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耽美>花滑的我成了短道速滑大魔王> 花滑的我成了短道速滑大魔王 第269节

花滑的我成了短道速滑大魔王 第269节

  一—来自冀省的王杰,身体条件出众,爆发力还不错但是还有进步空间一—但虽然身板儿不错爆发力也还行,但是启动蹬冰阶段的技术也太糙了点,后续还得针对这块儿加大训练,只要他把这么糙的技术好好提升—下,启动蹬冰阶段的成绩都能好很多。】
  ?
  论坛里的冰迷们原本还在盯着楼主的实时文字解说更新呢,突然之间就看到了这么一条。
  所有人当场脑袋上冒出了问号,但在缓缓回过神之后,众人还真觉得——嘿,这话没毛病,很有道理啊!
  而且吧,不仅是这一句话。
  前面楼主给打出来的每一句话……好像都能这么重新往外捋吧?
  比如楼主打出的第二段,苏凉介绍那个黑省林秀敏的——
  【这位黑省的林秀敏选手,从直道末端到弯道的表现不错,技术上可圈可点,但是在赛场上的观察能力不太行,明明凭借着不错的技术,在弯道上可以取得很好的超越机会,可惜在比赛过程中犹犹豫豫错过了超越时机——之后只需要继续提升技术,同时提升观察力避免不必要的犹豫,成绩上就能得到不错的提升?】
  楼里的所有冰迷:“……”
  这样翻译了一下,好像确实完全没有问题的样子呢?
  还有说吉省省队选手的那一段,那不就是说那个吉省省队的选手也太莽了吗?可能都还没看清楚时机还有对手的位置呢,就直接往上冲。
  超越时机不对,完全有可能导致自身犯规又或者受伤等不太好的情况,所以苏凉是在劝说这个选手稍微稳重一点。
  等冰迷们发觉这一点后,照着这个思路把楼里苏凉所有的解说句式全部翻译了一遍之后,众人才纷纷一个原地后仰——好家伙,苏凉你,好毒的一张嘴啊!
  咳,当然,这不是真说苏凉的嘴毒,而是在感慨苏凉解说内容的一针见血。
  而为什么说冰迷们并不觉得苏凉的解说有错,而是感慨苏凉的解说够精准呢?主要还是源于论坛里冰迷们的人群属性之广。
  王俊是个短道速滑爱好者,小时候也跟着训练过几天,不过他天赋不行,自己有自知之明,就没接着练,但是他弟弟的天赋就挺好,如今已经是冀省省队的青年队选手了。
  前不久知道他弟弟能够参加世青赛资格的选拔赛,王俊就替他开心了挺久,不过这段时间他期末考马上就要到了,没法儿跟着到京市看比赛,也就只能在宿舍里开着电脑刷刷论坛,看一下论坛上的世青赛资格选拔赛的相关帖子了。
  本来嘛,王俊前面看着文字解说也不怎么带脑子,看到苏凉对他弟弟的解说还挺开心,结果在楼里看到有其他冰迷的翻译之后,他就是当场一愣。
  别说,真的是一针见血。
  他弟弟身体条件好天赋好,之前一直是500米的好苗子,但是新赛季这不是技改了呢吗?因为禁止了点冰式,他弟弟不适应了好一段时间,而且在夏训周期讨论技改时,冀省省队的教练组觉得他弟弟的身体天赋好,可以尝试走走欧美运动员的路线。
  欧美的选手中采用交叉式起跑的选手相对较多,因此在夏训周期中进行技改时,他弟弟在教练组的帮助下开始了交叉式起跑的训练。
  只是这个技改吧,是真的不容易,首先就是从小学到达的点冰式不能用了,他弟弟好长一段时间都会在电话里跟他抱怨,觉得站在起跑线前要预备时,怎么预备怎么别扭,都不知道该怎么用力了。
  更糟糕的是,后来冀省省队的教练组也发现了,就这个交叉式起跑,很容易犯规,哪怕选手下意识滞后起跑,也不知道怎么地就已经犯规了。
  等吉省省队的教练组辗转打听到国家队夏训周期全员采用侧向式起跑后,他们犹豫了很久,才痛定思痛又进行了一次技改。
  但是二次技改时,夏训周期实际上已经快结束了,因此选手们在训练时间上就不怎么充裕,二次技改又有些仓促……
  总之多方因素之下,他弟如今的那个侧向式起跑的技术啊,是真的拉胯,甚至目前还无法把他弟弟的爆发力优势给融合进去,以至于教练组甚至还怀疑过他弟弟的爆发力是不是下降了,后来做了体测才确定他弟弟的爆发力实际上是在稳步提升的,有问题的不是他弟弟的身体条件和爆发力,而是纯粹技术上的问题。
  当然,王俊看苏凉这个解说的翻译版本,其实意思是说他弟弟的爆发力不错,但是不算是特别出色,这个事情他也能够理解——毕竟苏凉是站在他那个高度上看问题的,从苏凉的视角看,爆发力出色应该沐远笙和褚睿那样的,他弟弟的话,如果从苏凉视角来看,确实就是‘爆发力不错,但还需要继续提升’。
  王俊在看完这个帖子之后,想了想,当即先拿起宿舍的座机电话给他弟弟的主管教练播了去。
  “喂,张教练吗?我王俊,王杰他哥哥。”
  “事情是这样的,冰雪王国这个论坛您知道的吧?短道速滑版块上这会儿有人在直播苏凉解说中对各个不同选手的点评,我觉得很有参考价值和意义,不过还是您作为教练更专业,所以打个电话跟您说,您可以看一眼,看看有没有参考的必要。”
  直到王俊挂断了电话回到电脑前,他才在贴里恢复了一句:【苏凉牛逼!】
  而这个帖子里,在注意到苏凉的点评后,紧急联系选手主管教练的事情还不止是王俊这么一个。
  等王俊翻完了这个帖子后,发现有不少的选拔赛运动员家属、朋友都已经纷纷冒头,感慨苏凉的解说问题之精准。
  原本前头苏凉的这些解说刚被‘翻译’出来的时候,还有人觉得苏凉这说话方式是不是不太好呢,结果立刻就有林秀敏的朋友跳了出来——
  232l:【怎么不好了?敏子他的问题就是在这儿搁着,就是得要解决,难道苏凉从头把他夸到脚,敏子身上的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了吗?不可能的事儿!我们想要的就是苏凉这种可以直接一针见血把最大的问题点出来的讲解风格,这样运动员在知道自己最大的问题在出在哪儿之后,我们也可以针对性地去训练、去调整!】
  这一条的评论很快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其中不乏有部分没有跟到现场的省队或俱乐部某些选手的教练也现身说法。
  239l:【我个人也是非常激动于苏凉的这个解说风格的,要知道坐在解说席位上,其实从那个视角和屏幕上,能够观察到的细节是很有限的,而且一组比赛有4名选手,说实话,一般人光看比赛的话,根本就注意不到这4个选手在启动滑跑的时候在姿态技术或是爆发力强弱上有什么不同——通常只会觉得嗖地一下,选手们就已经全部蹬冰启动了,然后就进入到了第一个直道衔接弯道的争夺内道领滑位置的阶段。
  这看起来简直是眼花缭乱,就别说是一般观众了,一些资历浅的解说员都不太能够看清赛场上的实时情况。
  所以有的时候观众们看比赛,会发现解说员并不会在实时解说赛场上的赛况,反而会提一嘴这个或者那个国家队的整体技术特色,又或者再提一提这个选手的历史成绩等等。
  像是咱们体育频道的林方正老师和廖雨薇老师,两位都是老运动员出身,解说资历也很深了,但在一些重要赛事上,其实大家也可以发现,两位老师更多的是从情绪上激励观众,而不是从选手的技术细节表现上开始入手讲解。】
  这个回复的人就是被王俊一个电话喊上来的王杰的主管教练,他在看完楼里苏凉的解说后,特别是把苏凉针对冀省省队的几个青年选手的比赛情况解说全部挨个儿看完一遍之后,这会儿心里满溢出来的,可以说全部都是对苏凉这个天才选手的感慨了。
  这会儿他不仅是自己在看这个帖子,还把帖子的链接分享到了他们冀省省队的教练qq群组里,于是很快冀省省队的青年教练组这里就从他一个人看帖子,变成了一群教练和助理教练一块儿看帖子。
  一边看他们还一边在qq群组里讨论苏凉某段话背后的意思,再结合他们自己了解的本省队的选手和其他省队的选手情况。
  这逐一对比下来之后,留下来的就只剩下叹服这两个字了。
  张建:【没别的说,就一个字,牛!】
  张建教练在这么说过之后,他们省队的其他教练也纷纷感慨,这个苏凉确实是厉害。
  张建:【真的可惜了,这比赛居然不是直播而是剪辑录播,那到时候缺损的细节会很多。】
  王华:【张教练说得对,这苏凉的比赛没办法结合视频来观察选手,太可惜了——要不这么着,咱们冀省去京市也挺快,今天这会儿也才500米的上午场比赛,预赛和四分之一决赛还没结束呢,不如咱们赶紧着跟队里打个申请,把队里的录像设备直接调用起来,到现场去把比赛和苏凉的解说都给录下来?】
  张建前面还在想着该怎么办呢,这王华教练的话一出,他当即点头:【好办法!为了节约时间,咱们一块儿去找找主教练吧?】
  ……
  这头冀省省队的张建、王华去找他们的主教练了,而京市市队的教练张建新在看到帖子之后,也早已经第一时间蹦了起来。
  他们京市市队的资源充裕,队里的设备都挺好也不缺,所以这一回哪怕只是个青年队的资格赛,他们也派了一台的摄像设备到现场录制备份。
  结果这会儿张建新在看到论坛里这个帖子之后,当即跳了起来——赶紧的!一台摄像机哪里够?再去调一台去现场!
  立刻!马上!
  于是,在不知不觉间,有不少队伍都带着录像设备直奔着冬训中心新区的冰雪体育馆杀了过去,以至于现场的冰迷都渐渐对越来越多的摄像机感到迷茫了起来……
  第272章
  “发生什么事了这是?”
  这会儿正是上午的比赛结束下午的比赛又还未开场的时候,冬训中心新区如今的位置还比较偏,周围也没多少玩乐的地方,来观赛的冰迷就干脆在冬训中心新区的食堂吃完饭,很快就重新又回到了场馆里面,—边闲聊一边讨论下午的比赛又或是圈子里的其他新闻消息。
  像是杨凯华和胡侃这会儿正在和人讨论接下来苏凉又要参加什么比赛呢,结果就看到了场馆里开始陆续进人,时不时地还有几台摄影机被扛进来,最靠近第一排的护栏位置前,有好几个地方都被架上了摄像机。
  “怎么回事?不是说今天的比赛不直播就录播吗?咋突然又来这么多人?”
  “电视台的吗?奇了怪了,下头不是有摄影区吗?怎么都把机器架到咱们这观众席上来了?”
  “不太懂,他们这些设备架设,不是应该架在下面专门的位置上的吗?”
  杨凯华和胡侃毕竟是吃这口饭的人,对当前主流的摄影机型号和各种设备都比较熟悉,看了—眼就知道正在架设的机器都不太相同,不像是同一个电视台里的同—型号设备,甚至连品牌都不—样,也不符合台里的器材采购习惯。
  “不是电视台的吧?”杨凯华这样说了句:“这些人只带了摄像机,现场也没有做设备连线,不可能是直播,我看有的工作人员操作还不是很流畅,应该不是专业的摄影摄像团队。”
  周围的冰迷们也知道杨凯华和胡侃是专业人士,这会儿听他们这么说,就更懵了。
  “那这是什么情况?突然来了—批人要拍比赛吗?哎呀,你们看对面的观众席上也有人在架设备。”
  这场景看得人面面相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直到有人认出了京市市队的教练张建新。
  “那不是张教练吗?我认得他,京队的教练。”
  “他怎么在那里跟着一块儿架设备来着?”
  “所以这些设备不是电视台的?是京队来这里录东西?”
  冰迷们倒是也知道各个省队、俱乐部等等,为了储备资料、研究对手以及研究自己选手的比赛情况,所以在有重要比赛的时候,会出动自己的设备录制—些重点比赛内容。
  可是这也出动得太多了吧?就这么会儿时间,放眼看去得有十好几台设备了。
  有人认识张建新,就好奇地上前问了一句:“张教练,您们这是怎么了?京队来架设备录比赛呢吗?”
  张建新脾气挺好,听到有冰迷这么问,就笑着点了点头回了句‘是’。
  冰迷好奇了:“我上午也见到京队的人了,不是已经在下头架了个设备了吗?怎么您又带人来加设备了?而且您放得这个位置不太对吧?视角不太行,拍比赛的话可能拍不太好哦?”
  张建新笑了:“您是说我身边的这台机器吧?这台机器只需要扫个大景就行了,放在这里是因为距离现场的扬声器近,录现场解说的时候声音比较清晰。”
  冰迷:???
  哈?
  您来录比赛,不考虑说录制赛场情况比较清晰的,而是说考虑距离现场扬声器比较近的?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觉得这个逻辑好像是不是有点不太对?
  张建新看着这些发懵的冰迷,笑了起来,解释道:“您各位—早就在现场看比赛,所以不太了解情况,等您几位晚上回家看看冰雪王国论坛就能懂了。”
  “而且现场这么多的摄像机也不是都是京队的,我看见冀省省队的了,好像还有吉省和黑省的一些驻京记者,应该是有人请他们来现场帮忙录制的。”
  在场的冰迷面面相觑,他们是越听越懵,这都什么跟什么?不仅是京市队的张建新带着人来加了设备,而且吉省省队、冀省省队还有黑省的……距离近的都亲自来了,距离远的还托关系把驻京记者给喊来了?
  有着急等不下去的,就直接给自己关系好的冰迷朋友打了个电话:“喂?老杨吗?你上午有看咱论坛呢吗?什么情况啊?这会儿我们现场来了老多的摄像机,而且这些摄像机还不光拍比赛,非得找个距离扬声器位置近的要录现场解说的声音?”
  电话那头那被叫做老杨的冰迷当场就笑了:“你不知道了吧?哎呀,这场比赛啊,苏凉又火了!”
  冰迷:哈???
  老杨在自己好友迷茫的声音中,笑着把上午发生的事情给解释了—遍:“大致就是这么—回事儿,你晚上回家看看论坛上就明白了,你在现场如果方便的话,看看哪个兄弟有带dv的,回头联系那兄弟发点现场拍摄的东西来瞧瞧呗?”
  等这冰迷迷迷糊糊地瓜断电话,跟在场的冰迷们这么解释了—遍之后,在场的众人才满脸愕然地倒吸一口气。
  说起来,他们在现场观看比赛的时候,当然也会听—听现场的解说,但是现场嘛,他们总归更多的注意力还是放在赛场的比拼上的,以至于他们反而不如看‘文字直播’的论坛坛友们更感到直观。
  “所以……苏凉的眼光这么好?好到这个省省队、俱乐部的人都蜂拥到现场要录下他的直播解说了?”
  ‘嘶——’
  所有人在抽了口冷气之后,纷纷转头看向了这会儿还空无一人的直播解说席位,脸上的表情则生动演绎着四个大字一一恐怖如斯!
  ***
  不仅是冰迷们吃惊,主办方也是吃惊得很。
  因为今天的资格赛只能算是一个半公开的赛事,所以那些想要额外进场的各个省队、俱乐部队伍还有被临时请来帮忙录像的各个省市的驻京记者们,就这些人想要进场还得先把电话打到主办方或者冬运管理中心又或是国家队,拿到—个有效的入场许可,这才能获得入场资格。
  于是—中午的时间,这些地方的领导们接了一长串的电话,每个人来都是为了这么件事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