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都梁兰> 第二百七十五章 千秋功过

第二百七十五章 千秋功过

  中国人讲究盖棺定论,对于秦始皇这么一个对中国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人物,我们行文至此,怎么绕也绕不开对其要作出评价。
  但是对于人物的评价从来都是最难的。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尤其对于秦始皇这样一个功绩和过错都特别鲜明的历史人物,要想对他作出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是一件非常困难,根本就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是,已经到了这里,不对他作出评价好像也说不过去,只好勉为其难,说出笔者的个人看法,
  反正也是瞎说的,读者诸君姑妄听之!
  一般人们对秦始皇的评价不外乎以下五种观点:
  1.认为秦始皇完全就是一个对老百姓横征暴敛的残暴君主,有过无功;
  2.认为秦始皇过大于功;
  3.认为秦始皇功过相抵;
  4.认为秦始皇功大于过;
  5.认为秦始皇根本就没有什么过,他是功劳远超三皇五帝的杰出的政治家,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乃千古一帝!
  笔者认为,对于秦始皇的评价,应该分两个阶段进行。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前应该说有功无过,或者说,功远大于过!
  秦始皇是一位富有雄心壮志的君主.他完成了统一中华的历史伟业,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
  他为中华民族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
  在这期间,诸候之间的混战无休无止,合纵连横之术此起彼伏!
  每逢大会战,双方出兵都数以十万计。“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
  其惨烈之状,难以言表。
  以致更加加剧了社会混乱,导致经济凋敝,壮者散至四方,老弱转死沟壑。
  老百姓为了躲避战争,流离失所而无家可归,大量的田地被荒芜,农业发展受到了极大程度的破坏。
  而在这个时候,匈奴等游牧民族,趁各诸侯国互相混战,无暇他顾之际,趁势入关,南下骚扰边疆周边地区的人民,给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重重灾难。
  因此广大人民,其实都希望国家能够尽快完成统一,战乱能够永远结束。
  而秦始皇统一中原,恰是应人民之所愿,结束了相持数百年的诸侯混战。
  让人民的生活逐渐安定下来,一个较为完善,制度更先进的封建制国家开始孕育而生。
  所以我们说秦始皇统一全国是对的,尽管有时的手段可以再商榷。
  而且他当时已经基本奠定了中国今后的疆域,中华民族的疆域基本上都是在秦始皇时期的疆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的行为应该说功过相抵,或者说,过大于功!
  用贾谊的话说就是他统一全国以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本来,在结束了连年征战,民不聊生的局面以后,秦始皇应该推行仁政,使国家富强,人民富足,个个安居乐业乃是正道,但是秦始皇不但不放水养鱼,反而涸泽而渔,推行横征暴敛,将老百姓逼上绝路。
  他的功绩之一是建立了相对于当时而言,比较先进的政治制度。如改国称郡,罢侯置守。
  其实际的内容很多,包括对从中央到地方所有政治制度的全面彻底的改革,其中也包括了对人事制度的改革等。
  他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如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这些都为秦皇朝以后的历代封建皇朝所效仿。
  他的功绩之二是实行了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的举措。
  他在全国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钱同衡”的举措,是我国历史进程中的一次伟大改革运动,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里程碑。
  这些举措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融合,产生了深远和广泛的影响。
  他极大地促进了各大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从经济和文化上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大一统。
  他的功绩之三是通过南征百越、北击匈奴,稳固边疆,开拓了疆土。
  他派军队南击百越,在征服百越地区后,开发南疆,设置桂林、象郡、南海等郡.始皇末年,秦郡数由统一之初的36郡增至40余郡。
  战国时期,由于中原各国忙于征战,根本就无暇北顾,匈奴经常袭掠与其接壤的秦、赵、燕三国北部边地。
  为解除匈奴对大秦帝国的威胁,秦始皇命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
  故汉初著名政论家贾谊称其“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桑弘羊也说:经蒙恬反击之后,“匈奴势慴,不敢南面而望十余年”。
  这场反击战,解除了匈奴奴隶主贵族的袭扰与破坏。
  悉收河南地”,使今河套内外,大河南北的广大地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摆脱了兵祸的灾难。
  秦始皇还有一些不好说是功还是过的举动。比如修筑长城、驰道以及开凿灵渠。
  这些从今天看来都是好事。
  比如修筑长城,从今天看确实对于维护边疆稳定,维护祖国统一,甚至现在对于发展旅游业,都起过非常积极的作用。
  再比如修筑驰道,由于改善了各地的交通环境,确实对于改善国家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再比如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漓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确实也具有重要的水利和交通意义。
  但是由于当时生产力和技术水平都很低,工匠们全靠肩扛手提,工作条件十分的艰苦,有不少人因此惨死。
  由于当时的劳役太重,工期紧,监工们采取粗暴的手段加快速度,导致死人太多,可以说这些伟大的工程都是由当时老百姓的尸体堆砌而成的。
  因此,这些事情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情,如果当时的统治者考虑到老百姓的承受能力,将这些事情分成几十年,上百年来做,绝对都是功在千秋的大好事。
  可惜的是,秦始皇有些急功近利,他希望在自己的还活着的时候就要完成这么多的大事情,完全不顾老百姓的死活,导致老百姓劳役过重,民生不堪重负,最后把这些应该是功在千秋的大好事生生办成了民怨沸腾的大坏事。
  我们再说一下秦始皇的过错。
  1.政治生态极为不正常。
  秦始皇在灭六国以后,自以为功高五帝,地广三王,居功自傲,不可一世,“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博士形同虚设,丞相、大臣只能“受成事,倚办于上”。
  群臣为了保官保命,都不敢说真话,“谩欺以取容”。这时候的政治生态已经不正常到了极点。
  秦始皇听不到真话,只能凭自己的喜好做事,毕竟一个人的能力有限,必然会导致许多错误发生。
  3.始皇对百姓的残酷暴虐达到了极点。
  他大规模地征发徭役和兵役。秦始皇很残暴,秦朝的赋税徭役繁重,农民要将收获的三分之二上交给国家.秦始皇还大兴土木,连年用兵,大量的农民长期脱离生产,去服役或打仗。导致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民不聊生。
  秦朝的刑法还很严酷,还实行“族诛”和“连坐”法。人民动不动就要受到严酷的刑法的处治。人民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几乎无法生存,导致民怨沸腾,社会矛盾激化。
  4.秦始皇实行了“焚书坑儒”,严重地阻碍了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他通过焚书坑儒,妄想愚化老百姓,这样做的后果,导致中国古代的许多文化古籍失传,文化上出现了断层,中华民族的文化创造力和文化想象力都得到了极大的压制和破坏,而且他还开了一个恶劣的先例,导致后代皇朝,文字狱层出不穷。
  他这是对中华民族犯下的千古罪行!
  5.他个人生活极度奢靡,索取无度。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修建了供自己居住的豪华的阿房宫和规模庞大的骊山墓,先后进行五次大规模的巡游,在名山胜地刻石纪功,炫耀声威。为求长生不老之药,又派方士徐市(即徐福)率童男女数千人至东海求神仙等等,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人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难。
  而这些设施全部归他个人使用,对老百姓毫无用处。而且他死的时候还要很多人要为他陪葬。
  他役使了70万人,被他征发的徭役、兵役至少三百万,而当时全国人口只有二千万,成千上万的老百姓被折磨死,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严重地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秦始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作用需要肯定,但他在统一六国之后,丧失了进取的方面,志得意满,耽於佚乐,求神仙,修宫室,残酷地压迫人民,到处游走, 所以又是一个十分残暴的封建皇帝。
  笔者觉得,尽管秦始皇晚年的倒行逆施,对秦朝的老百姓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也直接导致了秦朝历二世而亡,但是就其一生而言,他的功过应该属于6:4开,功在六,过在四,功大于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