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都市言情>春柳湖上> 第七节雄赳赳,气昂昂

第七节雄赳赳,气昂昂

  第七节 雄赳赳,气昂昂
  几天来,卜思源强忍心头的怒火,想尽千方百计,照刘国池的旨意,在春柳湖大肆宣传修建渔民高级俱乐部的好处,拉拢渔民,和连改、定居抗衡。
  当他的宣传遇到阻力,碰到钉子的时候,恨不能立即找到雷耀湘、黄春江,狠狠地发一通牢骚,解解心头之恨,但稍一思量,还是先不理他们为好。即显示了自己的宽宏大量,说明根本没有把这些人放在眼睛角角儿里;又能让他们闯出更大的祸,更有利于收拾他们,更有利于提高和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黄春江闯下大祸,被撤职,补查办,春柳湖捕捞大队党支部书记一职非他莫属。他现在背着的代理二字自然就除掉了。从此春柳湖捕捞大队再也没有人敢跟他明争暗斗了。他就是春柳湖之王了。那是要写入史册的大事。他觉得自己在这场权力斗争中已经胜券在握,只等最后的胜利了。因此,他这两天即算是碰到了雷耀湘、黄春江,反而哭脸扮做笑脸,与他们和气相处,尽量不起争执。
  今天,当渔船来到县城北门渔港码头,他就觉得黄春江这伙人的行动有些蹊跷,生怕他们又去为难刘局长,使得刘局长将来要批评他领导不力,不可信任。他再也按捺不住心头的不满和愤恨,要以老革命和姐夫的双重身份,狠狠地教育黄春江一顿。
  可是,还没等他来得及招呼,转背黄春江就不见了。
  他便迅疾地追到北大街。刚才,他向老丈人了解到的最新的情况,就像给他心头的怒火上浇上了一层油,越烧越旺。他恨不能一眼发现黄春江,扑过去,把他一手提回渔船上。
  卜思源丢下岳父,风急火急地追进了龙寿县城。他睁大眼睛,四处观望,搜索目标。
  这时的黄春江已经交售了鲜鱼,正雄赳赳,气昂昂地行走在县城的大街小巷。
  他对眼前的这座县城熟悉而怀有深厚的感情。
  紧靠沅水中下游的龙寿县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远古为禹贡荆州之城。周为楚黔中地。秦为黔中郡地。西汉为武陵郡索县地。东汉阳嘉三年(公元134年)改索县为龙寿县,取“龙的江山,万寿无疆”之意,治所在今常德县境的断港头,即古崆龙城。三国吴,改龙寿县为吴寿县。赤乌十一年(公元248年),分吴寿县置龙阳县,设治所于今县城,属武陵郡。经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县名未改。宋大观中(公元1107--1110年)改名辰阳县,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复名龙阳。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升县为军,移治皇城砦,今天的聂家桥乡皇城港村。三十年(公元1160年)复县,治所迁回原址,隶属鼎州。元代元真元年(公元1295年)升为州,辖沅江县。明代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复改为县,仍名龙阳,沿用至清,属常德府。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改龙阳为龙寿县。三年隶武陵道。五年,属湘江道。十一年,直隶于省。二十七年,隶属第五行政督察区。1949年8月4日,县境和平解放,隶属益阳专署。1952年11月,改属常德专署。
  县城于元代末年筑土城。明代万历年(公元1578年)改砌砖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加高至一丈七尺,周围三里八分,设城门五座。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由当时县长周世政发动全城居民,将城墙全部拆除,城基成了当时的环城马路。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小西门被正式命名为“复兴门”,并在门前修筑起一座“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上镌“犹呼渡河”四个雄劲大字,象征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反抗侵略的雄风正气。现在烈士陵园中已另树丰碑,铭记着这些烈士不朽的功勋。
  从元朝至雍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到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2年)的587年中,龙寿城经历过刀兵水火,烈焰硝烟,见证过悲欢离合,沉沦起伏,那些明砖清瓦已经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但是,世代龙寿儿女的铜筋铁骨,浩然正气却与世长存,如日中天。
  如今的县城焕然一新,整洁、秀丽、壮观、无数工厂,排列沅水河边,放眼望去,一幢幢楼房,鳞次栉比,一座座烟囱,耸入云端。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机器轰鸣,弧光闪闪。一艘艘轮船,一辆辆汽车,从这里满载着轻工业产品,驶向祖国的四面八方。
  整座县城由东西、南北两条大街纵横贯穿,俨像一个端正的大“十”字,也恰似一块端方四正的豆腐干,从中切了两刀一般。街道又笔直,又宽敞,两旁挺立着青葱油绿的法国梧桐,粗壮高大的树干上,伸出无数根枝条,两边相蓬拢来,遮蔽了阳光,云雾。树阴底下,可见一个个琳琅满目的橱窗,各色各样的大小货物摆在里面,供人们参观,品评,选购。还有各种机关的黑红牌子悬挂在两边街道上。请示汇报工作的人们,不断从一座座悬挂牌子的门楼里推进拥去,川流不息。
  黄春江不等历崇德赶来,先到位于西大街的县水产收购站火急交售了鱼货,转身来到了人声鼎沸的两条大街相交的“十”字街口,举目一看,那兴旺繁荣的市场景象,令他欣喜不已。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