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武侠仙侠>开局继承博物馆> 开局继承博物馆 第82节

开局继承博物馆 第82节

  吴普四人往山顶进军时,苏轼和杜甫也休息够了,站到山脚下看他们艰难无比的攀爬行动。
  苏轼倒是看得跃跃欲试,不过他一向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从来不拿自己的性命去冒险。
  衡量了一下还是决定陪杜甫等在烽火台下。
  苏轼还和杜甫分享以前的经历:“有次我和章子厚一起出去游玩,遇到处很危险的悬崖绝壁,只有一根横木可以走过去,章子厚那家伙见了居然喊我一同去题诗!”苏轼叹着气说,“那么危险的地方,我哪里想去?我可还想好吃好喝多活几十年。”
  “那章子厚去题了吗?”杜甫好奇地问。
  “去了,他跟走平地一样走过去,在壁上写了‘章惇、苏轼来’,写完回来后脸色都不带变的。”苏轼更加叹气,“当时我就觉得这家伙连自己的命都不在意,以后一定要干大事。”
  杜甫也觉得了不起。
  这个章惇,狠人啊!
  杜甫更好奇了:“后来他干大事了吗?”
  苏轼就给他讲了讲自己看到的记载:司马光他们这些守旧派上台执政了一段时间,北宋越发不安稳,于是朝廷又想换新党试试;章惇当年很得王安石看重,是新党的中坚力量,于是又被拍拍身上的灰捡起来再次起用,很快当了宰相。
  章惇上台,自然又一口气把旧党全部撸了下去,换上新党开始搞新法。
  还认为旧党瞎修史书,扒拉出王安石的日记开始重修《神宗实录》。
  苏轼就是那会儿被一撵再撵的,他弟没多久也被撵到岭南去了。
  “你和他不是还一起游玩吗?”杜甫忍不住问,“你们难道不是朋友?”
  朋友被起用,苏轼兄弟俩居然被撵得更远,真是不可思议!
  “是啊,我被下狱时他也当庭站出来替我说话。”提到这个,苏轼表情就有点为难,“可元祐年间我弟弹劾了他。”
  当时章惇上书力保免役法,算是元祐年间新党留在朝廷硕果仅存、负隅顽抗的变法火种了。
  他弟苏辙却是不支持变法的“元祐党人”,和其他人一起把章惇弹劾出京了。
  当时苏轼还在杭州为水灾头疼呢,都没得到消息。
  等苏轼知道时,一边是弟弟,一边是朋友,他也不知该说什么好,只能无奈叹息。
  根据《宋史》记载,章惇上台后把苏辙扔去雷州,还不给他住官宅,逼得苏辙搬去民居;章惇又说苏辙抢占民居,雷州官员立刻听命严查,谁敢收留苏辙就治罪,要不是苏辙租赁手续办得齐全还得再遭殃!
  结果后来章惇也被贬到雷州,同样要租房子住,当地人一脸惶恐地说:“以前苏公过来租房时差点让我们家破人亡,现在我们可不敢租给你。”
  唉,这个老章是真的恨他们兄弟俩啊!
  两边立场不同,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这些都已经是故纸堆里的老故事了,苏轼聊起了不觉得难受,还有心情调侃:“他那么恨我们,后来也被刻到元祐党人碑上了。我们几个一个都没逃掉,全都被刻在上头。”
  章惇这人大半辈子都在为变法抛头颅洒热血,最后却被蔡京亲笔题名刻到全是守旧派的元祐党人碑上,一并成为遗留至今的蔡京真迹!
  据说还成了国家一级保护文物来着。
  不得不说,赵佶和蔡京这君臣俩治国不怎么样,字倒是写得挺好。
  杜甫听着苏轼兄弟俩丰富多彩的交友情况(结仇情况),都不知该怎么评价才好。
  这时候吴普四人已经快爬到顶了。
  期间无人机时而记录苏轼和杜甫的对话,时而跟拍吴普他们脚下一空、手上一松的惊险画面,又怼脸拍他们汗流不止的窘况,可以说是怎么狼狈怎么拍。
  让观众都怀疑无人机飞手是不是和他们有仇。
  尤其是吴普这个馆长,镜头最多,特写最惨。
  系·飞手·统:不用怀疑,这个确实有。
  现在它都还同步处理着好几百个程序呢,它容易吗?
  吴普没管系统的作妖,一鼓作气爬到了山顶,站稳时十指都有些打颤。他陪着嬴政两人登上烽火台远眺,目光能及之处又比山下更远。
  朱元璋心潮澎湃:“这当真是我儿孙派人建起来的吗?”
  吴普点头。
  明朝后来的皇帝没朱棣那种主动出击的实力和财力,只能派人哼哧哼哧修长城了。
  到了清朝人爱新觉罗本身就是马上民族,没多看重长城的防御功能,所以目前留下来的砖砌长城这些大多是明长城。
  换成秦朝修的话,大概就是土夯和石砌的了。
  嬴政听后表情一言难尽。
  当时的建筑工艺就那水平,当然是就地取材,有土的地方土夯,有石头的地方石筑,难道他还能凭空来个巨大飞跃不成?
  瞅瞅眼前虽然破败却依然气势恢宏的砖砌长城,再想想自己以后可能会调遣几十万人去修的土石长城,嬴政心里有那么一丝不甘心。
  可惜要是那么长的防御工程全用砖头,大秦怕是没到二世就亡了!
  实在是生产条件不允许!
  朱元璋这个秃头和尚倒是幸运。
  秃头和尚朱元璋不知道嬴政心里在琢磨什么,还一个劲在那摸着城砖感慨“气派啊真气派”。
  吴普陪聊了一会,取出一次性手套和朋友一起开始收拾游客留下的人造垃圾。
  两个人捡得很快,没一会就把周围收拾干净。
  吴普刚绕回嬴政他们身边,就见嬴政瞅着底下说:“有人来了。”
  吴普跟着看了过去,只见几个游客在往烽火台上爬,他们看起来是认识的,时不时相互拉上一把。
  “等他们上来,我们就回去了吧?”吴普询问嬴政两人的意见。
  嬴政和朱元璋点头。
  几个人刚商量好,意外就发生了,那几个游客里头有个人脚下一滑摔了下去,另外一个人途中要去拉,也被扯着往下滚。
  他们的同伴赶忙下去看情况。
  直播间的观众们也震惊了。
  本来她们看吴普几人受苦受难还挺有趣,现在直播间成了事故现场,大伙都挺唏嘘。
  别人再怎么告诫、再怎么警示,都不如亲眼看人摔一次来得印象深刻。
  刚才那两人摔得可真惨,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疼!
  吴普跟嬴政两人说了一声,先和救援队的朋友先下去看那两人的伤势。
  两个人手脚上都大面积擦伤,偏偏几个游客觉得爬野长城挑战性不大,背包里没带多少药品,还是吴普两人先把包里的消毒药水和伤药贡献出来给他们处理了伤口。
  只是在处理完伤患后免不了还是劝他们以后别来野长城“探险”了。
  对自己伤害大,对野长城伤害也大!
  要知道有关部门时不时会带人过来抓领队导游的,组织这种活动可是要罚款的。
  瞧见无人机就在不远处拍摄着,这几个游客很不好意思地搀扶着受伤的人走了。
  观看直播的观众们终于发现吴普居然是认认真真在搞假期安全教育直播,劝人别爬野长城的那种!
  “好家伙,我还以为标题是在玩梗,原来馆长真的是在劝大家别去啊。”
  “看馆长朋友那苦口婆心的模样,显然是遇到过不少这样的游客了。”
  “野外救援真的不容易,很多时候都是拿命去救人。”
  “对,专业探险的也就算了,有的人还带着小孩去危险的地方玩,真是没把自家孩子的命放在心上。”
  “攀爬也就算了,扔垃圾和‘到此一游’太缺德了吧,你要是能和文豪一样题首千古绝唱上去才是真本事。”
  “笑死,刚才有人翻译了大苏和老杜的对话,大苏就提到了章惇跑去深潭绝壁上写了句‘章惇、苏轼来’,这算不算是北宋版的‘到此一游’?”
  “我去查了查,这居然是写在《宋史》里的真事,还真是到此一游!”
  “堂堂北宋文人,这个章惇为啥不写诗?他是不是不会写诗?”
  “怎么不会写,他还给大苏写过诗,说是‘他日扁舟约来往,共将诗酒狎樵渔’什么的。”
  “对,人也是个正经读书人,而且心气高得很。他第一次去科举时和自己侄子撞上了,一看侄子是状元,他进士都不要了,当场决定下一科再来考!相当于国考上岸后编制不要了,只为争一口气!”
  “章惇当上宰相后对大苏小苏简直恨之入骨,野史传说他贬谪大苏小苏的时候说‘你既然叫子瞻,那就去儋州吧’‘你既然叫子由,那就去雷州吧’。”
  “不是吧,他们不是朋友嘛?说好的‘共将诗酒狎樵渔’呢?”
  “这人比较极端?感觉他这性格和王安石差不多,不支持变法你就不是我朋友!”
  “果然是人生若只如初见,像王安石刚出仕那会儿,欧阳修、司马光他们可都觉得这小伙子很不错很有才华,后来还不是一个个都反目成仇了。”
  “党争害死人啊!这么多厉害人物凑一起,不仅没搞出个盛世来,反而还分阵营来回厮杀。”
  “斗来斗去还是老百姓最惨,先被朝廷政策一通瞎搞,战乱一起又是他们直接遭殃。”
  “靖康之难那会儿老百姓是真的惨,又是战乱又是饥荒,人被称为‘两脚羊’不说,还把老人叫‘饶把火’,年轻的叫‘不羡羊’,小孩叫‘和骨烂’,吃人都吃出别名来了,听起来还是按口感分的。”
  第72章
  吴普拎着一垃圾袋,沿着来时的路一路往回捡。
  野外风吹日晒的,不少垃圾甚至紧粘在长城砖上。
  人类存在于地球上的时间顶多那么几万年,对地球造成的破坏却是不小,有时候长了几十上百年的山林一天能被砍光,有时候人制造出来的污染得花个几百乃至于上千年才能消弭。
  嬴政几人一辈子没动手碰过垃圾,听着吴普两人边捡边给他们讲这些人造垃圾的降解周期,彼此对视一眼,先是朱元璋戴上一次性手套加入,接着苏轼和杜甫也加入进来。
  嬴政本来背着手看着,后来见大伙都在忙活,也没好意思大摇大摆走在旁边。
  不就是捡垃圾,有什么难的。
  嬴政看了眼吴普快要装满的垃圾袋,也取出手套往自己手上戴。
  须得先入乡随俗,才能更好地了解这个时代。
  吴普这个身怀奇遇的人都能做的事,他有什么做不得的?
  看到嬴政戴手套的动作,不少直播间的观众都惊了一下:卧槽,陛下住手,你人设要崩了!
  无人机似乎察觉了观众们最关心的是什么,特意给嬴政特写镜头。
  那骨节分明的手很快被一次性橡胶手套裹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