚恳地问道。
  常百业看了一眼王台,然后看向丁景福,最终将目光落在茹瑺身上,晃了晃手,严肃地说道:“常家不过是小家,移民再多,也不过耳耳,故此,常家之人是否移民,移民多少,尚不可定。”
  “大人!”
  祝秋站了起来,厉声道:“常百业先说移民,以一手之数猜测多寡,现又说尚不可定,摆明了是戏弄大人!此人用心不良,心术不正,当严惩之!”
  茹瑺默不作声,丁景福也只是看着常百业。
  常百业哈哈大笑起来,拍案而起,高声道:“没错,常家移民尚不可定,但我常百业为朝廷移民之数已定,最少——五万人!”
  此话一出,满堂皆惊。
  第四百零五章 让惠铁券,晋商商会
  五万!
  王台、祝秋、羊开瞠目结舌,嘴角哆嗦着,说不出一个字来。
  就连久经官场的丁景福也不由地站了起来,一脸的不可思议。
  杨溥从始至终都没有入席,只站在茹瑺身后不远,充当着“旁观者清”的角色,在常百业喊出“五万”时,杨溥感觉心脏震颤了下,被一个突如其来、超乎预料的消息敲打过自己的神经。
  五万人,近一万户,如此多的人自然不可能是常家人,就算是把他家坟地的骨头算进去也未必够。
  既然不是常家人,那就只能是其他人。
  谁?
  常百业又有什么通天手段,做到朝廷都无法做到的事?
  眼前的年轻人,似乎有着极强的能耐。
  倒是茹瑺,平静地看了看常百业,便端起酒杯,提醒道:“年轻人,魄力与狂傲是两回事。在朋友面前吹嘘本官管不着。可你要知道,这里是布政使衙门。”
  常百业微微摇头,认真地回道:“商人可是与茹大人、丁大人一样,最重诚信。”
  王台、祝秋等人脸色一变,惊慌地看向茹瑺、丁景福,见两人没有发怒才安心下来,这个常百业实在是胆大包天,竟然当面奚落朝廷。
  商人与茹瑺、丁景福一样?
  商人什么时候敢和官员一样了?凭什么?论地位没有地位,论身份没有身份,论权利没有权利,混几辈子也不过是有点钱,谈不上光宗耀祖。
  虽然这句话后面加了句“最重诚信”,但前面毕竟有停顿,只要用心听,任谁都可以听出来其中深意。此外,最重诚信这四个字,摆明了是影射忻州府衙不重诚信,以官欺民的事,夺取黄家煤矿山一事。
  这是府衙的“伤疤”,轻易触碰不得。
  祝秋终于明白自己家的生意为什么干不过常家了,就单论胆量,常家人确实超出祝家良多,看来这些人走过沙漠,闯荡过北元,历练无数,不是没有收获。
  或许,祝家久居太原,已忘山西之大,天下之广,少了闯荡的勇气与牺牲的决心。
  丁景福没有说话,茹瑺提起酒壶,嘴角含笑,道:“仁义礼智信,商人还是占了两样,说说吧。”
  常百业不在乎茹瑺骂自己没有“仁义礼”,自信地表示:“常家愿意帮助朝廷移民,若可以得到大人首肯,五万乃至更多,都将不在话下,甚至可牵动移民大局,早日实现移民壮举。”
  茹瑺询问道:“你有什么法子?”
  常百业认真说道:“由常家联合晋商,构建移民商会,所有参与移民商会的晋商一同听从安排。店铺挂满移民招子,伙计四处宣传移民好处,甚至可以让利地方,百姓之家有移民者,无论身处山西,还是身处北直隶,河南等地,皆可持移民证明,办理晋商商会让惠铁券。”
  “等等?让惠铁券为何物?”
  茹瑺打断了常百业的话。
  常百业从袖中拿出一块长方形铁片,递给茹瑺。
  茹瑺接过之后仔细看着,铁片只得两寸长,一寸半宽,放在掌中尚不到手指根部,倒是小巧玲珑,方便携带。
  铁片正面有小字:
  移民户
  太原,太谷,常聪善;
  身高六尺,嘴角有痣。
  于晋商商会可享让惠。
  翻看至背后,则是大字:
  晋商商会,常家派发。
  铁片上端有孔,可穿绳挂于腰间。
  茹瑺感觉很是新奇,看过之后,将铁片交给丁景福,杨溥也走上前仔细端详,不由开口问道:“这让惠铁券,如何让惠?”
  常百业解释道:“凡移民之户,皆是至晋商商会办理此铁券,而当城中百姓需要购买布匹、粮食时,只要是在晋商商会,且出示让惠铁券,验证身份无误后,每一百文,可让出五至十文利,即让利半成至一成。若晋商至乡野采买,百姓出粜粮食货物,凡有此铁券者,晋商商会则会增其利,额外添半成与一成。”
  茹瑺有些震惊,丁景福也不禁赞叹。
  商人善于钻营,本性逐利,可现在他们竟然让惠于民,让利于民!
  这不是常百业钱多人傻,而是他有着更大的野心!
  晋商商会!
  这就是他的野心,他想要借助这个机会,实现山西商人力量的整合。
  看来八大晋商组成大商队联合出塞让常百业看到了商人抱团的优势,这才想要打造一个更加紧密的商业联盟。
  茹瑺想起,在京师中也存在着一个商会,那就是英烈商会,而那个商会的核心人物则是辽王、珉王、代王还有徽商。
  他们与晋商不同,晋商让利的对象是百姓,但英烈商会关注的则是大明英烈,那些战死在战场上的英雄及其家属。
  无论这两股商人势力针对的是谁,他们都在积极行动,异常活跃,不断体现自己的价值。
  这是好,还是坏?
  茹瑺思虑着,坐视商人集体不断壮大,真的好吗?
  各地商业活动明显多于洪武朝,这与朱允炆的新政有关,与新商之策,晋商北出,徽商南下,大海即将解禁有关。
  诚然,这为朝廷贡献了不菲商税,可商人势力的壮大,影响力不断增强,会不会带动更多的人成为“流民”,丢下土地,转而从商?
  眼前的常百业想要打造晋商商会,他清楚自己还没有这个资质,常家也不够这个资格,但他找到了帮手。
  嗯,自己就是他的帮手。
  茹瑺盯着桌上的让惠铁券,一时之间难以抉择。
  若答应常百业,晋商商会必然会成立,那晋商将成为一个招子,一个标志,一个集体,一个利益共同体!
  到时候,朝廷想要指使晋商办点事,他们还会俯首帖耳吗?
  若他们共进退,拧成一股绳,恐怕各地府衙都要给他们几分面子吧?连布政使衙门,也不会轻易得罪他们吧?
  毕竟惹怒了他们,所有商铺一关门,那多少城、多少民,要么饿死冻死,要么穷死。这个后果,谁担负得起?
  可正如常百业所说,这晋商商会让惠于民,还帮助朝廷宣传了移民政策,让移民的百姓与家人得到了利益,让很多犹豫的家庭很可能会自愿移民,即便是不全家搬走吧,分出一两个儿子还是没问题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