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捡到一只始皇帝> 第306章 吕不韦变法

第306章 吕不韦变法

  赵括自己也没有想到,吕不韦居然真的说服了自己。
  他通过自己的三项制度来说服了赵括,第一项的义兵,第二项的仁政,还有第三项的举贤...第一项和第二项都很好理解,而第三项,其实也不难,吕不韦从马服书内看到科举制度之后,结合如今秦国所施行的学室制度,所弄出的新制度。秦国的学室,跟科举制还是不太一样。
  秦国在各县设立学室,有军功的将士,他们的后人,如果想要当吏,要进入学室来学习,然后经过简单的法律考试,毕业之后就能来任吏。因为要担任官吏,不只是需要军功,还需要有文化,懂法律,不然光是通过厮杀来得到爵位,也不能成为官吏。爵位和官吏是分开的,虽然没有详细的规定,可是相应的官位也需要一定的爵位。
  吕不韦想要在扩大学室的影响,不再拘束与律法,而是培养官吏在其他方面的才能,扩大考试的范围,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在培养出这些人才之后,却不能再像往常那样直接给与官职,而是针对不同的官职再次开展考核,这些从学室里毕业的弟子就可以参与这些考试,通过的人可以担任。
  秦国本土的学室制度加科举再加后世的公务员考试,就形成了这么一套东西。
  赵括对此还是非常感兴趣的。
  而吕不韦所提出的交易,就是赵括支持吕不韦来稳固他的位置,而吕不韦将会施行他所提出的那些政策,会避免屠杀,给与百姓恩泽,在这方面,赵括可以说是钻研了很久的,在这些时日里,赵括都在思索着该如何改进秦国的制度,如何能避免大一统之后的再次内乱,第二次内乱之中,所死去的百姓也不在少数。
  像这样的乱世,是很多枭雄所追求的,只有在这样的时代里,他们才能建立功名,成就一番伟业,可是赵括却不这么看,他所看到的只是一群刚刚从战争里走出来,喘了一口气的百姓,再次被丢进战争的火炉里,遭受再一次的苦难。他不是枭雄,大概也算不上是个英雄。
  他只是希望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好人,能够活下去,能够作为一个人来活下去。
  赵括很吕不韦聊了很多,他们从军功制开始谈论,军功制是秦国强大的基础,也是给与百姓们往上爬的一条道路,可是这个制度是一把双刃剑,它塑造了秦国强悍的军队,使得秦国拥有了一大批从底层爬出来的人才,使得秦国能击败自己的对手,可是这样的制度,却因为过度的追求杀戮,使得各国都无比的仇视秦国。
  在失去了战争目标之后,秦国没有办法继续维持这样的制度,大概只能再次寻求扩张,可是再次扩张,只能是朝着那些不毛之地,秦国也拿不出土地来赏赐这些将士,只能是用被征服的不毛之地来作为赏赐,到那个时候...秦国就要完蛋了。想要改变这个帝国的弊端,想要避免内乱,那就要改善秦国的制度。
  当初商鞅变法的时候,秦国并不是强国,目标是要活下去并且击败敌人,所以他的制度是国家服务与战争,无论是什么职业,都要服务与战争,这让秦国看起来就好像是一支伪装成国家的军队,可是当下,秦国的目标是统一,目标不再一样,那秦国就不能继续运用先前的制度。
  赵括和荀子,公孙龙等学者曾经拿出了四种改变的方法。
  荀子认为秦国的制度很好,唯一欠缺的就是仁政,只要能在如今的基础上进行仁政,也就是善待百姓,增加救济制度,轻徭薄赋之类的,就可以了。而公孙龙则是认为秦国的制度需要完全的改变,最好是废除了斩首制度,减少爵位的差异,将爵位的提升途径从注重首级改成注重农桑和纺织等生产活动。
  韩非拿出了两种办法,第一种办法是完全的保留如今的军功制,将以后所要奖赏的土地改成其他方式的荣誉,如可以免去税赋,可以得到更多的俸禄之类,免得造成不能赏赐的情况,而第二种办法就是完全的废除军功制,通过开垦的方式来让百姓们都拥有足够的土地,然后采用老师所提到的科举制来代替提拔升迁。
  赵括思索了许久,都没有轻易的开口。也没有说出自己的想法,在他看来,这是关乎国家存亡的大事,无论要如何改变,都一定要非常的谨慎,不能把未来的大一统给该没了....
  而他们无论说什么,不过都是一种理念,尚且不知是否能运用到实践里的理论,而吕不韦,如今却是要直接开始实践,吕不韦不能算是一个学者,可是你也不能说他不是,他就像是个商人和学者的结合体,简单的利己主义者,只要是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他都能吸收过来,成为自己体系的一部分。
  赵括便跟吕不韦说起了当初众人的想法,吕不韦非常的开心,他急忙拿起了纸张和笔,开始记录赵括所阐述的这些,吕不韦认为,这些东西都能对自己有所帮助。两人一直聊到了晚上,到了宵禁,作为丞相,吕不韦当然不能违背律法,他只能在赵括的府邸里借宿一晚。
  到了次日的凌晨,吕不韦这才告别了赵括,离开了这里。
  走出赵括的府邸之后,吕不韦顿时就感觉到了一阵轻松,有赵括的支持,他在秦国的地位就没有人可以撼动了,对他而言,赵括并不是一个威胁,赵括若是有意相位,那这个位置也根本不会落在他的头上,要知道,当初昭襄王对他进行赏赐的时候,理由就是他设法将赵括带回了秦国。
  吕不韦担心自己的位置,这是真的,他想要做出些有利于秦国的事情,这也是真的。
  吕不韦返回府邸之后,便开始重新的构思,在跟武成君交谈之后,他意识到了自己政策上的不少缺陷,而赵括提到的荀子等人的想法,也成为了吕不韦可以借鉴的素材,于是乎,在经过了两个多月之后,吕不韦来到了王宫里,将自己已经改进了一次的想法讲述给了秦王。
  嬴异人是真的没有想到,吕不韦能弄出这样的一套东西。
  当他听到吕不韦说要修正秦国当下弊端的时候,他还没有在意,只是单纯的认为吕不韦是想要通过一些简单的举措来增加自己的威望,国相们大多都会如此,他也准备接受吕不韦的提议,可是当吕不韦提出要直接对军功制动手的时候,秦王还是吓出了一身冷汗。
  秦王瞪大了双眼,他说道:“秦国在不曾变法之前,是微不足道的国家,兵力不强盛,没有充足的粮食,总是被欺骗,被欺辱....而在变法之后,因为军功制的作用,秦国成为了最强大的国家,您如今却想要改变这一点,难道这样的行为不会让秦国再次回到从前吗?”
  “请您召集群臣,我想要当着他们的面来解释自己的想法。”
  秦王无奈,便让蒙骜,王龁,韩非,李斯,张唐,胡阳等人来商谈大事。这些人相继来到了王宫,坐在了秦王的周围,等到众人到齐之后,吕不韦这才站起身来,说出了自己的四大革新,第一点,就是他跟赵括所说的,起仁义之兵。当然,在《马服书》开始流行之后,秦国原先的斩首制度就发生了改变。
  昭襄王就已经开始禁止无辜屠城,以及斩杀俘虏之类的行为。
  而吕不韦的仁义之师,似乎要更加的彻底,吕不韦所说的开战一定要发檄文,其实就是强调秦国是为仁义而战,并非是侵略之战,故而秦国将士不能屠杀百姓,不能杀死俘虏,不能抢夺物资,不能焚烧建筑...吕不韦每说出一条来,在座的将士们的脸也就变得愈发凝重。
  “您这是在谋杀秦国的士卒。”,王龁摇着头说道:“按着您所说的,放过俘虏,宽恕百姓,这些人返回自己的国家之后,就会再次来反抗秦国,这就会让更多的秦人在战争里死掉,应侯说:想要征服天下,就不只是要占领土地,还要杀死土地上的青壮,让他们真正失去反抗的力量。”
  “您说的不对,当初燕国攻打赵国,我的老师在击败了敌人之后,曾释放了所有的俘虏,而这些俘虏返回后,开始宣扬我老师的仁义举动,燕国再次攻打赵国的时候,燕国军队一触即溃,这是因为燕国士卒知道,他们投降是不会被杀死的,他们是厌恶那些征召自己的将领,而不厌恶赵人的。”
  “当初秦国的武安君攻打楚国,征战数个月,屠杀了很多的城池,也没有能攻下太多的地方,可是后来,他施行攻心之策,不再屠杀百姓,安抚各地的楚人,分发耕地,释放俘虏,这直接瓦解了楚人的斗志,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打到了楚国的都城...这就是荀子所说的:仁义的军队是没有敌人的!”
  韩非站起身来,他却是站在了吕不韦的那一边。
  吕不韦点着头说道:“没错,这就是武成君所提出的理论,我只是准备施行他的理论而已。”
  这句话一出来,王龁就说不出话来了。
  昭襄王曾有令,反对赵括就是反对秦王...而反对秦王,是要被诛杀宗族的。
  蒙骜却是笑了起来,他说道:“我赞成丞相之策,我曾出征楚国很多次,可是没有一次是先前那样顺利的...因为我们没有屠城,释放俘虏,沿路开仓放粮,有很多地区的楚人杀死了自己的将领,打开城门来欢迎秦国的军队,这是我从不曾见过的,我很赞同您的这种看法。”
  吕不韦笑着,急忙又说出了自己的第二项政策,仁政,而吕不韦所说的仁政,却参杂了很多的内容,例如注重百姓的生产,让爵位的提升能更偏向这种生产方式,而不是通过砍脑袋,另外就是减轻税赋,不胡乱的发动徭役,他这里夹杂了儒家和墨家的很多言论,甚至还一些是韩非的...韩非皱着眉头,迟疑了很久,却还是点了点头,表示支持。
  将军们听闻吕不韦似乎想要对军功制动手,都有些不满,秦人是习惯了变法,可是军功制是秦国的根本,是不能随意更改的,而吕不韦的义兵里有减少杀戮,通过占领的土地来授予爵位的内容,在他的仁政里,又有重视生产,更多提升生产有功者的内容,这就已经在动摇军功制了。
  随后,吕不韦又讲述了自己的开垦制度...
  韩非越听越是茫然,为什么这些听起来如此的耳熟能详呢?
  秦王看着群臣们有的支持吕不韦,有的反对他,而心里已经明白,吕不韦并不是乱来,他是真的想要改变,而他的做法似乎还经过了武成君的同意,这就让秦王变得认真了起来。吕不韦相继又提出了自己的崭新的学室制度,官吏考核制度,以及一系列有利于农耕的,减少苛刻律法的政策。
  群臣之中,有不少人反对变法。
  吕不韦冷笑着,他说道:“商君说:礼制和法度都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法制、命令都要顺应当时的社会事宜,兵器、铠甲、器具、装备的制造都要方便使用。治理国家不一定都要用一种方式,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一定非要效法古代。商汤、周武王称王于天下,并不是因为他们遵循古代法度才兴旺,殷朝和夏朝的灭亡,也不是因为他们更改旧的礼制才覆亡的。”
  “违反旧的法度的人,不一定就应当遭责难;遵循旧的礼制的人,不一定值得肯定。”
  “而如今,商君的制度不再能适应秦国,那为什么他的制度就不能更改呢?”
  “诸君也都是看过商君书的,商君训斥那些遵守现有制度却不肯改变的人,那如今这些遵守他的制度却不肯改变的人,跟他当初所训斥的人又有什么区别呢??”
  “难道各位是想要当甘龙,杜挚这样的大臣吗?”
  听到吕不韦的质问,众人也没有再反驳。
  秦王思索了片刻,方才说道:“就按着丞相所说的去办吧,请诸君不要再反对。”
  ps:第三章要晚点再发了,家里来了客人,有点忙,但是一定会发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