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节

  谢蓟生收拾了下,带着东西出了去。
  他这次跟着来还真没错,不然阮文不知道又得遭多大的罪呢。
  ……
  石磊来火车站接阮文,看到谢蓟生时有点懵,再一看阮文脸色惨白,他有些歉意,“你这是病了?”
  “身体不太舒服,没什么大碍。”阮文笑着解释了句,大概是因为遇到江雪梅和任凤杰两档子事,到底还是影响了心情。
  结果直接体现在身体上。
  两人上了车。
  “石伯伯身体怎么样?对了我之前让人打听了下,国外的义肢也还算成熟,你要不要考虑下?”
  石磊有些迟疑,“方便吗?”他早前倒也打听过,但消息众说纷纭。
  “不行的话就去香港那边一趟,虽然稍微折腾了点,不过说不定有效果呢?”
  石磊这下是心动了,“那要不试试看?”
  他们在车上闲聊着,等到了家里这才说起了正事。
  石磊拿出一张报纸来,“你看出了什么?”
  阮文看报纸一般都会先扫一眼,大体上看过一遍后这才细细的看。
  不过这次不一样,石磊给的报纸上,圈出了一条消息。
  “这意思是,市里要开发浦东?”
  曾几何时,有一句话很是流行——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
  说的就是九十年代初的上海现状。
  别说九十年代初的浦西瞧不上浦东,民国那会儿上海还瞧不上北京呢。
  不过这不是计较上海排外又排内这件事的时候。
  阮文仔细琢磨着这条新闻,这是一个信号。
  尽管新闻里面只是说大力发展上海经济,并没有提到浦东浦西的字样。
  石磊也有些拿捏不准,“这事我说不好,不过上海又不止浦西,对吧?”
  “那是。”阮文看着报纸新闻,“你就是为了跟我说这事?”
  “也不完全是。”石磊想了想,“浦东那边现在什么都没有,阮文你说我们能不能把一些研究所,军工厂挪过去呀?”
  “不要。”阮文一下子就拒绝了石磊的提议。
  这拒绝来的太快,石磊一下子愣在了那里。
  “你别急,我知道你的想法,你是觉得那些研究所和军工厂占地面积大,如果挪过去把现在的地让出来,中间卖这地皮赚的钱不仅能盖起新的厂房还能有结余,对吧?”
  石磊就是这个意思,不过他觉得电话里说不清楚。
  自己去找阮文也不合适,说不定还得把阮文拉过来,索性一开始就让阮文过来。
  “那你有没有想过,日后上海发展起来,浦西的地皮或许会更值钱呢?到时候悔得肠子怕是都要青了。”
  石磊想过,但远水救不了近火。
  他觉得先弄钱比较合适。
  “还有,这些军工厂和研究所里那么多人,浦东那边现在学校商场都没有,过去后怎么让孩子读书,让家里怎么过活?”
  “这些问题可以再协商解决嘛。”石磊的底气不太足。
  阮文笑了起来,“行啦,你就别再跟我遮遮掩掩了,你是想要我拿钱来浦东搞工厂?”
  石磊又不是毛头小子,考虑问题时怎么可能这么顾头不顾腚?
  肯定是还有别的主意,但不好自己开口。
  “我就是在想,上海肯定会发展的,如今既然是市场经济,上海有港口,而且当年也是能够跟东京一较高低的大城市,怎么也会被做成国家名片,不可能瘸着腿发展,你说咱们能不能在浦东赌一把?”
  虽然很冒险,但这值得赌一把啊。
  或许是跟阮文认识久了,石磊觉得自己都变成了一个喜欢冒险的人。
  “行呀。”阮文笑了起来,“赌呗,不过你打算赌多大?”
  石磊没想到阮文答应的这么快,他愣了一下,连忙从抽屉里拿出了一个本子,上面写写画画的有些乱。
  第一页纸上面写着日用品三个大字。
  “你的那个卫生巾纸尿裤一直在出口,我在思考要不要直接从上海出口,我们这边的港口吞吐量也可以啊,而且市里头最近在鼓励民营企业发展,还有一些税收优惠政策。”
  石磊拿出一张报纸来,“这里,你看。”
  报纸上白纸黑字写的清楚。
  “浦东那边农田多,我在思考你在老家搞的那个合作社不错,要不咱们也在那边搞一下?这样原材料也有了,而且上海这边铁路建设也还不错,就算是江西运原材料过来也方便。”
  第二张纸上是合作社三个大字。
  阮文点了点头,“还有吗?”
  “就我听说小谢你的那个同学梁晓在东北搞的那个牛奶厂挺好的,要不咱们也弄个?”
  他又拿出一张报纸来,上面是一则关于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杯奶的新闻。
  第三张纸上面写的是牛奶两个大字。
  “现在上海的奶制品就两个大企业,市场空间还很大。而且,奶粉市场很大。”
  送入千家万户的牛奶不能直接给婴儿喝,现在几乎不用票证了,不用那么费心去弄券,但想要搞到婴儿奶粉也不容易,国内的产量有限而且又不是那么深受信赖。
  石磊既然敢把阮文喊来,自然是做了十分仔细的调查。
  从日化到合作社再到牛奶,甚至连纺织厂都有。
  石磊大大小小丢给了阮文七个项目,这让阮文下意识地看向了谢蓟生,“你真不知道?”
  小谢同志表示自己真的很无辜,他是真不知情。
  “别别别,这是我的问题,和小谢没什么关系。”
  行吧。
  阮文不再计较这个问题,但新的问题出来了。
  “你有做预算吗?”
  七个项目,刨除合作社需要的本金少,其他或多或少都想要做建设,日化品场需要,纺织厂自然也少不了。
  厂房建设,还有生产设备的引入,这些都需要钱。
  “而且,这些需要用多少地,你算了吗?”
  这么大片的土地,向市里做报备,能申请的下来吗?
  当然,如今的浦东地价不要太便宜,这或许花不了多少钱,可需要跟政府那边打交道。
  “有。”
  石磊拿来了一张地图,这是最新的上海地图。
  一条黄浦江,将整个上海一分为二。
  浦东浦西,泾渭分明。
  地图上面有红笔标注起来的一个个小圈圈。
  这些圈圈相距很近,一看就知道,石磊的意思是做一个现代化的大工业区,把几个工厂放到一块去。
  工厂多了,自然而然就有了商业区,饭店、商场和电影院学校都会接踵而至。
  “我跟薛梅那边打听了一下,问了她关于工厂建设的事情,这是日化厂、纺织厂和奶厂的建设成本。”
  这个成本有点高,让石磊有些心虚,他都不敢看阮文。
  一个工厂建设自然花不了多少钱。
  可当五六个工厂堆到一起的时候,这钱可就多了去了。
  “薛梅那边的建筑公司扩大了生产,至于建材原料这边跟那些军工厂打声招呼,差不多能比市场上便宜些,不过也差不多需要……”
  石磊轻咳了一声,“四千万。”
  四千万不是个小数目,整个上海现在才多少万元户呀?
  何况你就算是找到这四千个万元户,人家也不见得会把所有的钱都拿出来给你不是?
  “比我想象中少多了,我还以为会过亿呢。”
  “没有没有。”石磊连连摆手,他哪敢这么狠啊。
  真要是过亿了,也不会找阮文了。
  “主要是这边的生产设备好解决,我之前跟明所长打听了下,他们厂现在差不多转型成功,那个卫生巾生产线就不用了。”
  明所长那边带来了几条生产线,这是不花钱的,石磊还跟其他研究所商量了下,反正能免费要的东西都尽可能要过来。
  贵的主要是纺织厂的生产线。
  “我看现在上海的牛仔布料就卖的很不错,好像是受到香港那边影响还挺大的。”
  “嗯,我让程佳宁去欧洲那边蹲时装周和秀场,去找设计师合作了。”阮文笑了笑,“如果是上海生产倒也不错,总比小县城的名声响亮些。”
  “对对对,这就是品牌效应嘛。”石磊瞧着阮文还算平静,他轻咳了下,“你觉得怎么样?”
  阮文认真的打量石磊,“你怎么没去跟市里协商,如果拉动市里投资的话……”
  她没继续往下说,如果有政府部门的参与,或许还能省下不少钱。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市里头也没那么多的余粮啊。”石磊叹了口气,“我之前有打听过,一个项目倒是没问题,但是不可能赞助这么多,市里的意思是让我去拉外商合作。可我干嘛要跟外商合作,找你不更好吗?”
  阮文有着很是成熟或者说更为系统的经营经验。
  找她来做合作者是最合适的了。
  “你是觉得我扶贫有经验是吧?”
  “扶贫?”石磊觉得这个词新鲜,但又格外的合适,不过他连连摆手,“哪能呀,我是那样的人吗?再说咱们这是合作共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