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振南明> 第149章 天子欲办报(第三更,为盟主摇摇摇

第149章 天子欲办报(第三更,为盟主摇摇摇

  南京紫禁城,乾清宫。
  朱慈烺单独召见了礼部左侍郎文安之。
  由于现在刘宗周接任了内阁首辅,虽然还挂着礼部尚书的头衔,但已经不怎么主持部堂事。如今礼部真正的一把手却是朱慈烺特意从夷陵征召而来的文安之。
  文安之的忠心没有任何问题,能力也是出奇的高,刚刚出任礼部左侍郎几个月就把部堂事主持的井井有条。
  当然礼部在某种程度上算是个清闲衙门,可供文安之施展拳脚的地方有限。
  故而此次朱慈烺特地准备将一件事交给文安之去办。
  朱慈烺想要做的就是办报。
  大明虽然已经有了邸报,但这种官方邸报的内容太过单一,基本都是君王发布了什么政令,再就是一些人事任免。
  朱慈烺想要办的是类似于后世的报纸。
  既有天下大事,也有娱乐版块。
  朱慈烺办报的目的是进行舆论宣传,矛头自然是直指满清。
  事实上文艺队编演剧目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进行舆论宣传。只是这样宣传的扩散程度有限,毕竟剧目表演不是电影,不能进行无限制的复制扩张,在某段时间内只能在特定地区表演。
  而报纸就不一样了。如今活字印刷术十分普及,只要定好内容随时排印。印好的报纸可以在朝廷控制区的每一处府县售卖,让百姓们认识到清军的残暴,以及汉奸的可恨。
  从技术上实现办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识字率。
  大明不比后世,识字率很低,基本上一个村子里除了个别的人读过书,其余都是文盲。
  府县里的情况相对好很多,即便普通百姓没有读过书,但多少也认识几个字。
  可此时的大明是个十分彻底的农耕社会。县以下乡村人口比县城、州城、府城里的人口多的多。
  朱慈烺要办报就不得不考虑这个现实的问题。
  朱慈烺的想法是通过办夜校来教村民识字。
  一个村子里总有识字的人,甚至有可能有个把秀才。
  可以由这些人出任讲师,教村民识字。
  其实这有点类似于明代的社学。只不过社学是教小孩子的,而夜校是教成人的。
  朱慈烺不需要这些村民都能熟读四书五经,只需要他们能够识字,这个难度并不高。
  当然要做到这点必须要把里甲制恢复起来。
  里甲制是用来管理户籍的制度。
  明初规定一百一十户为一里,其中抽出十户为里长,其余一百户分为十甲,每甲之中又抽一人为甲首。
  不论是里长还是甲首都是轮流担任的,理论上讲十年应该轮流一遍。
  里长、甲首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统计所属人户丁口、田产及其变化,以及赋税征收,徭役摊派。
  在里甲制度的基础上编制黄册、鱼鳞图册。
  有明一朝,皇权是不下县的。
  官府对基层的统治便依靠这些里长甲首。
  可惜万历一条鞭法后,保甲制替代里甲制,官府对基层的掌控进一步减弱,近乎失去控制。这才是明末逃籍,乃至造反情况屡屡发生真正的原因。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崇祯末年所用的黄册、鱼鳞图册还是万历年间实行一条鞭法时造制的早已经失真。可各级官府基本上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是改个年份照用不误。
  如此一来朝廷便成了瞎子聋子,毫无动员能力可言。
  朱慈烺想要恢复里甲制,不光是为了让里长甲首帮忙办夜校,更是为了国家动员力的长远考虑。
  毕竟国与国之间打仗打到最后比拼的是动员力,一个没有动员力的国家仅靠精兵策略是不可能取胜的。
  朱慈烺将自己的想法向文安之简述之后,文安之沉思片刻恭敬道:“陛下圣明,里甲制实乃大明固本之国策。然自万历年间以来趋于废弛,要想恢复并不容易,但必须去做。”
  文安之并不直接负责这块的工作,故而也只能给出一些个人建议。还得朱慈烺乾纲独断,将具体的工作分配下去,协调户部、工部等部门,将里甲制度恢复起来。
  任何制度都有他的利弊。就拿里甲制来说,在明中前期还是能够较好的完成使命的。其后期的崩坏废弛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不能仅仅归咎于制度本身。那样是不客观的。
  至少在朱慈烺看来,里甲制比保甲制更适合朝廷的统治。因为有过长期成功的经验,恢复起来也更容易。
  而如果要重建立一套新的基层管理制度,需要花费探索的时间恐怕是恢复里甲制度的十数倍。
  现在的问题是没有那个时间。
  别说十几年,就是两三年朱慈烺也等不起。
  满清的军事实力还是很强的,如果李自成不争气顶不住,那么最快三个月满清就会掉过头来对付大明。
  朱慈烺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益。
  “具体的事宜朕会斟酌,文爱卿需要做的是考虑这报纸怎么办。”
  扯出去那么远总归还是要回归眼下论题。
  朱慈烺决定将办报这件事放在礼部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一来礼部最适合做这件事,二来他要借此好好考察一番文安之随机应变的能力。
  毕竟在这个时空,除了朱慈烺没有人见到过后世的报纸。
  如果能在毫无经验的情况下办出一份漂亮的报纸,足以证明其能力卓然。
  “臣定当尽心竭力不负陛下期望。”
  文安之赶忙拱了拱手应下。
  “文爱卿便依着朕方才说的先拟一个章程出来,朕看过若是没有问题,便依着这个章程先做个初稿出来。”
  朱慈烺对于报纸还是很期待的。
  任何时候掌握了笔杆子就掌握了话语权。
  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天下时事又何尝不是。
  要想对抗满清,光是依靠军事是不行的,还得在舆论宣传、经济封锁等方面多着力下力。
  这么多事情,头绪万千,仅靠朱慈烺一人当然无法办好。好在现在有了文安之这样的能臣,一些具体的事宜朱慈烺便可以安心的放权给他去办了。
  ...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