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都市言情>仕途红人> 第813章卫平竞选村干部

第813章卫平竞选村干部

  听说卫平想组织大家修隧道,而且还要捐出所有赚到的钱,作为启动资金,卫平的父亲不高兴了,“你替别人想,想带人家发财,可人家把你当傻子看,谁领你的情?”
  “听听外的人怎么说你的?说你自己败家不行,还想忽悠着全村陪着你败家,我这张老脸都要跟着你丢光了!”
  卫平的母亲也不再那么笃定的支持他,转而劝他趁着还年轻赶紧多赚钱,成家立业,像父辈那样老实过一辈子,毕竟带领大家修隧道完全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卫平跑了镇里,又跟一些村民商量后,发现自己人微言轻,不是村干部,没有号召力,同时还名不正言不顺。
  接着他便准备参与村里的换届选举,他想,等自己上任后,应该会更为顺利地带领村民们改善交通和发家致富。
  在下半年的竞选中,与其他几位连普通话都说不准的候选者相比,操着一口流利普通话的卫平,显然优势明显。
  他慷慨激昂地发表着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的宣言,承诺三年内,通过土地整治与村镇规划,发展乡村旅游与加工产业,一跃成为特色乡村。
  让一部分村民留在农地里耕作,一部分村民从事乡村旅游,从二三产业中获得收入。
  村民们已经见识过卫平供应种子和化肥的本事,又觉得他念过四年大学,脑子活、点子多,于是许多人支持他成为村干部。
  最终,卫平还真的成功当上了大湾村主任。
  新官上任,卫平便踌躇满志地开始推广自己的计划。
  他不顾爹娘的反对,自掏腰包,递烟陪酒,送礼请客,他爹骂他“败家”,卫平觉得他爹“分不清轻重缓急”。
  经过努力,卫平总算打通各层关系,修建隧道被县交通局立项,县交通局还派出了技术人员进行支持,卫平找了一家工程队进行施工。
  为了节省资金,卫平动员全村人出力估小工,配合技术人员进行施工。
  大部分村民愿意配合卫平,但也有好几户人家反对。
  卫平为这件事忙活了好几个月,还要成天忍受他父亲的挤兑,临了,村民却如此不领情,万般委屈一拥而上,愤怒地说道:我忙前跑后,端茶送礼的为了啥?不就是想让村子能富起来,家家都能过上好日子?好不容易求爷爷告奶奶地把事情弄通了,你们不干了,我不求你们感激我,至少别打退堂鼓啊?”
  “我会害你们么?我啥时候害过你们?为啥你们眼光不能看长远点?老是计较眼前那点仨瓜两枣,驴年也别想甩掉穷帽子!”
  那些不愿出力的村民被他说得脸红一阵、白一阵。
  村民们也不傻,知道从县里、镇里申请来资金并不是很充足,卫平的父亲一直在骂他败家,说是光卫平自己为此事主掏出50多万元。
  大湾村原先集体经济不发达,就算村干部想贪点、拿点,也没有什么花头,现在卫平为了完成承诺,居然自己掏出这么多钱。
  再说,修通隧道,对于全村的出行都是非常方便的,人心都是肉长的,于是便纷纷出工出力。
  为了让县里来的技术人员认真做事,加快工程进程,卫平还经常请他们吃饭喝酒,隧道修通时,大家发现卫平家门口的啤酒瓶,多得堆成了小山。当然,为了避免村民说闲话,这些请客吃饭,都是卫平自己掏钱的。
  在修建隧道的同时,卫平又找自己的大学同学徐华天来大湾村考察。
  徐华天是个富家子弟,本身不缺钱,大学毕业后,曾经做过酒店运营,还尝试过旅游电子商务。现在他希望经营一门更接地气的生意,于是便有了开办民宿的打算。
  那一天,徐华天和卫平坐在宽敞的大院里,就着湿热的海风畅饮,品尝着村里阿婆的厨艺,就在那晚,徐华天便答应卫平在大湾村开办特色民宿。
  卫平做通一些村民的工作,以租赁的方式,把闲置的房屋出租给徐华天,经过改造,一期民宿“朝山暮海”于隧道打通的一个星期后开业,生意非常火爆。于是徐华天又开办了二期民宿“潮烟里”。
  后来,要么是村民开办,要么是租给别人开办,大湾村已经有80%的闲置房屋开办了各具特色的民宿。
  沿着千米长堤前行,靠海一侧,多处造型别致的度假别墅已初露面容。不过,村庄内侧依旧保留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样貌。逼仄的巷道、斑驳的石板路、长着青苔蕨草的院墙,似乎倾诉着百年的静谧祥和。
  海山县的山地适合种植杨梅,大湾村现在已经进行了规模化种植,不仅节省人力,还便于引进优良品种,提升产量和质量。
  “客人来了,果盘送上来,走时再送几个,这个感觉就对了。”徐华天将民宿的运营理念称为“亲戚朋友来了”。
  据卫平介绍,每座民宿小院都聘请一位村民管理维护。她们会提前告知客人位置、交通,负责打扫房间,准备一日三餐和下午茶。足不离村,这些村民每月能获得5000多元的工资,外加“五险一金”作保障。
  为了吸引客人,这些民宿不约而同地为入住的游客准备了一些对应时节的活动,如中秋的月饼、取之于大海的鱼骨拓印等。
  在他们看来,民宿之所以区别于城市酒店,就是让人在旅途中更多一份亲近感,通过种种细节累积来打响大湾村的民宿村品牌,让更多人驻足这里、留恋这里,才不负大湾村几代人的守望。
  这种商业模式将果园、民宿、就业串联了起来,一三产业得以实现融合发展。这是卫平探索乡村振兴的一种尝试。
  张峰、王通、方解、陈生在两幢民宿的门口,就能感受到生意的火爆。
  原本沿着狭长海岸线拔地而起的白色建筑物,门前都密密麻麻地停放着私家车,都是慕名入住的游客,为这个临海渔村带来了独特的烟火气。
  卫平陪着张峰上门进行查看时,这两幢民宿的主人徐华天正在“潮烟里”忙着招呼刚入住的游客,时不时与前台确认各个房型的安排与就餐准备,俨然一副“大掌柜”的模样。
  毕竟是刚刚试营业,还是需要徐华天亲力亲为,主要是了解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和提升。
  卫平则坐在店里向张峰讲解了自己今后的打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