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汉逆之吕布新传> 第1076章:吴郡四姓

第1076章:吴郡四姓

  在本朝末年,虽然扬州吴地的“四姓”之一朱氏大放异彩,但是,这一枝儿朱氏以“武”贵显,并非儒学士族,和朱买臣的朱氏并无一文铜钱的关系。扬州严家和朱家的经历表明,有汉一朝,江东的经济文化过于落后,还没有大量培育豪强大族的土壤,只有一些规模较小的“豪杰”。地方宗族之中,虽然出现了几个以辞赋显达的名士,但是,并没有形成可以世代承传的儒学传统,自然,也就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世家大族了。这,就是南北儒学的差别。
  前汉中期以后,随着江南地方豪杰势力的日益壮大,以及北方学术文化之风逐渐南被,一些扬州土著宗族正逐步向儒学世族转变。这个过程是十分缓慢,大约经历了百余年之久。与此同时,不断有北方世族南徙,有的还是规模较大的家族式南迁,这些南迁的世家大族在儒学修养、宗族教育等方面,比当地豪杰更加优越,更加。故尔,扬州崇文之风逐渐兴盛。
  这些南徙大族在江东定居后,在宗族的繁衍、财富的积蓄和文化的传承等方面,都超过了原来当地的豪杰。本朝四百年天下,最后两百余年,在扬州逐渐兴盛的世家大族,追根溯源,泰半都是本朝南迁的世家大族。这些世家大族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技术,使得扬州兴盛。
  在这些因缘际会兴起的江南大姓之中,最早见于史籍的,是武帝时期南徙的会稽郑氏
  《汉书》卷七十《郑吉传》记载:吉为会稽山阴人,宣帝时期为西域都护。又据《后汉书》卷三十三《郑弘传》,吉为弘从祖。同书注引谢承《后汉书》云:“(弘)曾祖父本齐国临淄人,官至蜀郡属国都尉,武帝时徙强宗大姓,不得族居,将三子移居山阴,因遂家焉。长子吉,云中都尉、西域都护;中子兖州刺史;少子举孝廉,理剧东部侯也。”
  郑弘在东汉明、章时期颇有声名,历任尚书令、侍中、太尉等,这与其祖辈任武职大有不同,这表明郑氏入籍会稽仅三代,已完成了由崇武到尚文的转变。又据《后汉书?王充传》及《论衡?自纪篇》,王充家族本魏郡元城人,祖辈“几世尝从军有功,封会稽阳亭。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后又因以武犯人,徙至上虞。这说明王充先世是因封侯入籍会稽的,家本崇武,到东汉前期王充时才转而尚文,入洛游学。从军功世家转为儒学世家,可见一斑。
  两汉之际,王莽篡汉,群雄并起,中原一度大乱,南迁北人的数量与质量都大有提高。从正史记载看,有些避难之士后来留居江东。自会稽郑氏之后,又有若干世家大族由中原迁入扬州。他们南迁的原因,大多都是为了避祸。当时,中原板荡,民不聊生,扬州实为福地。
  本朝光武中兴以来,扬州人口稠密,沃野千里,再加上南渡的世家大族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文化,因而得到了大面积的开发。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扬州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扬州土著世家大族之中,入朝任职、因公封侯的人逐渐增多。久而久之,遂有吴中、会稽四姓。
  所谓吴中“四姓”,指的是定居吴郡的顾、陆、朱、张四大世家;所谓会稽“四姓”,指的是定居会稽的虞、贺、孔、魏四大世家。这八大世族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先世以武力显达,然后顺应时势,由尚武转换为崇文。族中虽无显达之人,可是家族底蕴早已足够了。
  正因为如此,此时此刻,这些扬州土著世族成了主导和决定扬州命运的关键力量。
  吴郡为禹贡扬州之域。自周泰伯让国来奔 ,始有句吴之号。武王克商 ,封其后为吴 ,至阖闾始筑城以为都。 吴亡 ,其地入越。楚灭越 ,以其地封春申君黄歇。秦并天下 ,以吴越地为会稽郡。项梁起兵 ,始有吴中之称。本朝定鼎立国之后,以吴地为吴郡,乃至于斯。
  吴郡顾氏,乃越王勾践七世孙摇汉之后。禹治水周行天下 ,还归大越 ,登茅山以朝四方群臣 ,封有功 ,爵有德 ,崩而葬焉。禹五世孙少康恐禹迹宗庙祭祀之绝 ,乃封其庶子于越 ,号无馀 ,其传二十馀世 ,至周敬王时 ,有子允常 ,拓地始大而称王。允常卒 ,子勾践立 。
  勾践称越王 ,灭吴称霸。勾践后六世至王无疆 ,国为楚灭 ,诸族子争立 ,其闽君摇以佐诸侯灭秦 ,汉高祖封摇为越王 ,摇别封其子为顾馀侯 ,以爵为氏 ,汉初居会稽 ,此即吴中顾氏之先祖。 本朝明帝时有顾综 ,历任御史大夫、尚书令 ,明帝举三代之礼 ,以乞言受诲。
  如今吴郡顾氏的族长是顾雍。顾雍,字元叹,今年二十六岁。顾雍幼时拜名士蔡邕为师,学习弹琴和书法。他才思敏捷,心静专一,艺业日进,深受蔡邕喜爱。蔡邕赠之以名。故顾雍与老师蔡邕同名(“雍”与蔡邕的“邕”同音)。又因受到老师称赞,故取字元叹。后被州郡表荐,弱冠时就出任合肥县长,相继担任娄、曲阿、上虞的县长,所在之处都有治绩。
  吴郡陆氏,乃妫姓田敬仲之后 ,见于《史记? 田敬仲完世家》 ,田齐十一世至齐宣王 ,其少子通封于平原般县陆乡 ,即陆终之故地 ,因以乡为氏。陆通谥元侯 ,生恭侯陆发 ,为齐上大夫 ,发生二子陆万、陆皋 ,孙陆贾为汉大中大夫。陆万生烈 ,为吴令 ,子孙遂为吴县人。
  陆烈十世孙有陆闳,本朝时为颖川太守。闳生威 ,威生续 ,为扬州别驾。陆续有三个儿子:长子陆稠,官至广陵太守,有治理之才,次子陆逢,官至乐安太守,三子陆褒,努力践行,爱好学习,不贪慕荣华富贵和虚名,连续受到征召都不应命。三个儿子都有成就。
  陆褒有两个儿子,长子陆纡,次子陆康。陆纡敏淑有思学,担任过城门校尉,后弃官经商,成为天下知名的富商大贾。他的独子陆骏,字季才,淳懿信厚,为邦族所怀,曾任九江都尉。陆骏的儿子陆逊,是吕玲绮的小伙伴。陆康,此时就任庐江太守,正准备和袁术开仗。
  吴郡朱氏本出曹姓 ,颛顼之孙陆终第五子曰安 ,赐姓为曹。周武王克商 ,有曹挟以功封于邾 ,以国为氏 ,遂易曹为邾氏。 从邾挟以下至邾仪父 ,名字始见于《春秋》 ,齐桓公霸 ,仪父附从 ,进爵称子 ,春秋后八世邾为楚灭。 邾既失国 ,故子孙去邑以朱为氏。 其后盛大者 ,有沛国、义阳、吴郡、河南四望。本朝和帝时有朱梁 ,入仕为官,官至正 (谏 )议大夫 。
  方今之时,吴郡朱氏之显赫者实有二支 ,一支以朱桓、朱据、朱异为代表之吴郡朱氏;一支以朱治、朱然为代表之沛国朱氏 。两支同气连声,相互扶持,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和吴郡顾氏、陆氏不同的是,朱氏的沛国、吴郡两支儿仍然保存着军功世家的骁勇家风。
  吴郡朱氏,现任族长朱恒,字修穆,年仅十八岁,与孙策、周瑜同岁。朱恒以勇烈著闻,隐然有古大将之风。朱恒为人高傲,耻为人下,不喜欢为人所驱使,而又善养士卒,轻财重义,与人一见,数十年不忘。到了这一代,吴郡朱氏并未由武转文,仍然以武将自居。
  沛国朱氏,现任族长朱治,不错,就是建议孙策回吴郡自立的朱治。朱治年,字君理。丹杨郡故鄣县人。朱治早年曾担任县吏,后被察举为孝廉,州里辟其为从事,随孙坚到处征战,是孙坚的老部下。朱治性情疏阔,简朴节约,做事勤勤恳恳,作战奋勇,极有胆色。
  吴郡张氏,相传出自姬姓 ,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 ,始制弓矢 ,实张罗以取禽兽 ,主祀弧星 ,世掌其职 ,子孙赐姓张氏。周宣王时有卿士张仲,其后裔事晋为大夫。张侯生老 ,老生 翟 ,走翟生骼 ,至三家分晋 ,张氏仕韩 ,韩相张开地生平 ,凡相五君。
  平子即张良,汉封留侯。 良生不疑 ,不疑生典 ,典生默 ,默生大司马金 ,金生阳陵公乘千秋 ,千秋生嵩。 嵩五子 ,其四子张睦字选公 ,本朝时为蜀郡太守 ,始居吴郡。
  现任族长张允,一生并未出仕,隐居著述。他的儿子张温年仅两岁,有神童之称。
  总而言之,吴郡四姓,顾、陆、朱、张四大世家之中,除了张家之外,都早已出仕。四家之中,最为显达的是陆家。袁术放弃南阳郡,数千里疾驰占据扬州,为的就是割据东南,图谋天下。可是,以袁术为代表的中原世家强力入主扬州,极大地侵犯了土著世家的利益。
  袁术向庐江太守陆康索要三万斛粮食,陆康不仅不理睬,还准备动武,就是中原世家和扬州土著世家之间的矛盾所致。就在这个当口儿,在遥远的洛阳城,大司马吕布遥遥伸出一指,任命刘繇为扬州牧。随着刘繇抵达扬州,扬州的局势立刻就紧张起来了,大战一触即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