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综合其它>我在古代搞现代化建设> 我在古代搞现代化建设 第177节

我在古代搞现代化建设 第177节

  “但,圣人请看,现在的情况完全不同以往。”
  莫少珩让人将东西陈上去给了圣人。
  “相信大家都知道,我的纸坊有制作价格低廉,而质量又不错的宣纸的工艺。”
  “我印刷厂,能快速地印出价格合适的书籍。”
  “也就是说,无论是纸张还是书籍,百姓现在并非买不起。”
  “至于笔墨……”
  “大家请看这笔杆,我称之为铅笔。”
  “它是一种新型的十分好使用的笔,最关键的是……”
  “此笔,根本不使用墨,价格也十分的平价。”
  众人:“……”
  不使用墨的笔?古时用刀刻竹简,倒是不使用墨,但费时费力。
  莫少珩也知道,不给他们看看肯定不行。
  他准备了很多铅笔和一些纸张。
  询问了一番圣人,这才让人抬了进来。
  拿到东西的人,用握毛笔的手势握着笔。
  虽然有些怪怪的。
  但依旧在纸上落下了字迹。
  炭笔吗?
  但比炭笔清晰多了,也不脏手。
  就是这笔画稍微小了一些,不像毛笔,下笔极粗。
  莫少珩说道,“这样一支笔,不用墨,但足够写上数万字。”
  嘶!
  什么?
  这么一支小笔杆就能写数万字?
  要知道写数万字,得花多少墨水钱吗?
  莫少珩继续道,“而且书写的字体小而清晰,也就是说,一张纸可以当成原来的好几张使用。”
  众人:“……”
  纸张本来价格就降下来了,现在一张纸还能当几张用。
  等众人消化了一会儿,莫少珩说道,“众位大人,现在书籍,纸张,和不用墨的笔都有了,百姓也买得起了。”
  “该是我北凉文教大兴的时候了。”
  “超越东唐,指日可待。”
  “繁华盛世,未来可期。”
  咕噜。
  超……超越东唐?莫少珩还真敢说得出口。
  说得也太激烈了一点,让他们心都扑通扑通的跳。
  有时候,那些浪漫主义的理想家,最是可恨,让人充满了无限的憧憬,但突然又一棒子将人打死。
  可……
  莫少珩说的,好像有点道理啊。
  以前百姓读不起书的困难,现在……似乎不是困难了啊。
  莫少珩继续道,“所以臣建议,让我北凉小孩都有书可读,有学可上,一来小孩受到了教育,二来也不会耽搁我北凉的农事等。”
  咕噜。
  要真是这样,我的天,北凉要天下出名了。
  敢问哪一国哪一朝,能让百姓的小孩尽数都有学可上的。
  这将是,任何一个身为北凉人的骄傲,从骨子里面透出了的骄傲。
  金殿上的气氛被莫少珩带了起来,明明很冷静,但心还是不由自主地跟着砰砰的跳。
  当然,也有人在激动的同时,皱着眉,道,“即便笔墨纸砚都不是问题,但哪里来的教书先生,教这么多的孩子?”
  莫少珩一笑,“怎么没有?”
  “我北凉第一次的科举,郡试马上就要开始了。”
  “科举的考题怎么样,相信朝上的诸位都清楚。”
  “是问,通过郡试的学子,给一群孩童启蒙,有何不能胜任的?”
  说完,莫少珩拱手,“圣人,我北凉寒门子弟读书艰辛,一边要读书一边又被生活所累。”
  “臣恳请圣人,对这些有上进心的寒门子弟进行扶持,由朝廷出束脩让他们当一个教书的先生来维持生计,让他们为我北凉培育可用的栋梁之材。”
  一点束脩,换来的是北凉文教大兴,换来的是治国安邦的贤才。
  这笔买卖划算得很,对于朝廷来说,这笔钱也不算多。
  众人:“……”
  甚至连圣人都愣了一下,所以,不仅能让北凉的孩童读书,还能顺便帮扶一下寒门子弟。
  圣人想得其实更多,被朝廷帮扶起来的读书人,良心只要不是被狗吃了,多少对朝廷对皇室也是心存感激的吧。
  莫少珩继续道,“据我所知,各县为了举行科举,现在已经修好了不少贡院。”
  “贡院若是只是用来科举考试,三年才能用上那么一次,实在可惜。”
  “何不如将这些贡院也作私塾之用,正好用来教导孩子,一来避免长时间不使用荒废了,二来,物尽所用,都不用另外大兴土木。”
  众人:“……”
  环环相扣啊,现在连私塾的地点都有了。
  众人心中不免波动得厉害。
  推行文教的困难,似乎……全被解决了。
  莫少珩说道,“我将此称为义务教育。”
  “教育我北凉孩子,是我北凉朝廷的责任,从小读书识字则是我北凉人的义务。”
  咕噜。
  好一个义务教育。
  这要是真能实施起来,诸国都得向北凉看奇,东唐怕也要震惊于北凉这惊人之举。
  当然,问题还是很多。
  有人道,“如此,天下读书人突然间猛增,所用书籍纸张还有笔,必定大量增加。”
  “世子真能提供足够的量?”
  百姓买得起的,也只有莫少珩卖的书,纸和笔。
  但据他们所知,莫少珩现在的那纸坊,印刷厂的产量,连凉京都满足不了,每每出货都直接被哄抢得一干二净。更别提满足整个北凉。
  莫少珩也是嘴角一抽,这也的确是一个必须得解决的问题。
  莫少珩说道,“所以,请朝廷再主持一次招聘会。”
  “我会尽量扩大产量,扩建工坊,但需要大量工人。”
  纸坊印刷厂得飞速扩建了,还有制笔的作坊也一样。
  “而且,义务教育也得有一个试行期,我建议先从凉京开始试行,若凉京试行没有问题,再向各地推广也不迟。”
  再好的政策,都可能遇到问题,莫少珩都不可能完全肯定地说,义务教育就完全适合现在的北凉了,所以必须先试行再推广。
  有这么一个缓冲期,也正好给他商业发展的时间。
  众人:“……”
  试行吗?
  莫少珩的这个义务教育的确吸引人,说不心动是假的。
  但真突然就全国推广,的确心里又七上八下。
  如果仅仅是在凉京试行,哪怕出了再大的问题,他们都应付得了。
  金殿上,又开始议论纷纷了起来。
  时不时提出一些疑惑和问题。
  比如,朝廷给通过了郡试的读书人先生的资格是否合适之类。
  毕竟,这么算起来,这些教书先生虽不在朝廷任职,但领的朝廷俸禄,已经算是吃皇粮的半个朝廷的人了。
  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公务员中的编外人员。
  莫少珩答道,“科举其实也是在激励我北凉人读书,但能走到京试,走到圣人当前的又能几个?”
  竞争太激烈了。
  “这最后的目标虽然美好,但多少人是看不到这最后的风景的。”
  “那么,也让他们看看半路的风景也好。”
  “不然,读一辈子的书,也见不到其中的美好,实在让人惋惜。”
  “再则,科举原来设立的那些好处,基本都是针对寒门,贵族多少不屑一顾。”
  “现在有这么一个当先生的选项,也是好的。”
  教书先生,在读书人稀少的年代,也是十分尊贵的,算得上是有身份的人了,要是出名的先生,各地贵族都得争相拜访,名望很高,对于贵族来说,家里缺少的反而就是名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