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综合其它>鱼不服> 第356节

第356节

  谈抱负理想,谁还含糊了?难道有治国良方,就能不顾忌百姓生死,起兵征伐天下?
  “独木不可成林,你没有意气相投、人中豪杰的同道,我父亲手下是一群什么样的人,难道你不清楚?”秋景吐字清晰,掷地有声地决然道,“靠着这样的一群人,纵然你能一统天下,你又要怎样满足他们的私欲?人的私欲没有止尽,起初他们只想活下去,然后想升官发财,等到手持牙笏头戴紫金冠的时候,他们又得为子孙后代盘算,遗泽三代而衰,没有私田怎么养活越来越多的儿孙?谁能担保自己后代没有不肖之辈?”
  土地是最容易最不费心思的东西,因为它不需要继承者汲汲营营,不需要继承者才德兼备,最适合不肖纨绔跟惫懒无用之辈。
  秋景一字一句地逼问道:“你不在乎这些人的良莠不齐,只问他们是否有用,是准备直接效仿楚元帝屠戮所谓的功臣吗?因为他们是这样的贪得无厌,还拖累你的大计,故而你杀他们毫无愧疚之心。倘若真有那等良相名臣,反而让你不好下手了?”
  程泾川神色微动,避而不答道:“我只信天下之大,能看得见田地关窍的不止我一人。阁主今日能卡住贪官污吏的咽喉,让他们知道捞钱有度,钱财才可源远流长,他日自也能做到教那些人明白,只会占田地就会越过越贫穷的道理。一面是商路豁达,银钱滚滚,一面是朝廷课以重税,谁敢占百亩良田传给子孙,就让他们倾家荡产的纳粮交税。”
  “你这是暴政!那些地主只会兴兵,让你死无葬身之地!”秋景怒喝道。
  孟戚居高临下,面无表情地深思。
  程泾川的想法,并不是一个字都不可取。
  田地的束缚没错,要打破这个死循环也没错。
  然而看得不差,做法离谱。
  还是经历不够,不知道这些千百年来被土地养着的高官权贵地方豪强为了维持原有的生活,是真的可以神挡杀神佛阻灭佛的,忠心算什么,皇帝算什么,军队兵马又算什么?他们会使出浑身解数,阳奉阴违,处处使坏,也要继续当蛆虫。
  岂能看轻蛆虫啊!楚朝多少良策无疾而终,又有多少本来能过上更好生活的百姓,不得不继续祖辈的生涯。
  孟戚心里有些可惜,程泾川缺的东西太多了,提拔赏识给他机会的又是裘思这样一个疯子,这才受影响变得愈发偏激,如果像袁亭那样是个大言不惭的小辈倒也罢了,偏偏运气不好——
  国师想着想着思绪就远了,屋里的争执还在继续。
  “秋阁主说得不错,我缺人少策,求贤若渴,我未必能一统天下,更别说施展抱负。秋阁主不愿江南起刀兵的想法也没有差错,只是……”
  程泾川面对武林高手的压迫以及眉峰不动,同样质问道:“江南三地看似繁华,实则还不如北地齐朝。税吏都有人快要活不下去了,何况百姓?我身边无治国之才,更不能力挽狂澜,乱象已生,不起兵戈也有叛乱,
  第304章 、妄为亦死
  所有人皆感震惊, 连之前的争执都搁置了。
  “益州沦陷, 悬川关如何了?”
  黥面老者揪住那侍卫, 急急追问。
  天授王占据了西南三郡, 悬川关死死地扼住了出蜀之路,是真正的天险。
  更何况守关的还是名满天下的宁家,武将辈出,世代戍边。
  原本常驻西北边疆,自从关外蛮族式微, 身为宁家女婿的楚大将军陆璋谋朝篡位后,就把宁家打发到了西南悬川关。皇帝打压, 官场上的人也见风使舵,处处给宁老将军找不痛快, 扣着兵甲军械,拖欠粮草饷银, 好在太子为宁家女所出,这些人不敢把事情做得太绝。
  近年来天授王势大,西南局势紧张,一方面宁家处境愈发艰辛,一方面这也给了他们喘息之机, 因为陆璋不能直接撤换宁家兵马, 只能采取分拆旧部、分化兵权的软刀子。
  不过随着今年太京一场宫变,陆璋暴亡,太子登基,可以说宁家最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
  悬川关地势险要, 宁家又少了后顾之忧——怎么之前那般艰难都守住了,现在反倒出事了?
  不止黥面老者,秋景的两个心腹亦是焦急,那侍卫被这么多人齐刷刷地盯着,顿时额头冒汗,结结巴巴地说:“是……外郡加急传来的消息,刚送到兵部。”
  至于具体情况,他一个报信的怎么可能知道。
  若非事情太大,也不会由他跑这一趟,毕竟程泾川在明面上还只是个校尉。
  “秋阁主,程某告罪了。”
  程泾川神情数变,最后直接一拱手,转身出了门。
  秋景扫了桌上的机关枢纽一眼,忽然感到有叶子飘了下来。
  屋里哪来的树叶,再说这又不是秋天,更没刮大风。
  秋景警觉地后退一步,抬眼望去,就见到一个熟悉的人影。
  “国师?”
  孟戚一腿屈起一腿垂落,背靠檐檩斗拱,洒脱不羁得仿佛这是自家房梁一样。
  秋景本能地感觉到孟戚有些地方不同,可到底哪里不同又说不上来。
  ——是偷了腥、得了意的沙鼠。
  看不出来,是孟戚被益州沦陷的消息吓了一跳,正在犯愁。
  “秋阁主,久见了。”
  “……也不是很久,是这段时日发生的事太多。”
  秋景苦笑着说,之前那次碰面,对手还是野心勃勃想要复国的西凉人,烦恼的还是苗疆圣药阿芙蓉的可怖药效。转眼间对手竟然变成了自己的父亲,风行阁也摇摇欲坠即将分裂,江南兵祸就在眼前了。再一眨眼,天授王竟然攻下了益州,首当其冲的就是荆州。
  秋景对荆王没有多少信心,如果说宁泰这边吏治败坏,荆州就更不能看了。
  放在天授王面前的路有两条,一是北进中原,一是攻占荆州。
  以秋景的看法,荆州可比豫州有油水,虽然历朝历代都少有由南征北一统天下的成功例子,奈何江南有钱啊。天授王手下除了圣莲坛教众,就是泥腿子匪盗,穷得跟什么似的。
  荆州一旦落到天授王的手里,扬州哪里还有好日子过?
  遗楚三王也好、齐朝也罢,都知晓吃太饱跌倒的道理,不会轻易挥霍手里的兵马,可草莽出身的天授王呢?保不齐是要烧杀抢掠的,打下的地方根本不驻守,走到哪抢到哪,直到把江南祸害完了,掉头再去打中原。
  这样一来,扬州就成了一块大肥肉,还能指望狗不叼走?
  “国师,恕在下失礼了,眼下需得联络吴王,整合江南兵马阻止乱贼。”
  秋景一想到自己要先拉齐风行阁忠于自己的人手,在自己父亲手底下艰难夺人,再通过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这张网联络所有江南商行,努力促成三个藩王的合力御敌,她就感到头痛欲裂。
  不是做不到,是这时间太紧。
  越早能定下来,江南百姓就多一丝喘息之机。
  秋景虽没明说,但孟戚是何等人,这等事情他稍微一想就能捋明白。
  事实上他“叫住”秋景也是为了这个。
  “吴王胆小无用,算不得聪明,耳根子很软。”
  遗楚三王里面吴王是年纪最大的一个,今年已是快要六十岁的人了,如果当年不得楚元帝喜爱,没被邓宰相等人看顺眼,绝对不可能得到这样好的封地。
  虽然一开始封给吴王的只是会稽郡里的一座城,但这也很了不得,毕竟吴王这个封号就象征着不缺钱用。
  孟戚对那些皇子的印象本就淡薄,更何况过了这么多年。
  好在遇到墨鲤之后,他逐渐恢复了记忆,想起了很多从前的事。孟戚记忆里的吴王是很识趣的人,尽管不出挑,办不成事,可至少不惹事。
  因为这个皇子能听别人的话,这是长处亦是短处,早年在太京的时候,皇子的老师伴读都由楚元帝掌眼,近身服侍的内侍姬妾也不敢肆意行事,蛊惑鼓动皇子,等到楚朝覆灭吴王摇身一变占了天下最富庶的江南四郡,什么乱七八糟的人都来了。
  于是吴王就成了屡出昏招,行事莫名其妙的人了。
  比方说养了一群江湖人,相信太极观道人的话,还派人千里迢迢跑到雍州去斩“齐朝陆氏”的龙脉。
  又比方说可能受人蛊惑,出了六百两金子买飘萍阁杀手去西南杀天授王,实则掉进西凉人的圈套,差点让西凉人搅得江南江北大乱。
  “吴王昔年的老师里有一位翰林曾自愿随吴王自太京来封地,等于是放弃了大好前程,如果他还在世的话,今年约莫七十八岁,他说的话,吴王肯定愿意听。还有他的正室程氏,乃是靖远侯的幼女,才略比不得她父兄,却不是蠢笨之人,阁主亦可想办法说动程氏。”
  程泾川跟靖远侯是族亲,可这年头遇到变故,族亲流落四方,三代以内的亲戚可能面都没见过,更别说什么感情了。吴王妃肯定不会看程泾川的面子,她连程泾川这个人都未必知道,不过宁王吴王同在扬州,这唇亡齿寒的道理,吴王妃自然会懂。
  秋景精神一振,立刻拱手道:“多谢国师指点。”
  “天授王那边透着蹊跷,悬川关失守之事,还望风行阁仔细打探。”孟戚也不客气,郑重地嘱咐道,“至少要找到元智大师的下落。”
  秋景颔首,这事孟戚不说,她也得去查。
  元智大师武功突破,算是武林中的绝顶高手了,即使悬川关破,侥幸生还的的几率也很大。
  “不瞒秋阁主,我一直疑心圣莲坛乃至天授王背后另有推手。”孟戚皱眉道。
  “……是西凉人?”
  秋景立刻就有了怀疑,阿颜普卡蛰伏多年,之前种种迹象也表明他跟西南那边有牵扯。
  孟戚摇头道:“有一事,阁主或许不知。”
  于是便将昔年殷夫子与裘思绝交一事说了,两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士谈论天下大势的时候起了争执,一个留书出走孤身渡江南下,一个不久后也失踪了再出现的时候竟然在给圣莲坛卖命。
  且不说裘思是不是早有谋划,借着这个由头跑到宁王辖地的,至少殷夫子是个心高气傲的人,不可能给一群草莽之辈做军师。
  “换句话说,西凉人的可能性也不大,像他们这样的读书人,很看重皇室的正统之名。”孟戚面无表情地说,“所以圣莲坛到底是哪里培养出的势力,我一直没有找到真相。可天下之大,算来算去就那么几股势力。”
  齐朝陆氏首先就配不上读书人眼里的“正统”,不会让殷夫子“忍辱负重”到那种地步。
  宁王这边有裘思,荆王不可能在家门口养一群饿狼,至于吴王……吴王本人是没有那个脑子的。
  秋景有些晕头转向了,她揉着额头,想了又想,试探着问:“难道吴王手下也有像我父亲那样的人?”
  “不会。”孟戚摇头道,“吴王耳根子太软,把持他看似容易,其实很难,因为他今天能听你的话,明天同样可以觉得别人的话有道理。除非他现在脱胎换骨了,跟他少年时完全不一样,他手底下确实可能有一些能人,却掀不起什么大风浪。”
  秋景忽然一震,意识到了什么。
  她眼眶泛红,咬牙一字字地问:“国师是在怀疑裘思吗?”
  她已经不称父亲了,甚至不避名讳。
  孟戚答非所问地说:“他确实有这样的本事,也有这样的能耐。因为昭华太子是有后人的,据我所知还有一个孙辈逃亡在外,被齐朝锦衣卫追杀多年,裘思完全可以捏造谎言找人假扮的‘李氏嫡传血脉’,暗中拉拢培养一批人手,至于那位昔日友人殷夫子,估计只是他顺手坑害的一个可怜虫。”
  秋景几乎透不过气了,面色乌青。
  孟戚看到她这副模样,都有些不忍。
  “这只是猜测,并无证据,这般说只是希望阁主有个准备,或许此事跟令尊并无关系。”
  圣莲坛蛊惑愚弄百姓,是实打实的恶瘤浓疮,罪行罄竹难书,连一般江湖人都看不起他们,更不要说官吏文士。
  秋景眼里满是怒与痛,无力虚弱地问:“圣莲坛就是喂不饱的恶犬,蠢笨且恶,只知道咬人……这样的东西,养大了噬主吗?”
  秋景是真的想不明白,那些贪得无厌的税吏都比圣莲坛好使啊,还好拿捏。
  孟戚没说话。
  其实他有这个猜测,主要是太巧了。
  元智大师之前就提过,天授王加紧了攻势,悬川关压力倍增。
  然后荆王跟齐朝隔江对峙,可能已经打起来了,这正是裘思的手笔,同时宁泰做好了起兵的准备。益州在这个时候沦陷,宁王现在不想起兵都不行了,别管程泾川能不能说服秋景,风行阁是否分裂,甚至孟戚墨鲤有没有杀死裘思——大势不可逆,一切仍在滚滚向前。
  ***
  宁泰城外,十里亭。
  裘思手持杯盏,轻轻嗅着琼浆的芬芳。
  </div>
  </div>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