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二分之一剧透> 二分之一剧透 第53节

二分之一剧透 第53节

  [台州:
  官田总数(亩):8231;
  当前产量:0(暂未收获);]
  温晏然总觉得,完成更新的系统与往日相比,光泽上显得更为黯淡,不过考虑到《昏君攻略》本来也不是一款存在任何美术优势的游戏,也没有放在心上。
  第84章
  台州的田野之中,许多人正在痛哭。
  他们都是出身于本地大族,眼看着建平大军长驱直入,先是害怕,等知道自己或许可以逃得一命后,心中慢慢生出了不少悔恨之意。
  有人哭道:“若是当日王氏等四族不曾各自为政,台州前景如何,尚未可知。”
  另一位老者扶着拐杖,摇了摇头:“重来一遍也是如此,王氏等大族私据台州非止一日,然而州中乱象,却与前代并无区别,只晓得依仗武力,却不曾用心经营治下之地,就算能占得一时上风,长此以往,终究会生出动乱。”
  一位年轻人抹了抹眼泪,道:“日前官府那边派人下来度量田地……”
  以前王游执政之时,也时不时派人度田,各族给她面子,会稍稍出点血,那时候便已经心疼不已,如今朝廷这边派来的屯田官,则一口气将所有田亩数量尽数上报,不许各家有丝毫隐藏,他们虽然心痛,却也无可奈何。
  毕竟比起举族迁徙而言,家产尽没也不是不能接受的选择。
  在大周,流刑一向比罚人做劳役的徒刑更重,仅仅比死刑稍轻——受到时代影响,被判处流放之刑的家族,身边携带的财货家畜自然会被盘剥干净,从西地到南地的上千里路得纯靠步行,死在路上是大概率事件,就算最后真的抵达南地,也容易因为水土不服而亡故,许多百姓疲病交加之下,便沦为当地大族的家奴。
  也正因为此,云氏明明是传世的大族,等被流放到边地之后,整个家族便风流云散。
  西夷人无可奈何,只得将田亩数量尽数上报,希望天子看在台州确实需要足够的耕地人口的份上,多留些人下来。
  也有人提出异议,治理台州的策略颇具条理,显然是打算以恢复民生为主,又怎会做出如此酷烈的决策?
  虽然有明白人猜到这是让他们老实把田亩数交待清楚的计策,大部分人已经被打得胆气尽摧,根本升不起与之抗争的意念,也庆幸自己如此识时务,身边出身内官的亲信十分心狠手辣,拎了好几个刺头出来明正典刑,直到现在,城外立着两座京观。
  与此同时,官府也下令编户齐民,各家的隐户部曲被打散到不同的区域,原本属于黎氏的人迁到之前王氏等家族的地盘上,王氏的人也按照同样的方式被迁走……或许十年之内,那些被迁走的部曲还能记得旧主的恩情,但十年之后,只怕与普通百姓便没什么分别了。
  有人在暗暗盼望,希望天子早日回京,也让他们能松一口气,结果等天子那边开始准备返驾的事宜的同时,另一个消息也随之一同传来——
  原御史大夫贺停云抵达台州。
  贺停云行动一向干脆利落,得到允准的批复后,竟然不亲自回家收拾行李,而是写信回去,让家人把该打包的东西差心腹送来,自己带着一队护卫轻装出行。
  她刚一进城,就被等候在此的禁军小将带至刺史府,然后由内官引至天子面前。
  温晏然在丹台两地耽搁了那么长时间,手边多是用的不惯的官吏,唯有与贺停云等人相处时,才稍稍有点之前在建平时的感觉。
  “贺卿赶路辛苦,今日先去休整。”
  贺停云向着天子拜了一拜,然后取出随身携带的书信,干脆道:“臣出发之前,收到建平来信,光禄大夫,国师还有宋侍中,都切切叮嘱微臣,一定要请陛下返驾。”
  一国之君终归是得在朝中坐镇才能让人放心,温晏然再不回来,袁言时等人能亲自过来哭求天子返驾。
  该定的政策已经定下,该办的事情也都办得差不多,温晏然笑笑:“有贺卿在此镇守,朕也能安心返回。”
  ——以少府为代表的建平大臣本来还暗地里期盼,希望天子早去早回,免得错过圣寿,结果现在别说生日,要是再耽搁几天,温晏然回去的时候,收拾收拾就能直接准备过年。
  临出发的最后几天,温晏然抓紧时间把台州上下官吏的履历给梳理了一遍——作为一个资深社畜,温晏然有时候会在批奏折的时候恍惚觉得,自己996的工作状况似乎并没有因为穿越而好转——然后初步定下了各郡主官,她把之前东治城的县丞还有顺会的县令都给拎到了台州这边做郡丞,除了就地取人才之外,一些随她前来的文官也上表自荐,表示愿意留下,其中还包括崔新静跟高长渐,不过温晏然只同意了前者的奏请。
  高长渐也明白,他在中枢待得时间太短,又不像崔新静那样立过出使台州的功劳,尚且不满足外放资格,天子且得放在眼皮底下看一段时间,才好做决断。
  大半个月后,已经告罪回家的李增愈在闻之此事后,直接晕厥在地,他本是吏部官员,如今西夷百废待兴,本该参与到官员的任免当中,进一步积攒功劳,如今却只能待在家中,彻底错过了一个千载难逢的进取机会。
  *
  北地前营当中。
  此前宋南楼被派到此地为主将,师诸和也跟了过来,到了攻打台州之前,宋南楼被天子召去前线,许多士卒也随之离开,前营这边,暂时由师诸和掌管。
  此时此刻,师诸和又一次将天子的书信拿出来细看。
  天子在信中提起,按照往日的奏报,北地常常有身份不明的流匪出现,本地大族也因此多建邬堡以自守,如今前营兵力西调,守备力量空虚,那些流匪既然有来无影去无踪的本事,再出现几个想把握机会与官兵为难的有识之士也不奇怪,等前营被匪徒所灭,本地官吏自然闻讯大悲,不得已过来暂时接管营盘。
  师诸和并未与新帝真正交谈过,却从信件中感受到了一丝促狭之意,对方所言的流匪自然不是真正的流匪——北地大族习惯建立邬堡,并在其中藏匿了数量极多的人口,畜养部曲宾客的习气更是蔚然成风,他们想要维持现状,自然得时不时制造一些流匪劫掠的事件出来,来证明邬堡存在的必要性,若是被派到本地的官员想要清查此事,自然也就会变成流匪的目标。
  温晏然登基也有一段时日了,北地大族晓得小皇帝性格强硬,发觉前营力量空虚,自然想要趁机找点麻烦。
  为什么多年混乱,设立在丹台之地的右营早就变成了一个虚架子,除了武安之外,几乎就没有可堪调用的士卒,若是能让前营也变作一个空壳,做起事来,也就方便多了。
  所谓的闻讯大悲,不得已过来接管云云,是在告知师诸和,一旦他兵败身死,边上那些虎视眈眈的大族肯定会趁机将前营纳入掌控,同时把不利于自己的证据通通毁灭。
  在信件最后,温晏然又提醒师诸和,要注意大营周边的地理环境。
  温晏然把自己放到敌人的角度,认真给了一份作战计划——前营营盘坚固,易守难攻,若是师诸和选择坚守不出,那些“流匪”自然无可奈何,然而士卒需要粮草,按照大周制度,前营所在地方有着大量的屯田,对方若是趁着秋收的机会过来作乱,那就不得不去抵抗。
  与此同时,前营边上也有用来运输货物的河道,倘若秋收被破坏,“流匪”又做出截断河道的举动,还能不被从营中诱出吗?
  温晏然知道对师诸和的评价是不会打仗,是以分析得格外认真,还照着系统舆图给对方画了幅地图——她的要求也不高,只要师诸和能在宋南楼回来前把营地守住就行,温晏然相信,自己已经把情势说得如此明白,对方应该会提前抢收秋粮,然后待在大营中老老实实等主将返回。
  前营军帐中。
  师诸和在窗前重读信件,天子是锋芒毕露的性格,如今特意写信过来,还把后续推测以及周边形势写得如此详细,显然是有所暗示。
  单以才能论,师诸和对新帝已然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因为此前多年的学习积累,所以对北地情况隐隐猜到几分,然而皇帝从出生以来,大部分时间都在宫内自闭,居然也了解得如此清楚,实在令人赞叹,至于大营周边地形的图纸,也明显是花了功夫绘制的,除了图画水平不大优秀以外,堪称无可挑剔。
  ——温晏然不知道师诸和对自己图纸的评价,也没法告诉对方,她上大学的时候虽然学习过绘图,但显然没学过用毛笔绘图……
  一位中级军官进到师诸和的房间当中,此人是宋氏故吏出身,与师诸和认识已久,能够称一句心腹。
  军官压低声音:“他们还未行动,将军当真要率先动手么?”
  师诸和起身,淡淡道:“自然要率先动手。”
  他日常虽然只出五分力气,却也没有耽误过工作,而且今次是天子亲自给的指示,师诸和如今既然顶着副将的头衔,总不会不遵号令。
  ——师氏曾有忠臣曾因为直言进谏被厉帝逼迫自缢,师诸和虽然没有经历过那个场面,往日也听长辈提起,以当日那位郡守的能力,自然知道该如何保全自身,然而既然亲眼见到了如斯混乱的世道,若是选择闭口不言保全自身,就算没有恶名,难道就当真可以心安理得的继续做世族名臣吗?是以对方昔日才会写下那封言辞直指中枢的奏疏,其中不止提及了厉帝跟掌权内官,连许多朝廷重臣也被牵涉其中,事后有人说那位郡守性情勇烈,也有人说对方孤愤偏隘,师诸和小时不解,长大后也渐渐大约明白了那位长辈的意思,对方分明看到这世上存在着极其严重的问题,却不知该如何解决。
  师诸和如今有着与那位长辈相同的感觉,他细思天下事,总觉得眼前迷雾一片,不知道路在何处。
  同样出身曾遭遇过厉帝打击的家族,师诸和的性格比任飞鸿更为含蓄一些,他已然能感觉到,天下之所以摇摇欲坠,厉帝的昏聩固然是一个很重要的缘故,根本原因却是整个社会结构产生了问题,明君只能暂时缓解症候,却无法将问题根除。
  然而等天子在西夷的举措传至北地后,师诸和又模模糊糊地觉得,自己追求许久的那个答案,或许就在皇帝本人身上。
  他在武事方面的才能已然到了能被评论区拿来玩梗的地步,自然极其擅长治军,等兵卒们准备就绪后,当即下令让所有人改易服饰,随他趁夜出营。
  十日后。
  温晏然靠在车子中的软垫上,闭目小憩。
  宫人奉上一盘涂了蜂蜜的梨片,温晏然觉得过于甜腻,只用银质的小叉子叉了一块,剩下的让身边人分了。
  建平那边急着让她返驾,其实跟北地不安也有些关系,为了让袁言时等人安心,温晏然还特地写信回去,告知重臣们自己心中已有打算。
  她没有忽悠这些朝堂重臣,早在离京之时,温晏然就分别给师诸和跟温循那边送了信件,提示前者小心本地大族,又提醒后者,到了秋收时分,把后营的兵马带到靠近北地的地方拉练一番,不必当真动手,只要以军威震慑一下那些心怀二意的宵小即可。
  “陛下,建平传来急信。”
  温晏然微微颔首,外面负责报讯的禁军被引至车架前,汇报道:“陛下,前营师副将剿匪近两万……”
  “啪,啪啪。”
  几位近臣听到对方所言,直接惊掉了手中玉笏,北地情况跟西夷不同,时不时就有各种力量强横的流匪出现,朝廷此前也曾多次派人清缴,却一直没起到太好的效果,在温晏然驻扎在武安的时候,很多人担心那些流匪会趁着天子亲政西夷时作乱,没想到作乱是作乱了,结局却跟他们脑补的完全不同。
  相比起失态的大臣,天子本人的态度倒是从容依旧——直到现在,车架中也没有任何异常的声响传出。
  王有殷默默捡起自己的笏板,虽然没有证据,但她直觉认为,此事多半也跟天子有些关系。
  陛下曾设局诱西夷之兵深入丹州,然后将之一网打尽,如今也多半将同样的计策用在了北边——先故意离开建平,好让那些人觉得中枢空虚,等他们生事时,再来个包抄围剿。
  车架内,差点被梨块卡住的温晏然默默给自己灌了半盏茶——什么情况,她不是还没对北地动手吗,对方怎么就突然间损失惨重了呢?
  温晏然目光微凝,发觉系统近来沉默得格外异常,刚想打开面板看看情况,却发现在[战争沙盘]模块边上多了一行有气无力颜色浅淡不细看根本注意不到的红色小字“功能维护中,暂停使用”。
  第85章
  剿匪也算是军情,除了口述之外,自然也有信件传递,不过那封由师诸和亲笔书写的奏疏由于手续流程问题,目前还停在尚书台那边。
  温晏然得知此事后,当即给车队下了指示,让所有人加快赶路速度。
  负责传话的禁军觉得,当今皇帝性情果然与先帝迥然不同,要是先帝突然听到好消息,肯定得先大肆庆祝一番再谈其它,如今的天子听见捷报传来,反而比此前更为更加肃然,一副立刻就要赶回京城工作的昂扬之态。
  有这样一位主君,普通的官吏,哪里又敢说一句勤劳呢?
  禁军告退时,心中满满都是对天子的钦佩之意。
  [战争沙盘]正处于维护状态,温晏然没法立刻得知北地局势,不过她按照禁军提供的情报思忖了片刻,心中也大略有了些猜想。
  在天子车架正式进入建州城之前,北边的详细战报也终于到了温晏然手上,她之前分别给师诸和跟温循去了信件,让后者带兵外出拉练,又向前者充分描述了离开大营的种种危险,自然是希望对方能老老实实地把地盘守住完事,不过温晏然事后也反思了一下,自己到底是被这个时代的说话风气所影响,行文措辞时带了几分谜语人的感觉,这才给了师诸和要主动出击的错觉。
  还好结果不算太差,她虽然不指望师诸和带兵,也不打算让前营就此荒弛。
  至于温循,颇有点恰逢其会的意思。
  温晏然在信中暗示,当地大族或许会扮作流匪把前营的将士诱出,师诸和毫无障碍地接受了这个思路,然后算准那些“流匪”外出的时刻,将自己手下的精锐部队也扮作流匪的形貌,主动出击,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而这些将士之所以愿意服从师诸和的指挥,平日里的赏罚严明固然也是一方面原因,也因为当初宋南楼是从靠近建州的地方募集的士兵,那里的人因为距离建平比较近,对宋氏师氏等大族有着天然的敬畏。
  师诸和在前营待了那么久,早就查知那些“流匪”大多来自附近的金氏跟汤氏两组,其中汤氏是有名的豪强之家,而金氏甚至能算得上一个三流世家。
  汤金两家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师诸和带兵轻易击溃,大部分“流匪”都被擒杀——与西夷之战不同的是,敌军可以招降,至于那些以匪类自居之人,可以直接击杀了事。
  其中有一人被俘后,喊了一句自己是金氏之人,师诸和闻言,亲自过去送人上路,同时果断表示,此贼敢假冒金氏族人,多半是因为贼首已经将金氏整族挟持,如今已经收到讯报,安定乡里也是应有之意,师诸和继续同样借着服装上的掩饰,骗过金氏的守卫,令他们将邬堡大门打开,然后顺利打进了对方的地盘当中,并将所有“流匪”彻底清缴,汤氏那边听得风声,本来想试试看能不能挽回一二,刚跟师诸和交了一回手,就十分识时务地开始撤退。
  师诸和无法丢下大营,难以长途奔袭,本来能被汤氏逃掉一点人马,结果在撤退时,不幸遇见了过来带兵拉练的温循。
  见到这一幕,温循立刻明白,天子之所以安排自己前往此地,就是为了截断这些人的后路,虽然不明白天子如何连时刻也估计得分毫不差,也不影响她立刻挥兵直上,兜住汤氏的前锋。
  虽然师温两人带的人马都不多,然而汤氏的部曲本来也不是正规军,两面夹击之下,很快就彻底溃散。
  事后师诸和还跟温循简单碰了个面,沟通了一下北地的情况,两人带兵风格其实并不一致,但在天子算无遗策这一点上,却迅速达成了共识。
  事后师诸和也遵照天子信中的提示,迅速掌握了这两家的地盘,耐心地布置各类证据。
  *
  地上的车队犹如云团一样,向着建平推进,天子出行的规格本来就不低,加上此次乃是战胜归来,朝廷这边更要大张旗鼓地来迎接一番,借此安定人心,温晏然原本稍微觉得有些麻烦,看到流程中需要自己穿戴好天子的冠幅后,反倒放了些心。
  ——既然要戴旒冕,基本就不会需要她有什么大动作,根据之前的经验,自己全程只要坐在车子里便可。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需要民众参与的恭贺环节,温晏然一目十行地看过,倒也允准了少府的部分安排,只驳回了重过生日的计划——她此前虽然因为御驾亲征的缘故,导致圣寿当日不在建平,少府那边却并未假装无事发生,已经特地为此举办过宴会,除了正主不在之外,该走的流程都已经走过了一遍,如今很不必再来一回。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