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在年代文中暴富> 在年代文中暴富 第89节

在年代文中暴富 第89节

  这个青黄不接的时节正是饥荒闹得最严重的时候,怎么会有那么多的粮食?
  姚春雨的心砰砰直跳,虽然她十分恼怒这帮人打乱了自己买四合院的计划,但这么多便宜的粮食……她何不乘风利用它,创造更多的价值?
  姚春雨已经倒卖了一年的粮食,黑市的规则摸得清清楚楚,同时与很多人家结交了深厚的关系。她手里的资金很充足,人脉广,思来想去姚春雨认为:她有分一杯羹的实力!
  她清醒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发财的机会,让人能在短期内迅速累积资产。
  她花钱找了专门人打听京城里那些忽然解决了粮食问题的人家,她把手里的金条置换成人民币,一共换了三万多元。这笔巨款放在这个年代足够吓死很多人了,普通的工薪家庭不吃不喝一百年恐怕都攒不到这么多。
  粮食三块钱一斤,姚春雨愿意用高出一倍的价格收购它,等攒够了再转手卖出给别人。
  起初姚春雨的粮食收得很艰难,几乎没有人愿意卖给她。钱算什么,难道他们缺钱吗?姚春雨并不气馁,人性就是这样经不起考验。连《资本论》上都写着,“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大胆起来。”
  “如果有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
  姚春雨耐心地放下鱼钩,渐渐地她收到了六块一斤的精细粮。她捧着白花花的富强粉、优质大米深吸一口气,麦香清新、好香甜,米粒晶莹饱满。
  大米煮成饭又香又软,确实比姚春雨卖的陈年旧米香得多了。她的粮食是在去年她刚刚重生那会采购的,放了一年口感自然欠缺一些。但高价收来的这批粮食,质量好得就像特供米,籽粒饱满结实,色香味俱全,吃起来香软有嚼劲。
  这种粮食别说卖六块,就是卖十块一斤都值!
  姚春雨牙齿顶着腮帮,做下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她要借钱收购这批粮食,应收尽收,有多少收多少。在姚春雨的记忆里,饥荒是在61年开始缓解,61年三年自然.灾害结束,这是六十年代最后一个赚钱机会,接下来的二十年再想这样轻松地赚钱就难了。
  苏家。
  苏老头对“泥材村”这位大爷好感度很高,他很感激这个勤劳的大“倒爷”拯救他们全家于水火之中。近来他发现有人在用“六块”一斤的价格高价收粮食。那些粮食还算富余的人,经不起诱.惑会少少得卖点粮食补贴家用。
  苏老头皱皱眉,这不是……糟蹋别人的一片心意吗?这样下去市场迟早有一天会乱。他们还能像现在这样安安稳稳地吃粮食吗?
  这些人吃相未免过于难看,目光短浅!虽然同样是倒爷,但“泥材村”这位倒爷在苏老头心中是有情怀的,正所谓盗亦有道,他们才是真正地把实惠让给普通老百姓的人。
  他很快写了一份“举报信”给“泥材村”,“亲爱的泥材村生产队,你们恐怕不知道最近有人在收购你们的粮食,两块五毛钱一斤的粮食,收购价六块一斤。六块一斤这转手得倒卖多少钱才能回本呢?我想你们也不希望自己的一片心血被糟蹋,请同志们务必引起重视!”
  ……
  上沟村。
  苏叶很快收到了反馈,收到这样的消息她不算惊讶。
  有利润就会有资本的追逐,现在是有市场就会有倒爷……不过,六零年代倒卖粮食真不怕被抓?苏叶都时常担心哪天一觉醒来,国安局的同志忽然上门□□。
  这些粮食凝结着阮儒良的血汗、有一群学生的汗水,苏叶绝不能容忍他们的血汗被人践踏。
  很快,苏添文和李先进等等“二级销售商”,收到了来自“泥材村”的小纸条。
  “亲爱的同志,我们是来自‘泥材村’生产队的人。我们和广大的华国人民一样有着一颗为祖国奋斗、效力的心,希望解决目前的贫困问题。‘泥材村’承诺以后粮食绝不涨价,但我们近来发现有人把粮食倒卖以赚取利润,如果有这样扰乱市场价格的行为请反馈给我们,这些同志将会被我们取消买粮资格,各位自珍自重,且行且珍惜。”
  苏叶扔完信就撒手不管这件事了。
  国家暂时管不了她,还能管不了别的胆大包天的行为?这个节骨眼倒卖粮食的行为就跟戳国家的肺似的,举报一个抓一个。苏叶还勉强算是粮食的生产者,这种人就是纯粹的倒爷。
  日子如流水,渐渐地他们来到了霜降前的一周。
  霜降节气的前两天,阳光明媚、日头正好。
  阮儒良决定收获了地里的红薯,上沟村的一大队很兴奋。他们划拉了两片土地给外人种红薯,被人戳着脊梁骨笑话了大半年。听苏叶老师说,这些红薯亩产量至少有六千斤,假如真有这个产量他们一大队就能彻底扬眉吐气了。
  有经验的农民心里都明白红薯不可能达到这个产量,他们种了几十年的红薯了心里都有数。只要这批知青能收获三四千斤红薯,这地划给他们就算值了。
  所有人等着看丰收,也有的人等着马根生发话明年不让这群知青继续胡闹。
  刘刚带着一伙知青小心翼翼地松土,顺着红薯藤采收。这片原本不算肥沃的土地,在阮儒良精心地伺候下变得黑亮肥沃,一锄头挖下去可能还会挖出蚯蚓。因为他每天都在晒猪鸡鸭的粪,把它们制成有机肥,一片田施肥,另一片不施肥、作为对照组。
  马根生和父亲也站在田埂边上一起收获,马支书是种田的老把式了,挖红薯挖得很利索,轻而易举地就牵出一根藤下的所有红薯。
  他越看眼睛越热,阮老师种的红薯是出乎人意料的肥大、健硕。两个巴掌合起来才能捧住它,它是普通红薯的两倍大。老支书在田埂边的小溪随手洗了红薯,一口咬下去。
  “嗯,不渣,甜得很!”
  他笑得合不拢嘴,“恭喜阮老师!这红薯好大啊,我敢保证这亩地至少得有四千斤!”
  四千斤的红薯已经很了不起了,往往只在风调雨顺、农民精心伺候的时候才会有这样的丰收。今年他们村的红薯只收了每亩两千斤,平时可以收2000~2500斤,因为今年雨水少的缘故。入了夏之后雨水就更少了。
  阮儒良的两片红薯田就是入夏之后种的,雨水更少,种出来的个头是别人的两倍,亩产也是别人的两倍,这回可算是扬眉吐气了!
  马支书的肯定让刘刚等人更有干劲,越来越多的人好奇阮儒良这片地到底能收多少红薯,马根生还没有发起号召一块收红薯,一群农民自发地下田挖起了红薯。
  苏叶站在称粮食的地磅旁边,称量着一批批红薯,最后把数据一加。
  她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高兴地报出数字:“阮老师,实验一田收获红薯3202公斤,实验二田收获红薯2576公斤!”
  所有人都被这个数字吓了一跳,震惊得嘴巴都合不拢。单位是公斤,这是公斤!大伙爆发出一阵震天裂地的喝彩声,学生知青们带头热烈地鼓起掌,久久不息。
  两亩红薯地亩产6404斤和5152斤,有文化的人种地就是不一样,种一亩顶得人家种三亩!
  刘刚高兴得手掌都要拍烂了,所有的男知青架起了年近花甲的阮儒良欢呼着、喝彩着,把他抛到天空。上沟村的农民也很高兴,没有哪个人能够忽视这个成绩,产量就是农民的命根子!
  今天,阮儒良就是上沟村的英雄。
  身为生产队长,马根生会情不自禁地想:要是开了春全村都种上阮儒良的红薯,能节约多少亩地?节约的田拿来种水稻、麦子、大豆玉米又能多产多少粮食?种一亩顶三亩,他光是想想就已经浑身血液沸腾。
  马支书捋着胡子,喜滋滋地说:“这要搁在前几年,咱们村就出名啦!”
  亩产六千斤,普通红薯的两三倍产量,换成谁不惊讶?幸亏他之前划拉了两亩地给阮儒良,之前大家都说这个决定太冒进,现在马支书反倒觉得划少了,要是当初划了十亩地给阮儒良,他们村岂不是明年的口粮都有了?
  阮儒良这辈子头一次笑得那么开心,他被学生抛来抛去,连眼镜都掉田里了也不介意。他一边摸索着找眼镜一边兴致勃勃地说:“我认为红薯的潜力不单单这一点,亩产万斤理论上是有可能达到的。”
  其他人眼前一黑险些一口气提不上来,马支书连连摆手,“亩产万斤就算啦!阮老师踏实一点,咱稳步前进,不要想着一口吃成胖子。”
  前几年“大.跃.进”时期,亩产万斤不就是好多个地方的口号吗?现在大伙打心底地畏惧这个字眼了。
  “阮老师,今天我们村杀只鸡给你庆祝吧!”
  马根生说:“你不要嫌弃,今年咱们村没有养猪,不然这会咱肯定要杀猪摆几桌酒!”
  李明心里思忖,村里没有养猪,可是他们在宿舍后面的小山坡养了三头小猪,现在自然是舍不得杀的,养到明年夏天肯定就能吃猪肉了。明年夏天正好是春薯的丰收时节,时间恰恰好。
  刘刚露出洁白的牙齿,爽快地说:“没有养猪也能吃到猪肉,我听说县里的黑市现在有猪肉卖了,明天我去割两斤回来给阮老师沾沾喜气!”
  他的建议得到了所有人的赞成,马根生回去把生产队里压箱底的三十块掏了出来,交给刘刚采购猪肉。
  称完红薯后,阮儒良的红薯除去两百斤用于继续研究,剩下的11356斤红薯归到第一生产大队的秋收粮中,上交国家。原本马根生的生产队今年交不够国家粮,加上这批红薯就够了。在饥荒年完成任务指标是一件多么光荣的事!
  交够公粮除了光荣之外,还意味着年底分粮食时一队每个人能多分几十斤粮食,第二生产队的队员不由地想,要是当初把地分给阮儒良的是他们,他们岂不是也能分到这些粮食?这么一想不仅脸火辣辣地疼,肠子都悔青了。
  二队的生产队长沉默地低下头,今天他原本是想来看热闹,他认为阮儒良和这群知青搞不出来什么花样,可是现在脸上疼得火辣辣的,然而看着人家的红薯又眼热。他怀着复杂的心理,又收到队员谴责的目光,顿时泄了气。
  苏叶看着垂头丧气的二队长,爽快地说:“等开春了,大家一起种红薯!”
  二队长耷拉着的脸顿时咧开了花,他欣喜地抬头问:“真的?”
  阮儒良肯定地点头,“真的!春薯收获肯定更多,多种点明年就可以养猪了!”
  大家顿时笑成一团,爽快的笑声一阵接着一阵,所有人都开心了。这种笑容是充满了希望、痛快的,一扫那因为饥饿而常年挂在脸上的苦涩。他们很久都没有这么开心了,红薯耐旱,明年怎么着口粮都有着落了。
  ……
  北方下了第一场雪,报纸上零星地刊登了一些冻死在路边的流浪汉的新闻。可是又有新闻报道,有几个受雪灾严重的城市,有来自民间的许多爱心人士自发地免费送粮食给流浪汉、分给救灾的军人吃。
  这个“善举”温暖了全国人民的心。大家看着报纸,不禁地感叹:还是好心人多呀!这年头谁不缺粮食吃,这点粮食都是人家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实际上,这些粮食还真不是人家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苏叶从广播里收听到新闻后心情沉重,连夜发了十万斤粮食和一封爱心信给自己的“二级经销商”们,“亲爱的同志们,‘泥材村’听说了北方雪灾的事情,心情很沉重。故而连夜送来十万斤粮食,希望大家助我们略尽绵薄之力。”
  国安局已经盯上“泥材村”有半年之久,视其为神秘的危险分子。但这个举动让他们心思复杂,回想一下他们做过的事,好像也没有危害社会、国家,反而他们做的很多善事。
  “吱呀”的一声,木质的门被人推开。
  刘刚刚宰了五只兔子,冬天兔子的皮下蓄了一层厚厚的脂肪,吃起来更美味了。他自制了辣椒酱,动手打起了兔子边炉。兔肉切成均匀的小块,放进用骨头熬好的鲜汤里涮着吃。猪肉切成薄薄的片,放在炉边炙烤,烤熟了沾一圈辣椒粉、沾着酱料就着吃。
  再加上切成丝的萝卜、冬瓜、菜叶卷着吃,美味又爽口。
  “苏老师,阮老师快来吃口兔肉!”大伙快乐地吆喝着,所有人都坐得整整齐齐,痴痴地望着肥美的兔肉,不住地吞口水。虽然他们下乡后就没有饿过肚子、隔三差五也有肉吃,但一次杀五只兔子这么奢侈的事还是头一回碰到。
  因为……冬至到了。
  苏叶放下笔,深吸一口香气,“好咧,真香呀!刘刚这手艺真是越来越好了,以后开饭馆肯定能养活自己。”
  刘刚腼腆地笑笑,“我可不要开饭馆,我要当农民,当像阮老师那样能种出高产粮食的农民。”
  阮儒良和蔼地笑,“那以后要多多努力啦!不能偷懒,要早点起床,干活要细心学习要勤奋。”
  第99章 (捉虫)
  一年之中最寒冷的冬天, 大伙生着一盆柴火在宿舍取暖。
  苏叶一大早就去给村里的小学上课,马根生让她特意照顾照顾班里的两个小孩。
  他们正在窃窃私语。
  一个男孩手抓着一团空气,往另一个男孩嘴里塞:“福蛋你肚子又饿啦?好啦, 你闭上眼睛,我现在放了一只包子到你嘴里, 你啃了包子一口,两口,福蛋,肉包子味道很不错吧, 现在是不是感觉很饱了?”
  福蛋用力地点头, “好吃, 包子软, 肉……嗯, 肉是香的。”
  他同桌牛蛋又说, “现在你正在吃番茄炒蛋,土豆炖鸡, 你闻闻是不是很香?好了,福蛋你现在已经吃了很多, 肚子快撑爆了、已经很饱了, 一点也不饿。”
  可是福蛋仍旧很饿,因为他想象不出来,这是他从来没吃过的东西。他问牛蛋:“番茄炒蛋、土豆炖鸡是什么味道?我想不出来,肚子还是瘪的。”
  牛蛋长叹一口气,沮丧地说:“我也没吃过, 不过我妈说过这是世上最好吃的东西, 只有大户人家才吃得上。”
  他一边说,一边猛地擦流出来的口水, 比闭着眼睛的福蛋看起来还要更饿。
  福蛋努力摇头,“不对,世上最好吃的东西叫红烧肉,我爸妈说红烧肉全都是肥肉,吃一口能一星期都不吃饭哩!”提到红烧肉他满眼都是憧憬,口水流得更多了。
  苏叶听了便知道连他爸妈也没吃过红烧肉。
  牛蛋跟他争了起来,“世上最好吃的东西是番茄炒蛋、土豆炖鸡!才不是什么‘红烧漏’。”
  福蛋生气了,“吃一口能一星期不吃饭,不是最好吃的东西是什么?”
  “我的番茄炒蛋、土豆炖鸡吃一口,能饱上一整年!”
  他们争起了哪个才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争得面红耳赤,彼此的肚子发出的、雷鸣般的响声。
  苏叶扑哧一笑,感觉到又惨又好笑。
  这两个小孩的父母死于去年的饥荒,他们平时靠着大队发救济粮过日子,有一天粮食就吃一天,夏天村里断粮了险些没被饿死。好在苏叶卖茶叶换来了粮食,让他们又续上了命。
  虽然只会一顿饱一顿饿,好歹没有被饿死的危险。阮儒良种出高产红薯后更是不可能饿死人了。
  所以他的红薯对很多人来说意义重大。现在村里很多人见了阮儒良就送他砍好的柴火、帮他洗衣服、干农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