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唐玄宗> 第19节

第19节

  韦皇后道:“依韦卿所言,该如何处之呢?”
  “很简单,宜罢相王政事,由皇后临朝参知。”
  韦安石道:“宗令的话,却让人不解了。遗诏由圣上所立,老臣为政多年,没听说过臣下可以私改皇上遗诏的事儿。”
  纪处讷反应甚快,说道:“尽管是圣上的遗诏,也要依古礼而行。圣上定诏之时,大约未及细想,于是有了疏漏之处。所谓亡羊补牢,我们现在按照古礼修补之,也是好的。否则嫂叔临朝听政,岂不是贻笑天下吗?”
  韦温嘿嘿一笑道:“韦公昔年跟随相王,那是有相当情分的。刚才宗令说了,相王参谋政事与古礼不合,韦公知书达理,难道就忘了这一句话吗?”
  韦安石看到这几个人仰仗韦皇后之势,已然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再者自己势单力薄,几个人虎视眈眈,自己若再有言语,他们恐怕连撕吃了自己的心都有。他摇摇头,不再言语。
  宗楚客看到韦安石已然气馁,心里大为受用,就转过头来目视其他人道:“罢相王政事,韦公已然没有言语了。你们呢?大家都说说自己的看法,供皇后裁决。”
  其他人看到眼前之势,觉得上有韦皇后坐镇,下有宗楚客等人虎视眈眈,现在为表态的关键时候,哪怕稍有迟疑,恐怕就为今后惹下大祸。这帮人非常乖觉,众口一词,皆说应罢相王政事。
  韦皇后当初答应让相王参谋政事,觉得李旦遇事避让,说是让他参谋政事,无非挂了一个虚名儿,大小事还是由自己来做主。不料今日宗楚客却如临大敌,她心里其实不以为然。不过大伙儿既然说这样不好,也就从大家之意吧。如此一来,自己有名有实,可以免去许多啰唆。
  鸿胪卿得了指令,即带领僚属入宫忙碌起来。鸿胪寺下辖司仪署,执掌凶礼丧葬之事,所以要从头至尾主管李显的葬礼。他们入宫后先是挂起巨幅青色帐幔,太常寺的太乐署依令在太极殿外调律鸣乐。唐人此时甚爱佛事,普寂禅师是时为佛界领袖,受邀带领一帮僧侣入宫主持法事。普润禅师是时在京中甚有名望,又是普寂禅师的师弟,此时也一同入宫作法。
  那日政事堂会散之后,宗楚客随同韦皇后一同入宫。他们进入显德殿,宗楚客对遗制内容甚为不满,问道:“皇后,我们事先已将遗制内容说定,怎么太平公主入宫后与昭容一番捣鼓,凭空又增加了相王辅政的内容呢?”
  韦皇后道:“你们那日晚间出宫之后,婉儿拿着拟好的遗制来找我。我看到她们增加了这一条,也觉得不妥。后来婉儿说了许多道理,我又觉得相王向来不问外事,且我们参政又有主次之分,则相王名为参政,其实为虚名,也就依了她们。”
  “皇后呀,您不可将事儿想得太简单。遗制里既有相王参政的字样,我们若认可示之天下,则相王今后参政就成为定论。那相王又非傻子,怎么肯定他今后就成为虚名呢?万一他不愿再担虚名,身后又有太平公主等人撺掇,果真临朝视事,我们怎么办?”
  “你不必大惊小怪!假若到了这种地步,届时以重茂的名义寻一个理由,让相王回家视事,又有何难处?”
  宗楚客的父亲原在魏王李泰府中编撰《括地志》,其母亲系则天皇后的族家姐姐,他生于这样一个既有家学背景又有皇亲渊源的家中,很快凭借个人的能力进士及第。此后任地方刺史、户部侍郎等职,可谓阅尽人间百态,明白宦中练达学问。在相王参政这个问题上,他深知为保皇后进身之位,不可给外人任何机会,所以要把易生变数的萌芽斩杀于无形之时。
  经过宗楚客的努力,刚才政事堂与会人员一致要求罢相王参谋政事,韦皇后也点头同意。宗楚客现在不愿在此事上过多纠缠,他想到另外一个问题,因而提醒韦皇后道:“皇后,从此事上可以看出,太平公主维护皇族利益可谓不遗其力,您只要给她露出一点缝儿,她定会乘机大做文章。则天皇后在日,曾说过其子女中,以太平公主之性情最像自己。则天皇后的手段,皇后最为知悉,我们万不可小觑了太平公主的能耐。”
  韦皇后对则天皇后的态度是又恨又怕。现在则天皇后已逝去数年,韦皇后每每想起则天皇后的手段,犹不寒而栗。韦皇后现在对太平公主也油然生出了惧意,说道:“不错,太平公主的心思活络,我实在把握不住,今后定让她远离朝廷,越远越好。哼,圣上在日时对她顾念兄妹之情,今后我们却不要这么无谓地顾忌了。婉儿这一次真多事,好好的为何非要召她入宫?真是麻烦。”
  韦皇后提起婉儿,让宗楚客涌起心事,他冷笑一声说道:“皇后,我们今后不可对昭容全抛心思了。依臣看来,昭容首尾两端摇摆不定,她建言召太平公主入宫,其实是想示好于皇族。”
  “嗯,你以前说过,我们今后对她要多些心眼。”
  “对呀,据臣的手下人说,昭容近年来与太平公主眉来眼去,私下里来往颇多。看来她实在聪明过了头,既要跟随皇后,又要向太平公主示好,这样的人实在令人担心。”
  “宗卿说得对,今后我们要对她留点心。对了,今后这掌拟诏敕之事不让她经手,由中书省负责如何?”
  “此事无关大局,她只要按我们的意思拟出,也不会坏事。只是今后大计预谋,不可让她事先知晓。否则她与太平公主宫内宫外联起手来,会添许多麻烦。”
  韦皇后点头答应,沉吟片刻又想起一事,说道:“婉儿昨晚还提起一事,说崔湜被放外任,此人才具甚好实为可惜。她说眼前用人之际,可复用其为京职,最好能入政事堂议事。宗卿,你以为如何?”
  宗楚客想了想,微微一笑道:“昭容很会把握时机,她说眼下为用人之际,确实不错。皇后,那崔湜有才具,此为路人皆知的事儿,其实他还有一件好处。”
  “什么好处?”
  “有奶便是娘!别看他现在与昭容打得火热,只要皇后对他说一声,让他离开昭容,他定会乐颠颠地抛开昭容跑过来。皇后,臣觉得此人可用。”
  “嗯,你这样说,就去办吧。”
  “皇后,臣以为赵履温、窦怀贞也应该兼知同中书门下三品,这样就可以挤兑那个老不死的韦老贼。皇后,干脆把韦老贼罢去宰相职,省得他在我们面前晃来晃去碍眼。”
  韦皇后此时忽然有了大局观,回答道:“崔湜等三人的任职,可待圣上葬仪过后办理。至于韦安石,宗卿,眼下大局未稳,他在政事堂也翻不起什么大浪来,还让他先干着吧。”
  两人又说了许多话,密谋良久。
  李隆基与刘幽求密切关注朝局的发展,传回来的讯息可谓一波三折,使两人心智为之耗费许多。
  薛崇简告知了太平公主的口信,他们得知李显已死,太平公主参与了遗制的草拟过程,并把李旦加入参谋政事的范围。二人闻言后两相商量,觉得若相王能够参谋政事,则今后局势还能有所把握,则不用立即剑拔弩张。
  然而到了第二日午后,他们又得到新的消息:宗楚客率领众人向皇后请命,决定更改遗制,罢相王参谋政事!
  李隆基闻此消息,心中又惊又怒,然脸上未见愤怒神色,仅淡淡地对刘幽求言道:“刘兄,这圣上遗制本来就是假托,现在又当众废了其中部分内容。这宗楚客的能耐,自从前些时摔死了崔琬,如今愈发无顾忌了。”
  刘幽求道:“‘叔嫂不通问’?宗楚客能在短时间内寻到这句话,实属不易。看来宗楚客的记忆能耐,愈发老辣了。韦皇后在此关键时候有此人为助,所谓苍天不负有心人,不枉了此前的诸多关照。”
  两人在此时还能出调侃之语,足见他们心态十分平静。
  刘幽求道:“明日太极殿发丧,你也要入殿观礼。我估计,此仪式在午时前能够结束。我昨日已与钟绍京说定,明日午时,我们一同入其宅中用膳。届时我先在钟宅中等候,你出宫后可直入钟宅。”
  禁苑位于宫城北端,禁苑的南门相对的就是宫城的玄武门。钟绍京作为禁苑总监,其住宅设在禁苑的西南角,离禁苑南门不远。
  李隆基点头道:“好吧,就这样办。我与绍京待礼毕后,一起到其宅第用膳。他那里树木笼罩,环境清幽,确实是一个好地方。”李隆基又沉吟片刻,问道,“刘兄,韦皇后与宗楚客这次废了遗制,他们固然将父王排除在外,然如此一来,这个遗制还有用处吗?”
  刘幽求一开始不明白李隆基说话的含义,马上恍然大悟,赞道:“不错,殿下真是目光如炬。既然相王参谋政事不作数了,那么皇后临朝称制即为篡改遗制,也是不作数的。看来宗楚客枉自聪明,终归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他稍一思索,又说道,“殿下,你今日最好再悄悄去见太平公主,让她把皇后篡改遗制的风儿散出去,公主人脉甚多,又可以不着痕迹。如此事儿由公主来办,最为适宜。”
  李隆基答应了一声。
  李隆基心有大志,其心中言语仅限刘幽求知道。他与王崇晔等一帮朋友虽相处甚欢,仅仅限于玩乐之道。其所交之人中普润禅师冷眼旁观,至多能猜出一二。
  刘幽求让李隆基怂恿太平公主散布流言,实为极为凌厉的一招。当初则天皇后奉李唐王朝之命,最终又将权柄回归李唐,得于她看到天下之心皆思归李唐,武氏实难安天下。现在韦皇后抬出一个傀儡小皇帝,自己临朝称制,其合法性仅仅在于那份假托李显所制的遗诏。如今她公然废除遗诏部分内容,罢掉相王参知政事,其实篡改了遗制,那么这份遗制毫无用处,其临朝称制也就失去了合法性,使人们愈加排斥皇后擅权。
  第九回 韦皇后临朝称制 李隆基来福逢源
  六月四日这天,百官集于太极殿。李显那黑色的梓棺,赫然立于御座前,百官衣着缟素,脸现悲泣之色。
  按照唐制,皇帝的葬仪极其繁复。自发丧之时开始,此后有设床、奠、讣告、沐浴、含、袭、设冰、设铭、悬重、小敛、小敛奠、大敛、大敛奠、殡、筮宅、启殡、朝庙、祖奠、遣奠、葬仪、虞祭、小祥变、大祥变、禅变等程序,其过程十分繁缛细密。
  鸿胪卿主持了今日的发丧仪式,其过程用时一个多时辰。礼毕,宗楚客当朝宣布了李显的所谓遗制,其宣读时,自然隐去了相王李旦参谋政事的内容。自当日起,李重茂成为皇太子,按照法理将负起监国的责任。群臣明白,所谓的皇太子只不过为名义之事,诸事大小自然由所谓“知政事”的皇后来处置的。
  不过韦皇后与宗楚客可能觉得罢掉相王参谋政事有些过火,就想安慰一番。宗楚客又煞有介事地宣布,封相王李旦为太尉,其长子李成器由郡王晋封为宋王,李旦父子于是在虚街上晋封一级。其实最重要的人事安排还在后半部分,韦温总知内外守捉兵马事,赵履温、窦怀贞与崔湜兼知同中书门下三品,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差使。
  宗楚客还宣布大赦天下,全国居丧。
  会罢之后,百官缓缓退出殿外。李隆基事先已与钟绍京约好,就见钟绍京已在殿外西下首等候。李隆基走上前去,轻声问道:“钟兄,我们不从正门出宫,从此经玄武门再入禁苑,路距相对较近吧?”
  钟绍京作为禁苑总监,常常出入宫城,对宫中相对熟悉,闻言答道:“当然更近。只是一路行走无马可骑,稍嫌劳累。”
  “不妨,我们慢慢行走,正好观看宫中景致。”李隆基显得兴致盎然,其因郡王之身,不能在宫内自由闲逛的,今日因有钟绍京相伴,方能穿行于宫城。
  他们于是折往北行,绕过太极殿后自武德门、两仪门到了甘露殿前,就见到左侧的凌烟阁。李隆基见此,心中忆起往事,说道:“钟兄,我每读书至太宗皇帝时候,其在凌烟阁令阎立本图画功臣像,心中油然生出崇敬之感,现在图画犹在否?”
  钟绍京笑道:“则天皇后革命时,已令人取下图像,此后一直未复,这些图像现在不知所终。”
  李隆基走到凌烟阁门前,探头从门缝里观看,就见里面光线暗淡,且地面凌乱,四周墙壁空空,看来好长时间无人入内。他心里长叹一声,转身低头向北行走。
  他们到了甘露殿,又从延嘉殿西首穿过,就见西面有好大一片湖面,一条长廊蜿蜒伸向湖中岛,其间台阁错落,顿时让人心旷神怡。李隆基到此停步不走,说道:“这里就是太液池了,到此泛舟逗鹅采菱,实在惬意啊。遥想那日高祖皇帝一早带领近臣来此泛舟,忽然宫内喊杀连天,那尉迟敬德披甲执矛冲到池前,高祖皇帝的心情定然变得很坏。”
  钟绍京笑道:“殿下一路走来,多想起高祖太宗皇帝往事,看来殿下今日定思绪纷呈,莫非又要感怀再为一曲吗?”
  李隆基笑道:“钟兄好会说笑,我难得入宫游赏,所以有许多感悟。今日还是要感谢你呀,没有你相伴,我如何能够在宫内散漫行走?没有你领路,这宫内道路与迷宫相似,我还不知走向何方呢。”
  “殿下有意到池中泛舟一番吗?我久在宫禁行走,还是有这些方便的。”
  李隆基摇头道:“不可,现在为国丧时候,我们若泛舟时被人看见,定会说我们大不敬。走吧,我们还是赶快出宫。”
  然而李隆基行到临湖殿前又驻足不走。临湖殿顾名思义,其南临太液池,可以临风茗茶、眺望池中风景,再向北而望,就见高耸的玄武门离此不远。
  李隆基看到临湖殿的颜色有些消褪,因问道:“钟兄,临湖殿当路而立,缘何未得修缮?”
  “则天皇后此前多率百官在东都,这里又地处偏僻,圣上皇后等闲难来一回,所以圣上迁回京师后,重点修缮前面宫室,这里尚未顾及。其实大明宫那里地势又高,宫殿又阔,圣上皇后偏爱这里,我实在想不通。”
  李隆基漫不经心地答应了一声,走到殿前观看,然后对钟绍京说道:“钟兄,当年太宗皇帝在此设伏,众兵隐于长窗之后,谁也想不到此殿竟然有此功用。常何据兵于玄武门,然后放入太子与齐王,兵士自临湖殿一拥而出,如此前后夹击,他们能跑至何处呢?”
  钟绍京猛然发现李隆基今日津津乐道于太宗皇帝时的玄武门之变掌故,因笑道:“殿下对那场事变细节了解甚详,看来留心很多时了。殿下,这玄武门位置果然重要。自太宗皇帝之后,这里又有数次变乱。”钟绍京所提的数次变乱,指的是以张柬之为首的“五王”夺玄武门杀张氏兄弟逼则天皇后退位,以及李重俊未遂的事变。
  李隆基对此一成一败的两次事变了解甚详,张柬之他们彻底地控制了玄武门,可以居高临下杀入宫中;而李重俊他们处事犹豫,反而让李显他们抢先一步登上玄武门,从而赢得了喘息之机,乃至事败。
  李隆基抬头看了一眼玄武门,说道:“这玄武门修得越来越坚固了,现在北军衙门就设在门楼上,又有不少万骑将士在此驻扎,愈显重要了。钟兄,我们还是走吧。”
  他们出了玄武门,然后向西走了不远,即来到钟绍京的住宅前。就见刘幽求已算准他们出宫的时辰,在那里探头探脑地等候。
  李隆基与钟绍京进入大门向中堂走去,钟绍京夫人许氏带领家人在院中迎候,钟绍京说道:“此为内子许氏。她得知殿下今日入敝宅,数日前就开始准备,今日又亲自下厨,说要为殿下治好像样的饭菜。”
  李隆基拱手向许氏表示谢意,说道:“我自从与钟兄结识后,钟兄多次邀我来府,惜未成行。今日累嫂夫人如此劳累,隆基心内十分不安。”
  看来许氏为快言快语的脾性,其爽朗一笑,可以感受到其声调甚高,然后说道:“人言临淄王热情好客,官人自从与殿下结识后,归家后多次说殿下的好。他整天去叩扰殿下,也该来家一回了,贱妾心想,这里的饮食无论如何比不上王府,就用家常的手艺相待,不知能合意否?”
  李隆基笑道:“嫂夫人的手艺,那是不会差的。我们一帮人整日里羡慕钟兄的肤色及精神气儿,看来都是嫂夫人手艺滋润的结果。”
  许夫人呵呵直笑,一边笑一边说道:“殿下真会说话,请入堂内奉茶。”
  李隆基停下脚步,环视院内道:“钟兄,你好会生活呀。你既有嫂夫人手艺滋润,又在这阔大的院里植树栽花,真是一个清幽的所在。”
  钟绍京的居所位于禁苑的西南角,禁苑里面树木森森,花香袭人,其居所已与禁苑浑然一体,显得清静雅致。
  刘幽求道:“绍京既为禁苑总监,当然假公济私。朝廷从各地调来的奇石异木,他若看着顺眼,自然先搬回家中,近水楼台嘛。”
  众人大笑,钟绍京指点刘幽求道:“刘兄好会说笑,若如此,我岂不是成了贪鄙之人了?”
  李隆基摇摇手,说道:“不要大声!现在为国丧日,若有路人通过闻听喧哗,又生祸事了。”
  他们于是入堂用餐。许氏的手艺确实不错,虽非珍馐美味,也是家常至品了,吃得李隆基连声赞叹。
  那日刘幽求对李隆基说道,钟绍京住宅位于禁苑之侧,离玄武门很近,有必要亲自踏勘一回。
  钟绍京多次邀请李隆基来做客,可惜一直未成行,于是方有了今日之会。
  京城中忽然传出流言,人们交头接耳,皆言李显皇帝暴崩,缘于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的谋害。渐渐地,事儿越说越有鼻子有眼儿,众说纷纭,共有数种说法。
  有些人将李显之死与崔琬之死联系起来。
  “知道吗?崔琬状告宗楚客与纪处讷,结果被摔死在台级上。皇帝知道后大为震怒,宗楚客怕皇帝怪罪自己,于是说通韦皇后临朝称制,答应拥戴安乐公主为皇太女,他们于是合谋,趁深夜扼死了皇帝。”
  另一人听来的消息,与此不同,其反驳道:“你说得不对!韦皇后早就有了主政的心思。还记得年初时悬挂在宫门前的那幅图画吗?韦皇后坐拥五色祥云,摆明了就是想当皇帝,这样就需要把当今皇帝干掉!散骑常侍马秦客与光禄少卿杨均早就成了韦皇后的榻上之伴,那杨均还善于烹调,韦皇后就指使这两人设法谋害皇帝。”
  “你越说越离谱了,这两人官职低微,如何谋害皇帝?”
  “他们想了一个妙法儿,就是将慢性药渗入饼中,然后韦皇后派人进奉给皇帝。你大概不知吧,皇帝批阅奏章的时候有一个习惯,就是间或拈上一只甜饼放入口中,皇帝如此渐吃渐积,终于毒发身亡。”
  这些流言在京中蔓延,并且越传越奇。很快,韦皇后和宗楚客也听到了这些流言。韦皇后闻言娥眉耸起,大怒道:“这是从什么地方刮起的风儿?若如此言,我实在不堪啊!”
  宗楚客道:“皇后,如今敏感时刻,流言纷起,实属正常。我们只要把圣上赶快归葬,皇后成为皇太后临朝称制,这些流言就会慢慢消失。”
  “如此看来,有无端想法的人,还是挺多嘛。”
  “皇后,我们不可有仁慈之心。当初皇后若坚决不允上官昭容将相王辅政写入遗制内,就会省去许多话题。现在流言之中,为相王鸣冤叫屈的话题还有许多的,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能给外人任何口实。”
  “嗯,我知道了,以后遇事就会与你多商议。圣上归葬之事,今明两日就可完成。那么新君即位之期,六月七日即可举行。”
  “臣也算定了这个日子,越快越好吧。”
  “对了,我们对于这些流言不可放任不管,否则越说越黑,实在不堪。我们不如召集群臣,让他们管好自己,并依律弹压妄说之人,你以为如何?”
  “臣以为,这些事儿无法说清,有时候越描越黑,就随它去吧。我们只要控制好天下兵马,他们无非讨些嘴上便宜,终究无可奈何。”
  “嗯,我知道了。待会儿传韦温进来,我再好好叮嘱他一番,说什么也要把京城内外兵马控制好了。”
  “皇后此举很有必要,事不宜迟,要时刻抓紧。”
  韦温总知内外守捉兵马事,则京城内外的兵马皆归其调遣。现在京中的北军、南衙军及万骑皆有韦氏子弟居中控制,似乎不用操太多心,那么京外驻扎的五万兵士初来乍到,须去巡视一番,并立些规矩。于是,他令人召来韦播、韦捷等韦家子弟,出城去巡视左右屯营。
  韦温是年四十八岁,其年少时进士及第,后来逐渐当了六品官员。韦皇后得势之后,大力擢拔韦门子弟,韦温得益最大,最后官至宰相。如今他兵权在手,妹妹马上又要成为皇太后,并且临朝称制,其权势可谓炙手可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