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奇幻玄幻>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第1412章 8.观光旅行(九)

第1412章 8.观光旅行(九)

  有一项有趣的调查。
  从不同阶层,不同收入和接受不同程度教育的群体中抽取相同人数的样本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越是底层,收入越少的群体,其宗教信仰越是虔诚。几乎所有宗教最坚定虔诚的信徒都是最底层一无所有的穷人。
  说实在的,这并不值得奇怪。
  生活越是艰辛,人们越是坚守各自的信仰,那是他们唯一可以依靠的东西,也是唯一别人无法从他们手中夺去的东西。
  共和国公民们的心态也是一样的。
  或许拿宗教类比有些不伦不类,但共和国公民们眼下的心态和那些拜服在宗教感召下的贫民确实很相似。
  “与查理曼王国时代相比,国力衰退,也没了后路……不,正因为没了后路,才会为保住仅存的尊严而握紧枪杆子。这便是共和国民众的真实心态,借由这次旅行可以近距离观察确认这种心态到底有多强烈,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然后盘算着如何加以利用,是吗?”
  “那是未来的选项之一,眼下他们的声音对帝国、共和国乃至接下来的军备控制谈判都只是麻烦而已。”
  “……说的好像阁下能听见所有人的心声,代表所有人发声似的。”
  “殿下听不见吗?”
  酒杯悬在空中,混杂着苦笑和冷笑的面孔凑了过来,在勉勉强强不至于失礼的距离上停住,李林用恶魔一般的声音说到:
  “‘不需要不是爱国者的家伙’——他们正这么说呢。”
  仿佛被雷电击中般的战栗贯穿密涅瓦,面对皇帝的压迫也能毫不退让的予以反驳,遇上缜密细致的诡辩亦能反击回去。如今却因为一句话而陷入了思考空白。
  那不是谎言。
  那是千真万确的实话。
  是密涅瓦最不想听见的话语。
  “看起来殿下是很清楚民众心声的,不然也不会有这样的反应。”
  “你到底想怎么样?”
  “直到军备控制谈判结束,各国达成军备发展限制协议,签字生效为止,共和国民众能保持安静,不要制造出影响会谈的杂音。”
  “你以为这里是帝国领土,你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当然不至于,我们还是尊重共和国行使主权的事实的。不然也不会按程序流程等待你们放行入境。”
  啜了一口冷酒润喉,李林微举酒杯致意。
  “只是我们对共和国民众是否能客观理性的看待自己国家所面临的处境,以及能否正确判断当前国际形势一事抱有疑虑。在没能彻底解决这个隐患之前,帝国和诸国是无法放心让共和国参加军备控制谈判的。”
  在连辩驳都显得苍白的结论面前,密涅瓦和杰伊陷入了沉默。
  这是共和国最头疼的问题,也是诸国对共和国参与多边谈判不放心的根源——不确定的民意走向以及容易被民意左右及裹挟的政府。
  只要是谈判,任何一方都要面对同时来自内外的两股压力。外部压力就不用说了,谈判桌上唇枪舌剑、锱铢必较自不必多说,遇上着急上火的时候掀桌打架也是常有的事情。至于内部压力——不用说,当然是来自各阶层的期望和责难。
  有句老话说得好,距离前线越远,对战局越乐观。没有亲身感受战场的残酷和谈判桌上的压力,在政府号召和媒体宣传下,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口号下忍耐着生活艰辛,默默地付出。在承受一切之后,他们自然会对战争或谈判抱有很高,甚至高到不切实际的期待。与此同时通过报纸专栏和道听途说在脑子构想出“自己认为正确的,实际上是自己想看到的”国际现状,这又进一步拔高了他们内心的期待值。
  不难预见,当最终谈判结果传回后方,残酷的事实摆在面前时,巨大落差会激起怎样的抗议狂潮。
  “帝国和诸国让共和国参与军备控制谈判的前提是‘共和国承认并严格遵守自己参与讨论出来的条约’。这需要一个能长期执政,稳定共和国政策走向的政府。然而你们的制度,还有民众严重情绪化的思维方式会妨碍达成这一目标。说白了吧,要不是有这一趟旅行,杰伊阁下很难参与接下来的谈判。且不论新的谈判代表能否像杰伊阁下一样同时获得帝国与诸国的信任,见识了杰伊阁下的下场后,又有谁敢搭上自己的政治生命。违逆国内的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浪潮呢?当然,最终你们还是会在条约上签字,可要是这一届政府倒台的话,乘着舆论浪潮上来的新一届政府会不会因为民粹主义玩脱,提出退出或者要求重新修订条约……对这种毫无意义浪费时间的行为,我们实在不想奉陪。”
  民选政府最大最不确定的问题就是政策延续性。
  虽说条约这种东西就是为了被撕毁和绕开而存在的,考虑到国家战略和国际现实,直到实在忍不下去或是完全做好准备为止,大家基本上还是会老老实实遵守的。可像共和国这样高度重视民意且容易被民意左右的国家,其遵循条约的意愿和实效性是值得怀疑的。
  当然,就算是民.主.国家和选举型社会,民众的意见也并非总是能左右政府,在很多时候尽管他们很愤怒,很不满,但他们能做的也就只有不满。
  “自由不是毫无代价的”。想要贯彻意志和获取利益同样如此,没有人可以什么也不付出就得到好处。如果民众想要捍卫国家尊严,贯彻他们的意志,势必会和国家暴力机器发生冲突,而后果……
  愿意承担那种后果的从来都是少数,共和国国民恰恰是少数派。
  为了防范帝国入侵,共和国以法律的形式允许国民持有枪支弹药,一方面是为了应对随时可能降临的入侵,另一方面也是在为日后的扩军做准备,摸过枪,知道如何保养修理枪支的人比从未摸过枪的动员兵总是更容易训练些,同样是十八个星期的步兵训练,那些有使用枪支经验的家伙起码在射击这一块表现更好一些。
  共和国创建者的本意是尽一切可能保卫共和国。别说在当时那种朝不保夕的氛围下,就是在现在,这种做法依然无可厚非。可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共和国的人均持枪率是全世界最高的,枪击案的频率也是最高的(这还是剔除掉决斗这种“合法枪击案”得到的结果)。当政府真的出台什么让大多数国民感到无法忍受的法案,或签订什么卖国条约时,热血上头的民众很可能带着枪去政府部门那里“要说法”……
  即便政客们不考虑选票,他们也要考虑自己的性命,天知道自己会不会在葬礼上、戏院里、火车站、音乐厅、演讲台、饭店里、大街上被神经病枪手、想出名的演员、落魄律师、无政府主义者、“爱国志士”等等给“天诛国贼”掉。
  所以他们会先暂时向民意低头,顺应人民的要求,摆出对外强硬的姿态,提出修改已经达成的军备控制条约,争取“合适的国际地位”。如果诸国愿意配合自然皆大欢喜,不配合也没关系,只要持续僵持一段时间,等民众的关注度下降后再利用舆论引导民意,假以时日一切都能回到原来的轨道上。
  正常环境下,剧情确实会按上面说的发展,但问题是参与军备谈判的不是只有共和国与诸国列强。
  诸国对共和国国内的日常小剧场并不关心,反正那是别人家的家事,他们自己愿意怎么爽就怎么爽。可要是共和国提出修改条约,帝国打蛇随棍上也要修改……这就很尴尬了。
  诸国原本的目的就是利用军备控制条约遏制帝国扩军的速度和势头,趁着眼下国力差距还没进一步拉开早早达成协议。如果三五年后共和国提出要修改条约,到那时帝国的国力必然比现在更为强大,届时诸国的发展情况却还是未知之数。维持住现在的差距还好说,要是差距被进一步拉大后重开谈判……最终会谈出个什么东西,真是只有天知道了。
  相对的,帝国也抱有类似的疑虑,但他们的出发点有些不同。诸国恐惧的是帝国重启谈判谋求更有利帝国的条约,帝国则担心重启谈判会严重刺激诸国,引发冲突甚至是战争。更棘手的是如果共和国得不到同意重启谈判的回应,改用类似莱茵兰号事件的做法来展现强硬姿态给国民一个交代,那么帝国势必要对此作出回应,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很有可能失控,这依然不被帝国所乐见。
  “最终事态或许会演变成大家都不想见到的结果,也可能不会。概率大约是40%左右,比一半一半的对赌要好得多。不过大家并不打算在这种大事上赌博,与其规划应对措施等待混沌不定的未来,在问题刚露出萌芽就将之扼杀才是正确的做法。”
  血色眼瞳反射出冰冷的光芒,李林将身体沉入椅背。
  “为了解决这一课题,我来到了这里,让共和国民众清楚的认知到,军备控制条约和签署这份条约的共和国政府是得到皇帝的承认和保证的。任何试图改变、撕毁条约的行为,任何试图推翻这个政府的行为,都是在挑战帝国,挑战我的权威。如果有自信和觉悟的话,随时都可以向我挑战。”
  端庄秀丽的嘴唇泛起烂灿的浅笑,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来得强烈的战栗穿透了密涅瓦全身,死死攥紧的拳头不住颤抖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