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142节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142节

  言辞铿锵有力,已下定决心。
  大庆正值太平盛世,此时若不快走几步,更待何时?
  皇帝低头看着案上纸张,上头写着“户部郎中”、“都察院经历”、“通政司左参议”……等官职,皆是正五品的京官,他没想过要把裴少淮外派出去。
  寻得一个合意的能臣并非易事。
  “伯渊,你想好了?”
  “微臣想好了。”
  皇帝没有驳回裴少淮的请愿,他欣赏裴少淮,正是因为他身上有这股劲儿。不谄媚,无虚言,以事实功绩立身。
  皇帝又问:“伯渊,你想到何处为官?”
  “禀陛下,微臣愿意到嘉禾屿为官。”开海五港中,裴少淮最是看重的一处。
  迟疑了许久,皇帝将案上那张纸折好,夹进了书籍中,道:“朕再想想。”
  裴少淮听出皇帝话中含有不舍,便知此事已有六七分成算。
  君臣相望,气氛渐渐和缓下来,皇帝轻叹了一口气,多了些笑意,道:“伯渊,你做事很执着。”
  裴少淮应道:“若无这份执着,微臣岂能熬过寒窗十数载,来到陛下跟前。”又言,“所幸,陛下对微臣很是宽容。”
  裴少淮退下之后,裴珏带着铿铿玉鸣走入御书房。
  很多事都已心知肚明,无需再多言。
  皇帝看见裴珏腰间挂着一枚枚玉器,想起裴珏入京事君二十余载,着实立下过不少功劳,恳切说道:“裴爱卿,这些年你辛苦了。”
  今时今日,裴珏能得皇上这么一句话,已是满足。他不敢居功自骄,应道:“老臣谢陛下宽恕,给尚书府将功补过的机会。”
  皇帝摆摆手,示意事情过去了,不必再说了。他说道:“朕会兑现许诺,让你风光致仕。”是功成身退,而非罪臣辞官。
  得了皇帝的允诺,裴珏该告退回家了,他踌躇了一下,言道:“老臣最后还有一事要禀。”就当是他为朝廷最后再做一点事。
  “准。”
  裴珏说道:“老臣奉命南下稽查福建布政司,砍去的只是露于地面的树冠,实则地底下盘根错节,早已纠缠不清。临海之地,官府、乡绅、百姓、水贼、倭寇各成势力,相依相生,彼此制衡,老臣怀疑,那稽查回来的二十余万两白银,还有布政使自缢身死山庄之内,不过是各方势力为了重归平衡,特意缔造出来的假象。”
  言下之意,福建临海一带,实际并不安宁。官商、走私之利,不是只流进了布政使的口袋中,而更像是暗流,渗透进了家家户户,所有人都默许着。
  此话一出,等同于把他南巡数月的功绩折半。
  总归他要辞官了,折半与否已经不重要了。
  皇帝手指轻敲书案,笃笃笃,指尖下是“嘉禾屿”三字,神色凝重。
  裴珏又道:“一切只是老臣的猜疑而已,并无证据。”这些事隐匿到连南镇抚司副官都查不到,裴珏方才所言,靠的是自己的直觉和推测。
  “朕知晓了。”
  裴珏出了宫,吏部已在宫门外备好马车,送老尚书归府。
  宫墙上乌云翻涌,成片连至天际,乌压压的厚重难以拨开,颇有些夏日里的云青青兮骤雨欲来。
  裴珏道:“这天色似是要下大雨。”却依旧登上了马车。
  马夫笑应道:“四月未出春,雨大不了。”
  行至路半,雨点打在马车上,嗒嗒细响,再沿着车帘布涓涓流下。如车夫料想的一般,未出春的雨并不太大。
  只是黄昏暮暮,又有乌云遮日,不知是雨催黄昏近,还是黄昏催雨来,别生哀愁意。
  行至庙庐处,裴珏撩起车帘布,隔着细雨望着破旧的庙宇,忽道:“行慢一些。”
  他见到一个头发斑白的老者,正坐在庙宇檐下躲雨,抬首怔怔望着屋檐落下雨水如断珠。
  裴珏取下乌纱帽,几绺未束的白发散在眼前,恍惚间他好似也坐在庙宇檐下,细数着雨珠的点点滴滴。
  正如南宋竹山先生《听雨》所写:“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1]”少时登楼点红烛听夜雨,壮年时游一叶扁舟听客雨,如今只能静坐屋檐前,滴滴点点,萧索凄凉。
  昔时,科考后远赴成都府就任,山高路远屡屡遇到下雨天。路迢迢,夜宿雨,一场雨嘀嘀嗒嗒到如今,依旧不止。
  ……
  散衙归府的裴少淮同样遇到了这场暮春黄昏雨。
  他本还怔怔想着,要如何跟时月讲离京外任这件事,结果马车猛晃了一下,而后微斜,停了下来。
  “长帆,出了什么事?”
  长帆下车查看后,应道:“少老爷,车轱辘撵了大石,后轮断了两根木辐。”又问道,“少老爷,要不您到前边茶楼里喝盏茶,我回府上换辆马车来接您。”
  裴少淮身旁又把竹伞,他看车外雨滴不大,忽来兴致,说道:“不必了,不到半里路,我下车走走便是了。”
  言罢,撑着竹伞便下来了。
  长街青砖雨生苔,灰蒙蒙的暮色中,裴少淮撑着伞,步履不紧不慢,两侧民居的炊烟伴着春风细雨,一同向他袭来。
  官袍宽大,雨点打湿了他的衣袖,下沿亦沾湿了一大片,望着前面雾蒙蒙的一片,裴少淮却顿感豁达。即便入夜昏昏、细雨蒙蒙,他却不会为此失了家的方向,每一步皆是归去。
  虽手无竹杖,身无蓑衣,但他想到了东坡先生的那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正如裴珏所言那般,裴少淮知晓有些事确实很难,然,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可成。
  第151章
  雨湿半身官袍,裴少淮回到小院时,正好碰见妻子打着伞要出来。
  杨时月见丈夫一身狼狈,心疼不已,赶忙催着他进屋,帮着丈夫换下湿了的衣袍,边嗔怒“责备”道:“春雨湿寒,这般绵密的雨滴,官人怎撑着一把伞就回来了?”
  又道:“若是不小心感了风寒,可不许进屋去抱小南和小风。”
  裴少淮任由妻子责备,只笑应着。
  待换好一身干净的衣裳,裴少淮蓦地转过身搂住妻子,脸搭在妻子耳畔,就这般静静抱了好一会儿,才开口言道:“时月,我要离京外任了。”
  裴少淮明显感觉到杨时月身子微顿了顿,半晌,问道:“官人要往何处赴任?”言语中无惊诧失措,也无责怪、不解。
  “泉州府同安县、南安县一带。”
  杨时月并不知晓此为何处,又问:“很远?”
  “很远。”裴少淮如实应道,“在太仓州、松江府的南边。”
  杨时月试探着问道:“我和孩子能跟官人一块南下吗?”
  裴少淮的手抱紧了几分,摇了摇头。他一介文官南下赴任,尚不知会遇上什么境况,岂敢带着妻儿与他一起冒险?
  杨时月这才多了几分慌乱,喉间有些哽咽,问道:“何时启程?”
  “还不知道。”裴少淮道,“应当不会太快,总是要筹备个一年半载才能动身的。”朝廷颁布新政、制定开海策略,又筹组南下的物资、人马,这些事都要时间,再遇到冬日大雪封河,估摸就到明年这个时候了。
  虽知启程还早,但裴少淮仍是决定现下告诉杨时月。同声自相应,同心自相知。
  裴少淮安抚妻子道:“我会安排妥当,不会贸然涉险的,等一切安顿好了,我再接你和孩子过去。”
  “嗯嗯。”
  裴少淮替杨时月拭去泪水,道:“我们回正房陪小南小风玩罢。”
  夫妻二人遂从偏房里回了正屋,换作一副笑脸和孩子们玩乐,一如往常。
  ……
  裴少淮请愿外任一事,同样使得皇帝心有几分意乱,尤其是听了裴珏的一番话以后,更是反复盘算着。
  嘉禾屿毕竟地处福建布政司之内,与泉州、漳州相攘,伯渊虽选了一个荒凉之地,有意避开其锋芒,但免不了要受其波及一二。
  单单这一二分,就足以凶险难料。
  再者,内忧不平,则难平外患,皇帝有意要彻查福建布政司的暗网。
  夜已深,皇帝没有回后宫就寝,甚至没有换下一身朝服,而是留在御书房内,来回踱步深思。书案上正铺开着一幅大庆坤舆图,图上原本未标嘉禾屿,皇帝用朱笔在泉州下挥毫一圈,令得这个仅仅千户驻守的小岛屿格外醒目。
  仅仅一个千户卫所的武力,是远远不足以护伯渊周全的。
  皇帝思定,不再踱步思索,坐下对萧内官道:“宣镇抚司缇帅觐见。”
  “是,陛下。”
  不到半个时辰,燕承诏匆匆赶来,神色肃正,行大礼后端端站着听候领命。他以为,皇帝这个时候宣他进宫,必定是有密事要他去查办。
  皇帝说道:“承诏,有一件事非你去办不可。”
  “微臣听命。”
  皇帝指着嘉禾屿这个小岛,把自己的一番打算说与燕承诏听,道:“伯渊想要在此处开海,绝非依照地势修建一个码头那么简单,得民心、平贼乱、剿倭寇、斗酷吏,样样都少不得武力……此外,朕亦想知道,福建布政司地底下到底都藏了些什么秘密。”
  一番话,给燕承诏安排了两份差事。
  裴珏南下巡查,皇帝尚且派了南镇抚司副官跟随,如今裴少淮要南下开海,皇帝岂会让他单枪匹马。
  皇帝知晓燕承诏为人有些傲性,燕承诏又比裴少淮年长、官高,怕他心有不情愿,不甘居于人下,于是言语放软了几分,说道:“事关重大,你与伯渊文武并重,一同联手,才能将事办成。”
  岂料燕承诏很是坦然,应道:“微臣遵命,必定倾全力以助裴给事中。”神情依旧冷冷,但无半分抗拒之意。
  “这便好。”皇帝又道,“南北镇抚司、神机营禁军,你可挑部分精锐随行。”
  燕承诏走后,皇帝坐于书案前,依旧未打算回宫歇息,他朱笔又沾红颜,将嘉禾屿比邻的同安县、南安县两县划去,两县一屿圈在一起,在旁边写下了“直隶双安州”几个字。
  又把嘉禾屿上的中左所划去,改成了“嘉禾卫”。
  ……
  没过几日,裴少淮要离京外任的消息“泄露”出来,朝中文武百官议论纷纷,许多赏识裴少淮的官员为其惋惜唏嘘,甚至上折劝告皇帝,希望皇帝能够三思、留用贤才。
  毕竟,在众多官员眼里,裴少淮年纪轻轻被外派,皇帝颇有些灭其威风、敲打敲打的意味在里头。
  即便期满再召回,那也是数年之后的事了。
  消息“泄露”之后,自然无人再弹劾攻讦裴、徐、杨几家,朝堂上平静了许多。
  ……
  裴少淮得知燕承诏将一同南下后,心间颇有几分感动,裴少淮猜到朝廷必定会择良将跟随他赴任,但没想到皇帝能如此慷慨“割爱”,把燕缇帅派给了他。
  又有几分欢喜。能有燕承诏此等将才助力,开海一事,裴少淮多了几分成算。
  裴少淮特地去了一趟镇抚司找燕承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