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书剑盛唐> 第五百六十四章 首倡退休

第五百六十四章 首倡退休

  房遗爱直接就回城去了,根本就没有来见李治,也不知道他的脑子是怎么想的。这么一来李诚倒是省事了,有人愿意作死,谁都拦不住那种。
  “房二郎也是要要面子的人呢。”李诚心里高兴,嘴上还是很平静的为房遗爱解释。
  高阳明显听不进去,跺脚骂道:“这个缩卵的货,枉费妾身一片苦心。”
  说这话的时候,李丽质也在场,李明达坐在角落里旁听,一双大眼睛里充满了疑问。眼神不断的在李诚身上飘荡,似乎在琢磨点什么?
  “料事如神李自成么?”小晋阳心里是这么认为的,确实有点夸张了。
  “先生不要替这废物说话,这么一点事情也要把面子挂在上面,还能成甚么事情?”高阳是故意的,就是要说给李丽质和李明达听,让她们做个见证。回头房玄龄那边无话可说。
  李丽质也回去了,赶在天黑前进城。晋阳跟着一起回去了,李诚倒是想回去,不过李治还在单独的院子里高卧,李诚不可能离开。或者说没有把李治安全的送回东宫,就不能离开。
  既然留下来过夜了,李诚知道要出点事情,好在有心里准备。
  李治这家伙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躲在院子里不出来。那个舞娘李诚观察过,年龄稍微要大一点,这是高阳按照李诚的意思安排的。
  晚饭的时候只有李诚和高阳了,一个单独的院子里,两人对坐而饮。
  高阳就留了两个身边的亲信在伺候着,其他下人院子门都不能靠近的。
  “也就是先生大度,换成别个,能叫那怂货气出病来。唉,妾这一门亲事嫁的,这一辈子算是毁了。”高阳说起房遗爱,怨气冲天。
  人活在世上,总得有个奔头吧?这年月的女人,尤其是大唐的公主们,更是很有追求。很明显高阳对于房遗爱已经绝望了,本来觉得李诚是好心,打算挽回一下房玄龄在李治跟前的失分。现在看来是有的人真是无药可救了。
  “太子那边,明日一早去两个健妇,穿戴整齐架到车上去。后院某不好去。”李诚没有接高阳的话,这是一个习惯,不在人后说别人的坏话,更不要说是对面女人的“丈夫”。
  高阳点点头:“妾晓得,先生品行高洁,不肯在背后言人,妾心向往。”
  李诚端起的酒杯只好放下,无奈的看着高阳,那意思这样不太好吧?不过为啥觉得火气有点旺盛呢?再看眼前的高阳,生出无限的妩媚,举手之间吸引力无穷大。
  浑身发热,还有点眼花,这是着了这娘子的道么?李诚悠悠的吐出一口热气,摇摇头道:“殿下这又是何苦呢?”
  高阳笑嘻嘻的扯开抹胸,贴上来低声在耳边道:“妾也不求朝朝暮暮,但求一点念想,将来老了也有个膝下承欢的人。”
  “只是这样的话,于房二那边如何交代呢?”李诚头已经有点晕了,终日打雁,今日叫雁啄了眼珠子么?
  房玄龄见到房遗爱,本有用棒子打断他的腿的想法,但是被卢氏阻止后未能得逞。次日便进宫上奏,请乞骸骨。李世民压下奏本挽留,房玄龄三上奏本,最终李世民无奈答应下来。
  在答应房玄龄之前,李世民把李诚叫进宫里,问了一下那天的事情。李诚实话实说,本意是想做个媒介,让两边关系有所缓和来着。没曾想,房遗爱搞成那样。
  李世民听了无奈的摆摆手道:“竖子,无可救药,倒是苦了高阳。”
  李诚不免有点心虚,毕竟坏事做下了,虽然是被动的结果。看着低头不语的李诚,李世民没有放过他,怒道:“那房二不晓事,你也不晓事么?”
  “陛下,微臣总归是臣子啊。”李诚知道李世民说的是舞娘的事情,李世民见他如此,心道:自成也是有苦难言,一个是公主,一个是太子,闺中之事如何好置啄?
  这也是李世民欣赏李诚的地方,位子摆的很正。从不想着去限制皇帝和太子。每次李世民有点欲求不满的时候,李诚都会想法子把盘子做大了,然后一起赚钱。
  这就是李诚不同于其他臣子的地方,别的人看见了好处,恨不得装在怀里带走。李诚都是把蛋糕做大,然后大家都有好处可分。谁要是想吃独食,那就是犯众怒。
  “朕知道你的心思,太子那边,走的勤一点,宾王身体不好,朕打算让他去李庄修养一阵子。”李世民这么说的意思,是因为李庄的医学堂现在有点长安医学圣地的意思。
  同样是御医,李世民就是给个官来做,然后为皇室服务。李诚则是让御医去当老师,培养更多的学生出来。这一点很特别,李世民也很好奇他这么做的目的何在?
  “陛下,微臣以为,做臣子的到了一定的岁数,就该急流勇退,给年轻人让路了。朝廷应该制定一个规矩,强制执行才是。”李诚又冒出这么一个主意来,李世民听着眼珠子又转了起来,越想越觉得这个办法好。
  “这样的话,会不会让大臣们觉得朕刻薄寡恩了一点?”李世民有点犹豫了。
  李诚笑道:“陛下,臣让人统计过,宰辅最佳的年龄在五十以上。过了六十,精力不免大不如前。所以,即便是位极人臣,到了六十五岁,也该请乞骸骨了。根据品级往下推,二品三品满六十便下,四品以下五十五也该下了。”
  这年月的人平均寿命比较低,但是有一些活的比较长的。李诚这个数字还是很人道的。
  李世民还是一脸犹豫的样子!
  “口嫌体正!”李诚在心里吐槽,嘴上却还在给李世民找下台阶:“臣可以首倡此事。”
  李世民露出满意的微笑,点点头:“自成老成谋国,朕之幸也。”
  这么做的好处是什么呢?李世民其实瞬间就想明白了。这东西一旦形成制度了,可以大大的降低出现权臣的概率。至于李诚说的那个年龄,还是可以商榷的嘛。
  李诚只是提议,具体的制度制定,李诚是不会插手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