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综合其它>裴公罪> 第51节

第51节

  “哎?哥哥这话我就不爱听了。”裴钧拉下他手来放桌上,“什么叫跟你抢叶子?说得我跟梅家的鸡似的。”
  “人梅家的鸡可聪明着呢,都是捡着能斗的才去斗一斗赢钱,哪儿像你——成日里钻的都是龙潭虎穴,这可比鸡厉害多了。”曹鸾向吴用眼神示意,指点一屋子下人不必守着了,待厅中只剩他与裴钧二人,便叹了口气道:“我昨夜一从竹县回来,就听说了你姐姐的事儿,眼看你这回不止是同皇家杠上,和蔡家也闹得不好罢?你姐姐……眼下又如何?”
  裴钧正要说话,可这时端茶的小童回来了,给二人倒好两盏馨香青绿的茶水,恭恭敬敬放到二人手边。
  这一回茶倒是沏对了,可这沏茶的小童完事儿却不走,只愣愣立在曹鸾身边儿,好似没人命令就不敢乱动般,停停站着,眨眼看看裴钧身上的补褂,又看看裴钧搁在桌边的伞,模样虎头虎脑的,似乎是方才被骂怕了,现在正急于想把这位被家主优待的大官爷给记下来。
  裴钧已多年没见过曹鸾手下有这般呆愣的孩子了,不禁觉出份儿好笑,只抬手向小童挥了挥道:“行了,没你事儿了,你下去吧。”
  那小童又怯怯似的转眼看向曹鸾。
  曹鸾的脸即刻拉下一些,冷声道:“裴大人都开口了,你还不快下去。”
  那小童这才拿起木盘,小步退出去了。
  曹鸾刚舒出口气,裴钧便隔着桌子伸手戳他脸道:“哎哟喂,我今儿可来得值了——长耳老曹竟也有气呼呼的时候,我是多少年都没瞧见过了。眼看这清理门户果真累人,我府上便还是暂且别动罢,先将就将就,不然寻人还得费好一番工夫,我可腾不开手。”
  “人么……”曹鸾拍开他手,顺他话道,“下人、主人都一个样儿。身家清白的脑子不一定好使,脑子太好使的,身家肯定就没那么清白。你若要用人,眼睛可得擦亮了。”
  裴钧跟他笑:“所以还是老人儿新用罢,好歹图个安心哪。”
  说完,他见曹鸾已默然抬盏喝茶,便也端起自己的一杯,接上方才曹鸾的话道:“既然裴妍的案子你已听说了,我也就省得废话了。裴妍眼下还在刑部,可案子已从宫里放出来了,三日后就是第一审。哥哥你是打惯了官司的人,这案子的难处也就不必我细说,我来,是像求你帮——”
  “你有话直说便是,说‘求’就是打我脸了。”曹鸾打断他,放下茶盏皱眉一叹,“哎,这一晃眼快十年过去,我竟不知裴妍她当年……”
  他似乎一时回忆起过去年少时候的事来,几多萧索神色,又摇起头再叹:“罢了,眼下要紧还是救人。你且说要我做什么,只要能帮上忙的,我立马去做。”
  裴钧道:“有哥哥这话,那我也不客气了。可眼下我有一事要先问问哥哥——哥哥忙活了一整日,可曾听说,梧州知州李存志今早入京了?”
  曹鸾稍一回想李存志这名字,神情即刻一凛:“是你府上那钱生托我去接的人?……这怎可能?我的人接了他上路之后,还没给我递信儿呢。”
  裴钧意料之中道:“那你该是更不知道——李存志今早奔马一入京城,就即刻进宫击鼓鸣冤了罢?”
  “……他什么?”曹鸾几乎要站起来。
  裴钧苦笑摇头道:“是啊,坏了吧?李存志今早入宫击鼓鸣冤,拿唐家那案子告了御状,扯着嗓子一吼,可把这事儿给闹大了。现下是整个朝廷都知道他要做什么了,咱们的谋划就打水漂了。我见他一身上下除了伸冤的血书是什么物证都没有,又浑身是伤、人瘦马疲的,怕是早就被人层层截讼,千辛万苦才逃出来,也不知怎样才逃到京城,估摸是九死一生。若你的人一路护送他,指不定眼下已经折在路上了。我俩啊,当初都太过小瞧这个案子了。”
  “此事竟如此凶险?”曹鸾峰眉紧聚,“那万幸李存志尚在。我即刻叫人去沿路查看,若真有截讼之事,找到切实线索也更可证明冤情确有,但眼下宫里怎么说?这案子立还是不立?李存志还有命在么?”
  “李存志还活着,宫里也应下要查,可这怎么查还没定呢,往后怕是要夜长梦多了。”裴钧道,“按皇上的意思,灾地百姓不甚要紧,他大约只是想息事宁人、从速过掉此事,该是不乐意处置皇亲、掀起大浪的。”
  他端起茶水喝了一口,放下,沉默了片刻,低叹口气道:“这可不行。”
  曹鸾转眼看向他:“你是否想用此案拿住唐家,从而牵制蔡家,以此施压对垒,让他们放了裴妍?”
  裴钧先是点头,下刻却又摇了头:“不,官中的事儿比讼场里繁杂些,此案要破,除却为了裴妍,也是为了更大的局面。至于施压对垒……眼下裴妍的案子里,我还被蔡家踩着、被皇家忌惮着,不免抽不开身来,那这李存志的案子里,坏人就不好再是我去当了,便最好还是换个人去压着蔡家出气罢。”
  “换谁?”曹鸾抬眉一想,渐渐有些明白裴钧的意思,“……地方上控的案子该要过御史台核覆,你该不会是想借张家的手来打蔡家巴掌罢?但张岭岂会那么听你的话?”
  裴钧道:“张岭自是万般不愿御史台接下李存志的,今儿在内朝也明里暗里说李存志是闹讼,眼看是想驳回此案。”
  说到此他啧啧两声,语气讽刺起来:“毕竟张岭一旦接讼,就是承认了地方有冤、天下无道,也更证明他张家祖宗早年修出的律法有毛病了——这么大一盆脏水,他怎么可能往自己头上浇呢?但眼下皇上说了要查,案子就已经落在御史台了,他不接也不可能,便也只能去查。而张家人的秉性,但认死理、油盐不进,搁在查案上,实则又能用上一用——毕竟只要李存志确实有冤,南地灾民确实有苦,铁证摆在了他们面前,他们就算再不愿意认,可绷着唯法是尊的面子,也是必须要认的。再者,他们同蔡家……也不是就多对付。
  “张岭在内阁里,与蔡延身家相当、学识相当、履历相当,却已屈居蔡延手下近十年了。他二人身后的博陵张家和西林蔡氏,在政见和治学上的嫌隙也一直都在:一个看似推崇理学,用的又像法家那套,一个手持古儒,心里却是陶朱之术。二人在翰林修书上已吵了快八百回,也就人前还端着皮面呢,背地里捅刀的事儿还少了吗?如今若确有机会让张岭再捅蔡延一刀,张岭岂会不愿?更别说这刀若不捅,那坏了名声的脏水他就得自己喝下去,如此,在李存志一案上,他就算明明白白地知道我是想借他张家的刀来砍蔡,却也骑虎难下、不得不就了。现下且不论他捅了蔡家之后,会不会转头就把血往我身上溅,只说李存志虽在,可却暂且没了别的物证,单凭这事儿他就能咬着我‘无证撺讼’不放,而御史台就算立案要查,又怎可无凭无据听信李存志一面之词?这般,怕是又要说我为了攻讦政敌才无中生有、捏造冤情,到时候再说我欺君枉法,弹劾起来……”
  “这你怕什么?”曹鸾一笑,“你都被弹劾了快两年了,皇上不都护着你这好先生么?”
  “还好先生呢,可别寒碜我了。”裴钧睨他一眼,低声道,“今时不同往日了。”
  曹鸾一听,放下手里的茶,敛起眉头:“哟,你失宠了?”
  “失宠”二字实在不善,裴钧想笑,到底又笑不出来,只把头一点道:“就算是罢。往后我是没法儿指望皇上了,便还得自个儿往那独木桥上过一过,哥哥便替我出出主意罢。”
  曹鸾听言,捏住杯盏的手指放开了,下刻凝眉深思一二,看了裴钧一眼,才复握起拳,先道:“子羽,这两个案子都很棘手。一个是天家皇族告你姐姐谋杀亲王,另一个是州官替自己、也替庶民告皇亲窃国,且还是越诉上控、落人口实——就算你姐姐和李存志确然都有冤屈,眼下这境况也对你绝然无利。目前看来,这两案诚然有互挟之势,一得解,则都解,而其中裴妍的案子事发于瑞王身侧,则四处的口子大约就已被蔡家堵死填平了,能开刀处应已不剩,所以,我想劝你先从李存志入手。”
  裴钧问:“李存志身上的证据该是被劫了,内阁还另有一套说辞诬赖他玩忽职守,这要怎么入手?”
  “同官斗,那是你的事儿,我帮不了你,我只能尽力帮你赢官司。”曹鸾道,“这么说吧,自古官家为何总想要息讼,要天下无讼?这是源于他们怕讼,怕在一个‘变’字,怕百姓脱离他们的掌控。这李存志如今一发冤,告的不仅是府道官员,又更是当朝皇亲,这就更是‘大变’、‘巨变’,若如此上控……子羽,我说句不好听的——这案子到了御史台,他根本别想活,这案子也根本不可能赢。唐家爱来阴的,牢里就能弄死他,蔡家爱打杀背后提线的人,你怕也要有险,为今之计,我们需先保住李存志,再让朝廷觉得此案并不是‘大变’,而是‘顺从’。”
  裴钧细想之下笑起来:“哥哥这话有意思。李存志是要告皇亲的,任谁看都是同皇家唱反调,这唱反调的人,怎能变成顺从的人?”
  曹鸾低声道:“子羽,这天下是皇家的不假,却也更是皇上的;天下官员是依附皇家的不假,却更是依附于皇权的。李存志上控,虽是告了皇亲,可他为的是天下百姓,告给的人也是皇上,难道不是因为他想要为君清侧、为君稳民吗?皇亲虽牵连皇权,却不等同于皇权,故李存志反的虽是皇亲,可他从的却是皇上啊,所以他不是‘变’,他是‘从’。你要让各级法司的官员,都扭转观念,让他们往后都明白——帮李存志,不是助纣为虐,而是帮皇上。”
  如此简明的几句,竟从根本上转变了李存志一案的起跑点,让此案从为民请愿、闹讼越诉,变成了百折不挠、替君理冤。
  裴钧听来直如醍醐灌顶:“不错不错,如此就先荡平了官中先入为主的抵触了,接下来呢?”
  曹鸾道:“接着,若是从最坏的境况去想——此案中李存志一方已失却了一切证据,不容易再找回了,那我们有两条路走:其一,是逼急另一方唐家,让他们露出破绽送些证据给我们;其二,便是利用律法举证的规矩,尽量在控诉中让唐家证明他们没做过,而不是让李存志来证明他们做过,这样找证据的就不是李存志,而是唐家了。而事情若进行到这一步,你在官中就该搭把手了。如今唐家最大的倚仗,一是公主府,二是蔡家,如果能让这两家都不得不壮士断腕、弃卒保车,唐家必然独木难支,疲态尽显,到此,我们就离胜诉近了。”
  “哥哥此策与我想的一样。”裴钧点头道,“近日新科阅卷将起,我已打算将——”
  “咳咳!——咳,咳咳!”
  裴钧还没说完,曹鸾却突然被茶水呛住,一时竟咳嗽不止,直至脸都咳红了。裴钧顾不上说谋划了,连忙起身拍拂他后背:“慢点儿慢点儿,哥哥你先顺顺气,怎么这般不小心?”
  曹鸾拾拳放在唇边,双目暗暗紧盯向裴钧身后西洋钟边的锦绣屏风,又咳了几声才渐渐收声平复,少时才又笑起来,看向裴钧道:“……瞧瞧,我这喉咙都老了,茶水都喝不下了。”
  “什么话。”裴钧呿他一声,“你才比我大几岁?”
  “五岁也是一道儿坎,老了就是老了,等你过了而立就明白了。”曹鸾自嘲着,淡淡揭过这话,只道:“子羽,李存志此案眼看需要不少准备,事不宜迟,咱们便分头起手罢,待此案有所进展,蔡家必然遭受重创,这样裴妍的案子便有突破口了,赢面会大些。”
  裴钧见他好了,便安下心来,慢慢坐回去道:“虽说如此,可我二人只是纸上谈兵罢了,蔡家也绝不会闷头认栽、轻易作罢,事情便还需走一步看一步。到眼下为止,我接连给蔡家找了那么多麻烦,虽把蔡飏逼得上蹿下跳了,可他爹蔡延却还一点儿动静没有,不得不说是太过安静了……实话讲,这叫我觉得有些不妙。”
  “近来你便小心行事罢,切莫冲动。”曹鸾嘱咐道,“身边之事,也切切要留心细变,万莫给人留下可趁之机。”
  “好,放心吧。”裴钧认真应下。
  到此话也告一段落,时候也不早了。裴钧起身要走,曹鸾倒没留他晚饭,只说府里事务还多,一时半会儿吃不上,赶他先回家自个儿吃。
  裴钧佯作委屈巴巴地拖着他胳膊说他变心了,被曹鸾恶心得一把推开了,大笑起来不再闹他,只把手边桌上的糖冬瓜推给他道:“我好久没见着萱萱了,记得她爱吃宝祥记的糖冬瓜,这就买了点儿带来。你府里都是女眷,我瞧她也不便,你就把这个送她罢,就说她裴爹爹送的。”
  曹鸾看向裴钧,无奈叹道:“哎,你总这么给她买糖,怪说她老念着要长大了嫁给你,可把我头疼坏了。我可求你下回别再买了,饶了我闺女儿的牙罢,我也还不想听你叫了我哥哥又叫老丈呢,忒乱。”
  “这不亲上加亲么,多好啊。”裴钧挽着眉梢同他玩笑,“也算是萱萱这丫头太乖了,十来袋儿糖冬瓜就凑合聘礼了,眼看往后是个只疼夫君的,哥哥你这老父亲往后可怎么办哪?不得心疼死喽?”
  “……你这乌鸦嘴。”曹鸾拿起糖冬瓜来作势要砸他,到底还是忍气收了手,“得了,别跟这儿瞎耗着了,有事儿你就去忙吧,案子我替你看着,你就……好好儿顾着自己,也顾着你姐姐就是。”
  裴钧笑应了,谢过他,起身来掸掸袍子再说闹一二,便拿起桌边的伞来与他别过,转身由下人送出府去了。
  曹鸾看着裴钧背影彻底消失在前院照壁后,脸上常挂的笑意才僵硬地一寸寸冷下来,短短片刻,他神容中已徒剩苦冷与复杂,吹来的堂风往他身上一拂,他这才觉出前胸后背的衣裳已层层被冷汗濡湿。
  就在这时,屋里的西洋钟砰然打响了整点,骤然而起的金铁之声陡然刺破厅中死寂,而在这突兀的怪响声中,西洋钟旁的锦绣屏风后,竟走出个劲装带剑的黑衣男子。
  这男子径直走到曹鸾侧旁,一步步连半分声响也无,似乎就连呼吸都没有般,直如道魂影。他周身都散发着久经杀伐的寒意,待止步,仅冷冷一笑,向曹鸾道:“阁下与裴大人果真是情谊深厚,眼下府中已是这等境况了,阁下却还不忘几次三番暗中提醒裴大人当心身边……真是忠肝义胆哪。”
  曹鸾坐在椅中未动,神容冰冷道:“我已照你说的做了,也由你们暗藏于此窥伺了裴少傅,希望你能信守承诺,不再胁迫我妻女、家人。”
  “阁下放心,”那男子毫无实意地安慰一句,凉凉道,“皇上不过是想多了解一番裴大人罢了,本就无意伤害阁下妻女。探听裴大人之事,是我等分内,阁下只需往后都似今日般如常表现,那便可只当贵府是多添了我等护卫罢了,我等的刀剑,也就只会在鞘里,不会像今日般架在夫人小姐的脖颈上。可如若往后阁下再有明里暗里警醒裴大人之举,就休怪我等对曹小姐——”
  “此事要到何日才止?”曹鸾猛地提声打断他,声音有一丝发颤,“裴少傅心细如发、记性过人,我曹鸾尚自愧弗如。他如今不过是因手边事杂才无心多想我府中之事,待时日一长,却必然会发现无数纰漏,到时候——”
  “到时候就要托阁下去圆上这些纰漏了。阁下也最好不要让那一日到来。”黑衣人阴翳地瞥他一眼,笑了笑,“不知为何,裴大人对阁下似乎深信不疑、行同亲弟,那么阁下只要维系此信,想必裴大人也永远都不会生疑。”
  曹鸾咬着牙道:“……子羽信我曹鸾,用的是千分真心、万分真意,皇上却要拿子羽最亲近之人窥伺于他、暗探于他,这岂是为君之道?岂是仁爱之道?又岂是人情之道?”
  “那裴大人两面三刀、欺君犯上,难道就是人情之道了?”黑衣人抬手向外招了招,方才那沏茶的小童便机灵地跑进来。
  黑衣人对小童道:“来,你来告诉曹先生,方才裴大人拿的伞,是什么伞。”
  小童尖声尖气道:“那是宫裁昨年中秋特制给列位亲王的楠竹雕花伞,每位王爷都有一把,每一把的伞面儿都不一样。”
  曹鸾听言,双目一瞠,额间瞬时被冷汗盈满。
  黑衣人继续对那小童道:“那你再说说,裴大人方才带的那把伞,伞面儿是做给哪位王爷的?”
  “伞面儿是紫苏色的,上头绣的应是云燕。”小童一字一字地清晰答道,一容早已没了方才的呆愣之色,取而代之的是绝顶的清明与机警,那尖细的音色宛如道道金针,扎得曹鸾耳鼓丝丝抽疼,接着的一言,也更似撞钟般震然:
  “宫里的紫燕花样儿,惯来都是赏晋王府的,故那伞,必然就是晋王爷的伞了。”
  第54章 其罪四十三 · 栽赃(一)
  “啪。”
  一声竹节脆响,裴钧立在忠义侯府门前的廊檐下,收手合伞。
  黄昏将尽,这时振臂甩落一伞的雨,他衬着廊外细丝垂眼打量手中这楠竹伞面,只见伞上紫云飞燕、银丝绣光,暗纹中是桂月隐约,手柄处镌轻舟泛水,水尽汇成瀑布,落为靛青的穗子垂着,其形清而色雅,一刀一线都是匠心。
  先时并未留意,可此时细想之下,他似乎记起这样的伞是从永顺帝在位时起,就曾由宫裁做出赠与皇亲的,逢年过节会送至各府,到了雨月也会赐予京中高官。每一把伞的花样不同,绣绘品级虽各自有别,却都精美非常,赏下算是天家荣宠,带在手边亦分外雅致。
  实则这种伞,裴钧府中也可寻出两把来,他早年都当寻常,并不曾在意过,后来也更模糊了记忆。只因到了元光十一年时,薛张改弦弊病逐显,内税在虚升两年后骤然滑落,国库颓势更甚,宫中用度亦被削减,这样工造奢侈的伞就不再做了。而曾经辉煌二十余载的永顺盛世,其风貌与意气,也正似凝结在这浮华绣伞的飘针飞线中,被他这出生于盛世最鼎盛时期的军户庶民之后一眼眼见证着、甚至传奇般跻身于重臣之列一步步艰难护卫着,最终却依旧一点点堙没在永顺帝仙归后的第二十个年头,一去而不复返。
  自那以后,天下渐渐步入动乱,似乎就连坊间歌舞都逐年失色。待到元光十四年,裴钧手中仅有的实权已无力抑制内乱的蔓延,不免几度上疏痛陈时弊,然而内阁依旧充耳不闻,甚至找出诸多借口指摘他窃权弄柄。
  他鼓动姜湛干脆罢黜内阁以止政法,断言只要一切重整,江山万象仍有回转之望。可姜湛却姑息迟疑,似乎仍对薛张存有侥幸,更或许是因为忧惧裴钧独揽大权而不敢放手,终于错过了挽救大局的最佳时机,以致裴钧曾经的预言,终究尽数应验。
  新政还是败了。盐户、军户频频发乱,四境征人芦管声起,山河政令善变、府道民不聊生,贪墨横行、冤抑无道,一连两年,各地入京的税赋总额竟不足六百万两,屯仓余量也不满百万担。可朝政捉襟见肘之时,塞外夷兵正虎视眈眈,宇内群臣又束手无策。晋王的再度出征被骂为聚兵思变之举,张岭一朝忽而栽倒在宫道上抱了病,薛太傅也自请重罪引咎致仕,蔡氏更乐于将责任塞给前二者,满朝上下再无一人来收拣动乱,镇日上殿,都只顾争闹推诿。
  姜湛因此忧虑如山,病倒倦勤,养疴深宫,一日梦中惊醒,惶惶然问裴钧如何是好。
  其时,六部、五寺之职已被内阁道道监控,裴党一脉就算提出推翻新政或再次变革之议,也绝无可能得到内阁的票拟。此番情境下,裴钧不禁与姜湛相顾沉默,良久后,他才在崇宁殿昏暗的雕灯下,凝望向暖被中羸弱的姜湛,抬手擦干姜湛脸上的清泪,深思再三,只平静地要去了薛太傅的旧职。
  就此,他扛起薛张撂下的烂摊子,就着内阁这混乱通行却实已败北的“新政”为名,开始了他生前最后五年的变国之路,倏忽便在光阴弹指间霎眼望尽山河沉浮,曾经风发意气的,因他身死而败、功亏一篑,最后都消散在风雨飘摇里。
  而直至死前,他也再没见过宫中这绣伞重现世间。
  思量到此,他倒握伞柄叹气回身,叩响了自家府门。
  门一开,六斤便探了脑袋出来,给裴钧行了礼道:“大人,方才来了好大一帮人,说是您新买的护院儿,已经都进去了。董叔叔怕街坊瞧见了起疑心、嚼舌头,便嘱咐先把门关上了,眼下思齐哥哥正给他们录名儿呢。”
  裴钧一听,便知是姜越给他调的人马到了,也不说明,只掀了袍子便往府中去看。六斤在一旁慌慌要接过他手里的湿伞,他却没给,仅换了手仍自己拿着。
  到了院中,但见四五十布衣男丁群聚檐下,一个个精壮有力、高大威武,挤得这原本宽敞的房廊都显出分仄逼。此时一见裴钧来了,四五十人又整齐划一地齐喝一声:“见过裴大人!”其声似震云,然而又并不下跪行礼,眼见确然都非家仆,而俱是行伍出身的兵士。而这些人若是姜越亲自点来的,大约还当是军中精锐。
  裴钧不禁莞尔,一时只觉自个儿这朝中猛虎是被姜越护成了家猫,却倒也不害臊,心里拾着蜜似的,只指点六斤、董叔拿银子赏赏将士。转眼看钱海清还在忙着点算人头、身家和护院月银,他便也不急,只吩咐钱海清完事儿后,即刻到书房寻他。
  不一会儿,钱海清捧着名册和账本哒哒跑到书房外敲了门,得当中一声应了,小心推门进去,见裴钧正无喜无怒地看着手中的竹伞绣面,似乎正凝神想着什么。
  他轻咳一声,只如往常般要报上那护院儿统录之事,谁知此时,却听裴钧忽而沉沉冷声道:
  “你跪下。”
  钱海清一愣,连忙不由分说捞着袍子噗通跪在地上,一时不敢吭声。他偷偷抬眼瞄了堂上一下,却见裴钧神容依旧没个笑意,心里不免咚咚打起鼓来,脑中急转数圈,却实在想不出自己做错了何事。
  这时,头顶再度落下裴钧严厉的声音:“你知不知道今日出了什么事?”
  钱海清一整日都在府中教姜煊读书,被孩子闹腾了一天头都快裂了,哪儿知道外面景况?此时听裴钧口气严厉,他不免更紧张起来:“学、学生不知,还望裴大人明示。”
  裴钧将手里的伞立在桌边道:“今日一早,你让曹先生接的那李存志,竟然忽而毫无音信地进京了,不止如此,他还更奔马皇城、击鼓鸣冤,将状告唐家之事闹得人尽皆知。如若不是我巧在南城大道上看见了他,他这一进宫去,怕就得横着出来了。你看看你做的是什么事儿!”
  钱海清大惊:“怎、怎会这样!学生明明和李知州说了,一切尚要从长计议、徐徐——”
  “你这学生呀,啧,真连点儿小事儿也做不好。”裴钧打断他,凉凉了叹口气,转身从书架上取下个素布封皮的空白文折,抬手拣开了书案上姜煊学诗的几本册子,拿起笔架上未干的软毫,微微思索一二,提腕便在文折中速速落笔。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