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节

  谢珺听她的意思,她是承认了他,于是笑道:“舅母。”
  她欣喜答应,“哎!”
  白小玲看向他们,心里想着,这个女人对谢珺这么殷勤,不过就是因为谢珺是留香馆的少爷,他有钱。
  白小玲和沈逐浪已经做好了稀饭,他们将饭端到桌子上,沈逐浪刘氏他们吃了起来,白小玲和谢珺的确已经吃过,她没打算要吃,而是走到灶房外面,然后叫了谢珺一声。
  谢珺见此,非常开心,他跟了出去。
  白小玲停在沈家茅屋的篱笆前,谢珺站在她面前,他们家住在风口,晚上风很大,谢珺站立的位置,刚好挡在白小玲面前,将她面前的风遮住大半。
  “谢珺。”
  “嗯。”
  “如果舅母找你是因为银子的事情,我希望你不要给她。”
  他愣了一下,没想到白小玲叫他出来,竟然是为了这事,“小玲,我觉得你舅母她为人不错,亲戚之间如果有困难,还是需要相互帮助。”
  “事情不是你想象的那样简单,总之,我不想因为我的缘故,让你扯上一些不清不楚的事情。”
  “那好,听你的。”
  沈逐浪虽然在吃碗里的稀饭,但是眼睛一直看向白小玲他们两个,直到确认他们只是站着聊天,这才勉强放宽了心。
  吃过饭以后,大舅、舅母和二柱子就往家里赶,舅母走到谢珺身边,笑着说道:“谢小爷,明天你若还留在莲花村,可以来我们家里玩。”
  “有空就来。”
  “好。”然后她又转头对二柱子说道:“二柱子,你看看谢小爷,再看看你,你就不要惦记我们家小玲了。”
  她说这句话,就是为了告诉谢珺,你看,白小玲还是很抢手的,如果你真的是想要和白小玲在一起,就要抓紧赶快了。
  二柱子听了这话,很不开心,“大壮娘,以后你若要是去莲花镇,别再叫我帮你赶牛车。”
  “不叫就不叫,等到我家小玲和谢小爷在一起了,来接我进莲花镇的可是马车。”
  二柱子气得直接走了,谢珺听了这话,倒是开心。
  舅母对他说道:“谢小爷,我们莲花村冷,你晚上多盖一点。”
  “谢谢舅母提醒。”
  “好了,天也晚了,进去休息吧!”
  “行。”
  正文 第051章:配种
  大舅和舅母一起走着,大舅问道:“孩儿娘,这个办法真的能行得通吗?”
  “当然行得通,谢小爷是何许人也?他跺跺脚,整个莲花镇都要抖一抖的人物,只要他和白小玲成亲,我们欠下的银子,自然是不用担心的。”
  “可是……”大舅面带愁容,“我见谢小爷和白小玲都是保守之人,只怕按照他们这样的进展,三个月的时间到了,他们都未必成亲。”
  舅母的脸上扬起一抹阴笑,“孩儿爹,你还记得我们家中的那头老母猪吗?”
  他看着她的表情,心领神会。
  家中的那头老母猪,到了配种的季节如果还没有发情,她就会上山去采一些草药,合着猪草熬熟以后,给老母猪一吃,第二天老母猪准和公猪配种起来。
  他问道:“孩儿娘,这母猪和人能一样吗?”
  “我瞧着就是一样的。毕竟要过年了,谢小爷在莲花村也待不了几天,这事我们得赶快弄。”
  “孩儿娘,如果早知道你有这个想法,不如我们在莲花镇的时候,买一点药回来便可。”
  她听了男人的话,她暗自揪了男人的胳膊一把,“你是不是傻,买药不用花钱吗?再说了,如果我们去买了那样的药,难免以后这件事情会流传出来,到时候可不好了。”
  次日清晨一大早,舅母就背着箩筐上山采药去了,她想着以后的金山银山,就格外来劲。正巧,林二狗的爹也在山上采药,他远远看见一个人影,觉得像是白小玲的舅母,于是喊道:“大壮娘,是你吗?”
  她正在做亏心事,被人喊名字,自然心虚地想要逃走,但是奈何地面湿滑,她一屁股坐到了地上,摔了一身泥。
  二狗的爹连忙过去,将她扶起,“大壮娘,山里路滑,你怎么跑这么快?”
  她背篓上面搭着一块蓝布,将里面的药材都遮住了,都是一个村里面的村民,如果被人看见,年纪大一点的,家里养了牲畜的,都知道她采的是什么药。
  她连忙爬起来,往后退了一步,生怕被二狗的爹发现她背篓里面的东西,“二狗爹,大清早的,你怎么在山上?”
  “这不来给二狗采药么?虽说现在手里稍微富裕了一点,但是二狗要吃的药那么贵,每天也都不能断,我就怕哪天没了银子。所以有空的时候,还是来采一点药。”
  “是呀!这段时间,每家每户田里的事都几乎忙完了,都在准备过年,原本过年不需要准备,就算想要准备,也没钱准备,可谢小爷这次来得好,给了我们希望。”
  “是呀!谢小爷可真是一个好人。对了,大壮娘,你在采什么药,我帮你。”
  毕竟这个人也是白小玲的舅母,白小玲帮助他们家太多,所以二狗的爹也希望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助她。
  她脸上很是心虚,“我已经采完了,马上就要回家了。”
  “成,那你先回去,我还得再采一点要。”
  她无比心虚地走着,突然脚下又一滑,然后又摔了一跤,这一跤,将她背篓上面的蓝布都摔掉了。
  他看清楚了背篓里面装着的是什么药,他一边扶她起来,一边问道:“大壮娘,家里有牲畜需要配种吗?”
  她笑得极其不自然,“是呀!这不想再让家里的老母猪生一窝,好买了猪仔,让三个孩子也能去读读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