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都市言情>一路青云> 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实地考察

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实地考察

  随后,省政府秘书长沈国生当场宣布了几个合作项目,其中最为引入注目的无疑就是江北省船舶工业总公司将在海州船舶工业园区建新厂,并引入江海造船厂的投资,在海州打造新的造船基地。
  “陈总,江北船舶工业总公司与江海船厂合作建新厂区,这么好的消息也不见你提前透点风声。”会后,包飞扬看到省船舶工业总公司的陈文斌,笑着对他说道。
  陈文斌不由尴尬地笑了笑,伸手掏出香烟递了一根过来“这事也是省里刚刚做出的决定。”
  包飞扬点了点头,伸手接过香烟,并掏出打火机帮陈文斌点上“怎么样,陈总你的事情差不多也应该定下来了吧?”
  “这种事情,不到最后一刻,谁敢说就定下来了?”陈文斌吸了口烟,轻轻摇了摇头。
  陈文斌一直在运作到海州任职的事情,他在船舶工业方面的背景也得到省里大佬的肯定,这件事早就已经能够定下来,不过陈文斌希望带着江北船舶工业总公司的项目上任,所以并没有着急,没想到省里又突然决定对海州市的班子进行大调整,陈文斌的重要性顿时就下降了不少,而且这样一来江北船舶工业总公司到海州投资也成为其他人的功劳。虽然他依然能够到海州,却要面临全新的局面。
  包飞扬跟陈文斌聊了几句,便向他伸出手“陈总。不管怎么样,都欢迎你来海州,希望大家一起努力、上下同心。实现海州船舶工业的大发展。”
  官场上很多话都不能够明说,更何况眼前这个敏感时刻。江北船舶工业总公司到海州投资是好事,不过海州市的权力格局将会发生新的变化,省船舶工业总公司在其中将会扮演何种角色,其实并不难猜想。
  陈文斌点了点头,从整体上来说,他的重要性会有一定的下降。主要是独立性方面,沈国生到海州以后。一定会亲自将省船舶工业总公司的项目抓在手上,这也是江海船厂会与江北船舶工业总公司之所以合作的原因。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沈国生初来海州也需要有一个合适的人作为自己的心腹来替他掌管这一块工作,而同样也是初来海州并与海州政治上的各方势力均没有什么关系的陈文斌无疑是他可以挑选的最合适的人选。
  陈文斌是徐盛教的爱将。江北船舶总公司在八十年代末就陷入发展的困境,出现巨额亏损,是徐盛教力排众议,将陈文斌提拔起来,担任江北船舶总公司的总经理,而陈文斌也不负徐盛教的重托,第二年就扭转了江北船舶总公司亏损的局面。只不过后来由于大环境的变化,纵使陈文斌使出了全身解数,也无法阻挡江北船舶总公司经营状况日益恶化的局面。只是江北省委省政府领导也都知道。这并不能简单的把责任归结于陈文斌,如果不是陈文斌担任江北船舶总公司的一把手,恐怕江北船舶总公司的局面会更加糟糕。故而对徐盛教来说。内心中一直对陈文斌充满了欣赏。
  陈玉清离开海州后,陈文斌到海州也只能担任普通副市长,二陈的这种交换看起来会影响徐盛教对海州的控制力,不过考虑到陈玉清是原省纪委书记提拔、原省委书记看重的干部,性格又非常强硬,这种交换对常务副省长徐盛教来说。未尝不是更好的选择。
  不过徐盛教明年就可能退居二线,包括陈玉清等人在内。徐系官员今后何去何从,会采用哪一种立场,眼下也并不明朗。
  作为海州市当前的建设热点,临港经济开发区显然是徐盛教这次考察的重点,在徐盛教等人抵达海州的第二天,也是他们正式开始考察的第一天下午,一行人登上云山,从山上俯瞰山下波光粼粼的海面,以及一派热火朝天的田湾工地。
  “两年多以前,我也曾经来过海州,那个时候在云山上向下看,北侧是一派繁忙,向南就只有一个小渔港,现在我们看到的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相信不久的将来,这里就将成为一片现代化的工业区。这真是是可以媲美沧海桑田一般的奇迹。”徐盛教颇为感慨地说道。
  在此之前,包飞扬已经向徐盛教与考察团简单介绍了临港经济开发区的产业发展规划,现在他指着下面的海湾与工地,对徐盛教等人说道“目前,大宙唐盛合资船厂的建设进度比较快,其中主要设备都将从韩国进口,预计整个建设周期为两年,但是一期工程的工期只有十个月,也就是说,到明年年初,整个合资造船厂就将基本成型。”
  徐盛教欣慰的点了点头,说道“也就是说,大宙唐盛合资船厂很快就可以正式投产喽?”
  包飞扬微笑着回答道“应该比较快。大宙唐盛合资船厂将会采用边建设边生产的做法,已经列入计划的一艘三万吨的散货船最早将于后年年初的时候下水,最迟不超过后年年中。”
  沈国生听了之后沉吟了一下,问道“后年年初,也就是一九九九年年初?这岂不是要比华远川崎船厂预计的第一艘船下水的时间还要更早?”
  华夏远洋总公司与日本川崎重工最早一九在九四年左右开始接触,到一九九六年年底双方合资的华远川崎船厂正式启动,比海州的大宙唐盛项目早近一年左右,按照华远川崎合资船厂的计划,工厂到一九九八年年初初步建成。建设周期为一年左右。
  当然,工厂初步成形以后,后续船坞与生产车间的建设并不会停止。但已经可以安排少量生产任务,华远川崎合资船厂也是采用边生产边建设,但是即便是如此,预计华远川崎合资船厂生产的第一艘船也要到一九九九年底才能够下水。
  大宙唐盛造船厂无论是筹备还是建设都要比华远川崎合资船厂更晚,华远川崎合资船厂作为国内第一个大型合资造船项目得到各方面的关注与重视,其建设方式与进度已经让国内造船界大为惊叹,沈国生没想到大宙唐盛合资造船厂的建设进度会更加快。
  包飞扬微笑着解释道“大宙唐盛合资船厂的投资额虽然比华远川崎合资项目更大。但是初期的建设标准并不一样,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大宙重工希望项目尽快形成生产能力。以降低公司造船成本,所以他们现在为了赶进度,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可谓是不惜工本。这是其一。”
  “其二呢?”沈国生问道。
  “其二就是,华远川崎合资船厂计划中的第一艘船是475万吨的散货船。大宙唐盛合资船厂的第一艘船只有三万吨,建设难度与周期也不一样,所以才会存在时间上的差异。”
  听了包飞扬的解释,徐盛教和沈国生都满意的点了点头,通城市的华远川崎合资项目在筹备与启动上抢了先,因此得到很多重视与关注。相比之下,海州市的大宙唐盛合资造船项目能够落地,经历了更多波折,但如果能够抢在华远川崎合资项目竣工之前落成。并且第一艘船也率先下水的话,那么大宙唐盛合资项目无疑又能够抢夺更多关注的目光,。
  不要说在国内的政治环境当中更多关注意味着更多资源。无论是对项目本身,还是对海州的官员来说都有莫大的裨益。就是在整个造船市场上,抢先一步的意义也十分重大。
  沈国生并不清楚大宙重工方面是不是真的非常急切地希望船厂形成生产能力,他倒是觉得很可能是海州方面更希望大宙唐盛合资船厂能够抢在华远川崎合资船厂的前面建成投产。
  “川崎重工集团与大宙重工集团都是世界级的造船巨头,他们在工厂建设与船舶建造方面都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先进技术,我们一定要利用这个机会。好好学习,努力实现我们自己的造船工业的进步。”徐盛教点了点头。说道“大宙唐盛合资船厂与华远川崎合资船厂都是我们江北省的公司,能够引进两大世界级的造船巨头前来投资,是我们江北省的荣幸,大家一定要珍惜这个机会。”
  徐盛教是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他到临港经济开发区视察,陪同的人员包括海州市委一把手薛绍华、海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吴梦德、海州市常务副市长冼超闻等人,海州市市长陈玉清并没有随行。
  听到徐盛教这样说,薛绍华连忙表示“通城在船舶工业方面领先海州,我们也希望与通城市多交流,向他们多学习。”
  徐盛教点了点头,然后又问道“海州船舶工业集团新船厂的建设进度如何?”
  薛绍华看了包飞扬一眼,示意他来回答。包飞扬伸手向远方指了指“那边是海州船舶工业集团造船二厂的建设工地,按照计划,海船造船二厂将首先形成船体的生产能力,一号船坞与厂区的建设周期也在一年左右。而且我们与大宙重工集团签订了合约,海船造船二厂的生产设备,将成套从韩国进口,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徐盛教等人点了点头,沈国生笑着对身旁的陈文斌说道“陈总啊,听到包主任说的这些,江北船舶总公司要到海州来,有没有压力?”
  陈文斌确实压力很大,虽然他要跳出江北船舶总公司,但江北船舶总公司是他的立身之本,江北船舶总公司好了,他在官场上说话才有底气,可是他突然发现,江北船舶总公司就算是来海州,似乎也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重要。江北船舶总公司计划中的建设方案不要说跟大宙唐盛合资船厂没有办法相比,就算是跟海州船舶工业集团造船二厂的建设方案相比,也并没有什么优势,至少江北船舶总公司方面还想拆卸一部分设备用在海州厂区,如果是那样的话,新建成的江北船舶总公司海州厂区甚至连海州船舶工业集团造船二厂都竞争不过。
  “江北船舶总公司的压力确实很大。”陈文斌说道“大宙唐盛合资船厂与海州船舶工业集团造船二厂的建设标准都非常高,看来江北船舶总公司必须要调整计划,不能够还没有起步就落后,这方面可能需要华夏船舶总公司与江海造船厂更多支持。”
  “嗯,江海造船那边我会联系的,不过你们也要多向大宙唐盛合资船厂、向海州船舶工业集团学习。”沈国生说道“江北船舶总公司是老牌企业,但是在开拓创新这一块,也不能够让后起之秀比下去。”
  包飞扬看了沈国生一眼,看来沈国生与江北船舶总公司走得很近,或者说沈国生已经试图将江北船舶总公司抓在手里。
  江北船舶总公司进来以后,海州的船舶工业将会形成大宙唐盛合资船厂、海州船舶工业集团与江北船舶总公司三足鼎立的形态,从而让海州年造船能力突破百万载重吨,成为国内造船重镇。从布局上看,在同一片岸线上建设三家规模与产品类似的造船厂在国内并不常见,比如造船能力在国内的沪城,主要几个造船厂并不在一起。三家船厂在业务上既有合作,也有竞争。
  大宙唐盛合资船厂是包飞扬主导引进的,海州船舶工业集团也是他主导整合的,而现在省里的人大多知道包飞扬是省委一把手王虹锋圈子里的人,沈国生作为省长洪锡铭圈里的人,自然不会看着包飞扬主导海州振兴最关键的船舶产业,省里推动江北船舶总公司来海州投资,并且促成了江海造船厂与江北船舶总公司的合作,就是想通过江北船舶总公司,增强对海州的影响力。未完待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