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 第海啸 25章 圣纳泽尔堡垒

第海啸 25章 圣纳泽尔堡垒

  战前到过圣纳泽尔的人都会有这样的印象:高度现代化和规模化的大型造船厂是这里最引人注目的风景,它们把海港变成典型的不夜城。无论白天还是黑夜,不管天热还是天寒,这里的造船区总是灯火通明,到处回荡着工具敲打物件的叮叮当当声。
  作为法国西南部最重要城市南特的外港,圣纳泽尔18世纪中叶才摆脱小渔村的身份,但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外部支持,短短数十年便成为全法国的造船业中心之一!1862年,凝聚当时欧洲顶级造船技术的巨轮“欧也妮女王号”从圣纳泽尔的船坞滑向大海,这可谓轰动一时;时隔73年,排水量达到惊人的8.3万吨的超级豪华邮轮“诺曼底号”也在这里建成下水,圣纳泽尔顿时成为举世瞩目的造船基地,而专门用来建造这艘巨轮的诺曼底船坞也是30年代整个欧洲大陆当之无愧的no.1。在资源资金以及和人力充沛的情况下,这座船坞不仅能够建造和“诺曼底号”一样的庞然大物,还足以容纳世界上任何一艘舰船在此进行大修或者改造,1940年春夏之际,法国的溃败并没有让圣纳泽尔惨遭厄运,最后阶段法军的消极抵抗让德军几乎不费一枪一旦就占领了整个港口——价值不菲的造船设备以及无价的巨型船坞一并成了德军的代管资产。
  ****************************
  身处战争之中,大小事务皆得谨慎,这是张海诺的原则之一。在率领舰队入泊圣纳泽尔的当天,他就与执掌该港防卫工作的国防军负责人斯蒂芬.弗德曼上校以及海军方面负责人里克.科罗瑟上校就港口防务上工作展开交流。德国最高统帅部现阶段最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对英作战上,这点是毋庸置疑的,但陆海空军司令部并没有放松对战利品的消化——除了大肆搜掠法国政府以及民间资产、将法国工业改造为德国军备所用,充分利用法国的地理位置进行军事部署同样是重中之重。两个多月过去了,如今在法国北部大规模改建升级的军用机场早已作为对英空袭的前进站得到充分利用,若是发动登陆作战,英吉利海峡沿岸的法国港口也必将成为德国海军舰艇的重要集结点。
  在法国西部的比斯开湾沿岸,自然环境优良的港湾也逐渐成为德国海军对英封锁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为此德国政府不惜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改造港口和修建坚固的潜艇基地,海军和陆军均抽调了大批人员编组新的要塞、防空部队派往法国。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整个圣纳泽尔港已经置于16个德军要塞炮兵连和22个高炮连的直接拱卫之下,德军从法国人手里上缴获的大口径火炮被运来充实岸防,效率相对低下的法军高炮则被部署在二线,一线高炮连所使用的均是标准的德制装备。此外,空军还在圣纳泽尔港以北新建有一处陆基雷达站,最近的空军机场只在相距数十公里的南特近郊,不过随着不列颠空战的白热化,那里原来驻扎的大多数战斗机和轰炸机都被调往英吉利海峡前线,仅剩部分远程侦察机和bf-110重型战斗机还在执行日常巡逻警戒任务。
  在初步了解了圣纳泽尔港的防务情况后,张海诺向弗德曼上校要来了港口布防图纸。这里的岸防炮台和高炮阵地在纸面上看起来固然配置严密,但1940年的陆地防空水平毕竟受到枪炮和火控技术上的限制而存在一些“硬伤”, 历史上“格奈森瑙”号就曾吃过这样的大亏——英国飞机投下的鱼雷和炸弹一度令它长时间受困布雷斯特,如今的圣纳泽尔虽然比布雷斯特远离英国几百公里,可是在张海诺看来,一旦英军不惜伤亡发动势在必得的大规模轰炸,圣纳泽尔的现有防御体系并不足以保护停泊在港湾内的舰艇以及造船厂内的巨型船坞!
  “我会提请统帅部将圣纳泽尔划为重点防御港口,希望短期内能够构建起一个由远程警戒雷达、昼间和夜间拦截战斗机、地面高炮、海岸要塞以及海上巡防舰艇组成的大防御体系,确保海军大型舰艇在此停泊期间的安全!”
  张海诺此言虽未直接点出圣纳泽尔港防御现状的欠缺,可还是让弗德曼上校和他的参谋官感到有些难堪。不过考虑到德军部队还是在德法停战协议签署前一周才占领圣纳泽尔,在两个月时间里做到现在的程度至少也是恪尽职守的体现。
  双方尽管不属同一军中,但军衔和地位上的巨大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弗德曼非常痛快的向张海诺保证将在自己职权范围内尽全力保证港口的安全,并将立即组织海防和高炮部队进行接近实战的严格操练和枪炮演习。
  得到陆军同僚的保证之后,张海诺转而对这里的海军负责人科罗瑟上校说道:“以4艘鱼雷艇、4艘炮艇和2艘布雷舰从海上拱卫这样一座港口是一件异常艰巨的任务,上校,而且据我所知这些法国舰艇的性能非常一般!不过因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海军司令部近期几乎是不可能从其他港口抽调轻型舰艇,所以我们自己得想些办法来加强港口防御!格奈森瑙号和希佩尔海军上将号搭载的阿拉多水上飞机将暂时配属给你的舰队进行近海警戒巡逻。需要向所有人提醒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英国人利用各种舰艇从海上发动突袭的勇气和决心,哪怕是我们的空军在海峡上空占有绝对优势!”
  上校无从得知另一个世界的圣纳泽尔之战,但他还是非常认真的向张海诺做出保证:只要他在任一天,就会全力督促驻守圣纳泽尔的海军部队警惕来自海上的攻击,一旦敌人发动进攻,他们将以生命保卫主力舰队和船坞!
  在花费了两天时间将舰队驻泊期间的主要事务安排妥当之后,张海诺抓紧时间搭乘空军运输机飞回国内,随行的还有负责格奈森瑙号维修工作的主工程师丹尼尔.布切勒——他将负责向海军技术委员会报告“格奈森瑙”号的最新情况,依照沙恩霍斯特级战舰工程技术小组早期的评估,沙恩霍斯特和格奈森瑙姊妹舰都需要在近期进行动力系统的改造工作,以消除它们在建造时遗留下来的技术问题存在的隐患。现在沙恩霍斯特已经趁着重伤大修的机会进行了相应的改造,唯有“格奈森瑙”号因形势之需带“疾”出战,并且差点因为动力系统故障影响了整个行动。
  再次回到柏林,熟悉的景色大大舒缓了张海诺在海上作战时的紧张。戈培尔的宣传机器无时不刻的宣传着德国元首的伟大以及德国军队的强大,德国民众整体都对战争前景持乐观态度,这一点恰如柏林艳阳高照的天气一样。不过和街道上的轻松安详气氛相比,最高统帅部里的军人们显得异常忙碌,来来往往提着文件包的高级军官脸上大都是极其严肃的表情,他们很少在走廊上驻足停留或者只是进行非常简单的寒暄,这里的气氛和广播中的胜利在望似乎发生在两个互不相关的国家。
  在觐见元首之前,张海诺自然要先向自己的顶头上司雷德尔汇报一下工作。以两人的私下关系,这种原本非常公式化的汇报在没有外人在场的情况下如平日闲聊一样进行。在极其出色的战绩面前,雷德尔给予了张海诺及下属人员高度肯定,同时告知其尽管没能重创目标船队,在南大西洋干净利落的漂亮仗仍然让一贯眼光颇高的元首也没有话说,高份量的勋章这次肯定是跑不掉的。不过元首近来的心情依然不是太好,主要是因为空军进击英国本土的战事仍没有取得太大进展,以及英国政府在外交和宣传上的死硬态度。德国空军压倒性的优势并没有在最近两个星期内演变成为无可争议的胜利,持续的坏天气给了英国空军宝贵的喘息之机。
  “这原本就不是一场对称的战斗,英国人本土作战的优势明显,他们的战斗机能够得到雷达和地面高炮部队的支持掩护,即便飞机被击落,许多飞行员跳伞后很快就能重新回到战斗岗位,我们的飞行员在座机被击落后成功返回德国的比率就很低,从鹰日开始以来已经有超过600飞机被击落,1000名战斗机飞行员和轰炸机组成员阵亡或者被俘,而英国皇家空军损失的飞行员只是这个数字的零头而已!”
  说起这场最终不论由谁摘得胜利果实都注定被载入的战役,雷德尔就显得愤愤不平,周围的人都知道他更多的是在为参战的海军航空部队抱不平,这些精锐的作战飞机和飞行员很多时候都在英吉利海峡以及英格兰南部上空非常令人惋惜的损失掉了——如果继续用在近海防御、警戒巡逻和海上突袭方面,它们应该可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张海诺给出一个无奈的表情,他不愿继续就这事和海军同僚深入讨论下去,毕竟说再多也只是海军自己的见解,改变不了元首的执着。他将话题转移到了圣纳泽尔,如果那里被改造成为大西洋沿岸重要补给站和维修基地,对于德国海军的战略将是一个极为有益的补充。
  “这是参谋部四周之前制定的计划草案,关于将圣纳泽尔改造成为我们在大西洋沿岸最重要的大型舰艇停泊补给和维修基地!”雷德尔从他的文件柜中取出一份装订整齐的文件,并将它放在张海诺面前,“你也知道,那时候元首给我们的命令是全力准备跨海峡登陆作战,一旦空军成功取得压制性优势而我们也顺利实施登陆的话,也就没有必要和英国海军在大西洋上角力了!”
  曾经一心想要改变德国战略大方向,到头来却发现自己在元首的执拗面前那样渺小,张海诺已经不再像当初那样满腹抱怨了,他宁愿更多的去关注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东西,例如这份构造“圣纳泽尔堡垒”的计划草案。
  “可英国人仍在顽强抵抗!”他淡淡的说道,并无藐视之意。
  “元首本人还是对战事前景抱有十足信心的!”雷德尔有些含糊的说道,其实看看德国空军之前轰炸机数量和质量上准备情况,再结合一个月来获得的成效与付出的损失,人们不难得出一些较为符合实际的推论。
  元首的态度整个统帅部人所皆知,只是随着德国航空部队损失的不断增加,一小部分将领的态度悄然发生着变化,逆流的力量也在暗地里寻找机会。对于张海诺对此早有耳闻,在战争爆发前后的一些事件和场合也隐约感受到了那股力量的存在,不过击败波兰、横扫法国让阿道夫.希特勒本人在德国的声望如日中天,现在显然还不是考虑那条道路的最佳时机。
  在认真看过海军参谋部的计划方案之后,张海诺再一次对参谋长海耶的才华感到钦佩,“这是一份近乎完美的计划!”
  雷德尔立即表示赞同,并告诉他:“一旦计划确定下来,我们将立即着手投入建设!赫尔穆特告诉我,法国人留下了十分充足的造舰设备,我们完全可以利用铁路将格奈森瑙号修理所需的其他设备和配件运送到圣纳泽尔!”(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