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综合其它>我全家都带金手指> 我全家都带金手指 第245节

我全家都带金手指 第245节

  听说左里正是以问答形式教导的。
  左里正曾站在最前方提问过:
  “一路上要喝的水怎么解决啊?你喝水囊里拔凉的水,你作为人,可以认了。但牲口一个月余下来哪能行,那玩意儿不比你金贵。也不想想,凉水喝多了那不得跑肚拉稀?牲口腿软,车翻了,你们拿啥赔。”
  还曾出题问过:“路上途径哪个村,你们要是夜里入住哪家,到了人家都要干啥啊?”
  干啥?抓紧时辰睡觉呗。第二天还要起早呢。
  左里正听完就会吐槽:“你就知道睡觉,咋和觉那么亲呐,睡觉是你爹呀,臭小子,回答错误。”
  “里正爷,那正确答案是什么呀?”
  “正确答案是有点儿眼力见儿。进院儿要先安顿骡子、卸车,最好有勤快的绕着歇脚的村转一转,看看那村里有没有啥猫腻儿。人心隔肚皮,夜里还要值夜的。别躺一炕打呼噜,咋那么不长心呢。另外饭食更要注意啦,你们可以一帮完蛋玩意儿不会做饭,但一定要有专人看守做饭的人,做饭的婆子甭管放啥,都要在一边借着帮忙烧火的借口,仔细盯着些。以防谁撒了一把药,你们全报废。”
  左里正更是教导过这些录取的小子:“你们德哥、也有叫大姐夫的,总之,他是你们啥啊?”
  “是啥呀。”
  “是你们的头头。对待那三位头头,你们大姐夫、三姐夫、柱子哥,一路上应该如何做啊?”
  左里正恨不得手把手教这些小子们,如何伺候头头。都有那些方式方法。
  哪些是头头们会反感的。
  这方面,左里正自认为很有发言权,他一直是里正,属于别人要看他脸色的,他做头头的经验比较足。
  哪些是你们这些手下该回避的。
  “怎还有要回避的呢,听德哥说,俺们住一起。那咋回避呀。”
  “收钱、算银钱时,你不该回避?那都是秘密。那是你一个跟车人该细看的嘛?”
  小子们:好吧。
  所以说,种种细节,这些小子们能练出今天的眼力见儿,朱兴德瞅一眼,馒头就递过来,左里正才是那个最功不可没的人。
  这里正当的,那老头都要将一颗心**了,深藏功与名,从不和秀花说他背后的付出。
  全靠村里人的嘴,再传给秀花和白玉兰他们。
  此时,火苗子慢慢渐熄。
  主要是押车的小子们不舍得多放松树塔烤火。
  烤出热乎水喝喝、烤热一些干粮就得了,都是过日子孩子。大伙还趁着这热原即将要灭之际,将那捂脸的棉围巾摘下来给烤干烤热一些,再给脚上的大棉鞋熏熏。
  他们争分夺秒,心里清楚,这回歇完,再出发还要再走至少四个时辰左右才能重新烤火暖和上。
  就连骑马的罗峻熙都有些受不住了。
  他招手叫来后面车队的一个小子。
  罗峻熙冻的嘴发瓢说:“听说,你想学骑马?”
  “是、是啊,三姐夫。”可见,这位嘴也冻紫了。
  “那你捆上棉被,骑我这个,让你柱子哥帮你搭把手教教。”
  “可是三姐夫,那你呢?”
  朱兴德也一挑眉。
  所以罗峻熙是回望他大姐夫答道:“不行了,受不住,骑在上面太冷了,我得跑跑。”
  回答完,文曲星罗峻熙就蹿了出去。
  前方茫茫,罗峻熙穿着大棉袄二棉裤,奔跑的身姿那叫一个洒脱,一点儿没因为穿的厚耽误速度。他打算啥时候跑冒汗儿啥时候再停下骑马。
  朱兴德:“……”
  二柱子是吸吸冻出的鼻涕,望着罗峻熙的背影感慨道:“艾玛,这参与科举的读书人,热身的方式都和正常人不一样。”
  这一日,直到半夜时分,一行人才见到打尖儿的驿站。
  大伙通通舒口气。
  可小驿站不大,条件很差,只剩一间了,注定要轮流才能躺在热炕上直直腰。
  大多数的人,要坐在地上打盹,或是靠在炕边取暖。
  朱兴德和罗峻熙还有二柱子作为头头,看起来好似比较享福。
  至少打来的仅三盆热水,他们仨能率先烫烫脚。
  倒不是说差烧水的柴火费,是这个驿站一大锅只出三盆热水,锅还不能占用太久,要给今夜打更看守酒的小子赶紧做饭。
  然后他们烫完脚,才会转交给别人。
  别的小子借着热度再继续烫脚。
  但实际上,领头人要操心的。
  二柱子要举着火把出去查看车辆,查看酒的情况,别丢了。
  罗峻熙要忙着到后灶安排今夜值守人的饭,还有明日大伙的热饭热菜、结账等等事宜。
  朱兴德是抓着掌柜的聊:“你这里的酒,都卖多少银钱啊?”
  一路下来,朱兴德一直以来就是如此,随着走,随着就将酒推销出去了。
  朱兴德寻思着,反正送军队的订单要跑这条路,要是一路上的驿站有要订酒的,咱就下趟一走一路过给带来。
  再说,也不能全指望军队。啥事儿都是,鸡蛋不能放一个篮子里。指山山倒,买卖的单子最好自己找。
  毕竟万一人家军队里那些将军喝不惯,或是这次是给面子订购下次不要了呢,变数太多,那咱也不能白跑。这边要是有散单子,到时在跟队伍的小子们里选出一位小头头,回头让这些小子们自己来就行。
  另外,朱兴德连回去的事儿,都已经琢磨过了。
  他寻思回头送完酒,不能跑空车啊。最好是看看有啥能从大北面倒动回来挣点儿差价的。
  所以他甭管到哪个驿站,只要掌柜的和小二没睡,他就要俩小菜,倒一小酒壶自己家的酒,和人家话聊。
  即便对方没有订酒也没啥,朱兴德忍着疲惫,认为话聊可以全当开眼界了,好好听听附近的事儿。只有多听多看,才能知道回头倒腾些啥回来挣差价,还能行三百六十五里路,知晓这一路上的天下事。
  第二百三十八章 醒不来的梦,医不好的痛
  在朱兴德他们离家两日后,左撇子将新购买的粮食安顿好,他就带着左里正和六子去了县城。
  县城里还有李知县奖赏的一间商铺在空着,不安排不行。
  虽然大女婿已经在县里那面卖过不少酒,等于是将头三角踢开了,甚至很多县里买卖人,都已经知晓将来要是想买左家酒,去那间铺子就行。
  但是毕竟没有好好拾掇,四不像的,连个幌子都没挂,将来想要正常营业指定是不行的。
  左里正到了县里就和左撇子他们分开,直接去衙门口,将这间铺子的营业范围从绣坊改为酒坊。
  以前梁家用这间铺子卖绣品来着。
  现今买卖不同了,涉及到商税,自然要去衙门备个案,改成卖酒。
  左里正忙于这些时,左撇子带着六子在围着前后院画图,打算重新拾掇一番。
  左撇子是从女婿们那里学来的,甭管干啥,要先将图和计划写写画画记在本子上,然后再找专人按图做工。不能拍拍脑袋,想一出是一出,连个心里成算都没有。
  至于做工的人,这回左家不再打算从村里找熟人忙乎。
  即便雇佣村里人的工钱会少,一套活干下来估计会差一倍。
  可是村里离县城太远。
  真从村里带人,涉及到住宿、吃饭等等麻烦事儿,不如城里雇工干活来得方便。
  左撇子在路上那阵就和左里正商讨过:
  “后院住人的地方,我不打算大改。别看以前那里住的梁贼人家的下人们,但咱也不大动。毕竟咱就是老农户家庭,没有别家主子仆人要吃住分开的想法。下人住过也没事儿,比村里自家屋里亮堂就行。大不了孩子们嫌弃膈应,换一些新炕席铺上,破饭碗啥的不要了就行。”
  心想:至多只换碗筷,泔水桶、尿桶等,不用梁贼人家以前的。换掉的,拿回村里,给村里困难的人家使用。大铁锅、水缸啥的,那他可不舍得扔。
  左撇子认为,哪里就有那么多穷讲究啊?在外面住店吃饭,你当那碗筷就干净?要不是丈母娘提了一嘴,说沾了“梁家”晦气,也怕孩子们事儿多嫌弃脏,他连碗筷都不想扔。对付用呗,三穷三富缝缝补补才能过到老。
  所以说,后院要是不大动的情况下,只规整前院重新打柜台,寻木工做那种适合放酒的柜台。以前那柜台的板子不白瞎,给拆了用。再添置一些酒钢,将门口格局也改改,卖散装酒用。
  反正等等吧,全是小活,就是杂。事实上花不了太多银钱。
  而且他们在入城那阵,恰好朱老三在城楼执勤。
  当听说他们来城里是要重新布置那间铺子,还提出下值不忙时,要带人来帮忙干一些小来小去的活计,这样的话,一些细致活,比方说添一些新木桶啥的,甚至小到一个拖布杆,一个擀面杖,这就都不用花钱了。
  说到这,不得不提一嘴朱老二、朱老三他们的住处。
  其实早在左撇子还在县衙帮忙时,就提出过让大女婿这些在县里当值的小兄弟们去铺子后院住。
  咱不小气,空着也是空着,正好还能看守屋子。
  可是这几位小子没干,说县衙一直就有那种衙役住宿的一趟房子,坐落于衙门的粮仓附近,用于给值班的,家外地的,或是个人没住房的单身衙役,以及外地官员来县里办差,为那些外地官员的随行人员使用,四人一间。
  名义上,应当是这么回事。哪个县衙都会设置这么个地儿。
  而实际上呢,以前那片房子在永甸县成了姓梁的,不是落于梁贼人的名下,梁贼人还不至于用一趟房子明目张胆坏了自己的名声。只说实际使用,那些房子是归梁贼人的手下徐三说得算。
  以前是徐三给钥匙,衙门里的官吏才能有资格住进去。这也是县衙好些小吏很听从梁贼人的原因。
  毕竟那时听梁贼人的话,才会有大到能升,分到一些窍活有好处费差事的机会,小到吃喝,还有比方说,就这种住房都能分到手。
  一文钱不花,一住就能住许多年。
  明明是四人间,听说收回来这一趟子房子的时候,每个间早就被改成一家一家的住户型了,收房那阵,要是遇到不讲理糊涂的老太太,人家还理直气壮说那房子是自家的,凭啥收回去。
  而眼下,自从李知县上任,梁贼人他们全部落网后,这趟房子倒是全空了出来。
  这不嘛,朱老二和朱老三他们,之所以不去住左家旺铺空着的后院,就是为打这个主意呢。
  他们想分一间这种房子的使用权。
  白分的谁不想要。
  所以朱老二他们就在县衙挤挤干靠着,打算排队分个小屋子。
  不可能像梁贼人的时代一人一间,那么一人一张床一张桌也行啊。
  朱老二和朱老三算了一下,他们兄弟俩就能占半间。又是李知县身边的师爷管分配这事儿,要是看在他们堂弟没有人走茶凉的份上,卖个面子,备不住他们兄弟俩就能分来一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