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大明天启> 第166章 四面困辽东之蒙古

第166章 四面困辽东之蒙古

  而辽东的问题,朱由校在接到卢象升的信和报捷后,和内阁中人及六部尚书开了一个小会,商讨辽东方略。
  内阁中只有韩爌一人认为应该迅速平定辽东,打到努尔哈赤听话为止。而方从哲则觉得应该稳扎稳打,先在辽南立住脚了再说,叶向高和孙承宗支持方从哲的策略。
  六部中礼刑工三部没有太多发言权,而徐光启和户部尚书何宗彦及兵部尚书黄克缵则赞同方从哲的观点,他们要么知兵,要么知道朝廷财政的窘况,当然明白慢慢来才是最好的。
  于是朱由校派李朝钦前住辽东传旨,并亲自写了一封信给卢象升。
  李朝钦先往盖州宣旨,朱由校先是给近卫军士兵发了犒赏五十万块,然后要求一定要守住盖州,这是底线,如果后金增兵攻击,则由觉华岛增兵支援。
  然后李朝钦带着刘兴治来到复州,李朝钦现在贵为秉笔太监,本来传旨是轮不到他这种级别的人的,一般随便派个人就行了,但朱由校很重视刘兴祚投诚这件事,所以派了他前去。
  刘兴祚被封为辽南总兵官,主管金复盖海四州,刘兴治等人均封为参将或者游击,也都在刘兴祚手下听令。而李延庚则被封为兵部车驾清吏司主事,这是个正六品的文官,李延庚非常满意,当然不是因为官职,而是因为他可以不在辽东了,也就不用和他的父亲兵刃相向了。
  刘兴祚原来在后金本来是三等总兵官,现在投诚后官职照旧,而且不象在后金时随便一个牛录额真都可以欺负他,他当然没有什么不满意的。而朱由校交给他的任务是在复州以南特别是金州以南召集辽民垦荒,要求能够满足辽南军队本身的需要。
  而跟着李朝钦来的还有一大船的玉米种子和红薯马铃薯,司苑局指导的老人及各种农具。只要守住南关,那么金州以南后金是绝对不可能派人来抢的,所以先在金州以南进行垦荒。
  最后李朝钦来到了东江镇,朱由校命令毛文龙密切注意后金动向,一旦后金有侵扰朝鲜之意,立刻报告总参谋部。
  而后金在海州和塔山铺受挫后,皇太极和莽古尔泰受到了努尔哈赤的训斥和处罚。但努尔哈赤一时也没法去进攻盖州,只能先命岳托守好海州,不让明军北上即可。
  这样一来,辽南一下,明金攻守之势转换,后金反而要担心明军北上攻击。而辽东的汉民,则在杨三等人的鼓动下,不断地从后金占据的地方向南逃去,与原来历史不同的人,现在逃到辽南的人数远远超过了逃到东江镇的人数。
  而这时王在晋的重城也基本上修筑好了,重城修成,使原本就固若金汤的山海关又加上了一把金锁。而觉华岛的第二师的存在,使得后金根本不敢从辽西走廊前往山海关。
  后金从辽南辽西和朝鲜这三方都受到限制,这时候朱由校加紧给后金套上最后一道枷锁,他派了工部员外郎施邦曜前往蒙古,与林丹汗进行商谈。
  施邦曜陛辞后,先来到蓟辽总督王象乾处。王象乾七十多岁,已历经四朝。他常年与蒙古人打交道,所以施邦曜先要来请教他。
  密云的总督府衙门,王象乾亲自在门口迎接,这对于七十多岁的他来说已经是极难见的了,而对施邦曜来说更是难得的荣耀。
  施邦曜伏地见礼后起身道:”不敢劳烦王公亲迎,小子惭愧呀。“施邦曜才三十多岁,在王象乾面前确实可以称得上小子。
  王象乾笑道:”我不是因为你是钦差才来见你的,只是我曾经听闻尔韬(字)可是有神助之人,所以才来门口一见。“
  施邦曜曾经被上官刁难,命令他在五天内拆掉一座至少要一月才能拆掉的大屋,结果第五天时突然刮起大风,竟然将大屋给完全吹倒,上官以为他有神助,所以不敢再刁难他。
  王象乾这样说不过是玩笑话,其实这施邦曜为人正直,既不媚上也不欺下,又不参与拉邦结派之事,王象乾一直都很欣赏他,所以才亲自在门口迎接的。
  两人入室坐定后,施邦曜将来意说明,王象乾想了想道:”抚虏之事,其实并没有什么诀窍,虏贪利忘义,只能以利驱之。“
  施邦曜道:”王公一直以来都提倡用银来买建奴之头,那么如果下官欲要以虏制奴,该如何行事才好。“
  王象乾问道:”皇上是如何交代你的?“
  施邦曜回道:”皇上说,一是不能坠了我们的威风,二是保证不能让北虏偏向建奴,三是用最小的代价交好北虏,让他们用人头换银粮。“
  王象乾点点头道:”皇上天生圣明,先是用王在晋守山海关,然后攻占辽南,加强东江,现在又派你来联络北虏,这样建奴就会被压得死死的了,不用我们打,只要让他们抢不到粮物,他们就不战自溃了。“
  施邦曜也连连点头:”确实如此,如今建奴只有请降一途了。“
  王象乾不屑地笑道:”请降,那也要我们准呀?有些大臣只知道说仁义,却没想到仁义也是要分对象的,象建奴这种,比之蒙古又有不同,如其请降,不过是想喘上一口气再来反判罢了。打蛇不死,反受其害,这样的事可千万不能做呀。“
  施邦曜道:”这个皇上说过,建奴必有彻底投降,然后接受改编才行,想象原来那样是不可能的了。“
  王象乾笑道:”那就好,那老臣就放心了。你前去北虏处,只要按皇上的方略就行,我找几个曾经去过蒙古的人陪你一起去,北地苦寒,他们可以照顾一下你。“
  施邦曜自是称谢不已,然后就带着向导前往欢喜岭,欢喜岭离沈阳四百多里地,现在是蒙古人的地盘。林丹汗的驻扎地就在这里。
  林丹汗,明人又称他为虎墩兔憨,是蒙古大汗,是成吉思汗之嫡系后裔、达延汗的7世孙,现年三十岁。只是他这个大汗并不能让所有蒙古人听从他,因为他将蒙古人信仰多年的黄教改成了红教,今年二月,管理左翼三万户的特命大臣锡尔呼纳克杜棱洪台吉与林丹汗发生分歧,遂率领三千多户,投奔辽阳城,归顺了努尔哈赤。
  他现在正在整合内部,所以对与明朝的结盟并没有太多兴趣。当施邦曜讲明皇帝的意思后,他说道:”南朝止一大明皇帝,北边止我一人,何得处处称王?我当先处里,后处外。所以与后金之争,我还是不掺合了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