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综合其它>穿书打工手札> 穿书打工手札 第99节

穿书打工手札 第99节

  池州大营并非临时处所,多年经营,营中除却马厩,粮仓,械库等常规备置,也早已有了屋舍,营前还有大片田地,正是秋收的时节。
  可惜,大部分自北地折返的军士们只作短暂停留,便要往南去拓城。
  李佑白自八岁起来了池州,一入大营,宛如游鱼得水,有条不紊地备战。
  御驾亲征,池州诸人,谁都没料到。外面的人都以为皇帝尚在京城。
  李佑白忽至,池州士气大振。
  营中车马往来,人声不绝。
  当天傍晚,周妙见到了许久未见的李小将军。
  说来,也实在是偶然。
  她住的屋舍后面有一排马厩,仆妇说,其中有一匹温驯的白马是专门留给她的,闲时,可在营中骑马慢行,解解闷。
  周妙好奇地捏了芽糖去看马,据说马儿最爱嚼芽糖。
  马匹雪白,浑身没有一丝一毫杂色,白得剔透,唯有一双眼黑漆漆的,
  周妙静静看了一小会儿,才伸手喂了它芽糖。马儿卷过芽糖,细嚼慢咽,复又安静了下来,乖顺地立在原地。
  她摸了摸它油光水滑的脖子,低声问道:“你难道也叫小白么?”
  马儿纹丝不动,黑眼睛上的长睫毛扑闪扑闪。
  自马厩出来,周妙忽见一人影朝马厩而来。
  他身上披了铠甲,左手捏着他的赤木长弓。
  正是李权。
  马厩前点了橘灯,待到看清对方的面目,二人皆是一愣。
  周妙张了张嘴,不晓得该如何开口寒暄。
  气氛委实有些尴尬,上一回见面,还是在留青宫中匆匆一瞥。
  周妙其实没想到,她还能再见到李权。
  李权救过她的性命,绝不是个陌生人。
  平心而论,以她的角度来说,他几乎可以算作自己曾经的“相亲对象”,还是个挺不错的朋友。
  周妙想到这里,颊边露出一点笑意,唤道:“李小将军。”
  听她出声,李权回过神来,数月未见,眼前的周妙看上去仿佛瘦削了一些,脸庞拢在毛领之上,眉目依旧鲜妍。
  他低头拱手道:“周姑娘,别来无恙。”
  周妙客气地笑了笑,上前两步,“听闻小将军晋了衔,恭喜李小将军。”她这才注意到他额角处覆着白纱,便问,“你额头怎么了?受伤了么?”
  李权连忙后退两步,微侧了脸,想要遮住伤口。
  “并,并无大碍。”
  周妙十分理解他此刻略微生疏的态度,便又笑了笑,脚下一转朝屋舍走去。
  “我回去了,李小将军多多保重。”
  李权在原地立了片刻,回身再看,周妙的身影已经进了檐下,而她身后亦步亦趋的仆妇却扭头多看了他一眼。
  那是李佑白的人,是暗卫里数一数二的好身手。
  李权心中苦笑一声,径自去了马厩。
  周妙其实并没有把这一次偶遇放进心里,池州大营里人来人往,遇到李权也不是什么太过稀奇的事情。
  待到天边弦月初升,周妙自拆了发髻,打算早些安睡。
  她从两扇藤编的屏风转出来的时候,屋中的仆妇已经走了,大马金刀般坐在圆桌旁的是李佑白。
  他的发间竖黑冠,斜插一柄黑玉簪,身上着甲,双肩银光雪亮,已是备战之态。
  闻听动静,他侧目朝她望来,双眸犹若点漆,如飞星照人。
  周妙情不自禁地抿唇问:“公子,要启程了么?”
  李佑白不答反问道:“你去看马了?”
  周妙一愣,继而扑哧一笑,点点头道:“先前是去马厩看白马了,还用芽糖喂了马。”她顿了片刻,又说,“还见到了李小将军。”
  李佑白眉骨微扬:“哦?”
  周妙心里悄悄翻了一个白眼,她大致已经摸透了李佑白的路数,话越少,事越大。
  他明明早就知道,还要来此虚以委蛇,装模作样。
  周妙颔首道:“的确就是偶然碰到的。李小将军救过我的命,我同他寒暄几句,实在是人之常情。别的也无话可说了。”
  李佑白当然晓得他们究竟说了些什么。
  他仔细看了一眼周妙,见她面上坦坦荡荡,双眼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他。
  “军士皆已着甲,我此际便要走了。”他垂下眼帘,淡淡道。
  “哦。”
  周妙心头轻轻往下一坠,抬眼笑道:“预祝陛下早日凯旋。”
  李佑白冷哼一声,却真地起了身,像是要走。
  周妙唇角的笑意渐渐淡了。
  李佑白走了两步,又回过身来,语调冷硬道:“我与你说的话,你记住了么?要是你再四处乱跑……”
  周妙的嘴角垂了下来。
  “我知道了。”
  李佑白盯着她的脸,嘴唇动了动,却没说出话来。
  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周妙心中默默一叹,朝前走了一步,扬手轻轻拍了拍他的肩甲。
  “去罢。”
  李佑白横眉一瞪,伸手拂开了她的手掌,周妙微微一愣却被他拽住了右手,忽地又朝前一拉,他低头亲了亲她的嘴唇。
  蜻蜓点水,并不久留。
  周妙愣在原地,心跳扑通扑通。
  “你不要再跑了。”他的语调蓦地柔和了下来,低声絮语一般。
  胸腔中忽而轻轻地瑟缩了一下,周妙口中只“嗯”了一声。
  大军连夜离营,马蹄声震耳欲聋,可不过半刻,再听不见。
  周妙留在了池州大营,营地里留有守军,她的身边一直跟着那两个仆妇。
  九月中旬,大菱和南越在拓城以外打了起来。
  烽火不绝,埃尘连天。
  南越人几乎倾巢而出,连月的落雨使得暗河汹涌,南越人泅水浮舟,是十分难缠的对手。
  战事焦灼之际,池州境内,忽有一夜电闪雷鸣,隔日再观,池州岷山下,赫然多了一块龙形巨石,鬼斧神工,宛若飞龙在天。
  有人争相称道,此岷山龙石乃祥瑞,是为真龙而现。
  随之而来的,池州忽现一道敕令,由先皇亲书,传位于庆王,李佑白为摄政王,擎王保驾。
  一传十,十传百,此一道敕令见过的人不多,传说的人却日益而多,及至附近州县。
  庆王当是真龙,有人如此说道。
  池州烽火未歇,新帝病居皇城,非乃仁皇。
  远在皇城的朝廷闻听怨声,却未发作。
  出人意料的是,最先有所作为的却是新任的池州知州,常牧之。
  常牧之乃今岁新科状元,人人皆知,他文笔了得,挥笔成就锦绣文章,既有笔才,亦有辩才。
  他呈书先言岷山下“飞龙”,绝非龙,乃是腾蛇,是祸乱之兆,恰如南越狼子野心,攻大菱之势,又言池州敕令为假,其上盖印乃是杜撰,并非玉玺亲印。
  昭元年间御用金印,“敕”之一字,纹饰镌刻处实则藏有一处闲笔,以区辨真伪,若非细查,实难得见。
  众人闻之哗然。
  然而,池州战事未决。
  拥立庆王之音,依旧可闻。
  九月下旬,雨水消减。
  驻守拓城的十万南越人突然朝暗河以南回转。
  南越王城王宫于夜中起了一场大火,烈烈火光冲天,绵延数里,庭园宫阙在未落雨的夜里,被滚滚火舌舔舐。
  南越王傩革死在了大菱刀下。
  直到此时此刻,诸人方才醒悟,擒王者乃是将将登基的新帝李佑白。
  他不在皇城,而在南越王都。
  擒贼先擒王,傩革伏诛,南越兵败如山倒。
  哀书传来,傩诗云尚还在拓城。
  她捏着信笺,犹不敢信。
  侍从着急劝道:“那一群大菱人甚是狡诈,两个月前便已扮作南越军士渡河,公主先随我离开拓城,再从长计议。”
  傩诗云暴怒道:“哪里还有什么从长计议!”她抽出腰间短刀,吓了随侍一大跳。
  “公主!”
  傩诗云径自掀开珠帘,朝内室疾步而去。
  守着庆王的简青竹见到来人,心道不好,立刻挡住了身后榻上的庆王:“你要做什么!”
  傩诗云捏着刀,道:“你猜我要做什么!我先杀了你,再杀了那个小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