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大周少卿> 第316章 通往泰山行宫

第316章 通往泰山行宫

  让诸葛南将徐文清送去休息后,武承嗣穿过几个庭院,一路向北,从另一扇门出了都督府。
  府门之外,便是水营。
  放眼望去,只见水面上船只纵横,不少士兵拿着木锤铁钉,敲敲打打,在船只上搭设木板。
  这是一座新的水营,虽然还未完全建好,但已经初现轮廓。
  人群中,王方翼带着李多祚、齐鸣正在巡视。
  水营正是由王方翼设计。
  武承嗣这次南下,之所以选择带王方翼,除了收服他增强自己在军中影响力外,还有一点,便是看中他的水战能力。
  几年前的白江口之战中,王方翼便是参战的高级将领之一,因作战极为勇猛,受到刘仁轨高度评价。
  就连武媚也有些忌惮他的作战能力,将他调到千牛卫中,防止他在军中继续坐大。
  王方翼瞧见武承嗣过来后,立刻上了岸,快步走来。
  “末将见过殿下。”他和身后的李多祚、齐鸣齐声道。
  杨思俭被武承嗣抓捕后,都督府超过一半的将官都被撤换,武承嗣从千牛卫和左武卫中调去不少将官。
  李多祚便是其中官职最高的一人,被武承嗣表举为水军都督府的都尉。
  齐鸣擒获贺兰敏之是头功,被武承嗣表举为副都尉。
  “水营还要多久建好?”武承嗣问。
  王方翼答道:“再有一个月就能建好。”
  武承嗣点了点头,四顾看了一眼,疑惑道:“黑齿常之呢?”
  王方翼迟疑了一下,道:“黑齿将军早上坐着船出海了一趟,回来后就吐个不停,现在应该在帐中休息。”
  武承嗣微微一愣。
  黑齿常之这么生猛的一个汉子,竟然也会晕船?
  大意了,武承嗣愿以为他出生于百济这个临海国家,水性应该不赖,才特意点名调他过来的。
  本来准备让黑齿常之和王方翼共同负责训练水军,作为将来攻打倭国的主要将领。
  如今看来,指望不上他了。
  没有黑齿常之,只靠王方翼一人,估计很难震慑住左武卫的骄兵悍将。
  武承嗣身边剩下的将领中,能统领左武军的只剩下韩成了。
  但韩成也有任务,不仅要负责城内治安,还负责他的安保工作。
  正发愁时,忽然间,武承嗣瞧见李多祚目光灼灼的望着自己。
  “殿下,让我试试吧?”李多祚恳切道。
  武承嗣沉默了一会,道:“左武军的将士都心高气傲,你之前并非左武卫军官,要想管住他们,只怕不太容易。”
  李多祚咬了咬牙,单膝跪地道:“殿下,末将保证能在水军营寨建好前,让左武卫众将士对末将心服口服,还请您给末将一个机会!”
  “军中无戏言。”武承嗣凝视着他。
  “末将愿立军令状!”
  “那好,训练左武军的任务就交给你了!”部下都这样说了,武承嗣只有点头答应。
  听到二人对答,一旁的齐鸣眼中发出了光。
  以前跟着杨思俭时,每天不是花天酒地,就是唱戏听曲,拍马屁的本事比打仗的本事重要,武艺高不如酒量大。
  看到眼前场景,他才觉得自己找到了同类,这才是军中该有的样子。
  这时,王方翼忽然道:“殿下,咱们水军目前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需要解决。”
  “什么问题?”
  “战船数量不足!”王方翼徐徐道:“如果只打打海盗,战船也够用,但要想与倭国开战,战船就有些不够了。”
  “目前军中有多少战船?”
  “大型楼船四艘、海鹄船六艘、中型斗舰十六艘,小型走舸五十一艘。”王方翼如数家珍。
  “而且楼船只适用于江战、近海战,远洋作战容易倾覆。”他又补充了一句。
  武承嗣想了想,道:“楼船都调去近海州县,强化海上防御能力,走舸以后只当做侦查船,不参与作战。”
  齐鸣吃了一惊,道:“殿下,在海上近战时,走舸能很好的保护大船,末将以为还是应该保留为好。”
  王方翼和李多祚都瞥了他一眼,齐齐拱手道:“领命!”
  齐鸣心中一震,见武承嗣向他看来,急忙跟着道:“末将领命。”
  军令如山,这里已经不是杨思俭的水军都督府了,他差点忘记了这点。
  武承嗣收回目光,继续道:“以后军中的主力船只有海鹘船和斗舰。”
  三人齐声道:“是。”
  “海鹄船和斗舰能容纳多少士兵?”
  王方翼道:“海鹘船可容八百士兵,斗舰可容三百士兵。”
  “也就是说,目前的船只数量,就算全加起来,承载的士兵还不到一万,是吗?”
  王方翼道:“是的。”
  “你既然提出战船不足,可有解决的办法?”
  王方翼沉声道:“末将以为,可以向扬州三大船商征调船只。”
  “现在不是战争时期,直接征调,会不会让他们不满?”武承嗣皱眉道。
  王方翼解释道:“这些年来因为海盗影响,海上贸易减少了很多,船商的生意也受到影响。如果我们能帮他们剿灭海盗,对他们也有好处,相信他们不会拒绝。”
  武承嗣凝思半晌,道:“若是不征调的话,直接购买,需要多少钱?”
  王方翼露出思索表情,似乎正在计算。
  一旁的齐鸣忍不住道:“殿下,朝廷向水军都督府的拨款每年都在减少,公库中的钱只怕连一艘海鹘船也买不起。”
  武承嗣伸手一抬,示意他不要说话。
  这时,王方翼思索完毕,说道:“大概需要四千贯钱。”
  武承嗣道:“李郎将,我没记错的话,咱们从火凤社哪里缴获的财物清点后,是三千贯左右。”
  “是的,不过殿下,这笔钱咱们直接拿去买船的话,会不会不合适?”
  武承嗣望着远处赤着双脚忙碌的士兵,摇了摇头,道:“没什么不合适的,我记得朝中有规定,水军出海剿贼时,缴获的财物可以直接冲入公库。”
  李多祚点了点头,这正是朝廷对水军拨款很少的缘故。
  “我们当初攻打长夜岛时,调的是台州折冲府士兵,折冲府归都督府管理,也就是说,缴获的财物理应归都督府所有。”
  李多祚再无疑虑,拱手道:“您说的对,这笔钱都督府用来置船再合适不过了。”
  “至于剩下的一千贯钱。”武承嗣转头看向王方翼,道:“你告诉那些船商,就说剿灭海盗后,等缴获到财物,再将剩下的钱给他们。”
  王方翼点头应是。
  “再说说走舸的事吧,我刚才之所以说取消走舸,是因为朝廷正在研究一种新型的武器,只要研究成功,将极大的提高我军海战能力。”
  “这种武器很大,走舸上无法列装,这就是我将走舸移出主力战船的原因。”
  听到武承嗣提到新型武器,王方翼和李多祚立刻想到神火坊中的火药。
  齐鸣虽然身在扬州,但一直关注着朝中大事,尤其是辽东之战。
  那一战中,武承嗣用新式武器“火药”炸开高丽人城墙,后来又一手建立神火坊,他自然也有所耳闻。
  因此他很快相信了武承嗣的话,对他提到的新式武器充满了期待。
  这时,武承嗣忽然道:“对了,问你们一个事,三大船商中是不是有一家姓骆?”
  齐鸣点头道:“是的,骆家最擅长造龙船,全国最大的龙船便是他们家造的,而且听说今年的封禅大典,也会由他们家的龙船将祭品运送到泰山。”
  听到封禅二字,武承嗣心中没来由的一惊。
  他提起骆家,是因为忽然想起高君会救下芦苇时,曾提过有名骆家女子向他申诉冤情,那女子就是船商之家。
  当时武承嗣诸事缠身,没有细想,如今听到骆家竟然也与封禅扯上关系,不由让他警惕起来。
  尤其绑架骆家女子的是火凤社。
  “殿下,怎么了?”王方翼问。
  “听说骆家家主被下了狱,有这事吗?”武承嗣沉声道。
  王方翼和李多祚皆不知情,不过齐鸣却是知道的,点头道:“确有此事,几日前他已经被放出来了。”
  “好了,我知道了,你们去忙你们的吧。”武承嗣挥了挥手,返回都督府书房。
  在书房内来回踱了一阵,武承嗣忽然想到了很多事。
  记得袁书同说过,当初徐元举被陷害时,就是因为严家向官府献了笔钱,希望打击海盗。
  结果徐元举用这笔钱去找骆家买船时,被人诬陷,说他买船用的钱是韩王捐给刺史府用来修路的钱。
  严明德也站出来矢口否认,说没有给官府捐献过钱。
  这件事中也出现一个骆家,也是造船的。
  毫无疑问,这个骆家就是那女子所在的骆家,难怪她说自家父亲是被陷害。
  这件事中,徐元举和骆家家主都是受害人!
  那火凤社为什么要抓骆家女呢?
  越王陷害骆家又是什么原因?是因为对付徐元举时,无意间连累此人?还是有意为之,为了达成什么目的?
  武承嗣隐隐有种感觉,这些事都和火凤社修造的那座石碑有关。
  他脑海中出现一条线,线的源头便是石碑,由石碑牵出三百石匠,由石匠牵出张构。
  张构父亲也是被越王绑架,而且他父亲和徐元举、将作大监杨务廉是同门师兄弟。
  那么张构这个点和徐元举连上了。
  也就是说越王对付徐元举,不仅仅因为他是武氏的人,也不仅仅是为了拉拢他,很可能是为了别的事。
  如今徐元举又和骆家连上了,似乎这件事骆家也牵涉其中。
  最近几天,越王和韩王都显得很低调,任由武承嗣一步步掌控扬州。
  出现眼前这种情况,只有两种可能。要么他们已经认输,打算以后做个游手好闲的太平王爷。
  这种可能性可以排除。
  如果他们真是这样的人,绝不可能牢牢掌控住江淮这么多年,将武媚伸来的手挡在江淮以外。
  那么只剩下另一种可能,他们另有其他谋划,所以现在故意示弱。
  武承嗣有种预感,他们谋划的事,一定和这条线有关。
  就在这时,一名亲卫忽然进入书房,拱手道:“殿下,杭州来信。”
  武承嗣接过一看,是杭州刺史王继送来的信。
  迅速将信看完后,武承嗣深吸了一口凉气。
  在杭州时,王继便提过一件事,说有艘军舰奉命去扬州公干,回来后,船上的军士全部被杀。
  被长史钱德广所杀。
  当时武承嗣让王继调查此事,没想到他还真调查出一个结果。
  虽然与此事相关的人全部被钱德广灭口,但王继还是发现一件奇怪的事。
  从杭州到扬州,走水路的话,原本四天就能到。
  然而王继却发现,那艘军舰从杭州到扬州,竟然走了足足八天,而且路上并没有停靠过任何地方。
  回来时速度又恢复正常,四天就到了,
  王继也给出自己的猜测,他怀疑战船上有一大批铜钱,这才压重了船,导致走的慢了。
  那些军士很可能就是因为发现这批钱,才被灭口。
  然而武承嗣却知道,真相并非如此,战船确实拖运了一件东西,然而那东西却并不是铜钱。
  武承嗣将信放在桌案上,大步出了书房,叫上诸葛三元和诸葛南,又带上一队军士,直奔黑仓码头。
  那艘战船在扬州停靠的地点,就是黑仓码头!
  来到黑仓码头时,只见码头上一个人都没有,简直就像一座废弃码头。
  走在码头木板上,并没有嘎吱作响的声音。
  这说明脚下的木板还很结实,并没有腐坏,这座码头应该修建没有多久。
  码头西面有一排木房子,这些房子之间相互打通。
  进入屋子里,四顾一看,里面一个人都没有,空旷的像座体育馆。
  诸葛南用手指在地上一抹,吹了口气,顿时吹出一片灰尘。
  “殿下,只怕高兄将人救走后,这里的人就都撤走了,应该再没有回来过。”
  武承嗣没有说话,径直出了屋子,向江面上看去。
  虽然码头空荡荡的,江面上却灯火通明,将河道照的十分明亮。
  船只的数量比想象的还要多,江面上有一个岔口,这座码头便是建立在岔口处,一条人工河在岔口处与长江交汇。
  向河对岸看去,只见灯火冲天,一阵阵粗犷嘈杂的声音随着秋风飘了过来。
  对面也有一座码头,与冷清的黑仓码头不同,一派热闹景象。
  武承嗣在江面上看了一圈后,目光停在那条小一些的人工河上,问道:“那条河通向哪里?”
  诸葛南第一次来扬州,自然答不上来,目光看向了自家义父。
  诸葛三元眯眼瞧了一会,说道:“殿下,那里应该就是邗沟。”
  武承嗣心中一动,邗沟是隋唐大运河中长江与淮河相连的一段人工河,过了邗沟便是汴河,直接与黄河相连。
  “从这里可以直通至泰山行宫吧。”武承嗣悠然道。
  诸葛三元笑道:“是的,从这里到泰山行宫,只需八天水程。”
  武承嗣默默望着江面,胸膛剧烈起伏着,双眼闪烁着幽深的光芒。
  “殿下,你怎么了?”诸葛南疑惑道。
  武承嗣摇了摇头:“没什么,我们回去吧。”
  回到都督府,武承嗣将亲卫都赶了出去,独自待在书房中。
  这一整晚,都督府书房中的灯,都没有熄灭过。
  次日清晨,武承嗣将两封信交给亲卫队长卫恒,吩咐他将信送到郡王府和公主府。
  随后洗了个澡,又吃了两大碗肉粥,疲劳瞬间一扫而空。
  在书房中,武承嗣命人召来了韩成,问道:“韩将军,这几日你将刺史府整肃的怎么样了?”
  韩成道:“回殿下,虽然在徐姑娘帮助下,属下已经清理了一帮袁书同的亲信,但恐怕还有一些漏网之鱼。”
  武承嗣抬手道:“这件事你暂且不必做了,我会让诸葛寺丞来处理。”
  “是。”韩成对武承嗣的命令从来不会多问。
  “我现在想找一名可信的刺史府官员问话,你觉得谁比较合适?”
  韩成想了想,道:“户曹参军许恢应该可以,此人是徐长史副手,徐姑娘也认识他。听说徐长史蒙冤后,他还想去告御状,被袁书同劝止。”
  武承嗣颔首道:“很好,你立刻让许户曹过来见我。”
  一个时辰后,武承嗣打量着身前的男子,只见他约莫三十出头,头发有些稀疏,脸色有些苍白,龅牙鼠眼、弯腰驼背。
  “下官许恢,见过长平王殿下。”
  武承嗣收回看向许恢的目光,直接进入正题。
  “许户曹,我有一件事不明白,想找你了解一下。”
  许恢躬着身道:“是。”
  武承嗣道:“我翻看了一下府衙内的文书档案,发现徐长史在扬州的几年里,不仅改良了农具、制定出更合理的商业政策,而且很多道路和桥梁都是由他亲自设计。”
  听到这些话,许恢的腰一下子便挺直了,目光也变得明亮。
  “确实如此,可以说扬州这几年赋税的增长,没有谁的贡献能超过徐长史。”
  “那就奇怪了,为何在民间,徐长史的名声并不好,而且百姓们似乎并不知道这些事?”武承嗣又问。
  一瞬间,许恢如同泄了气一样,腰又弯了回去,苦笑道:
  “您有所不知,咱们扬州城有二十四家茶楼、十五家酒馆,这些茶楼酒馆一直控制着扬州城的大小消息。”
  “徐长史刚做完一件好事,立刻就有几件关于徐长史的谣言出现,而且那些茶馆每天都在传扬越王的功绩,就连徐长史干过的不少事,也变成了越王的功绩。”
  武承嗣暗暗点头,在这个时代,茶楼酒馆便相当于媒体,越王通过控制媒体,掌握了扬州城的喉舌。
  长期洗脑下来,也难怪百姓对他如此爱戴。
  武承嗣立刻让亲卫将诸葛南叫到了书房,再让许恢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话。
  诸葛南听完后,瞪眼道:“我说怎么每次去茶楼喝茶时,茶馆里的人都在称赞越王,原来是这么回事!”
  武承嗣道:“要想让扬州恢复清明,首先就要拨乱反正。诸葛寺丞,我给你三天时间,给我清除掉这些毒瘤,还徐长史一个公道,你能做到吗?”
  诸葛南大声道:“殿下,您就等好了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