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南明第一狠人> 第676章 君臣交心(第一更!求订阅,求月票

第676章 君臣交心(第一更!求订阅,求月票

  京师这几日民间巷子里议论最多的就要属皇帝陛下抵京这件事了。
  抛开迎圣驾本身的排场之大,光是皇帝陛下的亲和力,就足以让百姓们一直念叨乐呵着。
  “听说了吗,皇帝陛下坐在马车上一直朝我们招手呢。”
  “真的假的?照这么说,你岂不是看到了皇帝陛下真容。”
  “那可不,我跟你说啊,皇帝陛下那可是真真正正的龙凤之姿,光是看了一眼,啊我就要死了。”
  “龙凤之姿,你这不是废话吗。皇帝陛下是真龙天子,你见哪个真龙天子不是龙凤之姿的。”
  “这倒也是,不过皇帝陛下是真的威风啊,那气势旁人真比不了。”
  “听说当今天子是当今万历皇帝的亲孙子。”
  “万历显皇帝?”
  “那可不,万历陛下那可是早就一番盛世的英明雄主,他的子孙可不会差。”
  “这还用你说,当今天子以一己之力推动北伐,把鞑子赶到了关外喝冷风去,这等功绩怕是也只有汉光武帝刘秀可以一比了吧。”
  “咳咳,也不能说是陛下一己之力吧。毕竟将士们也是流了血的啊,若是没有将士们浴血奋战,大明也不可能走到今天啊。”
  饭点之前,一个巷子里的街坊邻里们聚拢在一起,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消磨着晚饭前的时光。
  等到自家婆娘大喊一声吃饭了,则纷纷起身拍拍屁股上沾染的尘土,各自回家了。
  生活于他们而言仿佛一下子多了许多色彩一样。
  而与此同时,紫禁城乾清宫东暖阁之中朱由榔与郑成功君臣二人也正自聊着。
  “启禀陛下,以犬子的性格不太适合领兵作战,臣希望能够让他去礼部做事,还望陛下恩准。”
  朱由榔微微扣着手指,仔细思忖着郑成功的这番话。
  他刚刚到京,郑成功就迫不及待的进宫面圣,说的还是关于自家儿子前程的事,着实有点意思。
  而且从郑成功的态度来看,是不太希望自己儿子能够继承自己独自领兵在外的。
  礼部,这是彻彻底底的跟军队方面划清界限啊。
  看来郑成功是打算主动交出一部分兵权,换取朱由榔的安心。
  朱由榔其实并没有生出要夺取郑成功兵权的意思,只是郑成功主动提了,也好过他将来提。
  跟聪明人相处总是这么轻松惬意,你完全不需要出面,对方就能把事情办好了,而且办到你的心坎上。
  不得不说这次北伐,郑氏父子的功劳可以说是最大的,攻克京畿这可以算是通天的功劳了。
  偏偏郑成功没有居功自傲,反而要主动交出兵权。这等觉悟便是比之大唐郭子仪也无予多让。
  可以看的出来,郑成功是打算把郑经往文臣的路子上培养。
  这一点朱由榔倒是不奇怪。
  毕竟郑成功当年自己就是南京国子监的监生,对于儒道以及文官体系这一套东西比谁都清楚。
  透过问题看本质的话,郑成功是明白在太平年景,文官的地位是远远高于武将的。
  如今他们这批功臣可以靠着功劳身居高位。可等到他们死后呢,他们的子孙难道也能吗?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与其等到那时再被削减兵权弄得灰头土脸,倒不如索性自己主动一些交出兵权来。
  这样双方都爽利,不会有丝毫的尴尬。
  而且文臣有文臣的优势,以郑经的资质只要肯下功夫努力学习,应该是有机会身处高位的。
  能不能入阁朱由榔不敢说,但混个大小九卿问题应该不大。
  如今李定国、李来亨等人尚未班师回朝,郑成功卡在这个时间节点上表态,确实是有抢先一步的意思。
  朱由榔仔细想了想,觉得这倒是一步妙棋。
  不管别人怎么样,郑成功先做了,在朱由榔的心目中他的形象就会更好一些。
  人都是先入为主的。即便之后李定国、李来亨等人也纷纷效仿,将自家子侄送到朝中为官,那最多也只能算是跟风郑成功。
  妙,真是妙啊。
  “忠王能有如此想法,朕心甚慰。”
  朱由榔也是明人不说暗话,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只是忠王世子毕竟是贵戚,前往礼部就职会不会委屈了些?”
  “陛下,年轻人就该让他们多磨炼些。犬子论做官能力还差了不少,臣还担心他德不配位呢。”
  哈哈,这个郑成功真是有意思,连德不配位这种事情都说出来了。
  其实郑经论能力是肯定够的,无非差的就是一些经验。
  但经验这个东西是可以积累的嘛,只要郑经有心,朱由榔觉得最多半年就够练出来。
  “这一点忠王不必担心,朕会吩咐下去,命礼部堂官对他多加照拂的。”
  “臣多谢陛下隆恩。”
  郑成功连忙拱手致谢道。
  其实都不用朱由榔多说,堂堂忠王世子,有哪个会不卖面子的。
  只要郑经本人不是表现的太拉跨,应该问题都不大。
  “陛下,对辽东有何打算?”
  郑成功见郑经这件事已经了了,话锋陡然一转道。
  “辽东...”
  朱由榔叹了一声道:“在来京师的路上朕一直在考虑辽东的问题。朕觉得辽东的问题可能比朕想象中还要复杂一些。”
  朱由榔稍顿了顿,继而接道:“东虏虽然弃守京畿退出关去,但是主力并未受到折损。朕要真想攻打,怕是要顶着不少的压力。”
  朱由榔和声道:“自古以来辽东便难攻打。朕仔细想了想,原因无外乎有二。其一是地广人稀,其二是气候恶劣。”
  “地广人稀就需要从关内调集军队甚至是百姓。调集军队是为了驻守,调百姓是为了开垦荒地来种粮食。毕竟不可能完全依靠朝廷来拨粮食,辽东军垦势在必行。”
  “而这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至少也要数年。除非朝廷有把握能够毕其功于一役,否则就是萨尔浒的下场。”
  提起萨尔浒,可谓是朱由榔心中的痛。
  明明占据了绝对优势,就是给浪输了,这可怎么说理去。
  …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