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综合其它>邓岚心文集> 望断天涯

望断天涯

  九月朔天,草木凋零,孤雁南飞,丹水河畔,一个纤细的人影正俯身捧了河水狂饮,顾不上河水已冰冷刺骨,更顾不上身后已步步逼近的危险。
  两个兵士悄悄地潜入河边人的身后,互相使了个眼色,猛地一起出手把那个河边人的头颅摁进了水里。一声尖叫让两个兵士吓得同时松了手,河边人的头盔掉进水里,长长的发丝飘满了丹水河。
  受到惊吓的女人拖着湿漉漉的长发发疯地沿着岸边跑去,两个衣衫褴褛的男人愣了一会儿,就大叫大嚷着跟着前追过去。女人的左腿象是有伤,跑起来一跃一跃的,象头受伤的小鹿,后面的人追的也不快,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追了一阵子,跑在前面的男人顺手捡起路边的一截断木枝掷向女人的后背,女人应声而倒。
  两个男人找了些枯树藤将女人绑起来,女人凌乱的头发水淋淋地遮盖了面颊。一个只有一只耳的男人靠近女人恶狠狠地骂道:“妈的,你想累死老子,哪儿来的乡村野妇。”边说边伸了手去扳女人的脸。
  女人动弹不得,只无奈地将脸扭向一边。一支粗糙的手伸过来,拉开了女人脸上的额发,突如其来的静默让另外只有一只眼的男人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忽然,一只耳男人兴奋地嚷道:“独眼,快来看看_。”
  两个男人睁大了三只眼睛,紧紧地盯着面前的女人。女人的衣服已经相当破旧了,但仍是掩不住她光华如许,翦水双眸里盛满了惊惶,如雪的肌肤簌簌地抖。
  两个男人不怀好意的逼近女人,一只耳男人正要动手,被一只眼男人拉住了:“兄弟,你现在还有力气嘛,我们可饿了几天了,这后面的路不知还要走多久,好不容易从那死城里面逃出来,这上好的菜人还是留着保命吧!”
  “你说的不错,就是个天仙老子也没精力了,你去附近捡柴,我去生火,我们吃饱了再上路。”一只耳说完在女人身上摸了一把满怀遗憾地走开了。
  火很快就升起来了“哔哔剥剥”地响,一只耳从腰上拔出一柄长刀问道:“独眼,你是吃胳膊还是吃腿,我们吃了多少天死尸了,总算有个活物了!”
  一只耳抬起女人的胳膊,高高的举起右手,女人已吓得不会发抖,只是全神贯注地盯着那柄血迹斑斑的刀。刀毫不迟疑“唰”地砍下来,只听一声惨叫,几点血溅在女人的面上,一支箭不偏不倚正射中一只耳的眉心。
  正在捡柴的独眼猛地扔了手中的柴火发足狂奔,女人的身后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一个冷冷的威严的声音响起来:“抓住那个逃兵。”
  身披铠甲手持长戟的卫兵很快就把逃兵给抓住了,带到了骑在一匹黑色高头大马的将军面前,将军面无表情,他身边一个赤色脸膛的随从厉声道:“从哪里逃出来的?做什么的?速速答话!”
  被抓回来的独眼逃兵跪在地上低垂着头一副听天由命的样子“为什么还不答话?”赤脸随从狠狠一挥手,手上的皮鞭飞过来,立刻在独眼的脸上划上一道血痕。
  独眼慢慢抬起高昂的头,淡淡地说:“遇到虎狼之师的秦兵,说什么都无用,我要不是为了老娘,在战场上也是条汉子,要杀就杀,赵兵从不会投降!”
  所有的人都愣住了,没想到一个逃兵,一个甚至连女人都打劫的逃兵会说出这番话来。骑在黑骏马上的将军冷冷地说:“一个小兵,没有价值。”随即轻轻地挥了挥手。
  一道雪亮的光划过,带出皮肤与骨头分裂的声响,独眼的头被一个卫兵的长刀飞快地斩了下来,骨碌碌的竟滚到了还绑在树干上的女人身边,头颅上的独眼大大的盯着女人,女人一声惊叫竟至晕了过去。
  很柔软很温暖的感觉,宝吟作了好长时间的梦,可她还是不愿意醒过来。怎么愿意醒来呢,她总是会梦见远之,那一片灿烂的红,他从上到下的红,她也从下到上的红,还有父母高堂掩不住的喜气,太红了,简直要着火了,宝吟看不清远之的脸,新娘只有揭了盖头才能看见新郎,宝吟一直等着远之揭开盖头的一刻。可总是等不到,她有点着急了,可又不敢动弹,怕坏了规矩。正着急着,就听见有人轻声地在耳边唤着:“小吟子,醒醒,小吟子,好点儿嘛?”
  宝吟的意识刚刚恢复一点儿,全身的剧痛立刻袭了过来,让她忍不住轻轻地呻吟了一声,她痛苦地睁开双眼。又是一个陌生的环境,但是,还好,没有厮杀声,没有血腥味,也没有饥饿感,一个温暖又干净的所在。
  眼前一个干净又明亮的人正欣喜地看着她,见她醒了,忙过来查看她的伤势,关切地询问:“饿了嘛?吃点儿东西吧!”
  宝吟茫然地望着面前的陌生人,是那个秦兵的将军,只是现在怎么如此的不同,棱角分明的面孔上漾着温暖的笑,那微微上扬的嘴角,动不动就牵出两个小小的圆酒涡。宝吟盯着将军一直看,看着看着,眼里就蓄满了泪,轻轻唤一声:“止哥哥!”眼泪早已扑簌簌的掉下来。
  从前,每到秋叶零落的日子,公孙大娘就会牵了有圆圆酒涡,一笑就笑成上弦月的小男孩来家里做工。公孙大娘叩开了大门,背上的蓝布包袱还拖着淡淡的落日,一进大门,小男孩眨着圆溜溜的大眼睛就往楼上看。
  宝吟早就丢了那些乱七八糟的绣线,从二楼的绣阁冲了下来,两个垂髫小辨高高的飞起,叮叮当当的银锁响了一路,宝吟欢快的叫声也响了一路:“止哥哥,止哥哥快来看爹爹给小吟子的大蝈蝈灯笼,可漂亮了,还会唱歌呢。”
  宝吟才冲到楼下,就被一声严厉的咳嗽声止住了脚步,看见爹爹正沉了脸从大厅出来,见宝吟兴奋的发红的小脸,就板了脸训道:“宝吟,怎么一点儿规矩都没有,随随便便就出阁,成何体统。”
  宝吟停住脚步,嘟囔着小嘴不说话,从后面跟出来的娘就说:“才六七岁的小孩子,哪有那么多规矩。宝吟快问公孙大娘好,跟止哥哥玩儿去吧。”
  一听娘发话,宝吟忙问了公孙大娘好,就跑过去牵住小男孩的手,把提着的纸蝈蝈灯笼举到他面前说:“止哥哥,这灯笼好看吧,你上次回去答应要给我做个风车的。”两个孩子一路说着话就往后院去了,后面是大人们浓浓的笑意。
  一到秋天就是止哥哥要来的日子,也是宝吟最期盼的日子。可是,有一年,街上的落叶都掉光了,后来还下了一层又一层的大雪,却始终没有看见公孙大娘带着止哥哥过来。宝吟红着眼圈去问娘,娘说止哥哥再也不会来了,他们回秦国了。
  宝吟很是伤心了一阵子,止哥哥随着幼时的欢乐再不复见,直到远之的出现,那个温文尔雅、书生意气的青衫男子,只在市集偶然瞥见宝吟一眼,就请了媒婆一次又一次敲开曾家的大门,直到那“笃笃”的声音敲进宝吟的心里。
  成亲的日子就在年前,家里早早地备好了嫁妆,单等着赵家来过礼。谁知,一骑飞马传来赵王的诏书,秦赵交兵,速招青壮男子。一时,城里处处是敲锣打鼓迎亲的轿子,宝吟倚着栏杆,心里默默地数着日子,却终不见赵家迎亲的队伍。
  宝吟数着日子等到的却是远之的征令,是远之主动去招募官处求取的。出征的前夜,被遮了大半的月亮冷冷地照着立在后院的远之和宝吟。夜凉如水,远之的眼里却是火样的热情,身披战甲,杀上战场,驱逐秦虏,誓守赵国,远之的心激情澎湃。
  宝吟的眼里噙满了泪,远之这一去,孰知生死,心就被扯的生生的痛。远之见宝吟伤心,禁不住眼中一热,也径自流下泪来,他轻轻握了宝吟的手,叹道:“本欲迎娶于你,但战场上生死无算,如一年无我的音信,你自去嫁人吧!”
  宝吟哽咽着不能成声,只望着远之决绝的背影,声声字字轻唤道:“我已是你赵家的人,我定会等你。”
  来城里募兵的大人走了一个又一个,带走了一批又一批男子,却无人知道前方的战事如何,偶而听到传言,都说秦兵杀人如麻,赵国就快守不住了,赵国的男子已经快死光了。
  战事紧张,国家财政吃紧,宝吟一家早从东城大宅搬到西城小巷,到处都是落败的大户人家。宝吟日日坐在窗格边,眼望着远远的天际,手里的绣针胡乱地插在绷子上,总是绣不出成朵的花儿。杳无音信,远之真的是一去不返了。
  到处是萧瑟肃杀的气氛,静悄悄的城里开始流传一些恐怖的传言,有人说秦军已把赵军围死了,赵军没吃没喝,开始人吃人了,还有人说赵军早被秦兵坑杀殆尽,赵王已写好了向秦王献城的降书,人心惶惶的日子让人感觉朝不保夕。
  在落下最后一片叶子的又一个秋天,宝吟悄悄地对着父母的房门跪拜后,决然的走出了家门,一路走向烽火连连的秦赵交兵处。
  这一路的恐惧、害怕让宝吟见到公孙止的时候,终于忍不住泪如雨下,这样战火纷飞的乱世,公孙止的出现如何不让宝吟百感交集,那样沁人心脾的温暖是止哥哥从前一直留在宝吟心里的影子。
  这已经是第三剂汤药了,公孙止一定要坚持自己亲手喂药,宝吟偷偷地拿眼打量公孙止,这个长身玉立,眉如剑眼如星的男子,真的就是年年秋天送她风车的止哥哥。不见止哥哥已有十年,只一瞬间,那温暖的感觉依旧。
  宝吟想着心事,一口药咽的急了些,公孙止忙过来接了药碗,又用手轻轻抹去了宝吟唇边的药渍,宝吟的脸刹时就红了,低了眼轻道:“不碍事的,止哥哥。”
  公孙止也不答话,伸手替宝吟把被角捏好。宝吟的气色比前两天好多了,虽然看着还有些憔悴。帐外忽然有声音传来:“将军,前方有军情。”
  公孙止不动声色道:“知道了,下去吧。”
  看着公孙止匆匆而去的身影,宝吟若有所思,她的眼睛慢慢地扫过这个军帐中的一切。这个临时的驻地,简洁而雅致,日常用度竟一应俱全,有秦人的用品,宝吟的心沉了下去,公孙止本就是秦人。
  再见到公孙止的时候是第三天的黄昏,宝吟已经可以下塌走动,两天不见,公孙止竟看来有些疲惫,一进帐时,眉峰微微锁着。见宝吟在地上走动,忙过去扶道:“怎么就下地了,腿伤可好了?”
  宝吟急忙退后一步,侧身而立,恭敬答道:“多蒙公孙将军照拂,宝吟已大好了,将军的救命之恩,宝吟万难回报。”
  公孙止尴尬地站在一边,眼里是淡淡的失落。公孙止想不到当年一路叮叮当当的小宝吟已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那样生硬的态度分明是拒人于千里之外了。公孙止轻轻叹了口气道:“小吟子,坐着说话,你这身上还有伤,还要好好将息。”
  宝吟轻声道了谢,在旁边的小几上坐下,谁也没有说话,室内有些沉闷,只能听见两人轻轻的呼吸。好一会儿,宝吟才开口道:“将军军务繁忙,宝吟不敢再打扰,明日我就准备上路。”
  公孙止有些急道:“你的伤还没好,怎可明日就上路。再说,前面乱兵、匪徒多不胜数,你一个姑娘家如何走的过去。”
  想想才有过做菜人的遭遇,宝吟的脸色变了一下,但随即便坚定地看着公孙止说:“将军不必担忧,宝吟即来到此处,自有宝吟的法子。”
  公孙止看着宝吟倔强地挺起头,如花的脸上是视死如归的表情。公孙止心里的失落渐渐扩大,这已经不是从前那个日日盼着止哥哥的小吟子了,但他还是柔声道:“有什么事需要这么着急吗,告诉我,看看能不能帮你。”
  宝吟的脸突然绯红,头低低的,好久才细声说:“我要去赵营。”
  “赵营?”公孙止一惊,本以为她只是路过这秦赵交兵处,公孙止似忘了自己的身份,竟一口回绝道:“千万不可,现在去赵营只是死路一条。”
  宝吟大惊,抬头直直地盯着公孙止,公孙止已觉得刚才说话不妥,轻咳了一声道:“能不去赵营最好,战场上的危险总是最大的。”
  宝吟摇了摇头,坚持道:“我一定要去,去。去寻我的夫君。”说完,便低了头不再言语。
  公孙止一动不动地坐着,许久,才缓缓地向帐外走去,出帐前,他回头看了一眼仍然低垂眼睑的宝吟,安静地端坐着,眉目似画的她不知用了怎样的勇气走来了这里,他叹口气柔声说:“我明日叫人护送你一程,对了,外子姓甚名谁,我也好叫人留意。”
  宝吟红了脸,轻声说:“夫家赵远之。”
  这边,公孙止的脸却已是大变,但终是一句未言出了帐。
  深夜,烛火鼎盛的秦帐里还在喧闹不已,公孙止抬头看着墙上的秦赵交兵图一言不语,底下的将领却议论不休,探子带回来了确切的消息:将军救回来的女子正是敌方将领赵远之未过门的正室。
  还是那个赤脸军士上前禀告道:“公孙将军,两国交兵,从来只论输赢不论打法,以赵曾氏为质,或许可破我们久攻未决的赵营。”
  公孙止凌厉的眼锋扫了一眼他的属下,正声道:“以一弱女子为质,不是我公孙止的作风,此事无需再议。”
  所有的人都面面相觑,旁边略显肥胖的副将脸色已不好看,他进前一步面对公孙止道:“公孙将军岂可妇人之仁,从来就是兵不厌诈,这关系到我大秦开疆拓土,关系到我大秦将士的性命,大将军已命我等五日内务必拿下此处赵营。”
  公孙止脸上一寒,冷冷道:“谢左副将提醒,末将五日内定会给大将军一个交待。”
  远天微明,天涯尽处的树影上还弯着一溜月牙儿,帐前的烛火已渐渐的熄了,有凛冽的风吹来,吹乱了宝吟鬓角的发丝。公孙止轻轻的抬起手,刚想拂开宝吟脸颊边的青丝,宝吟却瑟缩的往后轻轻的退了一小步。公孙止忽然微微一笑,他知道无论如何宝吟都是会走的,即便九死一生,只是,只是那个叮叮当当的小姑娘总是那么清晰地出现最深的记忆里。
  宝吟抬起双眸,静静地看着欲言又止的公孙止,眼睛里却慢慢地蒙上了一层雾气,这个儿时最要好的小伙伴,却是赵国的敌人,在这样的乱世相遇,生死都不由人,经此一别,恐怕日后再不可能相见。
  公孙止再不能直视宝吟泫然欲泣的双眼,转过头去,只生硬地说:“时辰不早了,早点儿上路吧。”
  宝吟默默地点点头,接过公孙止递过来的包袱,终于忍不住哽咽道:“止哥哥,谢谢你,止哥哥,保重!”
  宝吟说完转身向前走去,再没回头,过了好一会儿,她听见从风里传来公孙止略微悲凉的声音:“小吟子,如果,如果寻不到人就回来。”
  这边,宝吟早已泪流满面,她回不去了,从踏出家门那一刻起,或者是从见到远之那一刻起,无论生死都回不去了。
  公孙止的两个亲随一直护送宝吟翻过山岭,涉过丹水河,在落日映红了远处赵军的将旗时,才停了脚步。其中一位军士手指着远处的赵旗对宝吟说:“宝吟姑娘,前方不远处就是赵营了,恕在下不能再往前相送了。”
  宝吟还礼道:“有劳两位军爷了,宝吟感谢万分,不敢再叨唠二位。”
  宝吟接过行李,浅浅一笑,转身自己往前走去。一个军士犹豫了一下,忽然出声唤道:“宝吟姑娘。”
  宝吟回头疑惑地看着那个军士,军士愣了一下,对宝吟笑笑:“姑娘,路上千万小心。”
  宝吟冲着他们感激地点点头。看着宝吟愈行愈远的背影,唤住宝吟的那个军士摇了摇头,叹息着:“可惜了,这么好的姑娘。”
  旁边那个军士白了他一眼,望着远处的赵营说:“你又发善心了,将军都救不了的人,我们有什么用。这可是打仗,再围上这里几天,就要大开杀戒了。”
  宝吟的头低的不能再低了,这里已经是赵军的营地。到处都静悄悄的,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盯着她,这些赵国的士兵,全都衣衫褴褛,神情疲惫。看到宝吟,他们个个眼睛都亮了,他们从头到脚地打量宝吟,那样执着的打量让宝吟全身都不寒而栗,她加快了脚步跟着前面那个领她进营的军士。
  宝吟跟着前面的赵军转了几处军帐,最后在一处僻静的军帐前停下,宝吟站在帐外有些迟疑,旁边尖脸的赵军喝道:“不是要找人嘛,还不进去。”
  宝吟被吓了一跳,愣了一会儿,掀开帐帘,钻了进去。才进军帐,就听有人厉喝:“还不把这细作给我拿了。”
  说话的正是那个尖脸的军士,帐里不知哪里冲出来两个赵兵,一把摁住宝吟,手下一使劲,宝吟腿一软就跪在了地上。宝吟顿时吓得大惊失色,急问道:“小女何处得罪了这位军爷?”
  尖脸军士眉毛一挑,冷笑道:“这乱军之中从来就没有女子前来寻人的,你不是秦国的细作是什么,还给我装,给我打,看她说不说实话。”
  军鞭横空抽来“啪”的一声落在宝吟瑟瑟发抖的肩膀上,宝吟的后背立即绽开一道血口子,说:“秦国派你来探听什么消息?”尖脸军士又喝问道。
  宝吟脸色惨白,忍着疼答道:“我真的是来寻人,我也是赵国人,你们如何不肯信我。”
  “赵人?哼,前不久还有赵人想要谋害将军,你到底有何企图,你想见将军,是不是秦人派你过来行刺?看来,不打是不招了。”尖脸军士边说边挥动手里的皮鞭,宝吟哪里受过这样的折磨,只几鞭下去,早已皮开肉绽,人也昏厥过去。
  旁边一个赵兵见宝吟昏死过去,忙赶过去看了看,对尖脸军士说:“大人,人昏过去了,看这单薄的样儿,不象是刺客啊?”
  “你懂什么,去看看身上有什么东西。”尖脸军士厉声道。
  赵兵俯身打开了宝吟的包袱,翻开几件衣衫,就看见一封书信压在衣衫最底层。赵兵把书信交给尖脸军士,军士拆开书信一看,立马脸色一变,旁边的赵兵问道:“怎么了?大人。”
  “这,这可能真的是赵将军的家眷,但没听将军提起过啊?”尖脸军士脸上的神情变幻莫测,紧紧地盯着昏倒在地的宝吟。
  象是想到了什么,尖脸军士忽然对旁边一个赵兵说:“快去探听一下她是如何找到这里的,越快越好。”
  宝吟感觉全身都热的不得了,背上火烧一样的痛,她很渴,她一直都喃喃地叫着远之的名字,她不想就这么死了,再见不到远之。宝吟慢慢,慢慢睁开紧闭的双眼,然后,她看见一个背影,她做梦都不会梦见的人影。
  “远之”宝吟轻轻地叫出声,她相信这定是一个梦。然后,她看见一个修长挺拔的人影缓缓地转过身来,转过来,宝吟的眼里就涌出了大颗颗的泪。远之,真是的远之。
  宝吟顾不上任何矜持了,她一直把远之的手捧在脸上,一遍又一遍地问远之,也问自己:“远之,是你嘛?真的是你嘛?我真的见到你了。”眼泪断线一样流出来。
  眼前的远之早已没有了出征前的文弱书生气,那样清远的象风中翠竹的远之,似乎一夜间已沉默成历经沧桑的青松。远之静静地看着宝吟,脸上无惊亦无喜。他的眉头紧锁着,眼里交替着疑惑和探究的目光。
  宝吟慢慢地平静下来,这才发现自己是在一个小小的军帐中,军帐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除了一张矮几和一张床,竟无一多余之物。宝吟想不出远之如何找到她的,她有些费解地看着远之。
  远之的脸上没有一丝笑意,对于宝吟的疑问,他只是淡淡地答道:“丁副将找到了这封信,这才断定你不是秦人细作。虽是委屈了你,但也难怪他,这也是他职责所在。”
  接过远之递来的那封书信,宝吟的脸一下就红了。这还是远之刚刚出征一个月托人送来的信“思之忧之,我心怅之。思之忧之,伊可怀之。”那些字字句句,宝吟都不知看过多少遍,刻在心里,从不曾忘记。只是突然被一个陌生人看见,难免不羞愧万分。
  远之倒是不以为然,看着宝吟绯红的脸,低垂的长长的睫毛,沉吟了一会儿才道:“这么远的路,真没想到,你是怎么找来的?”
  其实宝吟自己也没想到真的会找到远之,她只是由着这一个念头,不要命的往前走罢了。远之的神色阴晴不定,宝吟感觉象是隔了层雾,忽然有些看不清远之了,经历了战争的人,也许会不一样吧。
  远之看起来憔悴极了,人也瘦了一大圈,双眼深深地窝进去,直盯着宝吟,眼神闪烁不定,冷不丁地问一句:“听丁副将说你从秦军过来?”
  那样冷冷的声音,宝吟禁不住心一颤,忙道:“是儿时的伙伴,现为秦将,是他无意救了我。”
  “哦,竟有此等事,以前从未听你说过,说来听听可好。”远之的声音忽然柔和了起来,一副很有兴趣的样子。
  宝吟想了想,于是讲起了从前公孙大娘带着公孙止到家里上工的事情,远之听的很认真,特别是说到公孙止的事情,他甚至忍不住好几次打断宝吟的话,询问一些细节。宝吟心里也是五味杂陈,公孙止,这个赵国的敌人,她不知道是否该恨他,但他也只是一个小小的将军,一个只能听命于秦王的小将军。
  两人正说话间,一个身材矮小的军士忽然冲了进来,向赵远之急急禀报道:“将军,有紧急军情。”进来的正是那个拷打宝吟的丁副将,宝吟却是脸色一白。
  远之沉声道:“出去议事。”随即也不看宝吟一眼,掀开帐帘就头也不回的走了,宝吟的鼻子微微一酸。两人的脚步越行越远,有断断续续声音传来:“小将已探听清楚,那公孙止原来与曾家。”声音渐不可闻,宝吟心里却是惴惴不安。
  日落西山,帐内一片昏暗,帐子太小,宝吟有些气闷,穿好夹袄,宝吟钻出了军帐。周围都是大大小小随意搭起来的帐子,远处零星的燃起几簇火光,却是冷清清的,竟看不到几个赵兵。转过帐子,宝吟往坡上走,见边上倚着块大巨石,宝吟斜靠着巨石,一眼望去,掠过层层帐顶,看见的竟是自己来时的路,却已远似天涯。
  寒气越来越重,宝吟正欲回帐子,忽然听见巨石后似有响动,宝吟一惊,紧接着听见有人压低了嗓子道:“听说了嘛,已经有人弄了尸身来吃了。”
  另一个粗鲁的声音低吼着:“老子弄的来,也要吃死人了,这后是悬崖,前是秦兵的围了都四十八天了,什么都吃光了,就剩人了,命都快没了,还打仗?”
  “生死就这两天了,打不打仗都是个死。”是前面说话的那个赵兵,然后是渐行渐远的声音。
  死寂的大营流动着淡淡的血腥味,有隐隐约约的死亡气息袭来,越来越不祥的预感萦绕在宝吟心头,远天渐渐沉在深深的黑暗里。
  天微明,宝吟就听见远处传来“轰隆隆”的声响,帐外全是杂乱不堪的脚步,有惊慌失措的赵兵大喊:“秦军要攻营了,秦兵杀过来了。”
  宝吟急忙往帐外走,刚掀开帐帘,却被两个守卫的赵兵拦住:“将军交待,不得出帐。”
  帐外是乱乱的赵军,见远处的丁副将不知在吆喝什么,赵兵拿着刀、矛、箭等兵器就往营口跑,再远处却是浓烟滚滚。宝吟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心口,她着急地向外张望。
  “轰”的一声巨响,整个地皮都抖动起来,前方传来惨烈的叫声,象是有人被击中了,个个脸色都死灰一般。又是几声巨响,有人在大叫:“快守不住了,赶快增兵营口。”
  宝吟心挂着远之,脸已是煞白。正张望着,却见丁副将带了两个赵兵过来,满脸杀气,指着宝吟恶狠狠道:“绑起来,带走!”
  两个赵兵上前抓住宝吟,把宝吟双臂往后一扭,只三两下就麻利的用麻绳绑了,宝吟负痛,眼泪都快掉下来了,只厉声道:“你们这是做什么,我要找你们将军。”
  丁副将冷冷一笑:“正是遵赵将军吩咐,带走。”
  宝吟心里莫名的一痛,从见到远之起,心里一直就不安,那样冷漠的远之与以前完全判若两人,只是,这战场上,他绑了自己一个弱女子何用。
  丁副将带着宝吟踉踉跄跄地往赵营正门赶,秦军整齐划一的脚步声清晰地传来,喊杀声响彻云霄,赵兵却都是死灰的神色。就在赵营大门前那高高的土墙上,宝吟看见了远之已然有些扭曲的面孔。
  把宝吟带到土墙下,丁副将对着赵远之大声禀告着:“将军,人已带到。”远之转过头来,看了一眼宝吟,什么都没说,眼光是变幻莫测的,也是疏远的。
  转过头去,远之继续指挥赵兵阻击秦军,却听见营门外更猛烈的撞击声,赵兵纷纷从临时搭起的高高土墙上掉下来。丁副将脸色一紧,大声对远之说:“将军,请依计行事,万望为大局着想。”说完,看了宝吟一眼。
  远之的脸刹时铁青,冷冷地道:“把人带上来。”宝吟迎着远之的目光,看见的只是冷如寒冰的眼神和越来越浓的杀气。
  宝吟被赵兵拖着往土墙上走,不小心被脚下的长裙绊了一下,赵兵一把抓住往前推,宝吟站直了身子,对推她的赵兵说:“不必劳烦,我能走好。”踏上高高的台阶,宝吟心里已是一片死灰。
  丁副将把宝吟带上高高的土墙上,这个为防御秦军而临时修筑成的土墙竟也有十七八丈高,登上墙头,一大片密密的黑色方阵就蓦然出现在宝吟面前,写着硕大两个“公孙”字样的将旗就立在全军正前方。
  从把宝吟带上墙头的那一刻,远之就没再看过她一眼。丁副将一把将宝吟推到前面,对着下面攻城的秦军大声道:“叫你们将军出来说话。”
  远远地,就见秦军中跃出一匹高大乌黑的俊马,马背上正是全身披甲带盔的公孙止,神色凛然不可犯。
  丁副将料到这便是秦军将军,便喝住他:“公孙将军,可识得此女,此女可是将军旧时相识。”
  宝吟看着公孙止迎上来的目光,他只轻轻一瞥,却是掩不住的痛楚,宝吟心下一叹:“止哥哥!”
  公孙止不理丁副将,却对着赵远之朗声说:“赵将军,这名女子可是尊驾内子?”
  赵远之关不答话,却是丁副将在旁边说道:“我家将军从未迎娶过此女,倒是听说公孙将军与此女原是青梅竹马。”
  宝吟看着远之的侧脸,那样冷冷的,没有一丝表情,原来自己只是送上门的棋子。
  丁副将继续大声说道:“公孙将军请你下令贵军退后十里,否则。”一把刀压在宝吟的脖子上。
  宝吟不怕死,从出门找远之那一刻起就,她只是想不到挡不住秦国大军的赵兵会用她来抵挡秦军的铁骑。四野无声,所有人都注视着公孙止,公孙止就象一尊石雕。
  丁副将已经急了,大冷的天,脸上却是成串的汗珠子,眼睛也越来越红,看着立即就要准备再次进攻的秦兵,他举起长刀不顾一切地挥了下去。
  只听宝吟一声惨叫,一只手臂硬生生地被砍了下去,远之脸色大变,急走两步,又停了下来,脸上更冷了。丁副将的眼睛却红了,大吼道:“退兵,都给我退兵。”又拿起宝吟的另一只手臂,就要再往下砍。
  这时,只听得惊天动地的一声大喝:“退!”秦军军令如山,主将令退,无人敢不遵从。
  宝吟只觉得钻心的痛,身上的血象小溪一样流不完,她感觉有点儿累,她想再看看远之,可眼前都是花的,她看不清楚。
  忽然,宝吟听见一声凌厉的啸声破空而来,她的心猛地一痛,从来没有如此痛过,心似碎成畿粉。宝吟低下头,看见了插进胸口的那只长长的箭尾。
  宝吟看不见远之,她抬起头,看见的只是公孙止,她好象看见公孙止眼里的泪,一滴又一滴,她张了张嘴,她很想说:“止哥哥,别哭,小吟子不怕!”却只能尽最大的努力给公孙止一个浅浅的笑。
  宝吟的意识越来越模糊,她听见战马的长嘶,她也听见刀剑相撞,她似乎远远地看见天涯尽头,看见天涯尽头自己茕茕孤行的身影,一直一直都走不到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