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当配音演员穿到年代文> 当配音演员穿到年代文 第191节

当配音演员穿到年代文 第191节

  项目组的时间紧,苗秀心和卫东只能出来一个半小时,重锋将他们送了回去。
  李潇潇看着他们下了车,直到他们的背影消失在文艺俱乐部的花园里。她拍了拍脸,朝重锋说:“我们也走吧!”
  “好。”
  十二月十四日下午,全国交流会正式结束,各交流团在第二天一早就陆续进行返程。
  李潇潇和重锋在送别叶老师等人后,也开始了在京市军区部队文工团的内部交流。
  这里的话剧组负责人是何凡,去年在交流会上,李潇潇舌战群师时,何凡曾经替她说过话,嘲讽那些想抢署名权的人。
  何凡也不过二十六岁,也是有天赋的那一挂,在众多军区戏剧组负责人里面,年纪最轻,一路走来也没少经历事情,因此十分理解李潇潇当时的难处。
  京市本就是政治中心,百姓们的思想觉悟也高,这跟宝安县百姓当初的问题完全不一样。
  对于京市来说,更需要关注的是一些有影响力的名人,就像之前南下的朱凯力。
  这些问题都不能拿上台面明说,李潇潇在进行普通授课之余,何凡在课后私下与她讨论,由他主动提起这个话题。
  李潇潇因为心里顾忌,所以一开始并没有打算往这个方向说,但何凡先主动说起,两人一对视,同路中人间的默契,让李潇潇想到当初写《蜕变》时的自己。
  “你不用担心……”何凡说,“我们不踩线就行,总能找到一个平衡点。”
  李潇潇点点头:“我明白了。”
  何凡显然早就对这个剧本心有轮廓,很快就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让李潇潇给出参考意见。
  剧本的目的,是让那些名人们明白未来还有希望,不要因为一时冲动委屈,而做出不明智的选择。
  何凡的构思十分完整,中心思想明确,李潇潇只提了一些边边角角的小建议,算是锦上添花。
  然而,在这些小建议里面,有一个却又影响了不少人的命运。
  李潇潇提到了人声音效的问题,就像当初《蜕变》里用人声来模拟风声,在剧本中也可以加入特殊音效,来增强观众的新鲜感。
  “去年我们在工农兵大学演出时,人声音效请的是沪市电影制片厂的配音演员,效果十分好。”
  李潇潇按捺着心中的小激动,朝何凡建议:“何老师,京市电影制片厂也有配音演员,两个单位离得也近,可以朝他们借一下人。”
  去年的演出,何凡也在,当时印象就十分深刻,所以毫不犹豫地点了头:“可以,我回头跟上面申请,问题应该不大。”
  毕竟剧本的情节在框架限制下,很多东西不能写,吸引力会下降,但如果有让人身临其境的音效,那效果完全就不一样。
  与此同时,何凡申请与京市电影制片厂的配音演员合作,上面很看重这次李潇潇的交流,所有需求在合理范围内全部通过,于是几名配音演员被借调了过来。
  这是配音界二代的京圈啊……李潇潇看着那几名年轻的配音演员,再一次追星成功,只是这次追星,她已经克制很多了,而且主要是何凡跟他们对接。
  新剧本很快就出来了,李潇潇的其他授课也进行得十分顺利,在一众学员中挑选了几名有编剧潜力的,将名单整理给何凡,方便他重点培养。
  京市军区文工团的内部交流提前结束,李潇潇还高兴地跟重锋说:“如果后面的军区,也跟京市这边一样顺利,那我们估计二月份就能回光州了。”
  那显然是不太可能的,毕竟京市地位特殊,很多方面都往最好的做,演员们当然也不例外,素质比其他军区的明显要高一点。
  重锋想了想,说:“晚一点也没关系,就当是散散心。”
  因为京市这边提前结束,进入下一个交流的时间自然就要提前。
  1976年1月1日,两人在新年的第一天,踏上了前往冰雪之城的火车上。
  第124章 小心思
  “让让嘞,同志,麻烦腿收一下,让个道!”
  绿皮火车车厢里挤满了人,过道上连个缝隙都不剩,列车员推着餐车,让乘客们挪一挪,好让他的小车子能往前推。
  餐车上放满饮料和零食,有散啤、矿泉水、花生等等,小孩子们眼馋地看着,目光像是黏在了上面,有胆大的就摇晃着自家大人的手,嚷嚷着要吃,却只换来一顿骂。
  列车员快要经过时,四周都是吵闹声,重锋往李潇潇那边靠了靠,往她耳边说:“想吃什么?我买点。”
  那些嘴馋的小孩子咬着手指,仍在眼巴巴地看着,因为列车员往前走,他们在后面,只能抬起头伸着脖子看。
  李潇潇带着护耳,半张脸都埋在围巾里,隐约听到了重锋的话。
  她扒下一点围巾,微微摇了摇头,又有点哭笑不得:“我又不是小孩儿。”
  这绿皮或者冬凉夏暖,因为封闭性差,车厢里组件缝隙大,外面的寒风不断灌进来,所有人都冷得瑟瑟发抖。
  不过是拉下围巾一小会儿,李潇潇就感到冷风往脖子里钻,连忙又把下巴埋了回去,把缝隙都堵死了。
  “真的好冷啊。”李潇潇苦着脸,声音从毛巾里透出来,显得闷闷的,“这还有大半天的车程,真要命。”
  她确实穿得多,虽然人是恒温动物,但那冰冷的空气被吸了进去,在肺腑间走了一遭,又带着她的体温被呼了出来,她感觉自己的身体都还来不及生产相应的热量。
  京市距离沈城大概十五个小时的车程,李潇潇和重锋今天不到六点就到了火车站,重建忠知道她怕冷,还特意吩咐勤务员给她准备了个暖水袋。
  这会儿暖水袋已经凉得差不多了,重锋说:“我去看看有没有热水,给你去换一下。”
  七十年代的绿皮火车条件极差,这大冬天的,别说开水了,有时候连漱口水都没法保证。
  现在车里到处都是人,出去麻烦,回来也麻烦,李潇潇连忙说:“别,待会儿你一起来,有人坐了你的位置怎么办,到时候是让还是不让?”
  她可不想跟别人一起坐。
  她眨了眨眼,飞快又小声地说了一句:“你的手不跟热水袋一样暖吗?”
  重锋在二十四岁以前,基本都是在大西北和北边间流转,别说沈城离京市不过七百公里,就是北边边境,他也呆过一段时间,这天气对他来说实在不算什么。
  小姑娘的声音藏在围巾里,但还是被他捕捉到了。
  他扫了一眼四周,用身体挡了挡,朝李潇潇打开了掌心,轻声说:“那来暖一下。”
  这年头男女关系管得严,就算是情侣,也不好当街牵手的,所以光线昏暗的电影院就成了情侣约会的热选,但电影工作人员也会在放映期间,拿着电筒到处巡查,灯光要是照到哪对小情侣“越界”,那是要大声喝止的。
  李潇潇偷偷冲重锋笑了笑,从行李袋一侧抽了条薄薄的毯子,放在膝盖上,把手藏在毯子下,放到他掌心上。
  她的手很凉,重锋轻轻地收拢掌心,将她的手裹住。
  他想了想,说:“其实该让他们来京市,然后集中办班,这样能节约时间,也省得我们到处跑。”
  “他们想让我把宝安县的报告再说一遍,给分军区的人也说……”李潇潇轻轻挠了挠他的掌心,有一下没一下地说,“要是他们来京市,分军区的人不少,车票就是一大笔支出。”
  这就是理性和感性间的差别。
  重锋觉得是不是本人汇报,差别并不是很大,但文工的老师们都希望李潇潇本人能亲自去一趟,让学生们能有与她交流的机会,振奋人心。
  晚上九点多的时候,列车终于抵达沈城站。
  李潇潇坐得整个人都麻了,把毯子塞回行李袋,重锋自觉地扛起两个人的行李,和她一起下了火车。
  沈市是东北最大的火车站,是北方交通枢纽中心,在这一站下的人很多,站台上人来人往,两人没走多久,来接人的沈城军区战友就看到了他俩。
  “重团长!”
  重锋职级放在那儿,这次又是各军区联合要求来交流的,沈市军区派来的人也是名团长,叫陆世东。
  陆世东也是负责军区野训一块,在相关交流会上也是跟重锋一起参加,跟重锋也算是半个熟人了。
  侦察兵出身的观察力都好,陆世东一看到重锋,马上和勤务兵跑了过去。
  李潇潇戴了帽子和护耳,围巾挡了半张脸,只露出一双眼睛,陆世东虽然来交流的是哪两位,但他一时间也没看出来这是不是那位李潇潇同志,所以也不好直接喊出来。
  来到跟前看到那双露在外面的桃花眼,陆世东倒是确定了,爽朗地笑了几声:“哎哟这……小李穿成这样,就只剩下两只眼睛露在外面,我都认不出来了,这么冷啊?”
  这没什么好丢脸的,李潇潇连连点头,连围巾都不扒拉下来了:“冷啊,我还是第一次来沈城。”
  一行人上了军车,军用吉普车的封闭性比绿皮火车好很多,座位也比硬座舒服多了,李潇潇坐下后才缓了过来。
  当晚沈城军区给李潇潇和重锋安排好休息后,第二天两人就各自给文工团和陆军上课,不但白天各忙各的,晚上因为学员们都想抓紧时间请教,都非常热情。
  各区文工团的目标是培养能写剧本的人才,而李潇潇又是目前话剧上唯一能将演员与编剧完美结合的人,是每位年轻话剧演员的榜样和目标,谁也想有朝一日能像她一样,写出轰动全国、深受百姓喜爱的剧本。
  李潇潇采用的是当初在光州文工团时教授的方法,因为当时市文工团的演员们接收得都还不错,所以她在这基础上,只修改了一点内容,然后讲授给沈城军区的这些演员们。
  学生们每个人都拿着笔记本和笔,一边听李潇潇解释,一边记笔记,思考的同时还积极提问,能一直问到连团里的老师都看不下去,直将他们都赶回宿舍。
  话剧组老师邵俊兰看着学生们一步三回头,依依不舍的样子,忍不住笑了笑,又朝李潇潇说:“辛苦李潇潇同志了,这几天他们是时刻都想围着你转。”
  “邵老师太客气……”李潇潇将授课笔记本放下,打开了另一个笔记本,跟邵俊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邵俊兰一脸赞赏地看着她,心里感慨不已,光州军区肯定要好好培养这孩子的,以她的履历,将来说不定能接穆团长的班。
  她一边想着,一边坐到了李潇潇对面。
  邵俊兰手上也拿了个笔记本,翻到之前和李潇潇一起讨论时做下的记录,旁边又新增了一些提纲的字样。她说:“我昨天又想了想,第二幕可以再加点内容……”
  每天除了给演员授课之外,和在京市军区一样,晚上是李潇潇和话剧组负责人讨论剧本的时间。
  因为《回家》不是每个军区适用,所以各军区需要开发一个符合自身情况的剧本,而李潇潇对各区情况不熟悉,所以是协助各区话剧老师完成。
  对于李潇潇来说,写剧本并不是太大的问题,所以她希望在为各区开发剧本的同时,给电影制片厂的配音演员们铺一下路。
  在京市军区的时候,京市电影制片厂的配音演员也参与到新开发的话剧中,为里面的场景做人声音效,这也让他们从银幕后走出来,让他们为更多的领导们所知。
  而在目前,比起看完就需要写“反思”的内参片,话剧显然更加“正”,这些“正”的工作一旦进入了配音演员的工作中,配音演员们所做的,就不再是全都走钢丝的工作了,这对他们也有一定的益处。
  在来沈市军区之前,李潇潇来之前就已经提前打过电话,和邵俊兰沟通配音演员的事情,提到需要用上人声音效,并且京市军区的新剧本也都用了专业的配音演员。
  这是一番非常有引导性的话。
  李潇潇知道何凡认同她,在不违和的情况下,会接受她的意见,而她想着可以趁机拉配音员元们一把,而且专业人士做专业音效,对话剧也是有好处,于是提出和电影制片厂合作。
  京市军区地位特殊,一旦京市军区接受了,她在后面给其他军区推荐的时候,也就容易多了,因为京市军区的代表着风向。
  果不其然,当李潇潇在电话中提到,京市军区请了专业演员,并且效果喜人,她建议沈市军区也提前跟喜都电影制片厂沟通,借几名配音演员,邵俊兰几乎没有犹豫就答应了。
  当初《蜕变》中的音效,加上京市军区现在的动向,邵俊兰没有拒绝的理由。
  京市、沪市、喜都的电影制片厂在现代译制片中占着重要位置。
  七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因为百姓对电影的需求大,制片厂里的翻译组从中独立出来,成立专门的电影译制厂。
  配音演员配音,到了二十一世纪,它们仍负责外国电影的引进和译制,虽然传统译制腔已经不再在商业市场中流通,但中文配音版的电影依然存在,只是排片少,而原音电影中也需要配上中文字幕。
  就这样,李潇潇又见到了一批配音演员,并且成功协助邵俊兰开发出对应的新剧本。
  1976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巨星陨落,新星冉冉升起,人们在悲痛中又迎来了希望,许多人的命运都在这一年发生了改变。
  几天后的清晨,广播里传来令人沉痛的消息,举国哀悼,沈城军区里所有人都悲伤不已,噩耗来得如此突然,平日里铁骨铮铮的军人们流血不流泪,在今日却都泣不成声。
  重锋和几位首长沉默地看向遥远南边,朝京市的方向缓缓举起右手,敬了一个军礼。
  大家都沉浸在悲痛的气氛中,交流会的进度也放慢了下来,直到首长带着一脸憔悴,跟众人说:“要化悲痛为力量,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一切,这才不负前人的付出和期待,我们将继承前人遗志,继续前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