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振南明> 第84章 民心可用

第84章 民心可用

  (求推荐票!感谢书友狼崽少爷的1000币打赏。感谢书友雪洗天心、书友五千年文明,书友涟水连的100币打赏。)
  历史上南明的内耗直接导致满清趁虚而入,不费吹灰之力席卷天下。
  弘光、隆武、绍武、鲁监国、永历......
  南明的政权更迭频繁,你方唱罢我登场,却鲜有能与满清抗衡的。
  眼瞅着满清就要坐稳江山,结果多尔衮出了一式昏招,便是剃发令。
  本来对普通百姓来说,是朱家皇帝坐江山还是满清皇帝坐江山没有什么分别,他们也都做好了做大清国顺民的准备。
  可剃发令一下,神州大地仁人志士纷纷揭竿而起,自发组织抗清。
  在他们看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轻侮。
  要他们剃发易服,披发左衽,简直是奇耻大辱。
  起初他们只以为满清入关,亡的是朱明一家一姓。
  直到剃发令的发布,他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满清想要亡的不仅仅是大明,还有华夏文明,汉家衣冠。
  亡国可忍,亡天下绝不可忍!
  一时间神州大地处处打起抗清旗帜,有星火燎原之势。
  就连李自成余部、张献忠余部也和南明朝廷精诚合作,共同抗清。
  他们虽然曾经想要推翻大明,但此一时彼一时。
  此时满清已经张开了獠牙,显露出其凶残的面目,若想不被亡国灭种,就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若再醉心于内斗,则必定被满清各个击破。
  是以郑成功站了出来,张煌言站了出来,李定国站了出来,文安之站了出来。
  在抗清的这面旗帜下,不分大西军,不分大顺军,不分明军,不分义军。
  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驱逐鞑虏,恢复神州!
  昔日的个人恩怨放了下来,各个阵营精诚合作,甚至一度转守为攻。
  抗清联盟势头最盛时便是全面反攻湖广,携李定国两撅名王之势,若能一鼓作气打下去,说不准就能一路打回神京,光复神州。
  可惜因为各种猪队友拖后腿,最终功败垂成。
  眼下的形势远比原本历史要好。朱慈烺是崇祯嫡传血脉,是名正言顺的大明帝位继承人。只要朱慈烺在,南明就不会陷入帝位争夺的泥潭之中。
  满清提前颁布剃发令和圈地令,无疑是最大的昏招。
  如果朱慈烺没料错的话,逃人法和投充政策很快也会颁布。
  他只要借助这股势头多加宣传,就能让满清治下河南、畿辅等地统治不稳。
  这个任务他准备交给内厂军情司来做。
  如今内厂军情司在畿辅、河南的番子加在一起有五六百人,稍稍显得有些不足。朱慈烺准备命韩赞周再增派几百人潜伏,利用世人对满清剃发令的厌恶打一场轰轰烈烈的舆论战。
  这也是内厂复建军情司设立以来第一次承担如此重要的任务,正好借此机会检验一番军情司的成色。
  至于东厂和锦衣卫还是对内监视为好。同类型情报部门同时执行一项任务很可能会出现相互掣肘的情况,这与朱慈烺的初衷完全相悖。
  再说南京城内的文武,南直隶的缙绅阶层只是这段时间稍稍安稳了一些,天知道他们心里打的什么鬼主意。若是没有专门的番子监视,朱慈烺可睡不好觉。
  当然,军队的训练也不能落下。神策军现在已经增编到了五万人,如此多的人数操练起来也是一个大问题。最严峻的问题是军官人手紧缺。即便第一批神策军四营中的佼佼者全部充为军官,还是有很大的缺口。
  朱慈烺在犹豫要不要调集一批皇明军校的毕业生前往神策军中任职。如张煌言等人已经经过了初步的培训,对军事理论有了一定的了解。唯一的问题是他们还没有任何实战经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兵新将新,组建新军必须经受这一阵痛期。
  最好的办法是调集新军去前线作战,战斗可以使新兵迅速变为老兵,也会有更多优秀的人才涌现出来。
  可惜现在神策军中稍有战力的不过是最早组建的四营,区区八千人实在是杯水车薪。把这些人放到山东战场并不会有太大的作用。朱慈烺在等待机会,若满清真的孤注一掷猛攻山西、关中,便可以调集神策军与秦拱明部、高杰部等一道直取京师。
  是时候和股肱之臣们好好商议一番了,朱慈烺神色一正道:“宣兵部尚书路振飞、礼部左侍郎文安之觐见。”
  ......
  ......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两句出自刘禹锡《乌衣巷》一诗,意在感慨东晋时期繁华无比的乌衣巷已经变得荒凉破败。
  这其中当然有夸张的成分,事实上,直到本朝乌衣巷仍然是文人雅士聚集之地。
  乌衣巷位于秦淮河南岸,从文德桥往西南走不远便能看到。
  其与南京贡院仅仅隔着一条秦淮河,如此文风鼎盛之地,怎么可能少得了文人雅士。
  在乌衣巷深里一间不起眼的小院中,便住着明末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
  侯方域是复社领袖,前户部尚书侯恂之子。
  这位风流倜傥的佳公子今年不过二十六岁,却早已没了五六年前的意气风发,如今常常眉头紧锁,尽显老态。
  神京陷落,其父侯恂被闯军从狱中救出。李自成本想任命其为官,但侯恂坚决不受,最终辗转来到南京。
  本想着新皇即位,父亲能够重新起复,谁曾想几个月过去了,天子完全没有想起这位崇祯朝的重臣,父亲仍然赋闲在家。
  这让侯方域十分焦急,不停的奔走于父亲的门生故旧之间,希望能够找到机会让父亲起复。
  可前不久朝廷刚刚平定了一场预谋叛乱,钱谦益等东林党人牵扯其中,被连根拔起。
  加之史可法致仕,如今东林党元气大伤,能够站出来的大佬少之又少。剩下的多是些虾兵蟹将,即便想要替侯恂运作,也是有心无力。
  难道父亲真的没有机会起复了吗?
  对侯方域来说,他与父亲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
  崇祯十一年南都乡试,他因为在策论中讥讽时政而落第。若是父亲起复他还有可能借势而起。若是父亲再无希望,他这辈子怕也就是这样了。
  ......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