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抗日之红颜悍将> 第五十一章国防工事(二)

第五十一章国防工事(二)

  第五十一章国防工事(二)
  薛茹笑笑:“彭旅长,我也不隐瞒你,既然你我都在昆山,就是同舟共济的时候。日军在浏河口登陆,向上海方向进攻,并没有进攻嘉定和昆山、太仓一线,你认为他们一但占领上海,会不会停止进攻,然后坐下来和国府谈判?”
  彭越摇摇头:“日本人的野心不小,他们是要灭亡中国,不会停止进攻的。”
  “既然你说他们要灭亡中国,那进攻方向是哪里”薛茹还是不紧不慢的问道。
  彭越吃了一惊:“南京?你说日军会进攻南京?”
  “你说呢?”薛茹简单的反问一句,随后说道:“进攻南京,什么地方是关键点。”
  彭越恍然大悟:“昆山,太仓,苏州。这是日军必经之路。”
  薛茹点点头:“那么彭旅长还会认为我们是保存实力,不在一线作战吗?”
  这样一说,彭越明白了,这是防备日军进攻南京的一道防线。怪不得派出以战斗力强悍著称的雪狐大队前来,军长还电报要求尽力配合。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彭某惭愧。军长并没有说明,这样的计划,军事委员会怎么没有指示?”
  薛茹很想说老蒋这个笨蛋,还抱着幻想呢。可她知道这是什么时候,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也就一笑说道:“这是你我都改变不了,也无权决定事,只能尽自己的本分和职责。”
  身为旅长,已经是少将,当然不是什么也不懂的小兵,这些事情稍加琢磨就明白。再说只要具备一定的战略眼光,就能明白形势。担心的说道:“就以我们这点兵力,也解决不了问题,是不是请军长派兵增援?”
  薛茹无奈的摇头:“彭旅长,这只是猜测,必须要最高当局相信才行。我们用什么要求增援,有鬼子吗?”
  彭越泄气的重重坐下,他也感到无语。既然有共同的想法,明白薛茹不是临阵逃脱,关系也就自然缓和一些。
  薛茹说道:“彭旅长也不用泄气,不管日军如何猖狂,他们都不可能灭掉中国。四万万同胞,不是日本能灭掉的,暂时的失利不代表永远。抗战是长期的战斗,不争在一朝一夕。只要杀伤鬼子,就他们那点人口,亡国灭种也无法吞并中国。”
  “那是,小日本算什么东西,我们必将战胜他们。”彭越恢复一点信心,坚定的说道。
  薛茹的信心可是比他强多了,根本就知道日本必败。只是八年,时间太长了一点:“彭旅长,在上海有六七十万国军部队,一旦统帅部知道守不住,必然撤退。我们这里就是阻击日军追击,掩护撤退的关键所在,所以请彭旅长鼎力相助。”
  “抗战报国,义不容辞”彭越坚定的说道:“彭某不惜血洒战场,杀身成仁。”
  对这种不怕死的精神可以夸奖,但动不动就死的说法,薛茹是不赞成的。她奉行的是你死,不是我死。死很简单,活着才是最艰难的。摇摇头:“不要轻言牺牲,留着有用之躯杀鬼子才是真理。”
  彭越发现,如此年纪的一个女孩,能指挥千军万马,已经不简单,竟然能不冲动,不激进更是难得。难怪会得到薛岳和罗卓英这样人的赏识,也变得客气起来:“既然薛大队长建立这条防线,彭某该如何配合呢?”
  薛茹说道:“我带来的武器弹药你去找伍参谋长,会给你们补充一下,太仓只有一个保安团,防守力量太弱,要是可能就派一些部队支援他们。主要是在嘉定到昆山这条道路,要保证桥梁存在,道路畅通。”
  彭越说道:“我接到的命令是炸毁桥梁,破坏道路,以阻止日军进攻。”
  这可把薛茹吓一跳,这时候还下达这个命令,是哪个白痴下达的命令,赶紧说道:“不行,赶紧命令下去,不但不能炸毁,还要在主要地方修建浮桥。保证部队回撤,要是上海部队回不来,用什么坚守南京。”
  听到这些,彭越也紧张了,站起来说道:“我马上下令,动员百姓修路。”
  薛茹点头:“那就麻烦彭旅长了。这里交给你了,我去无锡到常熟看看,那里是锡澄防线。据说是国防工事,要是不行我们退守哪里,也能挡住日军进攻。”
  “好,我也没有见过锡澄防线的工事,据说是东方马奇诺,是德国顾问帮着修建的。要是有准备,鬼子是难以越过的。”彭越很是有信心的说道。
  薛茹交代了伍宇昭一下,带领范铁柱和警卫中队离开昆山,前往常熟。
  根据后世的记载,国军大溃退的时候,竟然是找不到钥匙,进不去工事,让惊慌失措的部队直接越过锡澄防线,向南京溃退,花巨资建造的国防工事没起作用。
  既然自己来了,提前知道这一切,没有道理不提前准备。要是有防备,最少可以为南京防御争取时间。要是百姓可以从容撤退,部队不慌乱,是不是可以避免那一场惨剧发生?
  日军是哪一天在杭州湾登陆,蒋介石什么时候下令全面撤退的,薛茹也不记得。只是知道十一月份,这时已是十月下旬,时间很紧。
  薛茹没有再耽误,让各中队加紧训练,请彭越检查嘉定到昆山的道路,架设浮桥,保护桥梁,确保道路畅通。自己带领警卫中队由田家胜保护骑马离开昆山,前往常熟。
  薛茹不习惯骑马,可战马已经是国军最好的交通工具,如果不骑马,就只有步行了。
  无可奈何的薛茹只好让范铁柱抱着上马。可还没跑出多远,就两腿生疼,之好咬牙挺着。
  就算是这样,速度也快不了。本来这一点距离,要是会骑马一天多就能到地方。薛茹足足走了两天才到常熟。
  江阴保卫战已经和上海一样,打了好几个月时间,虽然日军没能突破江阴要塞,可中国海军,空军已经损失殆尽。沉船封江又能抵抗多长时间,挽救南京就看自己能不能利用这个国防工事挡住日军进攻了。薛茹咬着牙终于到达常熟。
  这是锡澄防线的中间地点,东到白茆口,西道阳澄湖,常熟在中间。苏州到福山是苏福线,向西苏州到吴江这是吴苏线,构成整个上海地区的外围防线,保护首都南京。
  薛茹的队伍进入常熟,对这里薛茹并不熟悉,只是知道这些国防工事平时就交给地方保安部队管理,没有统一整编之前,保安部队是归地方政府管的。
  薛茹进城直接赶往常熟县政府。这里还没有经历战火,虽然不远处的张家港和江阴打的很激烈,但那是长江上。另一面也是上海打得激烈,对于常熟的人来说,这里还是平静的。也只有不多的保安部队驻防,统一归江苏保安厅指挥。
  进入城里,感觉不到战争的气氛,百姓生活还算平静,街道上也很热闹。做生意的,做工的,一副和平景象。对此薛茹很是悲哀,她经历的越多,感觉就是越郁闷,前方将士在流血牺牲,每天都会上万人伤亡,可后面却没有一点战争的气氛。
  到底是国家宣传不够,还是百姓不关心国家生死存亡?难道真的麻木不仁到这个地步?那么多参战的士兵,川军,滇军,桂军,湘军,粤军,他们又是为什么?
  这让薛茹多少明白一些,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汉奸,会有南京伪政府,会有汪精卫这些人。
  看来后世有些人说的也不是没道理,要是没有太平洋战争,中国是否能胜利还真说不上。怀着一股愤怒薛茹在县政府门前下马,几乎不会走路的薛茹,艰难的发誓,等到自己有条件,一定要弄一辆汽车。也像巴顿将军那样,站在汽车上指挥自己的军队。
  可是想想中国连装甲部队都没有,薛茹的志向只能是一种愿望。门口有两个站岗的警察,一身黑衣服。看到一群骑兵在这里下马,赶紧过来打招呼。他们是不敢得罪当兵的。军人不是他们警察惹得起的,再说这可不是那些保安部队的军服,是中央军的军装。
  看到为首的竟然是一个女孩子,还让人搀扶着,原来是受伤了。赶紧讨好的说道:“小姐,请问找谁?”
  薛茹呲牙咧嘴的腿疼,可田家胜却没事。看到薛茹的样有些想笑,可又不敢。他可不是肖勇他们,也不是太了解薛茹。看到薛茹的样,走过去说道:“找你们县长冯再道。带路。”
  警察本来想说等着我给你通报,可他的话还没说出来,就被田家胜一把推进了大门。活动一下,薛茹好多了,勉强能走。一只手搭在范铁柱胳膊上,直接进入县府大门。
  院子不小,外面一有动静,县长冯再道刚要问问什么事,门被打开,薛茹放开范铁柱的胳膊,和田家胜一起进来。
  看到是两个军人,冯再道连忙站起来:“二位长官什么人?何事前来常熟?”
  田家胜一直是税警总团的,他们负担缉私和收税的任务,和地方官没少打交道,对这些贪官没什么好印象,一看冯再道像猪一样肥胖,更不是好东西。也就说道:“什么人你管着吗?这是我们大队长,找你当然有事。”
  冯再道还以为女军人是这个军官的女人呢,原来女的才是长官。虽然他是县长,但在军人眼里屁也不是。赶紧说:“长官贵姓,冯某有什么可效劳的?”
  薛茹可不是田家胜,没必要和人家鸡头白脸的。带出一丝笑意说道:“在下薛茹,前来检查国防工事,这些工事是你们负责管理,给派个人带路。”
  冯再道到这里当县长的时候,国防工事已经不修了,他还真不知道。连忙说道:“好好,不过鄙人不知道,一直是保安部队负责的,王连长参加过修建,我找他来给长官带路。”
  薛茹点点头说道;“冯县长,前方正在打仗,鬼子就在长江上,距离常熟不过百十里,这里怎么一点准备也没有?难道你不怕鬼子进攻这里吗?”
  “啊?”冯再道吃惊的说道:“前方不是有国军兄弟在阻击吗?听说打了胜仗,很快就会把鬼子赶出去,还准备什么?”
  薛茹不知道说什么好,这就是国民政府的战争动员?国家危亡之际,全民抗战的时候,国家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竟然都是这样的虚假宣传,难怪啊!
  本来不想说什么,那样会引起恐慌,可这样毫无防备,一旦鬼子进攻,损失的是百姓。在鬼子治安整肃计划出来以前,日本人是想速战速决的,也想用血腥的杀戮征服中国,所以才会有大规模的屠杀。直到他们知道不可能迅速灭亡中国,打算做持久准备的时候,才开始采取怀柔政策,拉拢汉奸成立维新汉奸政府。
  从内心里,薛茹并不想让日本使用怀柔政策,因为她更清楚国人的惰性,给点好处忘记祖宗的习性。就连后世都是有文化的人,还那个德行,何况这个时候了。
  就是有这个想法,所以进入一般地区,薛茹会让魏明他们扮成鬼子,强行抢粮抢钱。既解决自己的问题,也能增加百姓对日本人的仇恨。
  听到冯再道的话说道:“还是准备一下吧?鬼子很快就会进攻这里,否则我们为什么要检查国防工事?”
  这样一说冯再道的胖脸当时就白了,头上已经有冷汗渗出,赶紧说道:“请长官告诉我该准备什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