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盛唐捡垃圾的小太子> 盛唐捡垃圾的小太子 第445节

盛唐捡垃圾的小太子 第445节

  第289章 活该
  孙十常看一眼金元宝, 视线落在小承乾身上。
  果然掉了马甲的小太子出手就那么不一样,带着富贵气息。
  换成以往,怎么可能舍得呢。
  小承乾拿走药丸, 又去找陈安。
  陈安这会儿正在拍摄视频。
  这期视频的主题是打井。
  如何选址, 如何挖井,一举一动都是学问。
  小承乾过来,陈安将拍摄中止。
  洗净手,穿着粗布衣服靠近小承乾。
  “殿下。”他开口,眼神柔和, 看向目光都温润了许多。
  往日身上带着的那一丢丢的沉寂落寞,消散了大半。
  “带你刷新时间。”小承乾开口,带着陈安转了一圈。
  顺便跟陈安讲述大唐发生的事情。
  听见已经开始普及教育事情,陈安脸上多了几分疑惑。
  这么早就开展了?
  教育这个事情不应该着急的,最起码得人均饿不死才能开展。
  但是今年红薯栽种, 最起码到秋收才能饿不死。
  “殿下可是需要奴才去帮忙?”陈安问道。
  小承乾摇头。
  陈安在后世的视频做的很好, 每个月现金量入可以好几千万。
  这种能力, 就算影视圈里的谢鹤归都不行。
  而且,陈安在这里还有女朋友呢。
  二人感情似乎更进一步。
  小承乾看不大懂谈恋爱的事情。
  给陈安刷新了时间,走到关山身边。
  这会儿关山也不仅仅是个打杂的,他有一身本事, 在京市里开了个武馆,教导孩子防身功夫。
  偶尔会出来给陈安帮忙。
  武馆生意也很不错。
  京市里, 挣钱的路子很多。
  只要肯吃苦,只要啃努力,都没问题的。
  京市是一个非常需要努力人才的地方。
  小承乾从京市离开,回到大唐。
  大唐春雨依旧淅淅沥沥。
  清早天亮,地面绿色似乎更浓郁一些, 小承乾跟随在杜如晦身后,二人在洛阳城里转悠起来。
  洛阳是个很古老的城市。
  繁华过。
  也居住不少世家的人。
  走在路上,若是看见宝马雕车,小承乾跟杜如晦会主动避让。
  来到所谓的学堂,发现里头人依旧不多。
  走进去询问才知道。
  洛阳城的几位有钱的人家,会自家找老师教导。
  没那么有钱但是有关系的,可以去世家旁听。
  至于更下层一些的,可以去私塾。
  私塾教导的是正经考科举当官的学问,学堂教的什么,算数识字初步认识字罢了。
  有心气的自是会选择去私塾,去青云直上。
  ……
  小承乾站在外头,看着学堂里几个零散的萝卜头学习基础知识。
  他跟杜如晦对视一眼。
  叹息一声。
  “他们都不知道读书的好处。”小承乾说道。
  在后世,人人都知道学问的重要。
  但是大唐。
  “有人不想让他们知道。”杜如晦开口。
  若是人人如龙,个个都识文断字,对于一些生活在社会上层人来讲,不异于晴天霹雳。
  享受了上千年繁华带来的好处。
  谁愿意让普通人爬上来呢。
  “那得宣传。”小承乾开口。杜如晦点头。
  他能感觉到若大唐百姓人人都认字,人人都读书,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子。
  必然会有一批普通百姓一飞冲天。
  直接跨阶层上升。
  这样的人上来,就会让一些原有的上层人士被扯下来。
  ……
  在人人皆可读书的浪潮中,总会有一批人受到影响。
  杜家也不例外。
  但是,这是陛下坚持的方向。
  而且,杜家人掌握更多的财富跟知识,还有更好的师资力量,在这样的情况下,若是家里的晚辈还不能做出一番事业。
  不能让杜家繁华流传下去。
  那被人扯下来就是活该。
  第290章 发病
  在洛阳城里转了一圈。
  小承乾跟杜如晦一同垂头回到驿站。
  外头柳条抽芽, 春风迎面,黄昏时还有夕阳美景,不管如何看都是极美的。
  “凛冬已过, 春日来临,一切都会好起来。”小承乾开口。
  杜如晦侧目, 发现拔高一些的小殿下眉眼间已经有了棱角。
  “殿下可知如何改变现状。”杜如晦问道。
  这种推行全国义务教育的事情,他也是第一次遇见,完全没有历史可以参考。
  只能不停在脑子里模拟每一阶层人遇见这种问题会有的反应。
  比如世家, 比如普通民众,底层百姓。
  不管如何模拟, 都离不开人性。
  百姓都是单纯的,同时也会有一些愚昧的坏的。
  这次跟着殿下出差,可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
  思及至此, 杜如晦闷闷咳嗽一番。
  他这身体突然有些跟不上了。
  也不知道能不能看见教育的落实跟差事的完成。
  若是死在半路上……
  杜如晦视线再次落在小殿下身上。
  殿下眉眼干净,是以往的帝王都不曾有的。
  有这样的新皇,是百姓之福, 。
  但是陛下身体健壮,殿下成人后, 依陛下的身体,怕是能继续在位几十年。
  也不知殿下日后会有什么造化。
  都说人老了就会昏聩。
  若是陛下年迈昏聩了。
  杜如晦没有继续想下去。
  耳边传来小殿下声音:“百姓不愿意让孩子读书, 不想让耽搁干活时间, 那是以往的战乱让他们对粮食看的紧迫。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