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玲珑四犯> 玲珑四犯 第6节

玲珑四犯 第6节

  第9章 原来是他。
  “那是我哥哥向序,小字叫合序,巳巳来见过大哥哥。”梅芬轻轻将云畔往前推了推。
  《周易》中有句话,“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想必他的名字就是出自这里吧!
  云畔上前,恭敬地向他道了个万福,“巳巳见过大哥哥。”
  向序回来就听说家里来了客,是已故姨母的女儿。巳巳这个名字他是知道的,但因开蒙后念书一天也不得缺席,且男孩儿很少随母亲走亲戚,乃至姨母过身,他都没能去幽州吊唁,因此也没有见过这位表妹。今天算是头回相识,他细细打量了她一眼,她走到面前,只那一低头的温情,就有云破日出的风骨。他一直以为她还小,印象里至多十二三岁,却没想到,站在面前的已经是个大姑娘了。
  向序赧然笑了,他和梅芬一样,笑起来有浅浅的酒窝,也有些孩子气,与时下的男子汉不一样,总有一股少年的纯质在眉眼间。
  他说:“你就是巳巳啊,原来你长得这么大了。”十九岁的年纪,还没及弱冠,常在国子监的缘故,有时候有些老气横秋。
  人好不好相处,通常一句话就能分辨出来。云畔掖着手大方笑道:“我叫巳巳啊,再小,岂不得三四岁光景了。”
  向序愣了下,如梦初醒似的红了脸,“果然是我糊涂了,自小就听阿娘巳巳长巳巳短的说,只记着你还小,一记就是十几年。”
  梅芬也嘲笑他,“哥哥由来不都是糊里糊涂的么。”
  向序也不恼,他是个性子极好的人,在妹妹面前并不充长兄的款儿,只是解嘲地咧了咧嘴,抬手一比,“父亲和母亲已经等着了,两位妹妹,请吧。”待梅芬和云畔走在前头,自己在后面跟随着。
  要说舒国公府的家规,着实严谨,家主没有刻意地抬举,妾也从不敢抛头露面。譬如来了这样一位小小的娇客,招待起来只有两个庶出子女出席,到底庶子庶女都在主母名下记着,在家里也算正经的主子。
  “巳巳来。”明夫人含笑招手,引云畔向舒国公行礼,“快见过你姨丈。”
  舒国公看着和江珩差不多年纪,蓄着胡子,大概是武将出身的缘故,很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度。
  云畔上前行礼,道了声姨丈万安,舒国公展眉一笑,“自家人,不必多礼。”云畔这才瞧出来,其实向序和他很像。
  姨母又来引荐二公子和二娘,二公子叫向俨,看着大概十一二岁光景,年纪很小,言行举止却进退有度。二娘长着一双微扬的丹凤眼,瞧起人来很有含情脉脉的味道,名字也直白,叫兰芬。可见舒国公对给女儿起名这件事不怎么上心,要是再添两个,很有可能叫“竹芬、菊芬”。
  一一见过了礼,就可坐下用饭了,迎客的饭食很讲究,诸如杏酪蒸羔、大鱼鮓、白燠肉、八糙鸭等,林林总总摆放了一桌。明夫人还另命人把水滑糍糕和灌藕放到女孩子们面前,笑着说:“巳巳从小爱吃甜食,这些都是班楼的手艺,你且尝尝。要是喜欢,下回想吃了,就传酒楼的闲汉,让他们给你送进府里来。”
  上京那些食肆脚店的生意,做得要比幽州更灵活,酒楼里有一种人称为“闲汉”,是专替各府上运送餐食的。像官家吃腻了禁中的御菜,有时也爱吃宫外的小食,李婆杂菜羹呀,猪胰胡饼呀,只要有人点菜,那些闲汉就穿街过巷,直截了当送到宫门上。
  云畔尝了尝糍糕,果然甜得让人喜欢。对面的向序含笑看着她进吃的,笑意里带着一种安贫乐道的从容喜悦。
  明夫人又说起侯府的事,只道:“我和你姨丈商定了,暂且按兵不动,看他们还能玩出什么花样。倘或真是嫌你阻了柳氏的前程,容不得你,你就在咱们家安生住着,将来你的一应事宜,自有我和你姨丈替你做主。”
  云畔听了搁下筷子,低着头说:“我只怕自己给姨丈姨母添麻烦,换作平时,上姨母家走亲戚是高兴的事,这回却弄得逃难一样……”
  向序回来时已经听说了候府发生的事,很替云畔抱不平,也没待明夫人说话,自己有些义气地接了口,“你别怕,江侯要是不依不饶,咱们也有应对的说辞。”
  舒国公和明夫人倒笑起来,“你有什么应对的说辞,整日就知道读书。”
  向序被父母笑话,有些不好意思,赧然道:“我又不和他斗嘴,讲一讲父慈子孝的道理总可以。”
  所以读书人就会讲道理,可遇上了那样狗屁不通的事,哪里有道理可讲。
  席上总提江珩和那小娘儿,难免让人倒胃口,舒国公调转话题,问起幽州的灾情,云畔道:“我那时恰好赴繁花宴,地动的时候在城外,就是忽然间天昏地暗,把众人都吓坏了。地动过后进城看,坊院里的民宅损毁得很严重,压死了好些人,一个个放在道旁,看着十分凄凉。”
  大家脸上神色都很凝重,明夫人道:“阿弥陀佛,这是多少年没有经历过的天灾,实在苦了那些百姓。”
  舒国公叹了口气,“朝中正极力赈灾,说要先建个孤独园,收容那些无家可归的灾民。”复又问云畔,“你是怎么来上京的?出城的时候看见城门上设关卡了吗?”
  云畔道:“城门上进出都有军士盘问,我们那时正愁租借不到马车,恰好遇上刺史赈灾,我们自报了家门,求刺史行方便派人护送我们,可巧那位刺史竟答应了。”
  舒国公点了点头,“京里派出去好几位抚谕使,你遇见的是哪位刺史?”
  云畔回头思量,那时的雨连天还在眼前,坐在车上的人始终没有露出真容,“听替我们安排车马的押队说,是幽州刺史。”
  这话一出,不知怎么回事,梅芬的脸色就变得不自在起来。
  云畔有些迟疑,担心自己是不是说错了什么,结果明夫人倒笑了,“原来是他。先前我只管怨怪江珩,忘了询问那些,没想到巳巳是得他相助。”边说边瞧了梅芬一眼,有意和云畔说起,“你姐姐前年定了亲,郎子正是魏国公。这可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怪道人家不问缘由,就答应送你来上京了。”
  云畔到这时才明白,果然天底下没有无缘无故的帮衬。魏国公和舒国公府有姻亲,倘或少了这一层,恐怕也没有那么好说话。
  可梅芬却很不耐烦,神色别扭地嘟囔:“阿娘,别说那些了。”一面给云畔布菜,“巳巳,尝尝这个。”
  梅芬的脾气,明夫人早就习以为常了,说起将来要嫁的郎子,她没有半点羞涩之情不说,反倒像遇见冤家对头似的,便向云畔使眼色,“你姐姐古怪得很,往后你们在一处,好好劝解着她点。”说罢忽然想起,“我记得你阿娘在时,替你和东昌郡公府的二郎定了亲,可看定了日子?他家打算什么时候迎娶?”
  一直低着头的向序闻言,也抬起眼望向她。
  说起这个云畔就尴尬不已,支吾道:“亲事已经退了……那个李二郎,和资政殿大学士的长孙女两情相悦……”
  于是席上又荡起了激愤,明夫人窥破了其中玄机,气哼哼道:“难怪那小娘儿等不得了,倘或没这个变故,她就是咬碎了牙,也会敷衍到你出阁。”
  横竖一地鸡毛,不谈也罢。舒国公放下了筷子,“好了,提那些琐碎做什么。”执起酒杯朝向序递了递,“序儿,陪父亲喝一杯。”
  向序忙端着酒盏低低碰了下,大概不擅喝酒吧,一杯玉浮梁,被他喝出了愁肠百转的味道。
  饭后梅芬和云畔从花厅退出来,檐角挂着的灯笼在风里轻摇着,天顶新月弯弯,这夜色弥漫着一股草木的清香。
  梅芬说:“明日我制香,妹妹也来吧。”
  如今安稳富足的岁月里,闺中女孩常以这个消遣时光,“闲坐烧香印,满户松柏气”,是文人墨客都钦羡的一种优雅格调。
  云畔说好,“明日我来给阿姐打下手。”
  梅芬抿出了笑靥,偏头问:“妹妹会制什么香?”
  “以前阿娘在时,教过我几款时香的配方,像韩魏公浓梅香、广寒香,我都制过。”
  她不动声色,那个“韩魏公浓梅香”,又是魏又是梅的,想说的话都在里头了。
  梅芬听出来了,嗔道:“你也笑话我!”
  姑娘大了,定亲是常事,梅芬今年十七了,要说也该着急起来,毕竟上京十八岁还没出阁的女孩子,在别人眼里已经有了过时颓败的走势。
  云畔其实没有旁的意思,笑着说:“我没往那上头想,是阿姐多心了。”顿了顿话又说回来,“我这次能顺利来上京,确实要多谢魏国公,早前不知道府里和他联了姻,刚才听姨母说起,才知道人家是瞧着阿姐的面子。”
  梅芬照旧脸色不大好,垂着眼说:“我有什么面子,这门亲不是我愿意定的,全是爹爹和阿娘的意思。那家公府不像咱们家,是立功受封的外姓,人家姓李,原和官家是一家。那么高的门第,人又多规矩又重,我这种人进去,只怕活不过三年。”
  官场上时有倾轧,就算太平盛世也暗潮汹涌。梅芬很多时候不声不响,其实心里什么都明白,所以她一直央求阿娘把婚期往后拖一拖,实在是因为自己的脾气秉性,到了人家不得活。
  她反而羡慕云畔,“像你这样多好,亲事一退,身心自在。”
  云畔失笑,“退亲有损名声啊,人家嘴上不说,暗里没有不笑话的。”
  也是,各有各的难处,小时候能倚仗父母,年纪稍大一点,就得奔赴前程。
  梅芬轻吁了口气,“算了,不想那些了,今晚你好好歇息,明早我焚香煮茶,恭迎妹妹大驾。”
  她从来不肯出门,那个小小的院子,是她唯一觉得安全不受拘束的世界。
  和白天不同,梅芬夜里不能走夜路,就算不出园子她也害怕。云畔把她送回滋兰苑,看着她进了门,自己才返回一捧雪。这一天一夜经历了变故,从颠沛流离到尘埃落定,现在回头想想,简直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挺过来的了。
  第10章 给我哭,死了亲姐姐般哭……
  ***
  远在上京的江珩终于接到了噩耗,几乎是号啕大哭着迈进门槛的。
  万万没想到,上年送走了夫人,今年又痛失爱女。他和巳巳虽因家务事闹得不快,但世上哪有不疼女儿的父亲。如今一场地动带走了她,他不明白为什么幽州别的贵女都好好的,唯独他的女儿不在了。
  人已经装了棺,就停在前厅,他上前打算见最后一面,却被柳氏劝阻了。
  “郎主,还是别看了……”柳氏裹着泪说,“房顶上砖头瓦块落下来,已经……不成样子了,郎主看了难免伤情,不如不看。”
  江珩的身形摇了摇,伸出的手悬在中途,终于还是收了回来,嘴里碎碎念叨着:“我对不起夫人,没有照顾好巳巳……”
  柳氏泣不成声:“是我没照顾好小娘子,郎主虽不怨我,我自己也没脸。可是退一步想,或许小娘子和女君母女缘分更深,郎主留不住她。如今她走了,想是找女君去了,郎主千万要保重身子,后头还有好些事,要听郎主的吩咐。”
  雪畔在边上看着母亲哭得泗泪纵横,一瞬有些恍惚起来。
  先前她曾问过阿娘,事情闹到这步田地,到底该怎么收场。之前打发出去的人没能找到云畔的下落,城里各大赁铺没有她们租车的记载,她们总不可能插翅飞出幽州城。云畔和她的女使,两个大活人像凭空消弭了一样,忽然不见了踪影,阿娘也有些慌了,但思量再三觉得只有两种可能,一是被城内谁家收留了,二是被强梁掳走、被骗到勾栏院去了。
  要是被人收留,三四天过去了,灾情渐渐平息,也该现身了。然而要是第二种可能,却更如了她们的意,原本兜这么大的圈子,就是为了借他人之手,作贱这候府嫡女。只是没有下落,好虽好,还是有些悬心。眼看着爹爹要从上京回来了,万一看出端倪,那可怎么圆谎?
  关于这个问题,柳氏倒并未担心过,江珩实在好敷衍,就算尸首在他面前,他也未必分辨得清躺着的是不是自己的女儿。为今之计只有继续将错就错把戏唱下去,江云畔“死了”好几日,就算再回来,这家里也没有她的容身之所了,反正不是给人做小,就是上道观当姑子去。县主的掌上明珠,繁花宴中娇气的名门贵女,最后不过那样了局,可叫往日不在她眼里的人解气坏了。
  “权当棺材里躺着的就是云畔。”柳氏嘱咐雪畔,“你给我哭,死了亲姐姐般哭,你爹爹看在眼里安慰了,往后自然更疼你。”
  雪畔没什么主意,全听阿娘的。事实上云畔还活着,让她有些如鲠在喉。人的贪欲真是无穷尽,这个时候倒真希望云畔死了,死了多好,她不必丢脸,家里人也都安心了。
  柳氏还在无限地扩大悲伤,“娘子这一走,咱们痛断肠子,东昌郡公府却得了意。原说他家二郎不得早于娘子定亲,这回却还有什么忌惮的,人都不在了,他们家怕是急着要向大资家下聘呢。”
  这么一说,拱起了江珩的火,可愤恨虽愤恨,到底无可奈何,不过痛快地哭了一场,坐在一旁长吁短叹去了。
  柳氏止住了哭,掖着眼泪来请示下,“人既不在了,总要入土为安,郎主瞧瞧停灵多久,找人点个吉穴吧。”
  江珩垂头丧气道:“没出嫁的孩子,算不得成人,停上个三五日的,就下葬了吧。”
  “那舒国公府上,可要打发人送个消息?安平县主到底是娘子姨母,虽来往不多,万一将来发难……”
  江珩这会儿哪有心思顾及那些,蹙眉道:“我自己的女儿,好坏自有我这个当父亲的定夺,几时轮着外人插嘴!难不成我死了女儿,还要向他们交代?”
  柳氏终于踏踏实实把心放回了肚子里,认真说,江家那两个没出息的姑母大可不当回事,这些年她辛苦巴结着,她们不会说她半句不好。至于那位舒国公夫人,眼睛长在头顶上,仗着夫家爵位高,从没有正经瞧得上江家。这回外甥女死了,至多掉两滴泪,棺材埋到地底下,这门亲也彻底断了,往后两不相干,反倒干净了。
  “既这么,后头的事就交由妾来办吧。郎主心神不宁的,外头又要应付,自己不保重,回头累倒了可怎么好。”
  江珩点了点头,垂着脑袋只管叹气:“多事之秋……官家派遣魏国公视察灾情,他又任幽州刺史,这回可算是对症下药,居于幽州的官员们都想尽了办法大表赈灾之决心,咱们要是一个子儿不出,只怕说不过去。我想着,郡公府退亲留下的聘金,索性如数捐出去,免得李信那厮得了话柄,将来啰唣。”
  柳氏其实还是有些舍不得的,郡公府当初下聘,礼金很丰厚,五百两白银并黄金二十两,就算搁在上京的姻亲圈子里也数得上号。如今要如数捐出去,扔进水里还听个响动呢,送到赈灾的公账上,大不了换个贤名,这对囿于内宅的小妇来说,是笔绝对不上算的买卖。
  “要不然……郎主去打听打听,咱们还是随了同僚们吧。”柳氏柔声道,“倒不是不愿意出这笔钱,要紧一宗捐钱也忌讳出头冒尖,叫人说起来永安侯府有金山银山似的,引得朝廷来查咱们府里的进项,就不好了。”
  江珩细一思量,好像是这么个理儿,当下便改了主意,命人取五十两来随车放着,等到了官衙,再见机行事。
  收拾起沉痛的心情,一次次的痛失亲人,已经让他有些麻木了。他临出门时又看了那黝黑的棺材一眼,见雪畔和雨畔都在灵堂上守着,悲凉之余略觉安慰,好在还有两女一子,可以温暖老父亲的心。
  家里一团乱,外头的支应也马虎不得,江珩出门登车,让小厮赶往幽州官衙,路上迎面遇上好几辆公侯府邸的马车,想是别家都表过心意了,唯独自己落于人后。
  如今的风向怎么吹,其实大家都睁眼瞧着呢,魏国公是官家亲侄,官家子嗣上不健旺,早年得过一位皇子,养了两个月就薨了,到现在膝下只有一位公主,将来大统的传承,也许会在三位子侄中挑选。
  就如下注一样,谁也不知道最后花落谁家,也没人知道官家心里究竟倾向于谁。反正只要是皇侄,就尽可能地拉拢,万一将来押对了人,也好混个脸熟。
  江珩匆匆赶到官衙时,正遇上都转运使等人从里面出来,院子里狭路相逢,曹木青略怔了下,“江侯怎么也来了?”
  永安侯死了嫡女的消息,早就街知巷闻了,家里正办丧事,丧主百忙之中还能抽空过来,似乎除了一句江侯忠心天地可表,也没有其他了。
  江珩勉力挤出一点笑容来,“我来得太晚了,实在是家下事忙……”边说边朝里望了一眼,拽了拽曹木青,矮下嗓门道,“都漕,我匆忙赶到,没来得及打听同僚们出了多少赈济款,既然凑巧碰上了都漕,还请都漕提点一二。”
  曹木青的夫人曾为永安开国侯府与东昌郡公府保媒,两家退婚的内情他是知道的,李二郎另有所爱辜负了江家嫡女,是有不妥,但江家退亲只还聘礼不还聘金的做法,也十分让人看不上。加上江珩治家不严,背后受人诟病,曹木青虽然面上敷衍,到底也并不实心。
  “多与少,全看各人的意思,左不过有多大的力,尽多大的心罢了。”曹木青答得模棱两可。
  听君一席话,胜似没有听,江珩仍旧一头雾水,只好细问:“那都漕献了多少?东昌郡公府献了多少?”
  曹木青捻着胡子故作了一番高深,“我不过是个区区的都转运使,得瞧着上头的人行事。张节使先前出银四十两,我自然得低于他,至于江侯打算出多少,自行定夺吧。”
  这么一说就明白了,自己不过是个七等爵位,不必充那大头,同张节使一样出四十两就差不多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