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综合其它>殿前御史> 殿前御史 第106节

殿前御史 第106节

  轻轻缓缓的敲门声,只怕惊到屋内旅人。
  她启开房门,入目是厚厚皮袄下高高隆起的肚子。
  “公主。”瞬时,崔兰央泪如雨下,挺着孕肚便要跪倒。
  她扶住崔兰央的双臂,将人拉进房中,闭锁房门。
  “外面传来消息说公主还活着,我怕极了,只怕那是谣传,只怕是空欢喜一场。”崔兰央满面泪水,“公主这些日子,受了好多苦。”崔兰央看到她满面风霜,看到她遍布伤痕的双手,不禁泪如泉涌。
  她无心与其客套叙旧,只说:“我要见陆亭。”
  “好,我叫他来。”崔兰央擦擦眼泪,就要转身。
  “在营中。”
  “营中?”崔兰央迟疑道,“公主在地方起事,各地军中皆已知悉,此时进军营,恐怕会有危险。而且营中素日不留女眷,我也是在营外住着。”
  “女眷?”她戏谑打量着崔兰央的肚皮,“当年与赵令彻合谋,最终竟只换来个在营外生儿育女的女眷?我听他们说你在边军,还道是当上将军,统领一军了。”
  崔兰央脸色骤变,随即托着孕肚倔强跪下:“公主明察,崔兰央从未背叛公主。当年我带婚书诏令离京,未入漠海便被父亲派人截道,后被软禁漠海缃州,直至出嫁。陆亭当年得知公主死讯,也曾日夜兼程赶往京城,最终被陆文槛派人追回。”
  “几个月了?”她没再去扶,拉来长凳坐下,倾身向前好奇问着。
  “八个月,快临盆了。”
  “吃得好吗?孕中吃不好可不行。”
  “还好,虽比不得京中,但到底也不缺吃穿。”
  “陆亭待你如何?”
  “每月见上两次,也算举案齐眉。”
  “还想当将军吗?”
  崔兰央原是小心翼翼垂首回话,闻言骤然抬头,两眼明光闪烁,片刻后又熄灭:“公主不说,我也能猜出些许来。可我爹究竟是当年宫变主谋之一。无论战事结果如何,我都是他的女儿。”
  “明日带我进军营,前仇旧怨一笔勾销,来日归京,可饶你父亲一命。”她上前打开房门,侧身道:“不多留你了。”
  崔兰央还想多说,却见她已无心再听,只得落寞离去。
  次日一早,营中小将带套盔甲到客栈寻她,却不见踪影,问过掌柜,才知已退房离开。
  赵令僖在镇上寻到户人家借宿,晨起站在门前遥遥望着城门。近晌午时,城门下出现条长队,队首是名身着紫袍的官员,策马横穿城镇,直向军营奔去。队中其余人马则进驿站休整。
  只匆匆一瞥,她便看出是张湍。
  来得如此匆忙,想是传令。
  张湍纵马飞奔,直至营前拒马方停,下马传令未有片刻间隙。
  陆文槛携陆亭急忙前来接诏,引张湍至主帐前传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即刻起,免去陆文槛、陆亭在军中所有职务,另有任用。其所掌事务,暂由副将代理,主理军官随后赴任。钦此。”张湍合上圣旨,送入陆文槛手中。
  营中上下一片哗然。
  陆文槛接下圣旨,展开细看,与张湍所述分毫不差。事发突然,陆文槛父子二人皆是茫然,片刻后有副将忿忿不平:“另有任用?另有什么任用?粮草粮草跟不上,咱们多久没吃过顿饱饭了?将军不过写折子催了几次,就要免将军的官?”
  张湍沉声道:“押赴边军的粮草前些时日被劫,诸位再委屈几日,新筹措的粮草很快就会上路。”
  “什么?粮草还被劫了!”两名副将霍然站起,“你们这些京官,整日吃喝享乐,连个粮草都供不上!还要免我们将军的官?”
  “退下!”陆文槛呵斥一声,随后向张湍礼道:“还望张大人海涵,久在边地吃风沙,难免性子糙些。方才听大人说粮草之事,我还有些疑问,可否进营中详谈?”
  陆亭起身瞥眼张湍问:“叛军盘踞陵北,漠海与陵北接壤处是沙漠,等闲难渡。原南虽有生乱,但永苍有重兵把守,红鹿平原东北方有骑兵镇守,乱军难过。如今时节,运粮队中皆为精兵。敢问张大人,如此情形下,究竟何人能成功劫粮?”
  张湍回眼看去,神色疏离,冷漠回道:“此事尚无定论。”
  “依我看,张大人是在挟私报复。区区一介玩物,仰靠钻营登得庙堂,军国大事面前,竟也是小人作派。”陆亭从陆文槛手中抢过圣旨,摔到张湍肩头:“请张大人带着圣旨先回,等什么时候粮草到了,什么时候我再接旨。”
  “不可。”张湍漠然扫视聚在帐前的诸多将士,“陆亭有通敌之嫌,务必于即刻起卸任。”
  “荒谬!”陆文槛诧异,“陆亭近年皆在边地,未曾有过哪怕半个时辰?????的远离,如何通敌?通的何敌?张大人空口无凭,可知如此罪名于武将而言,是莫大的羞辱!”
  张湍反问:“陆少将军私会叛军统帅,可有此事?”
  “却愁?”陆亭愕然,见张湍言之凿凿,当即挥手招来下属:“来人,张大人一路风尘仆仆,舟车劳顿,请先回帐休息。其余事宜,稍后再议。”
  军中窃窃私语不断,陆文槛亦显恼怒,喝道:“陆亭!你做什么?”
  “父亲,叛军到不了漠海,流民打不过精兵,那粮草究竟是不给还是被劫,难道不清楚吗?如今又扣来个通敌的罪名给我,摆明是公报私仇。天灾国难当头,如斯小人,岂能客气。”陆亭与部下使了眼色,部下想到那没有来的质疑与丢失的粮草,咬起牙,心一横,推着张湍锁进帐中。
  陆文槛气恼不及,却听陆亭又道:“父亲,昨日阿兰照旧往镇上采买,我怕张湍等人传出什么风声,她即将临盆,听不得这些。我得去看看。其余事情,容我回来再与父亲详谈。”
  三言两语搪塞了陆文槛,陆亭纵马出营,赶到崔兰央住处,院中却未见人影。一问守卫,方知她又去了镇上,又驱马前往。几处常去的铺子、人家均无崔兰央踪影,陆亭再赶去驿站,得知崔兰央并未到访。
  苦无下落,慌神间,陆亭望见驿站斜对面茶棚下站着名女子,身披麻布斗篷,兜帽面巾遮住大半张脸,只露出双眉眼。
  那眉眼,分外熟悉。
  女子转身步入小巷,陆亭驱马追去,最终在巷尾黄土墙下停步。
  “来寻阿兰?”赵令僖摘下面巾兜帽,徐徐转身,含笑抬眼:“来得正巧,阿兰身困体乏,在我屋里歇下。松斐哥哥大可不必担心。”
  “却愁。”陆亭翻身下马,快步上前将她揽进怀中:“随我回营,我可保你周全。”
  她将其轻轻推开,笑盈盈道:“那就有劳松斐哥哥了。”
  第116章 正文完
  黄泥矮院墙,斑驳旧柴门。
  陆亭随她进院。
  户主缩在院墙角落,捧着石臼捣蒜,听到门响谨慎抬眼瞥去,惊然与陆亭四目相对,见其披盔戴甲,怯怯回头不敢言语。
  再进屋门,土墙少窗,室内昏昏,她燃起油灯回身。
  灯火照亮陆亭面颊,房门涌进的光描出他的轮廓,和架在脖颈间的一线刀锋。跨进房门的瞬间,暗处久藏的刀就已扼住他性命。
  “阿兰无恙,尽可放心。”赵令僖秉灯靠近,“有桩小事想麻烦陆将军,有劳陆少将军带路。”
  “却愁,你与我本不必如此。”刀锋落在脖颈间,描出血痕。陆亭心中凄然,数年边疆风雪,都不及此刻冷冽。
  惯是无情,惯会伤人。
  “陆少将军,请。”她未回应。
  马车候在门外,载着他们一路畅通无阻驶向军营。
  陆文槛卸下兵刃,摘去盔帽,顶着满头霜白迎向赵令僖。
  “两位陆将军忠君爱国,余心敬佩不已。”她躬身敬拜,“然而天降灾祸,黎民求生起义,方有内乱。疆外苦寒难捱,当此时节,更难度日。旻朝风雨飘摇,异邦必然虎视眈眈。今来营中,不劝倒戈,乃为苍生计,恳请陆将军按兵不动,稳守边关,拒夷狄于塞外,救万民于水火。有粮车长队,自陵北启程,穿漠海黄沙,不日便至。陵北战火暂熄,今已复耕,虽收成寥寥,然千万百姓,愿箪食瓢饮,为将军解后顾之忧。”
  说罢再拜,又令庄宝兴松解钳制,放还陆亭。
  “以陆将军立场,寻常时候必不会见我等‘叛逆’,情急之下,挟持胁迫陆少将军,还望陆将军海涵。”再奉布绢一片,“此为来疆粮草账目及随行人员名录,还请将军收下。”
  周遭将士油然动容:“将军,朝廷不信您,还断了粮草,全不为咱们这些在边地受苦的将士打算。您就收下吧。”
  陆文槛推回布绢:“阁下来得不巧,朝中诏令刚到,已将老朽卸任。”
  “将军!”副将出列,“反正已将张湍囚了,那圣旨索性也不认了,您还是边军统帅。他们在窝里如何斗是他们的事情,咱们只管守住边关,不叫外边的贼寇趁虚而入。”
  陆文槛刚要开口,又有副将劝道:“将军,没有粮,将士们再如何苦撑,也撑不过几日,到时外头的人杀进来,咱们站都站不稳,还打什么仗?守什么边?将军,接下吧,就当为了军中这数万将士。”
  “将军若不愿接,我接。”一名小将起身上前,“来日若有造反的罪名落下来,我来担!要斩首夷族尽管来,我父母早亡,无家无室,不怕这些。”
  众人纷纷上前,争抢着要接那布绢。
  陆文槛低声轻叹,当众解去甲胄,素衣上前接过布绢。
  “我陆文槛戎马半生,若叫麾下部将代我领罪,还有何颜面留在军中?”陆文槛捧起布绢,“边军众将听令,今日陆文槛擅自做主受敌粮草,自领罪责解甲卸任,军中事务,均交副将杨勤代理。”
  遂将布绢转交杨勤,杨勤潸然泪下,众将争抢罪责,尽被拦下。
  赵令僖作军礼敬道:“将军高义。”
  “将军高义!”
  军中将士皆行跪礼,高声震天。
  赵令僖默默退至营外,等候片刻,便见陆亭追来。
  “先前有些场面话,想必陆少将军也不会相信。”她自袖中取出信函,“崔兰央我会带走,边军不动,母子平安。”
  信是崔兰央所写,报平安,道离别。
  陆亭捏皱信函:“你来边关,如此大费周章,只为按住边军?”
  “只为按住边军。”
  “你只要开口,我随时可带五万边军护你南下,平九省、进京城,助你坐回皇位。”
  她抬眼扫去,眼中是轻描淡写的鄙夷:“五万边军离疆,夷狄随之南下,内忧外患齐来,这皇位任谁也坐不安稳。倒有一事,想请陆少将军帮个忙。”
  “什么事?”
  “方才听有位将军说,张湍传召免去陆将军军职,如今被囚营中,是真是假?”
  “你要张湍?”
  “陆少将军知我。”她微微笑道,“张湍负我,既已为囚,何必区分在谁阶下?不知陆少将军可否私下将张湍转交与我?对外只说人逃了便是。”
  陆亭犹疑再三,最终答应。
  赵令僖不在边关久留,队伍兵分三路,张湍由庄宝兴押送,带回陵北。
  秋收后,起义军不再踞守陵北,向东燃起战火。赵令僖时常随军出征,无论战线推至何地,始终带着张湍,将其软禁帐中。军务繁忙,少有相见,但从不短其衣食,有时物资短缺,也必优先供给张湍。
  辛娘曾不解发问:“如今九省都缺粮食,留着他平白又多张嘴。既是朝中文官之首,大士何不将他斩了祭旗,也好振奋军心。”
  赵令僖知她性直,无奈回说:“正因是文官之首,更该留其性命。来日进京受降,朝中文武百官才敢安心归顺。否则若当我们是见人就杀的土匪,岂不是要殊死一搏?多添许多烦扰。”
  辛娘似懂非懂,不再多问。
  张湍日常起居由名少年参将照料,少年参将则同他学韬略、习兵法。他日日听营中将士来来往往,从少年参将偶尔的只言片语中,拼凑出些许战况。再从话隙间,得知她的消息。
  知其落败,辗转难眠,知其负伤,忧心如焚。
  霜凋夏绿,寒来暑往,弹指间五六个春秋已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