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大明寒士> 第35章 品茶识器

第35章 品茶识器

  这傲娇的先生。沈康似乎看到了面前正气凛然的刘源,化身为傲慢的女人,静静的等着他说错话似的。
  沈康沉吟一瞬,道:“沈康错有三,其一、不该迟来学堂。其二、不该耍弄小聪明,妄想蒙混过关。其三、不该利用王允同窗关心,让其不忍下手。”
  算你识时务!
  刘源恨恨的看着他,嘴角的笑意渐渐散去,朗然道:“记住,不要总妄想利用人心,世上总有你算不到的人。”
  沈康拱手深拜,毕恭毕敬的答道:“沈康受教,多谢先生。”
  “嗯。”刘源点点头,斜睨向他与呆立在一旁的王允道:“还不快回座位。”
  “是!”二人又分别行了礼,转而回到榻几后面,稳稳当当的跪坐起来。
  刘源稳稳心,道:“王允以“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作文。”
  这道题目是一道“全章题”,便是整句典出《论语》《述而》的题目,而非将两三句章义截搭而成。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对颜渊说,国家需要你的时候,你要按照自己的主张施展抱负,推行思想。当国家不需要你的时候,便将自己的抱负与思想收起。能做到此事的,只有你和我才有这样的修养和作风。
  沈康垂眸想了想,先生让王允以此句作文,却不能只看这一句,而是应该将自己放入语境之中去理解。
  接下来,子路问孔子:若您统帅三军愿与何人同行?孔子回答:两拳空空与虎搏斗,徒步涉江之人,他不会与其共事。我要找的,定是遇事小心谨慎,善于谋划之人。
  既然典出论语,那么以孔子作为破题点总是没错的,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这一句怎么样呢?
  似乎有些太过阿谀之感,会不会令考官感觉厌烦?看来还是应该以朱子的四书章句集注引破题,更容易得到考官的认可。
  可他在现代时,常觉得朱熹是个伪君子,自己哄骗尼姑为妾,还告诉世人要“存天理,灭人欲”难道不可笑吗?也因此,便赌气似的没翻过他所著的书。
  现在后悔,真是来不及了。
  要战胜一个人,首先要了解他。这是沈康此刻心里想的。
  刘源抬眸看向沈康与沈昌,缓缓的道:“将昨日习得的三字经默写。”
  “是。”二人答应下来,转而关注起自己的学业来。
  熏香染过授业堂中的气流,带着舒缓的馨香。时间不过数息,二人便分别放下笔来,依次将默写的字交了上去。
  刘源看过沈昌的字,微微点了点头道:“还算用心。”
  “谢谢先生。”沈昌接过写满字的宣纸,转眸看向沈康似有话说,又咽了回去,想着等一会儿休息时再问不迟。
  刘源看着沈康的字,心里不由敞亮,一夜之间,沈康已经从一个不会执笔的初学者,将字写得有模有样,谈不上笔体,但工整倒是真的。
  他想笑,但却不笑。板着脸道:“勤加练习!”
  沈康暗自腹诽,当真傲娇,好端端的怎么又生气了。
  他露出洁白整齐的八颗牙齿,从容的接过了纸,俯身道:“多谢先生。”
  “嗯。”刘源顿了顿,道:“下学以后,你们二人来我书房。”
  “是。”二人分别应下,转身回到了座位上。
  刘源见二人学的快,再讲解三字经时也就不自觉的加快了进度。晌午时分师娘并没有如昨日般来送茶点,想是知道刘源心情不好,没来打扰。
  时过下晌,刘孙氏才来敲门,一如昨日温柔的请几人去歇息一会儿,刘源此刻已然消了怒气,便带着三人来到院中。
  趁着这个空档,王允将作好的文章交给刘源。
  刘源从上至下的看了一遍,不过数息时光,便点头道:“束股不够利落,但今年你可下场一试。”
  王允听了这话,欣喜若狂。三年前刘源不许他下场,他悄然报名,结果一败涂地。当时刘源没有发怒,反而很怜悯他,却不许他再贸然下场,而今,他终于允许了!
  刘源拿起茶杯嘬了一口,道:“你可知我为何不允你频繁下场?”
  王允摇头道:“多多下场有益于锻炼胆识,即便不过,也是个训练,学生不明白。”
  刘源放下茶杯,将右手握成拳头,缓缓的道:“这是你的心,外力的击打。”他作势冲拳向一边的巨石,接着道:“你能够承受一次两次,可十次,二十次呢?待到那时,你一走入考场便会头晕腿软,便是有真才实学,也发挥不出来,还会考中吗?”
  王允这时才明白刘源的良苦用心,可恨他自己不明白这个道理,还曾暗自不服。
  沈康看着二人的对话,预感到王允今年定能中得秀才,如若不然,刘源到死也不会对他说出这一番话。他是在鼓励王允啊。
  王允心中和暖,拱手俯身:“多谢先生勉励教诲。”
  刘源长叹了一口气,目光依次扫过三人,似有话讲,但却压了下来,笑着摇摇头,道:“品品今日的茶吧。”
  “是。”
  “今日的茶味道甘甜,但是还带着一点涩味儿。”沈昌微微蹙眉,茶水入喉,憨直的笑了笑:“咽下去以后,有一股清香味儿返上来。”
  刘源道:“再观茶色。”
  沈康看了看道:“茶色淡绿,泛着清亮。”
  刘源点头,微笑着道:“这是庐山云雾,记住了?”
  “记住了。”二人点头,又各自低头去细细的品味。
  刘源将壶端放于三人面前,接着道:“紫砂陶器泡出的茶,清香扑鼻,隔夜而不变味,壶内不留茶渍,壶内热茶经久不凉。正所谓,景陵铜鼎半百清,荆溪瓦注十千余。说的是景陵的铜鼎五十钱可以买到,但荆溪的紫砂壶价值一万钱。”
  说到此处,刘源低笑着摇了摇头,道:“其实紫砂壶之珍贵,更在于其器雕工塑形之匠心。方非一式,圆无一相,件件皆是独一无二之精品,才是其珍贵之处。”
  “嗯。”沈康细细的打量着这件紫砂器,其状如同悬胆,雕刻着飞鱼之图,他绝对相信刘源的话,这不仅是一件茶器,更是一件绝无仅有的艺术品!
  他不敢相信,这样的东西如果拿到现代会引起多大的轰动。随即,他赞同的点点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