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节

  “自然不会!”孔氏的否决脱口而出,甚至在第一时间想到了应对的法子:“咱们对外就说我善妒,自己不能生也不让你纳妾,总之有什么我都给你担着。”
  沈淞呆呆的看着一脸英气和决然的媳妇儿,突然就笑了:“你还真是,别什么名头都往自己脑袋上扣啊,不能生又不是好事儿。”
  “话不是这么说的。”孔氏认真道:“你现在好歹是个官吏,以后说不得还会走的更高,总不好成为别人的谈资为人诟病。至于妻子善妒,那也是分情况的。只要我德行不亏,便不存在你治家不严的说法。”
  “对,我是念旧情的好男人,甚至说不得,还要被人同情几分,毕竟你是孔家女,我敬着怕着些也是有的。”沈淞看她眼中全是赞同,居然忍不住头痛:“那你呢?你就不怕自己的名声从此就坏了么?”
  “我有什么好怕的?”孔氏笑的眉眼弯弯:“别人说几句话又不会让我少快肉,总比为你纳妾要好。”她心里无端多出几分快意来,大着胆子与沈淞咬耳朵:“那才是挖我的心剜我的肉呢。”
  “你真这般想?”沈淞轻轻捏她的脸:“以后咱们不要子嗣了?”
  “不要了。”孔氏认真点头,其实还有一种法子便是过继,然而不说沈淞本就被“过继”给伤了心,便是他心中并无介怀,他们也并没有合适的人选,还不如干脆不做他想,只好好过恩爱日子罢了。
  “那咱们去回太太的话去。”沈淞拉着她便往外走,一边笑道:“我得去太太跟前讨个好,表明心意,可别让太太因此恶了我,将我当成那心思狠毒逼着贤妻给纳妾的人渣来。”
  “说什么鬼话呢。”孔氏被他拉的踉跄也不恼,一路小跑着要打他:“你对我可有不满?故意这么埋汰我?”
  两人打打闹闹的进了林菁的院子,远远的听到嬉笑声的大夫人心中松了口气,面上却越发严肃。待两人请安也不叫起,反而喝到:“孔氏,你可知错了?”
  孔氏心中却并不惶恐,只有满满的感动,老实点头道:“媳妇知错了。”
  “知错就改善莫大焉,你得记着,沈淞是你的丈夫,你的亲人,你最应该坦诚相待的人。夫妻之间最忌讳相互隐瞒,哪怕是因为‘为他好’,可隔阂一旦产生,就该追悔莫及了。”
  孔氏闻言心有戚戚焉,叩首道:“是,媳妇儿受教了。”
  “你起来吧。”林菁抬手将她拉到自己身边坐下,又看沈淞:“淞儿,你知错了么?”
  这回轮到沈淞做检讨:“儿子知错,不该一心工作忽视了妻子,以后不会了。”
  “正是这样。”林菁满意的点头,老沈家除了沈敬那个奇葩,其余男人还是不错的:“你妻子远离亲人,收拾起骄傲单纯,只为了照顾你饮食起居,为你打理后院,光是这一条就该得到你的敬重。更不要说孔氏在你最困难的日子里陪伴你左右不离不弃。我说句难听的话儿,你能活到今日,大半是她的功劳。如今你有公职在身,可不该忽略家中。别忘了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你若是连自己的家都顾不好,又何谈有什么大作为?”
  “儿子受教,以后再不会了。”想想分家后在二房那宛如地狱深渊的半年时光,沈淞也忍不住心头发寒。紧紧握住孔氏的手,他神情道:“以后你有事儿别瞒着我,我也会好生照顾你,咱们莫再让太太担心了可好?”
  孔氏眼中有些许泪花,却笑的极美,她认真用力点了点头,与沈淞十指交握,便如命运纠葛,再不会被轻易松开。
  又被撒狗粮的大夫人轻咳一声打断了两人之间甜蜜的气氛:“既然话都说开了,我也随口提一句,淞儿的身子到底伤的狠了,虽然我一直在给你调养着,但子嗣一事只能随缘。”
  果然是这样。对于预料之中的答案,沈淞并没有表现出失落,反而看着孔氏笑:“这般也好,以后少了个臭小子与我争宠,我才能得你的全心全意。”
  这话意有所指,林菁忍不住伸手点他:“这话传到你家老爷耳朵里,他准得让你的工作任务翻一倍。”
  想到粘着林菁不让大老爷近身的沈凌小朋友,孔氏亦是噗嗤一声笑出来,他们可没少见着侯爷气的吹胡子瞪眼偏拿那臭小子没办法的场面。
  打发了沈淞先回去,林菁还在给孔氏支招:“你就是太贤惠了,什么事儿都把淞儿想在最前头,看的比自己还重要些。得空了去问问幼娘,看看她遇上这样的事儿会怎么着。”
  孔氏还真去问了,正在打算盘的程家幼娘差点儿摔了毛笔:“大哥什么意思?他想纳妾?”
  正好有公账理不清,过来找小媳妇儿求助的沈汀也是怒目圆睁,撸袖子就往外走:“他倒是敢!看我不揍他!”
  “哎呀你们听我说完行不行?”孔氏心中温暖,赶紧一手一个的将人拽下来:“是我怕自己不能生养,问太太要不要给你哥纳妾,和你大哥可没关系。”
  “那也不成。”幼娘将毛笔一放,狐疑的看孔氏:“你性子软,心思又细腻,是不是有人暗示你什么了?”
  沈汀则是将信将疑:“我大哥应该不会吧?”
  “没说你大哥,你给我一边儿去。”幼娘随手一挥,让沈汀靠边站,继续苦口婆心的劝孔氏:“你可别被人忽悠了,你和我大哥过日子过的好好的,找个不三不四的插进来干什么?再者退一万步说,纳妾生下子嗣了,那你处境岂不要更艰难些?好嫂嫂,多为自己考量考量吧。”
  她还特意看了沈汀一眼,这才霸气道:“反正这辈子无论有没有孩子,我的夫婿绝不准纳妾,连通房都不许有,否则——乱者必诛!”
  最后四个字说的杀气腾腾,沈汀赶紧举手告饶,发誓自己绝不敢犯上作乱。孔氏看的好笑,再三与他们保证自己不会犯糊涂,这才回了自己院子,将小两只的事儿当玩笑说给沈淞听。
  沈淞反而十分认可:“妾是乱家之源,咱们说好了,再不许提这个。”
  第119章 大丰收
  “开镰咯——”
  悠扬的号子在田间地头响起,农户们黝黑的脸上是掩饰不住的笑意。看着一株株饱满的稻穗, 他们只觉得身上涌起了无尽的力量, 每一镰刀下去,收获的都是满足和希望。
  今年是个丰收年!而且是从未有过的大丰收!
  满地金黄等待收割,镰刀与麦秆的每一次接触, 那清晰的刷刷声都在告诉他们, 这一切不是做梦。
  手中的分量是真实的, 他们提起一把稻穗, 眯着眼认真看。每一株似乎都比往年要多出几条穗来,上头是挤挤挨挨的金色稻谷,饱满的米粒仿佛要将包裹的稻壳撑开。若不是这些都是他们亲手种下,农人们都要怀疑,自己收割的是不是自己所知道的水稻了。
  “我觉得这至少得多出三成的收成来。”老农乐呵呵的说道。
  “这才哪到哪呢。”和他们一块儿干活的府兵笑道:“我们听小公子说了,等以后育种选良,土地追肥后,只怕产量还能往上涨。”
  他们说的小公子自然就是沈汀了。别看他一个富贵人家的孩子, 在田间校场摔爬滚打比府兵们还要熟练利落些, 以至于廖都尉都看不过去,将兵士们好好操练了许久。
  “行了别废话, 大伙儿赶紧干活。”中年伍长低声呵斥:“今日才是第一天呢,咱们可有四个县的农田要忙活。气象文书说了,再过半个月只怕天气有变,咱们得先紧后松,免得到时候来不及, 可就浪费这许多粮食了。”
  府兵和老农们立时在心中紧了紧,俯身飞快的收割起来,心中却不免想到这气象文书确实有用。这一年的天气被他们提前预告了十之八九,百姓们放水蓄水栽种都变得心中有底起来,如今得了他们的警告,可没人敢不当回事儿,只盼着赶紧将谷子收回仓库,这一年才算安心。
  无论府兵还是农人都是田里的熟手,眼见着一排排的稻穗倒下,妇人们跟在后头将它们一捆一捆扎好。这并不是一个轻松的活计,不时有人忍不住直起腰来,用拳头捶一捶。可是没人叫苦叫累,也没人说什么公平不公平的话,大家只知道加把劲儿干,有好日子在后头等着呢。
  捆好的稻穗被挑着送到晒谷场,那里有一排崭新的打谷机正随时待命。这种手摇式的木制机器与现代机械化的脱壳机完全没有可比性,但是在这个时代却是超出百姓们想象的发明。不用再费力的靠人力摔打,只需要将一把把的稻谷放入打谷机中,随着叶轮的转动,便将稻谷脱了下来,剩下的稻杆被丢在一边。
  “这简直不可思议!”和沈太守一块儿来督查现场的李郡丞廖都尉看的眼睛都直了:“这是什么仙法?”
  “这哪里是仙法?”沈安侯哭笑不得的拍廖都尉的肩膀:“这些机器还是你手下的兵士们帮着做出来的呢,别这么健忘啊。”
  “可是我哪里知道,这奇奇怪怪的东西竟然有如此大用。”廖都尉有些不好意思的挠头,之前对于沈大老爷把他的府兵拉出来做木匠活儿,他还颇有些不以为然,哪想到做出来的东西能这么神奇。
  沈大老爷还不满足,其实他本想做的是脚踏式的打谷机,那可比手摇式的效率高多了。只脚踏式需要铁皮不说,轴承齿轮差点没逼死沈府的工匠们。眼见秋收在即,他也只能退而求其次,没想到就这种简单到有些简陋的工具,已经让人惊叹不已了。
  “这些器械你们都尉府都收好,以后每年租给百姓们使用,也可以赚些外快。”沈安侯并不顾忌李郡丞就在身边,十分坦荡道:“府兵们虽然是百姓的子弟兵,可咱们也不能让他们光吃苦没报酬。这些机器是他们所造,也是他们帮着用,收些钱财没什么不行的。”
  廖都尉心领神会,知道这是沈太守给府兵们的补贴。至于他自己,有了造酒的法子,根本不会在乎这些蝇头小利。
  从打谷机中脱出来的谷粒被整袋整袋的拉到宽阔平整的水泥地上晾晒,这是沈汀带着沈家家丁们抽空整出来的晒场。上头用白色石灰划出一个个的方格,对应的编号便是谷粒主人的住所编号。
  这样一来,既方便了整体劳动,又不会产生混乱和争执。大伙儿看了都说好,更加甩开膀子干起来。
  从一片地到下一片地,从一个村庄到下一个村庄,沈大老爷看着百姓们的劳动成果,莫名想到一个词——蝗虫过境。可不是这般呢,早两天还满满当当的田地里,如今只剩下狼藉的短短麦秸,便是掉落的在地里的谷粒,也被孩子们小心拾起,生怕浪费了分毫。
  这就是最底层的百姓们,勤劳朴实又战战兢兢的活着的百姓们。沈安侯抬眼望着嬉笑的孩童,有些犹豫不定,自己到底要不要将开设书塾的事儿提前办起来。
  明明郡中各地都是一片欢腾和喜气洋洋,可沈安侯一日比一日显得心事重重,可把李郡丞和武长安给吓坏了。他们不敢直接询问,只好打擦边球让沈汀套话。沈二郎对老爹无所畏惧,直接就开口问了:“您最近怎么总是不高兴的样子,可是有谁要来惹麻烦了?”
  “小屁孩子多大的人呢,就一个痞子样儿。”看着就差撸袖子的沈汀少年,沈安侯顺手一个脑瓜崩过去:“我就是觉得,百姓们年复一年的劳作,一代接一代的只能种田为生,是不是有些太不公平了?”
  “他们种田有什么不好吗?”沈汀觉得自家老爹的脑回路有些费解:“士农工商,他们既无法当士人,总好过服劳役和当商贩吧。”
  “为什么不能当士人呢?”沈安侯循循善诱:“哪怕十个孩子里头有一个会读书的,那千百个孩子里头便有十个百个。他们只是没有机会罢了,若是咱们能给他们一个起点,岂不就可以靠读书改变命运?”
  “话是这么说啦,”沈汀揉了揉额头,不知道老爹为什么拧了:“就算有人会读书,然后呢?他们读书之后就能当官?显见着不是吧。哪怕他们当官,就能帮助一村一地变得更好?您就不怕结果是又变出一家赵氏来?”
  得了功名,最大的好处不过是减免税收,而这正是土地兼并的来源。知识改变命运是事实,但这些知识并不只是读书习字。“除非您能改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理念,让大伙儿明白读书还能去做研究,去经商,否则所有农人读书往士人上头爬,您还不如让他们老老实实的留下来种田呢。”
  沈安侯沉默不语,这也是他为什么并未普及基础教育的原因。如果观念不改变,读书只会变成家庭的负担。虽然可能有一家一户的运气好,腾飞起来成为人上人,可对于所有百姓来说,并没有什么实实在在的好处。
  “我看您与其想这些有的没的,不如多教百姓们种田的好法子。好歹让他们吃饱穿暖,不用挨饿受冻,等他们手里有闲钱,家中有余力了,自然会考量如何让自家更上一层楼的。”
  “你倒是通透啊。”没想到小兔崽子还能说出这一番话来,沈安侯对沈汀也是刮目相看:“这真是你想到的?”
  “多和百姓们接触了,自然就明白了。”沈汀摊手:“我这一两年可都在下头晃悠呢,他们可不会把我当个世家公子,恨不得什么心事都与我分说一番。”
  实践出真知,沈汀也是在这般走动中,才真正认识到百姓的艰辛和他们的韧劲儿:“所以归根究底,还是要从根本上改善他们的生活。他们不是傻的,只是太过脆弱,上看老天爷的脸色吃饭,下头还得担心会不会被官府盘剥。”沈汀也有些无奈道:“咱们家再能干再聪明,总没法儿左右大燮朝所有的达官贵人,能调理好一个琨郡已经是幸事,至于更多的,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沈汀和沈安侯到底因为这一番对话而浇灭了不少丰收的喜悦,但对于李郡丞和武长安,甚至星州刺史来说,今年的琨郡都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看着文书们的记载,他们只觉得不真实,自己一遍一遍的来到乡间,似乎只有亲眼看见那堆积成小山包一般的稻谷,呼呼转响的打谷机,和百姓们脸上的笑意,才能确认自己不是在发梦,前所未有的丰收是真的在他们治下出现了。
  当然,功劳的八成以上都该归于沈安侯。可能够参与其中,他们已经幸有荣焉。穆荇得了武长安的奏报,这个文笔斐然的圣人心腹这次用词无比朴实,几乎全篇都是平铺直叙,可就是那一串串数字,一句句描绘,都足够让穆荇开心不已。
  “沈安侯不愧是沈安侯!”他朗声大笑,常年阴郁的脸色前所未有的开朗:“朕要嘉奖他!朕要给他升官。”
  林内侍如今已经平静的多,只要是沈侯爷的消息,圣人就是表现得再奇怪也属正常。不过作为一个好的捧哏,他还得卑躬上前“疑惑”的询问:“可是沈侯爷又立功了?”
  “可不是啊,”穆荇轻轻拍了拍奏折:“琨郡的粮食产量几乎比往年多出一半来,这还不算沈安侯在赵氏手里扩隐出的良田。”真算起来,除了棉花庄子,琨郡的赋税还能比往年翻一倍:“建水车,修沟渠,选种育苗,新式的种田法子,还有神乎其技的农用器具。这些可不只是琨郡能用,如果推广开来,全大燮的粮食产量该多出多少来!”
  “沈侯爷就是厉害。”林内侍也一副沾沾自喜的样子,仿佛里头有他的功劳一般,甚至还颇有些骄傲的提起:“今年琨郡还能出许多棉花呢,到时候交给慈淑所的女工们做出来,那又是多少棉衣棉服,都是圣人的恩德啊。”
  “哈哈哈,你这老货,是变着法子提醒朕答应安侯的事儿了吧。”穆荇对他的小心思不以为意,直接大气道:“你给沈家老太太通个气,让她给皇后上个折子,朕便准了慈淑所的女工包下京中和琨郡所有的棉衣纺制的工作,回头让五兵采购司直接从慈淑所里购买边境士兵的冬衣。”
  第120章 沈汀大婚
  楚氏得了林内侍的提醒,和洛氏商议一回后便将一封折子送到宫中。皇后早得了圣人的指点, 很是嘉奖了她, 顺势答应了慈淑所承制棉衣的事宜。
  五兵采购司虽然多有自己的小门道,可这事儿是圣人发话,又有林内侍看的严, 他们也不敢动什么歪心思。楚舅舅作为官场老狐狸也暗中帮衬了一把, 虽然最后棉衣的定价不低, 但也让五兵上下得了些油水。用他的话来说:“县官不如现管, 阎王好过小鬼难缠,真断了他们的财路,以后还不知道要闹出什么幺蛾子来。”
  总之事儿是定下了,皇庄的棉花交由洛氏带着一部分女工处理,而楚氏则亲自带着许多箱笼包裹往琨郡去“打前站”。
  棉花的采摘在十一月,如今不过是九月,若只是为了安置女工和采摘纺纱之事,楚氏大可以等到晚一些再动身。只她还有个小孙媳妇儿要及笄, 之后便是孙子的婚事, 她作为亲祖母,怎么可以不到场帮着操办?
  林菁看着楚氏的到来很是松了口气。她的两个儿媳妇虽然能干, 可这操办婚礼的事儿是真不懂。便是林菁自己也不过是看了一回沈淞的婚事,还别说那时候范氏全程大包大揽并不让她插手。大伙儿被里头的程序礼仪闹的头晕,这回总算来了个能做主的明白人,将他们彻底解放了出来。
  楚氏在家还有几分恹恹的,虽然忙着会所和慈淑所的事儿, 倒不会无聊,可到底没有亲人围绕在身边,总显得有几分寂寞。如今儿子孙子女儿女婿围上来行礼,老太太立刻乐的笑开了花,收拾收拾便接管了及笄礼和婚礼的麻烦事儿。
  百姓们趁着天时好,赶紧将稻谷晒干了装袋送进仓库,这会儿正闲着,突然听说太守大人家的小公子要在琨郡成亲,立时整个郡里都炸锅了。小公子是谁,那可是能陪着他们做劳役干农活的好少年,他在琨郡的名头可不比沈大老爷低多少。
  虽然太守公子要什么有什么,可得了他亲近和帮助的百姓们也得表表心意。一时间山里的动物便遭了秧,无论是皮子好的还是肉质鲜美的,被猎户们挨个儿点名送到了太守府门前。府上的厨子管事们也是无奈,只得向林菁请教:“这可怎么办呢?现在天气热,总不能放着让它们坏掉吧。”
  好了,刚闲下来的大夫人又得开始和厨房下人们忙碌起来,什么薰的腊的腌的,各种贮存法子花样百出,总算将这一批礼物给收拾好了。至于那些皮子,挑拣着好的进行鞣制,最后凑一凑,足够给家中每人添置两身裘衣了。
  事儿做起来,时间便悄无声息的溜走。等到楚氏将府中整理好,已经到了小程氏的生辰。十五岁的小姑娘已经有了女子的风韵,尤其是她这些年看的多了,气质更加凸显。成熟稳重中带着一丝天真和泼辣,偏又满满的书卷气显得温文尔雅,这种矛盾的气息在她身上并不显得别扭,反而增添了一份别样的韵味。
  十二重的华服穿在身,长发被轻轻挽起,一根根代表着美好寓意的簪子被插在了发髻上。沈家的人静静看着小姑娘一丝不苟的行礼,面对众人毫无一丝怯弱,甚至展颜一笑间,明晃晃的风采不知动了多少人的眼。
  “你可有福气了,”沈淞轻轻朝沈汀的肩膀上拍了一下,与他挤眉弄眼:“这么好看的媳妇儿哦。”
  “咳咳。”孔氏站在他身边轻咳,沈淞立刻就老实了,当着夫人的面夸奖别人家的媳妇儿可是大忌,等会儿还不知道要怎么认错讨好呢。
  来观礼的都是郡中颇有名望的妇人,最差也是全福太太,更有刺史夫人亲自作为赞礼,算是给足了沈家面子。正宾当仁不让由洛氏担当,嫡出的世家女风仪让在场所有夫人都不免向往。孔氏并两名女学中与小程氏玩的好的小姐充当执事,一应礼仪行云流水,让郡中夫人们啧啧称赞,暗中谈论不愧是京城来的天之骄女,和他们这小地方比就是不同凡响。
  一场及笄礼便让琨郡的夫人们念叨了整整半个月,而沈汀和程家幼娘的婚礼只会比这更盛大。十月二十六,通书中宜嫁娶的好日子,沈汀身着红衣骑着高头大马,从太守府出门,沿着主街转了一圈,回到沈府将小程氏接了出来。
  虽然早就是一家人,可无论老太太还是林大夫人,都为小程氏准备了足够丰厚的嫁妆。再加上先夫人程氏留下的嫁妆一点儿没动的给了小两口,整整七十八台满满当当的担子看得琨郡百姓的眼睛都直了。小程氏坐在喜轿中听着锣鼓喧天,透过轻薄的红色纱幕看着骑在马上的沈汀,心中莫名觉得安宁。
  哪怕她身份尴尬,哪怕这般婚事不合礼仪,可心中的幸福感是不会骗人的。想想身后遥遥跟随的嫁妆队伍,她又忍不住摇头嗤笑,里头有不少还是她自己打理的呢。
  想到嫂嫂孔氏与她说:“你这般多好,嫁人便是回家,一应都是最熟悉的,可羡慕死那些心中忐忑不知前路如何的新嫁娘了。”
  虽然是安慰之词,可不也是事实吗?这般想着,小程氏脑子里又不免算起账来,今日这酒宴该如何安置,花费多少,是否还有疏漏——莫说什么紧张感了,直到沈汀念了却扇诗,两人拜过天地进了洞房,她还在考虑自家婆婆许久不理事,嫂子脾气又软,不知道能不能应付的过来外头那许多客人。
  她在这头胡思乱想,却不知道外头正热闹着,甚至是琨郡上下从来没有过的疯狂。大街小巷人山人海,一直到黄昏时分也没有消停。太守府外摆着流水席,百姓们用红纸包着礼钱交到外管事手上,也不需要招待,自己找地方坐好,身边无论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只要一块儿说几句祝福的话,再喝上一杯水酒,很快便能好的像多年不见的老朋友。
  </div>
  </div>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