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护国大将军> 363章 陈妍的破格提拔

363章 陈妍的破格提拔

  (为书友26784426朋友加更,多谢朋友的打赏。另外多谢早春无敌朋友的月票。)
  柴公公暗叹了一口气,他觉得,怎么封赏王铮都不过分,王铮虽然不计较虚名。可其他将士们不服的话怎么办?如果因为对王铮的屡次封赏不公,而引起军变的话,那可就会牵扯到许多人的性命。
  “正是,护国大将军之职,历史上绝无仅有。皇上不想按规矩封赏王将军的话,不封就是了,弄出个护国大将军的虚职,糊弄人作甚?”
  钱望对皇上的做法深恶痛绝,他极少这么说话,今天也是忍不住了。
  皇上和房相两人的老脸上,是一阵青一阵红的。
  大郑言论自由,任何人都不会因言获罪。这是祖训,祖训类似于后世的宪法。即便朝臣们说的再难听,即便黑老包再次喷皇上一脸唾沫,他也没有任何办法。
  郑成抬眼看看其他人,却看到诸大臣均是义愤填膺。没说话的那些,显然也对封赏王铮的做法不满。
  朝廷如果不按规矩来,那以后的封赏制度就乱了套。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一旦乱了套,就是朝堂生乱的开始,是两帮人有理由争吵的开始,也是党争的苗头,此例万不可开。
  所有大臣,均向往着万国来朝宣睿盛世,都想在史书上留一个大大的好名声。
  而现在,经过大家数十年的不懈努力。主要是,经过王铮这三四年的不懈努力,大郑是越来越富强,眼看着,宣睿盛世已不远矣!
  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怎能因为皇上对将领的封赏不公,而引起祸事?
  假如万一王铮不服,他的手下不服,祸事一起就无法收拾。
  试想,放眼全大郑,甚至周边所有的大国小国,谁会是王铮的对手?谁能打得过,王铮手下的那些煞神?
  王铮的忠心,大家有目共睹,他不管有再大的兵权,他也不会带兵造反。
  如果王铮有野心,别的就不说了,他仅需去了蒙辽,找他婆娘肖燕燕就行了。以他和肖燕燕的能力,王铮在蒙辽就能做皇上,夫妻俩同心协力,即刻横扫六合八荒。
  届时,放眼整个华夏的所有区域,谁会是他们夫妻的对手?
  因此,即便封王铮为天策上将又能如何?
  他不想造反的话,封他为天策上将,让他开府建衙,他照样不会反。
  他如果想造反的话,他就算是现在的罪囚身份,依然能振臂一呼从者云集。
  所以说,封不封王铮为天策上将,结果都是一个样。那皇上,还何必不按规矩来,让王铮的手下不服气呢?
  “朕意已决,封赏王将军的职衔和爵位不变,但是”
  皇上咬着后槽牙,狠狠地说道:“王将军的爵位,可世袭罔替,与国同休,封国洛阳府。”
  皇上郑成的这句话,把所有大臣惊得目瞪口呆。
  这一下,所有人都不吭声了。
  皇上为了不让王铮掌握太大的军权,竟然允许王铮的爵位可世袭罔替,居然还封国洛阳府。
  世袭罔替这四个字,说起来简单,但却是所有的文臣武将,想都不敢想的。大郑自开国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先例。异姓开国公封国也没有先例。
  现今,大郑的爵位承袭制度,基本上是普通世袭制和终身爵。
  普通世袭制,是子孙每承袭一次则降一级,过几世之后,假如没有新的大功劳,再次被朝廷提升爵位的话,爵位也就没有了。
  包括皇上郑成现在的叔伯兄弟,数代以后,也是平民一个。
  终身爵更惨,终身爵是,只有立下大功的本人有爵位,本人死后,则身死爵灭。后代子孙不能继承。
  而世袭罔替与国同休,就是后世所说的铁帽子王的意思。
  就是说,只要大郑这个皇朝一直存在,王铮的子孙,就永远能继承他的爵位,并且不会被降级。
  由此可见,皇上为了不让王铮,掌握太大的军权,是下了多么大的决心。
  说白了,皇上也怕王铮不服,更怕王铮手下的将领不服,从而引起战祸。他还担心王铮的军权太大,会危及他子孙的皇位。才不得不这么办。
  他今年已近六十岁,已没有多少年好活,可王铮还不到三十,他还太年轻。
  他相信,王铮念着和他的情谊,绝对不会造他的反。
  可在他百年之后,他的儿子如果继承了皇位,如果得罪了王铮的话,他就不敢保证,王铮还会像对待他这样的忠心了。
  所以,为子孙后代计,皇上宁愿破例允许,王铮的爵位世袭罔替与国同休,封国洛阳府,也不想封王铮为天策上将。
  天策上将的军权太大,职衔太高,皇上郑成不得不防。
  天策上将是天策府官制的一种,职位在亲王、三公之上,仅次于名义上的文官之首三师(即太师、太傅、太保)。可三师几乎全是死后的追封,活着的一个也没有。
  天策府则是武官官府之首,在十四卫府之上;天策上将可以自己招募人才,作为天策府中的官员。
  假如封王铮为天策上将,则他就成了大郑,除了皇上和太子外的第三人,是两人之下,亿兆人之上。而天策府‘许置百官’,就是大郑的另一个小朝廷。
  即便是骠骑大将军,也是天下兵马大元帅,也是类似后世,三军总司令一级的人物,也有极大的军权。
  华夏历史上,一共才有不足十位人物,曾被封为天策上将。
  五代十国时就有六位,但五代十国,却是个大混乱大破坏的时代。
  有一首诗说得好: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
  整个五代十国,十五个皇帝加起来,却仅仅有五十三年的帝位。
  所以说,五代十国时的天策上将,可以直接忽略。
  辽国好像有一位皇帝,曾经把他自己封为天策上将,自封的更是糊弄人,也可以忽略。
  历史上,真正名副其实的天策上将,仅有唐朝的李世民一人。
  可李世民就是因为军权太大,最后和太子李建成争帝位,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了他的亲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
  并且,蔚迟恭手拿钢鞭逼迫李渊退位,李世民政变成功才得登大宝。
  五代十国时的那些天策上将,也有不少是军权太大,杀了皇帝后自立为帝的。
  现在的大郑,虽然没有唐朝和五代十国,但在前朝的大梁朝和大陈朝末期,也发生很多,和隋唐以及五代十国类似的事情。
  前朝有过的血的教训,皇上郑成不可能不慎重,他未雨绸缪,不可能封王铮为天策上将。
  只是爵位的世袭罔替就好多了,只要王铮没有太大的军权,爵位就只是他的荣誉,能让他和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地生活的很好。他起兵造反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减少。
  皇上严格控制王铮的军权,即便不惜让王铮的爵位世袭罔替,也坚持要这么做。大臣们也就不再反对。
  其实,皇上的想法是对的,大臣们也不想让王铮的军权太大,危及社稷安全。
  王铮的封赏定了下来,就该说别的将领了。
  只要王铮的封赏没了问题,其他的就好说了,群臣商量之后,在提到对陈妍的封赏时,皇上又看了房相一眼,房相一点头,皇上也就明白房相是什么意思了。
  陈妍因为曾被王铮戏称为母老虎,她对王铮非常的不满。她还曾经气呼呼地找王铮算过账,那次皇上和柴公公都知道。
  因此,鉴于陈妍与王铮不合,皇上和房相的意思是,破格提拔陈妍。
  以后让陈妍钳制王铮。
  大郑的朝堂不能太一团和气,必须有对立。有对立才会有争议,才让皇上更放心,才让皇上更容易管理大臣。
  不怕文武官员的本事大,皇上和房相只要掌握好平衡之道,大郑的朝堂,就始终会在控制之中。
  因此,房相提议,皇上赞成。
  陈妍因连灭数国功劳太大,也就被连升数级,被封为镇军大将军,柱国,二等开国伯。
  如此一来,陈妍一跃而成了,比她叔父陈琦还高了半级的,从二品的柱国将军。
  但陈琦毫不介意,高兴的嘴岔子咧到了后脑勺。
  陈妍的爵位封的稍低了些,可这不是还有两个小国没灭吗?叔侄俩相比,陈琦甚至都没有爵位。
  文官除非是,曾经率兵为国家开疆拓土,要不都没有爵位。爵位是专为武将而设。
  因为王铮的原因,他教出来的将领,就不可能超过他的职衔。因此,韩庚也只是被升了爵位,成了一等开国侯,其他封赏不提。
  项梁因为这一战,累功成了柱国将军,三等开国侯。
  万喜和高丕,历经千难万险浑身浴血杀透重围,及时赶到怀州攻克了怀州,并且还及时赶到了兴州,帮助项梁等拿下了兴州。
  万喜和高丕也是居功至伟,被封为柱国将军,一等开国伯。
  韩客和石坤,均因为对拿下西夏的都城兴州,起了关键性作用,累功被封为正三品的冠军大将军,上护军。
  他俩距离从二品的柱国将军,已经仅有一步之遥。
  申四因救援及时,是攻克兴州的首功,被封为从三品的云麾将军,护军。
  申四跟随王铮学习了一年多,对王铮的战法战术最为理解。独领一军时打的胜仗就太多。他这两年的升迁速度,也让别人眼红。
  而戴忠,因为他攻克的交趾和寮国的都城,都是因为陈妍的帮助,再说,他现今还没有灭一国,就以后再议。
  以后,假如戴忠能独自灭掉占婆和真腊,那他被破格提拔升为柱国将军,就也在情理之中。
  可如果,还是陈妍拿下的占婆和真腊,他的柱国将军之职,就有点悬了。而陈妍,也必会被封为开国侯。
  其实,也怪戴忠太不争气,他的本事也确实太小。
  他一个四五十岁的大男人,已领兵多年,现在带领六万兵马,只是进攻一个还没有蒲甘的领土面积大,屁大点的交趾和寮国,居然屡次需要陈妍数百里救援,才能攻克稍大点的城池。
  朝臣们就有些不喜欢他,对他的封赏,也就没有几个人提议破格提拔,就这么暂时搁置了下来。
  对将领们的其他封赏,比如钱粮布帛土地宅院,以及阴袭几个儿子等等,自然也都有,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除了这些领军的主将,其他将士的封赏,待战后按功再议。
  这次的封赏,同样是因为王铮被压制的原因,也没有按规矩封赏。主要是爵位和职衔不符。
  将领们的职衔封赏的还行,基本是按功劳升的职,可爵位就低了些。
  比如,柱国将军的爵位,至少也应是三等的开国侯。可万喜和高丕,以及陈妍,却只是被封为开国伯,整整低了一级。
  但因为王铮被压制的太狠,朝廷也只能这么封赏别的将领了。
  即便是这样,陈琦也已经很满意了。
  他侄女儿陈妍,跟着王铮才多久?
  她一年多前还是个七品校尉,可这才不到两年的时间,陈妍居然就成了柱国将军,开国伯。比他这个做叔父的职位,还高了半级。
  他以后,凡是在正式场合和侄女儿陈妍说话,都要规规矩矩地称呼一声陈大将军。
  总的来说,虽然不太合理,但也勉强能说得过去,应该不会引起,将领们太大的不满。
  南疆和西夏的两场战事下来,王铮的手下,又升上了四位柱国将军。
  要不,卫戌军和其他卫镇的将领,即便是挤烂头,也都想跟着王铮上战场杀敌呢!
  可惜,王铮对手下将领,和军士的要求太过于严厉。不是经过曹显和韩庚特训的,通不过魔鬼训练的,谁都别想成为他手下的精锐。
  不是精锐就无法执行特殊的任务,就无法得到破格封赏。
  比如,陈斌现在,还率领着十万边军,在宥州附近晃悠呢!
  陈斌和那十万边军,能力不行战力不强,就无法参与奇袭兴州的大战。
  他们最后的封赏,和打下西夏都城,兴州的那些将士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