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节

  可这样的人家钱多多照着赵如熙的吩咐,已尽量照顾了。当然不是白给粮食和钱,而是让他们家稍大一点的孩子在念书之余,也参加劳作,赚些铜板补贴家用。
  然而刘大江这样还不满足,直接把庄仆们赖以补贴家用的营生手段卖给别人,这种贪婪自私的人绝不能再留在庄子上。
  周春还担心自家姑娘心善,惩罚的手段太软,不足以震慑他人。听到“矿奴”两个字,他才放下心来。
  别人家遇到这种事,都是直接把人打死,还让全庄的人都来看,以杀鸡儆猴。
  姑娘不那么残忍,不轻易要人性命。但做矿奴也没几年好活,零星受的折磨比一下子要他性命更让人难受。这样的惩罚再恰当不过了。
  周春离开,赵如熙回了内院,她刚换好衣服出来,青枫就匆匆把一封信交给了赵如熙。
  是萧令衍的回信。
  昨日跟系统做游戏,因为要避雷,积分也不能无缘无故地刷给系统,赵如熙便借机问了一下系统,那个郭季同是哪一派系的人。系统回答说是三皇子一派的。她当即便写信告诉了萧令衍。
  萧令衍现在回信就是说这件事,直接把赵如熙夸了一通,完了还送了礼物,是他绸缎坊新出的料子。
  赵如熙作为学设计的人,在现代也是个精致gir,名牌衣服化妆品包包时常购入。
  到了古代,达摩克利斯之剑一直悬在头顶,再加上在古代太过美丽是惹祸的根本,她便懒得去捣鼓穿着打扮,都是朱氏给她做什么她就穿什么。最多在在颜色和式样上跟朱氏提一下,简洁大方、符合自己的喜好即可。
  可萧令衍自打开了个绸缎坊,就时常送衣料过来。看到好看的首饰也会买下来送给赵如熙。
  好在赵如熙有自己的经济来源,又时常出门,自主性很高,这些衣料、首饰的来历还能解释过去。但萧令衍送来的大部分衣料、首饰都被她束之高阁,只穿戴那些不怎么显眼的。
  她不是去上课就是去授课,接触的都是成年男子,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是想招惹是非呢还是招惹流言
  第511章 乡试
  赵如语有系统的事,赵如熙并没当回事。她高强度复习了一段时间后,就到了八月乡试时间。
  外地的考生,得在县衙、府衙、省城贡院一路地考上去,十分奔波。京城的考生却不必这么奔忙,考试的地点几乎都是固定的。
  考了这么多场,不说赵如熙,便是赵元勋和朱氏都淡定许多了。
  仍是赵元勋送赵如熙到考院门口,看着她进去,方才离开。只留马胜一家带着马车轮流在这里守着,以防赵如熙突然离场、提前回家。
  仍然是老地方,仍然是那么多监考的人数,只是监考的人不同而已。
  有张厉的例子在前面,不说督考官朝廷会经过认真筛选,即便选到跟绥平伯府或赵如熙不对付的考官,也不敢在众目睽睽下给赵如熙使绊子。
  这次被派来主考赵如熙的是礼部侍郎于擎。其他三个官员都是各部抽过来的。
  大家都到齐了,时辰还没到,户部的蒋主事闲着没事,低声问与他交好的工部官员道:“钱大人可见过知微居士?”
  钱大人摇摇头:“没见过。不过听说年纪尚小,才刚及笄。”
  蒋主事就感慨道:“看看人家的孩子,怎么这么聪明能干呢。我家孙子都十六、七岁了,才刚刚考了个秀才。知道自己才疏学浅,这次都不敢参加秋闱,怕考不上丢脸。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钱大人笑道:“令孙这是追求稳扎稳打呢,像这样沉稳的年轻人可不多见。”
  蒋主事嘴里谦虚着,脸上却有自得之意。
  这时,门外传来说话的声音,不一会儿一个婆子领着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子进来了。
  这女子五官明媚鲜妍,身材高挑。进来后看到他们,她丝毫不见胆怯,朝大家团团行了一礼,开口道:“学生赵如熙,这阵子有劳诸位考官大人了。”
  乡试一场考试就是三天,这三天吃住都在这间屋子里,一共考三场。为了赵如熙的名声,萧圪在选择主考官的时候都是特意选年纪大的。像主考官于擎,今年就已年逾花甲,六十有三了。其他三人也都在五十以上。
  于擎是个和蔼老头。他对赵如熙笑道:“不必多礼,坐吧。”
  屋子倒是宽敞。屋子中间只摆了一副桌椅,那是赵如熙的座位。四个考官的桌椅分散在屋子四角。
  赵如熙走到桌子前坐下。
  蒋主事上前宣读了考场纪律。然后让两个婆子领着赵如熙进了内室,检查身上有没有夹带。
  等检查完毕,看看时辰差不多到了,于擎和钱大人一同出去,领了试卷进来,放到赵如熙面前。
  赵如熙将试卷拿起来看了一遍,发现题目都全,字迹清晰,并没有漏题或模糊不清的情况。她又把题目看了一遍,这才滴了水到砚台上,开始磨起墨来。
  磨墨的过程,就是构思的过程。
  大晋的乡试基本考策论,而这策论里,有考对四书五经理解方面的,有夹杂着算学和律法方面知识的。
  比如这次题目第一大题,就选取了《大学》里的一句。让你对此加以论证。
  你首先得熟悉四书五经,知道这句话出自哪一本书,回忆联系上下文,方可理解题意。当你正确理解题意了,才能针对此意写文章进行论证。
  这写法跟明清时候的八股文有些相像,但更注重实际论证而不是八股的形式。
  再比如题目的第五大题,是有关赈灾方面的。说某县遇洪灾,灾民几何,县里存粮几何,具体情况如何,如你主持赈灾,该怎么办。
  这里不光要算粮食是否够吃,还要熟悉朝廷在赈灾救济方面的律法知识,以及面对灾情如何应对的策略。
  如果说,童生试、院试考的是比较基础的知识性的东西。乡试则着重考察政事处理能力。
  也因此,如果乡试之时取中的名次高、此人在当地有声望,便是举人也可以做官。因为考上了举人,就已证明你有政事处理能力了。
  赵如熙看了第一题,没有急着下笔。她慢慢磨着墨,把所有的题目都看完,思索着如何立意,如何论证,该写什么,如何写,力求做到提笔之前,对整张试卷做到心中有数。
  待磨好墨,她便在草稿纸上把每一题的思路给罗列出来。罗列完毕后,再斟酌,看看还有什么遗漏补充。直到试卷上每一题她都认为已思虑妥当了,这才开始打第一题的草稿。
  之所以这样来做题,是因为考试的时间拉得太长,吃睡都得在这里,而睡是睡不好的。
  所以第一天精神最足,思维最是活跃,头脑最为清晰。如果不趁这时把所有题目的解题思路和写法都想清楚。等第一晚睡不好,第二晚睡不好,头晕脑胀、腰酸背痛、精疲力尽之时再来考虑最后几题,你就会发现脑子里装的全是浆糊,完全想不起要写什么。
  理清了思路、列好了提纲。即便到时候脑子不好使,凭着事先写好的清晰完整的思路,以及平时写文章的经验水平,也能写出一篇不错的文章来。
  这是赵如熙听了大儒们说的考试经验后,自己总结出来的应对之策。
  男考场那边有军士把守、巡逻,主考官们无须紧紧盯着谁,还可以在考棚里走动走动,巡视一番。
  可女考场这里,四个人八只眼睛就这么盯着人家小姑娘三场九天,心脏不强大的小姑娘都被吓得不敢动弹了。要是大家再去时常去她面前走一走瞅一瞅,那人家都不用考试了。
  所以他们这个考场如果没有必要,是不能走动的。
  这就无聊得紧了。
  没事可做,就容易东想西想。
  这不,蒋主事刚才跟钱大人刚谈完自家孙儿,此时就在想着孙子和赵如熙结亲的好处。
  他刚才在跟钱大人自谦,其实对自家孙子是极得意的。
  他家孙子自幼聪明,长得也十分俊俏,虽说十五、六岁才中秀才,这次还不参加秋闱,但这却是他们有意压制的结果。
  第512章 琴音扰民
  他们这种书香门第,讲究的不是考没考中举人、进士,而是考试的名次问题。他孙子聪明,功底又扎实,院试时就考了个第二名。他就期望在下一届乡试时孙子能考个解元、会试时再考个状元。如此方显他们蒋家人的本事。
  原本他对赵如熙没什么想法的,可现在坐在这里,看赵如熙容貌上佳,气质也极好。被他们四个老头子和两个婆子虎视眈眈,她却丝毫没有局促、慌乱之感,行止就跟她的画一样,再大气不过了。蒋主事心生喜爱,顿时觉得如果孙子能娶这样的一个媳妇,真是再好没有了。
  赵如熙出身勋贵,父亲还是个六品官儿,跟蒋主事的品阶一样,两家完全是门当户对。赵如熙能在绘画上成为一代大师,读书还如此厉害,可见是个聪明的。两个既聪明、容貌又出色的人生出的孩子,不知会如何玉雪可爱、聪明伶俐呢。
  蒋主事这么想着,就仿佛看到了蒋家更加辉煌的未来。他越看赵如熙越满意,恨不得乡试赶紧结束,好叫人上门提亲。
  同时,他心里也暗暗后悔,后悔不该压着孙子,不让他参加乡试。要是孙子参加乡试考中前几名,成了举人,这门亲事便妥妥的没问题了。
  蒋主事在这里胡思乱想,赵如熙在那里奋书疾书,赵家二房的赵靖安则在家里摔东西。
  “弹弹弹,她从早弹到晚,就不知累的吗?真是没完没了了!”
  说着,赵靖安站起身来,就冲了出去。
  进到后院,他满脸不悦地对正在屋里弹琴的赵如语道:“六妹妹,你能不能不要弹了?这从早到晚的,不说你自己受不受得了,我跟大哥还要不要看书学习了?”
  如果他们住的是当初的绥平伯府,不说前院和后院,便是后院的各院之间,相隔得都很开,不会互相干扰。
  分家后的赵家二房却只得了绥平伯府的一隅。现在他们家前院和后院相隔不远,古代的屋子也没有隔音,赵如语在后院弹琴,赵靖安和赵靖立在前院就会被干扰。
  要是她偶尔弹弹也就算了。大家虽然觉得吵,却也在能忍受的范围之内。毕竟琴声还是挺悠扬的。
  可赵如语从清早起来就一直弹到晚上,中间累了也只稍稍歇息又接着弹,这就很扰民了。
  赵靖安在得知赵如熙和许崇文考上秀才时就受了刺激,发誓明年一定要考上秀才,摩拳擦掌地要用功。偏这段时间赵家族学的先生因为儿子要参加乡试,给族学放了假。赵靖安只得呆在家里自学,没法去上学。
  现在天天被赵如熙吵得看不进书,再包容赵如语也受不了。
  赵如蕊的院子就在赵如语隔壁,早就受不了了。
  她跟赵如语提过几次意见,赵如语都不理,她便跑到赵元良和赵靖立面前说了这事。
  偏赵元良是个不管事的,糊了几句稀泥就作罢。
  赵靖立喜欢赵如熙的能干独立,不喜欢赵如语的恋爱脑。现在赵如语难得有上进心,赵靖立自己不是去打理铺子、庄子,就是去跟甘纶学算学,不怎么在家,并没感觉到被琴声支配的恐怖。因此他轻描淡写地说了赵如语两句就完事了。
  赵如语便依然我行我素。
  现在听到对赵如语最包容的赵靖安都受不了了,闻声赶过来吃瓜的赵如蕊站在门槛上,兴灾乐祸地撇嘴道:“我早就跟如语说了,可她跟着了魔似的,理都不搭理我,一直不停地弹琴,也不知发的什么疯。”
  说着她又道:“如语啊,你去京城女子书院可是花了家里不少学费的。这会儿又说不去了,呆在家里不停地弹琴,你这不是浪费钱吗?家里可不比以前了,容不得你这么败家呢。”
  听到这话,赵靖安这才想起赵如语也是要上学的。不年不节的,京城女子书院可不像他们学堂这样还会放假。赵如熙不去上学,在家里从早到晚的弹琴,实在是不正常。
  这下他由责怪变成了担心,走到屋里坐了下来,问赵如语道:“你是遇到什么事了吗?”
  赵如语扯了扯嘴角,露出一个疲惫的笑容:“我没事,真的。我是想让我们书院教音律的夫子收我为徒,这才勤奋练习。只这一段时间,一段时间就好。二哥,我会轻点弹,不吵着你们,好不好?”
  她露出哀求的神色。
  赵靖安一看她这样子就心软了。
  他点头道:“好,那你轻点。还有,别从早弹到晚,你身体不要了?手臂不要了?过犹不及懂不懂?你在音律上天赋不错,音律大赛上还得了第三名,只要你求一求,你们夫子肯定会收你为徒的。她看的不过是你们的恒心。别着急,慢慢来。”
  “是。”赵如语一副很听话的样子。
  赵靖安站了起来:“行了,我回去看书了。”
  走到门口,他看向赵如蕊:“四姐,你也该学学五妹妹。别的不成,你学些女红总是好的,免得啥都不会,以后被人嫌弃。”对于赵如蕊拒绝赵靖立张罗的亲事,他也是很不满的。
  见赵如语几句话把赵靖安安抚住了不说,赵靖安还转过来指责自己,赵如蕊顿时气得不行。
  “二弟你有没有良心?跟赵如语整天吵闹、打扰你念书相比,我总是安安静静的,还给你们炖汤斟茶关心你们,现在倒成了我的不是了?你搞搞清楚,我才是赵家女儿。她算什么,值得你这么维护?”
  说着,她指着赵如语骂道:“你可真是狐媚子。迷得平南侯府二公子晕头转向不说,靖安维护你也维护得什么似的。我看你得意到几时!”
  说着,她甩了帕子转身离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