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都市言情>重生之命当争> 第459章 火箭试验前夕

第459章 火箭试验前夕

  顾松笑着说:“年初在燕京,我和爱国者的冯总聊了聊。目前人工智能的硬件装备这一块,民用还不现实,但特种装备的需求却并不小。我想,安防领域是个很好的切入点。能形成产业规模的同时,还能为将来往民用消费市场拓展打下人才基础。”
  张忠学听到安防二字,既想到了国家防务需求,不知道为什么也想到了顾松的高标准学校。
  也是……巧合吗?
  “爱国者在光学镜头和图形视频处理这一块,这几年打下了很深厚的基础。”顾松继续道,“现在,我正和他合作研发更高处理能力的图像识别人工智能技术。综合运用摄像头模组、红外探测仪还有其他诸多的触感器,可以研发更先进的探测、预警装备系统。”
  张忠学听得一知半解,只能说:“可惜今天时间仓促。这样,我也先安排人调研一下,做些功课。等顾总返回天府之后,咱们再专门坐下来探讨。”
  顾松点点头,就不再继续说这个话题。
  西川建设有华国最大的风洞群,在航空防务领域地位非常特殊。可以说,华国所有生产的飞机,在正式交付服役前,都会到西川进行测试。
  与之相配套的,就是西川非常成熟的一套工业制造体系。尤其是天府飞机工业,那更是鼎鼎有名。
  在这些领域,顾松并不准备深度介入。但贡献一下技术研发力量,在华国最核心的层面刷点好感,对燧石航天将来计划的展开是非常有利的。
  就好比这一次和航天系统的合作。
  和张忠学吃完了饭,婉拒了张忠学秘书的陪同,顾松就和赵鸿涛一起,接上了顾彤和谢茵然往川北去。
  简玉书则提前去昌西卫星城去了。
  车子到了川北县城,见到闺女的谢鸿信心情好得很。
  赵鸿涛带着顾松和江小白,去其他乡镇里去看已经开工的项目。
  坐在车里,从车窗看外面虽然不富裕、但很宁静的小城百姓,顾松一路沉默着。
  江小白不知道他为什么是这样的情绪,随口说了几句话,见顾松兴致寥寥,也就不再开口。
  看着热火朝天的工地,顾松总算露出一些期许。
  终归会带来一些改变吧。
  回到川北县城和谢鸿信晚上一起吃了个饭,聊到正在永宁准备搬家的顾家和谢家,谢鸿信是感觉美好生活在前方的。
  顾松放下心事,又好好喝了一顿酒。
  次日再次分头行动,顾彤和谢茵然在简玉书的安排下开始去旅游了,顾松和江小白又跑了两天,就回到了天府。
  这一次时间充裕,顾松就认真地向张忠学阐述了自己的思考,然后也代表燧石科技表了态。
  天府虽然没有武湖那么好的教育科研院校资源,但西川领导也是花了大力气,布局天府的高科技产业的。尤其是在软件领域,天府在国内也数得上名号。
  现在虽然还没有正式宣布突破了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难点,但顾松早就把相关的算法研究课题、深度学习思路安排给林耀东林耀西两兄弟了,只待时机而已。
  一旦到了合适的时间节点,顾松是不会瞻前顾后的,直接就会上马实际的应用。
  不管是基于微信微博等等这些软件生态里的语义识别、图像识别亦或是语音识别、语音交互,还是嫁接上智未来等等其他数据库所制造的智能硬件,都会迅速铺开。
  到那个时候,如果西川已经做好了准备,总能拔得一些先机的。
  张忠学本以为顾松是已经有非常成熟的想法了,结果深谈下来,却发现主要还是停留在务虚的层面,不免略有失望。
  大概,他也清楚这次到西川来,地方上会有一些想法,所以才抛出这么一个大饼出来。
  蓝图挺诱人的,谁不知道人工智能是未来?但现实也很骨感,如今八字还没一撇不是?
  心里做此想,张忠学当然并不会表现出来,仍然是抽了半天的时间,带着顾松看了看天府的产业园区。
  “顾总这次到西川,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昌西那边的发射实验吧?”回去的路上,张忠学不经意地问道。
  顾松笑了笑说:“我个人最关心的,是捐款的落实情况。昌西的实验,把握比较大,只是见证一下。”
  “把握比较大?”张忠学有点惊讶,“我听说,这个实验的技术含量可不低啊。一旦成功,就是一项核心技术。如果顾总刚刚涉足航天领域,就能取得这样的成功,那就太令人惊讶了。”
  “其实说技术含量,主要还是这两年精密制造、集成电路这些行业的基础有了一定提高,所以水到渠成。”顾松也提醒了一下,“很多行业,看似还很遥远,但其实已经在人们不知不觉当中,具备质变的基础了。火箭可回收的技术,其实理论上死路上很早就有。但它毕竟是一个系统工程,也许就因为一两个小难点暂时没办法突破,就卡在那了。”
  张忠学认同是认同,但也只能说:“那我就等候好消息了。”
  ……
  郭跃也在憧憬着好消息。
  说实话,他是真没料到事情会有这么顺利的。
  最主要的是,顾松负责的那一块,拿东西出来太快了。
  当火箭发射之后,在短短几分钟之内,在那么高的速度之下,只能依靠箭体自带的制导设备,在预先编订好的程序下进行及时的姿态调整。
  要想让火箭飞上去之后,还能回来,那对制导设备和程序的要求就更高了,不是同一个量级的事。
  所以原来,只能用一次丢一枚。燃料占一支火箭的总成本,只有很小的比例。但因为没办法回收,只能任由昂贵的发动机、箭体坠毁。
  郭跃是不知道顾松怎么能那么快拿出解决方案的,还把一些关键的传感器给制造了出来。
  他只能归功于顾松其实已经筹谋了多年。
  而顾松却要他来背这个荣誉,说自己不能太扎眼了,不然又被外国盯上。
  谁让自己是他老师?学生蹭蹭老师的成就和光环,这样就好理解多了。
  郭跃不免想起倪光北,三年前,倪光北是不是也这么被嘱咐过?
  现在,发射时间已经确定了,明天的清晨,成与败,就要看结果了。尽管计算机里模拟的反馈很好,但他非常患得患失。
  顾松那小子,怎么还不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